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思靜

【摘? ?要】項目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有時會意外地出現一些問題。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從發現問題開始,分析問題的價值,巧借問題展開相關活動,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具體而言,教師應“巧取問題,奠定深度學習之基礎;剖析問題,提供深度學習之保障;妙用問題,達到深度學習之成效”。
【關鍵詞】幼兒;項目活動;問題;深度
項目活動是圍繞某個內容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開展項目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幼兒開展學習活動,提高綜合素養。項目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有時會意外地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幼兒興趣點的轉移,拖延幼兒的學習進度。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保障項目活動的高效開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從發現問題開始,分析問題的價值,巧借問題開展相關活動,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以“孵小雞”項目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巧取問題,奠定深度學習之基礎
幼兒學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有多種類型,有些問題是顯性的,有些問題是隱性的。不論是哪一類問題,只要教師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就能使問題轉化為良好的教學材料。
(一)尋找顯性問題,為幼兒創造學習機會
顯性問題是項目活動中顯而易見的問題。當項目活動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要急于幫助幼兒解決問題,而要借助問題,為幼兒創造學習與思考的機會。
如在“孵小雞”項目活動中,幼兒收集了許多雞蛋,有些雞蛋是從超市里買來的,有些雞蛋則是從家里的冰箱中拿來的。然而,經歷了21天的“孵小雞”活動,幼兒發現雞蛋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感到十分困惑。對此,教師并沒有直接告知幼兒小雞孵化失敗的原因,而是讓他們主動思考,尋找問題的根源。具體如表1所示。
此活動中產生的問題是“雞蛋內部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這也是直接影響整個項目活動的顯性問題。教師抓住這個顯性問題,讓幼兒分析失敗的原因,并調整后續的策略。這一問題的出現,促使幼兒深入思考,讓他們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主動建構關于孵化小雞的知識。借助這次活動,幼兒不僅收獲了經驗,還逐漸形成了勤學好思的學習品質。
(二)尋找隱性問題,推動幼兒深入學習
隱性問題是隱藏在現象背后的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就會在無形中影響項目活動的開展。比如,在“孵小雞”項目活動中,幼兒知道了要想孵化成功,必須要有種蛋,但是對于如何尋找種蛋,他們并不清楚。教師以此為契機,讓幼兒開展專項學習。他們了解到只有農場里飼養的母雞生的且受過精的蛋才有可能順利孵出小雞。由此,幼兒的知識視野得到了拓展,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見,教師要善于尋找隱性問題,為幼兒創造深度學習的機會。
二、剖析問題,提供深度學習之保障
不同的問題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點狀的問題能夠加深幼兒的認識,網狀的問題能夠拓寬幼兒的視野。為此,教師要深入分析問題,基于幼兒的需求,合理地運用問題。
(一) 縱看問題深度,實現幼兒經驗的柱狀鏈接
想要借助問題挖掘項目活動的深度,教師必須學會深刻地分析問題,發現其中的教育契機。問題出現時,教師要先審視問題與當前活動的關系,分析其學習價值,使幼兒經驗實現柱狀鏈接,推動幼兒思維的縱向發展。以“孵小雞”項目活動中的“搭雞窩”活動為例,具體如表2所示。
從孵小雞到飼養小雞,幼兒知道了如何設計能控制溫度的雞窩,形成了連續性的經驗。
(二)橫看問題廣度,實現幼兒經驗的網狀鏈接
在項目活動開始前,教師要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分析它的可行性、支持載體、價值、預期成效等,從而思考是否需要開展該活動。可以說,從宏觀角度看問題,建立好學習脈絡,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幼兒經驗的網狀鏈接。
在開展“認識小雞”活動后,幼兒對于“小雞是怎么來的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基于問題需求,衍生出了“孵小雞”項目活動。在活動開啟前,教師先帶領幼兒開展關于認識雞蛋的活動,同時尋找身邊可利用的孵化資源,從而架構該活動的脈絡圖。只有對教學中產生的問題進行頂層設計,才能使幼兒獲得系統性的經驗。
三、妙用問題,達到深度學習之成效
問題是幼兒認知發展的動力,問題的出現能給予幼兒探究、思考的機會。借助問題導向進行學習能推動幼兒經驗的內化、思維的拓展,同時能加深主題的深度,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一)基于失敗經歷,培養探索精神
問題發生時,如何用積極的心態思考問題,如何用巧妙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學習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應巧妙地利用問題,提升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孵小雞”項目活動中,出現了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即雞蛋不合適,孵化器的使用不到位。這兩個問題導致“孵小雞”項目活動失敗,但幼兒并沒有氣餒。經過家園共育、師幼互動、同伴互學等方式,幼兒最終找到了孵化失敗的原因,得出了成功孵化小雞的竅門。通過再次嘗試,幼兒驗證了失敗的原因,梳理出了孵化經驗。第二次的孵化活動不僅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還讓他們感受到了生命孕育過程的艱辛。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不懼困難、不怕失敗、敢于挑戰的探索精神。
(二)利用試錯機會,獲取直接經驗
所謂試錯機會,就是指幼兒經歷錯誤,主動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測。只有經歷過試錯過程,幼兒頭腦中才會迸發出新的認知,才能理解、內化新的經驗。在“孵小雞”項目活動中,幼兒共有兩次試錯的機會。每次試錯時,教師都會提供支持并耐心等待。如在“孵小雞”項目活動前的談話中,幼兒對孵蛋需要的材料進行了討論,大多數幼兒只提到了雞蛋這一材料。事實上,孵化小雞有許多材料要求,但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而是讓他們自己探索,發現問題,在嘗試后獲得新的認知。“孵小雞”項目活動中的認知經驗如表3所示。
正因為有這些試錯的環節,幼兒才獲得了孵小雞的經驗,才會收獲第二次孵小雞的成功。可以說,在幼兒成長的道路上,嘗試錯誤是獲取經驗的主要途徑。教師和家長要接納幼兒的錯誤,理解并支持幼兒的行為,耐心地等待幼兒的成功。
總之,開展項目活動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出現的問題是推動活動開展的動力。教師要學會發現、深入剖析問題,挖掘項目活動的深度,更新幼兒的認知,深化幼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方姜慧,王春燕.幼兒園項目活動:特征、 誤區與建議[J].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