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玲?尤蕊榮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深入探索“互聯網+”對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的影響,全面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智能化建設的必要性,提出了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智能化建設策略與路徑:建立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文化教育資源共享庫、設計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個性化推薦機制、構建數字智能化的綜合考核評估體系,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學前教育專業素養、互聯網技術思維能力的綜合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化建設;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
一、引言
學前教育的質量與科學性非常關鍵,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智力良好發育,還可以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1-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我國全方面地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教育模式和基礎設施也有了顯著的改進,推動了教育領域整體的現代化與信息化建設。在提倡“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和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文化教育資源在新課程改革中的應用逐漸深入[3]。因此,如何將“互聯網+”和文化教育資源與學前教育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互聯網+”分析處理、整合與共享能力,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和教師提供優質且全面的教學內容,已成為相關專家和部門現階段重點研究的課題[4]?;谝陨媳尘?,本文研究了“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智能化建設策略,以期為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文化建設提供可行性對策,激發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學前教育專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幼兒教師教育和學前教育的質量,并促進文化建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互聯網+”對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的影響
“互聯網+”這一概念,是基于新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應用而提出的。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教育部門開始大力開發與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以期在教育發展的潮流中穩步前進[5]。在“互聯網+”背景下,應用現代化技術可以為學前教育師資能力的提升、學生數字化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養的提升創造便利的條件,讓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得到更加高效的知識提升契機[6]。
在“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借助教學平臺、智能化資源共享庫以及遠程教學培訓等教育資源的應用,有效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學前教育專業水平[7]。這些應用能夠激發教師和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熱情,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同時能夠擴展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力量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這樣,學前教育專業在教師專業水平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也能夠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對學前教育專業轉型發展的基本要求。
三、“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化智能化建設的重要性
在“互聯網+”時代,學前教育專業的文化教育資源是指學前教師應該掌握的文化和藝術知識底蘊,也是教育資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化開發與建設文化教育資源是構建學習型社會和文化強國的重要方式之一[8]。將智能化開發納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效率,為課程提供豐富的資源基礎。隨著文化教育資源的完善,其承載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延伸對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主動性、創造力以及宏觀思維、科學精神和文化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學前教育專業文化課程的構建是基于不同渠道、不同區域收集到的文化教育資源。這些文化教育資源的搜集,一定是松散、缺乏整體性且不全面的。因此,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文化教育資源進行分析、歸類和整合管理,構建科學、專業特色和系統性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這對提升教育質量具有深遠意義[9]。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培訓學生相關的“互聯網+”技術,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基礎的信息化技術,以便他們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充分結合自身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素養,開展更加豐富、高效的智能化教學實踐。因此,智能化建設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是學前教育專業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四、“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智能化建設的策略
為了全面提升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與效率,需要深入探索“互聯網+”時代對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的影響,并全面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智能化建設的必要性。為此,本文提出以下文化教育資源的智能化建設策略與路徑,以推動學前教育專業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進程,促進相關教育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一)建立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教育資源共享庫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海量化的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正在快速增長[10]。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相關高校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高新技術,基于文化教育資源的特征,依托數字化教學平臺,建立一個以“共享”為核心理念的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共享庫。這將實現對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初步智能化建設,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在“互聯網+”時代的公平和進步發展。
在建立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共享庫的過程中,必須始終以“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個性化”等設計理念為宗旨,借助學前教育專業文化的歷史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資源數據的數字化整合與智能化服務。學前教育資源共享庫的建立是幫助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手段[11]。這種線上教學資源庫可以使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模式擺脫以往的教材課本的局限性,讓數字化媒體與“互聯網+”相關聯。同時,它還可以滿足教師日常的高效率教學、學生的便捷性自學、訓練、測試等需求,實現教育資源的智能化與“教學練”的一體化建設目的。其中,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共享庫的主要功能模塊與其基本內涵如表1所示。
根據上述功能模塊,建立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共享庫,能夠有效推進學前教育專業基礎資源的應用。該庫涵蓋了《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等課程,以及學前教育行業實踐和創新等高階課程。結合“互聯網+”技術應用,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此外,該共享庫中的數據資源持續更新,不斷豐富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資源的種類和覆蓋范圍,為學生提供長期有效的學習環境。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也推動了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智能化建設。通過這一共享平臺,教育者和學生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到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進而提升他們的教學和學習水平,助力學前教育領域的發展。
(二)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個性化推薦
為了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深度融合,需要研究如何劃分和個性化推薦教育資源類型。因此,為了增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數字智能性,設計了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個性化推薦模塊[12]。該模塊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根據教育資源共享庫用戶之間的差異,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信息、個人興趣等特征,智能地為學生推薦科學、合理的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構建該模塊的主要步驟包括應用“互聯網+”技術提取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基本特征,利用決策樹算法建立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喜好模型以及根據資源屬性綜合學習用戶的喜好模型進行適配的資源推薦。通過以上三個步驟,能夠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充足且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教育資源信息服務,提高學生查找教育資源的效率。同時,該模塊還有助于學生發現潛在的興趣資源,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個性化的差異需求,并為教育模式的智能化轉型打下扎實的技術基礎。
(三)構建數字智能化的綜合考核評估體系
在“互聯網+”時代,嚴格而標準的考核管理制度被視為提升教育項目成效與開展質量的關鍵指標。為此,可以結合“互聯網+”技術,建立一套數字智能化的綜合考核評估體系,為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智能化建設提供科學的人才管理依據。這一考評體系不僅包括學生的訓練和測試成績,還需要綜合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進度、學習軌跡以及學習習慣等信息,通過智能化教育資源庫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全面評估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效果,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或資源推薦,幫助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學業目標,確保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與培訓成效。除了對學生學習的規范與約束,還應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授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的效率和專注度等表現進行嚴格考核評估。及時提出改善措施和管理方案,確保學前教育專業文化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從根本上提升學前教育工作的教學質量和水平。這樣的綜合考核評估體系有助于實現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教學素養和職業能力培訓。
五、結束語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相關文化教育資源的智能化建設,與“互聯網+”時代教育人才、智能化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有著較大的關聯性。為了滿足“互聯網+”時代社會市場的發展需求,應加強學前教育專業資源的智能化研發和建設工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全面共享的教學資源條件,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培養他們的數字信息化思維能力,推動學前教育領域的現代化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王琳娜.“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J].科技視界,2021(29):166-167.
[2]謝源,劉孟云,謝穎.“互聯網+理實一體化教學”課程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藝體類選修課程探討[J].第二課堂,2022(9):76-77.
[3]段言.“互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提升路徑[J].科技視界,2022(4):139-140.
[4]王錫寧.“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學探析[J].甘肅教育研究,2022(1):57-59.
[5]王曉明.“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21):13-15.
[6]黃小群,王耀利.“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以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5):65-67.
[7]劉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9):84-89.
[8]王娜,顧永安.專業認證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問題與應對[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22,36(06):97-104.
[9]王麗娟,陳艷軍.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院地園”協同育人現狀與對策研究——以蘭州城市學院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2(03):104-108.
[10]王梓名.“智能化+5G”時代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路徑研究[J].理論觀察,2021(11):156-158.
[11]張秀,杜思雨.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學前教育資源優化建設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12):121-122.
[12]朱娜.手機在高職院校課程資源建設中的應用研究——以學前教育專業《繪畫》課程為例[J].美與時代:上,2020(04):119-122.
基金項目:2023年度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高質量視域下學前教育專業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3QN0380);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地方文化融入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實踐研究—以陜西地方文化為例(項目編號:SGH22Y1868)。
張菊玲(1980.09-),女,漢族,陜西安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學前教育教學、幼兒英語教學、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