萬軍 李蘭芳
摘 要:物理是高考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傳統的物理學習中,教與學的聯系并不緊密,極大地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新理念的不斷推動下,優化教學、轉變當下的現狀成為重中之重。看似新高考是對選科制度的改革,實則對當下的教育教學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導致各學科教師面臨著教學改革的重任。通過對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現狀的分析,不難發現,學生自主選擇的意愿低,即便是選擇了物理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自己的物理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文章深入分析了當下的教學困境,積極探尋了可行的教學策略,期望在有效策略的指導下提升學生應對物理考試的能力,并為其日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高中物理;應對策略
在我國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推動下,新的改革也在逐漸趨于穩定,新的方法在物理課堂的作用也在不斷地發揮,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效果得到了很好提升。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必須從理念上轉變自己,積極探尋新的教學方法,與新高考相適應。另外,在新高考背景下,從以往對學生的知識考查向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發展,而在應試理念指導下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樣抑制著學生對物理問題的解答、學生自身創新思維的發展。所以,新高考背景下加強對物理教學現狀與策略的分析與研究,刻不容緩。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新高考背景下,雖然新的制度在執行,但教師自身落后的理念、陳舊的教學模式難以與新制度相適應,最終結果是無法給予學生優質、科學的教育指導,這也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題,難以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入學科學習中來,最終減弱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文章對當下物理教學現狀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學生自主選擇物理學科的主觀意愿不高
在新高考背景下,和其他學科相比,物理學科被重視程度較低,通過調查與學生交談了解到: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認為物理學科難度大,不僅需要在這門學科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難以取得理想的分數[1]。在學生眼里,物理如同一次大冒險,完全憑借運氣,所以,寧可選擇其他的學科。這樣的現實情況會讓物理陷入尷尬的境地,這也是當下物理教學難以獲得有序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物理課程內容枯燥,學生學習質量不高
受應試理念影響,大部分物理教師習慣依照教材一板一眼地向學生講解知識。在很多教師眼中,高中生的心智逐漸成熟,無須采取多樣化的方法開展教學,而且課堂時間緊、教學任務重,直接講述更加省時省力[2]。這樣的課堂教學情況導致學生認為物理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無法主動地參與進去,長此以往,學生對物理僅存的一點熱情也消失殆盡,最終導致物理教學效果極差,難以達到理想的預期,這也是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
(三)教學內容不豐富,缺少課堂互動
考試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在應試理念下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會以升學作為首要任務,注重對教材知識的考查,忽視物理與自然、社會與技術的關系,缺少對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的培養。高考考什么,教師就在課堂教什么,并在課下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訓練題。這種枯燥、無聊的方式,抑制著課堂內容的拓展與延伸,也進一步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忽視了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另外,隨著學齡的不斷增加,考試內容也逐步深入,知識點也更瑣碎,需要教師將知識整合起來開展講述,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但很多教師以章節為主開展知識點的講述,未能將知識串聯起來,降低了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使其難以面對復雜的物理問題。
(四)教學實踐落實不到位,不利于學生能動性發揮
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任務重、時間緊的現實情況,影響著物理核心素養在課堂的落實。以引導學生猜想,做出假設,做好方案設計,自我采集數據、分析、交流等環節的學習,對學生物理思考力、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在短暫的40分鐘課堂內無法完成,還需要教師額外花費時間和精力做出有效的安排[3]。所以,即便是新理念在推行,還是有很多教師將其停留在理想階段,不能落實下去。在當下的物理課堂中,以教師灌輸為主的方式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即便是教師不厭其煩地講述,學生的收益依然有限,這不利于學生自我能動性的發揮。
(五)關注學生的物理成績,忽視其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獲得了更多、更自由的探索空間,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明確。其實,和成績相比,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整體狀態和學習的過程,側重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和以往的教學相比,新高考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并非分數[4]。很明顯,大部分物理教師未能把握住新高考理念的精髓,依然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能力未能得到重視。很明顯,這與新高考的改革精神相違背,也難以促進學生的提升與發展。
(六)教學評價不完善,阻礙學生發展
評價是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出進一步完善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讓課堂教學過程更優化,所以與高考有著緊密的關系。但在當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采取的評價方式比較傳統,一般以分數為主,對學生的課堂情況做出觀察,這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評價的全面性,不利于教師發現和進一步優化教學情況。而且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的一個重要路徑,也是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但當下的教師反思形式比較單一,內容片面,難以促進學生進一步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應對策略
自新高考實施以來,物理教學面臨的困境不斷增多,以致物理教學難以有序地開展,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為此,教師必須探尋可行的方法。高中物理教師要以新高考為抓手,對當下的物理教學做出積極的改變和優化。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學生的理念,引導學生合理選擇物理學科
對一部分學生來講,選擇物理是一場大冒險,究其根源在于物理難,不好獲得高分。即便是在綜合評定下,選擇物理的學生也少之又少[5]。和其他學科相比,物理的抽象性、邏輯性都很強,需要學習者深入探索,把握物理學科的本質。物理學科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所以,高中物理教師要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改變學生的傳統認知,讓他們意識到只要付出努力、選擇好的方法,一定可以取得不錯的分數。學生只有突破思維局限,才會主動地克服困難,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學科的學習中來。
(二)制訂科學的物理目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目標是開展教學的前提,新課改后,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在不斷地發揮。在課堂教學開展中,教師要在把握物理學科內容、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與探索,在深化他們對知識理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6]。例如,在《向心力》一課的學習中,首先,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對向心力概念、向心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等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在閱讀完成后,要求學生將自己不懂的點畫出來,并通過小組討論來解決。其次,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以此為基礎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合理目標的指引下促進學生的深入探究,讓學生在物理課堂中有所得。在這一課堂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凸顯,而且有目的地參與課堂學習,大幅提升了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三)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實現學生輕松學習
高中物理知識復雜、抽象性很強,這就導致教師如若一直沿用灌輸式的方法,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想改變物理教學現狀,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化抽象為具體、化煩瑣為簡單的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構建起輕松、愉快的物理課堂氛圍,推動學生主動地探索知識,學生的負擔會不斷下降,而且學習效果可以看得到。可以說,這是新高考背景下,吸引學生選擇物理學科的一個保障。例如,在《經典現象應用》一課的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抓住書本知識點,更要積極引入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通過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轉變學生的理解思路,進而從生活出發探索物理的奧秘,當然這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做好物理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學科素養培育
實驗不僅是物理學習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探尋知識奧秘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操作、教師的引導,可以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7]。因此,在實際的物理課堂學習中,教師要平衡好理論與實驗教學,通過為學生構建起一個自我操作、可以感知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參與實驗中理解知識、提升能力,進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與效率。例如,在《圓周運動》一課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描繪做圓周運動物體轉動快慢的方法,教師首先提出了問題“我們如何描繪做圓周運動物體轉動快慢的呢?”而后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方案、開展動手實踐,并將本小組實驗的結果以數據的方式展現出來。因為各小組的探索方向不一樣,所以總結了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幾個方法:有的小組以一圈為定量,比較不同物體轉動一圈需要的時間;有的小組則以時間為定量,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轉過的弧長。
在上述過程中,全程由學生自我思考、自主設計和開展實驗,不僅突出了他們的主體地位,還鍛煉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初中實驗不同,高中物理實驗更加定量、嚴謹,這也是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一個有效方式。
(五)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知識與素養一起發展
物理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收獲的知識、形成的關鍵技能,新高考也特別強調這一點。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全面把握物理核心素養的內容,并選擇合適的方法將其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出全面的引導。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課的學習中,除去書本知識外,教師更要基于物理內容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意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物理科學態度與責任核心素養的真正體現。再如,在《重力勢能》一課的學習中,在做好基礎知識講述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展示真實的物理情境如“1kg小球從2m高度落下再彈起再落地在地上滾動最后停下,在這段過程中,重力做多少功?上升呢?”指導學生用專業術語回答,就是引導學生從物理的視角分析問題,這也是學生物理觀念形成的一種體現。
(六)構建網絡學習平臺,拓展教學結構
基于物理學科本身的屬性,讓學生的物理學習道路異常艱難,即便是很多學生在課堂已經掌握了知識,在實際應用時還是無法理解,加之教師未能做出有效引導,讓學生積攢的問題越來越多,嚴重影響著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針對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疑惑點,教師可以制作成微視頻并發布到微信群中,方便學生隨時觀看、隨處學習,不斷拓寬物理教學結構。針對傳統物理實驗中難以通過自我操作完成的事情,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虛擬實驗操作,這不僅解決了傳統實驗教學的難點,而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更為高中物理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七)基于教學評價,做出全面的完善與優化
評價不僅關系著課堂效果,更與學生自信心、日后學習的方向緊密相關。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除關注學生的分數外,可采取多元評價方法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做出合理的評價,如課堂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等,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對當下的物理課堂教學做出進一步優化。當然,在教師對學生開展評價中,要采取激勵模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既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為他們后續的深入探索夯實基礎。高中物理教師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做出反思,以提升自身能力,為物理教學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新高考政策頒布以來,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只有做出改變,才能與新時期的物理教學要求相適應,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與發展。與以往的高考模式相比,新高考更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為此,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在關注學生物理成績的同時,采取合理的方法培育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改變。但還有一部分教師并未意識到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變化,也未能根據當下的教學情況做出積極的優化與改變,以至于學生的能動性被束縛,綜合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教師只有把握住新高考的精髓,重新審視當下的物理課堂,從理念、教學方法上做出改變,才能為學生構建起樂于探究的空間,進而提升學生應對高考的能力,為自身日后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永年.解析新高考物理教學面臨的挑戰及實施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4):53.
[2]符書致.新高考形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174-175.
[3]宋晗笑.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優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6):57-58.
[4]李雪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新思路[J].甘肅教育,2020(23):178-179.
[5]劉銀霞.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對策分析[J].高考,2019(21):139.
[6]鄧黎,宋善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與應對策略[J].湖南中學物理,2019,34(4):24-26.
[7]楊異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改革與探索分析[J].新課程(下),2018(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