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武 劉鎮僑 劉一艷 韶關學院體育學院
教育部在2019 年啟動的“雙萬計劃”,引領著移動教學的快速發展[1],這種不受時間限制和地域約束的教學方式極大的影響著中國教學模式,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移動教學模式以豐富的資源體系,無限的教學空間,即時的教學對話和反復回播觀看等優勢,開啟了新時代[2]。
高校籃球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高校教學中扮演重角色[3],高校籃球教學以自身獨特的方式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4],要想有效的提升籃球教學效果,必須從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上下功夫[5],融合現代數字技術,實現線上數字資源與面授教學的相統一的教學方式,對于提升籃球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6]。
因此,推進教學改革,加快推進高校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深化數字化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籃球教學運用與實踐,旨在加快推動體育教學改革高質量發展。
廣東某高校隨機選取非體育專業大學生100 名(無籃球訓練基礎),按實驗前籃球技能測試成績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n=50 人,非體育專業學生(無籃球基礎),男n=30 女n=20。對照組:n=50 人,非體育專業學生(無籃球基礎),男n=30 女n=20。實驗前進行前測,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技術上均無顯著差異。
定性與定量的研究方法相結合,定性方法是使用《自主學習》問卷進行調查[7],定量方法是測評籃球技能和籃球技術。進行16 周(32 學時)教學干預,實驗班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面授模式,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學習動機調查和運動技術測試。
定性研究:向學生發放《自主學習》問卷,前測和后測,了解學生實驗前和實驗后的自主學習心理狀態。
定量研究一:定點投籃
要求實驗對象站立在罰球線,采用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方式,每人投籃10 次,統計命中個數并計算分數;男生:命中一個計12 分,命中兩個計20 分,以此類推;女生:命中一球計20 分,命中兩球計28 分,以此類推。教師隨著實驗對象的投籃動作是否連貫,手法,命中率來以此給技評打分,
定量研究二:半場往返運球上籃
要求實驗對象在中線的場角開始,運球上籃并命中,運球至另一個中線場角返回,從左邊運球上籃,命中后運球回原地點,依次做兩組。從實驗對象的計時依次有對應的分數.教師從實驗對象在測驗中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評分。
干預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習主動性無顯著差異。根據表1 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的學習主動性沒有太大差異,實驗組的學習動機得分是3.14,對照班是3.03,P 值大于0.05;實驗班的學習目標得分是3.07,對照班的是3.08,P 值大于0.05;實驗班的自信心得分是3.12,對照班是3.21,P 值大于0.05,說明兩組之間并無明顯差異。

表1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習主動性統計
干預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習主動性存在顯著差異。經過16 周教學干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較大變化,根據表2 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的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較大變化,實驗組的學習動機是3.86 分,對照組為3.51 分,兩組相差0.35 分,P 值小于0.05;實驗組的學習目標得分是是3.72 分,對照組是3.17 分,相差是0.55 分,P 值小于0.05;實驗組的自信心得分是4.13 分,對照組是3.51 分,相差0.62分,P 值小于0.05,說明兩組之間已經存在顯著差異。

表2 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習主動性統計
干預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籃球技術無顯著差異。如3 所示,實驗班的定位投籃得分是36.4,對照班是34.5,P 值大于0.05;實驗組的定位投籃技評得分是31.1,對照班是29.8,P值大于0.05;實驗班的半場往返運球上籃得分是26.3,對照班是25.1,P 值大于0.05;實驗班的半場往返運球上籃技評得分是45.3,對照班的是43.6,P 值大于0.05。

表3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籃球技術對比
干預后,實驗班對照班的籃球技術存在顯著差異。經過16 周教學干預,實驗班和對照班籃球技術發生了較大變化,如表4 中數據可知,實驗組的投籃得分是50.3 分,對照組為45.2 分,相差5.1 分,P 值小于0.05;實驗班的定位投籃技評得分是34.7,對照班是32.5,相差2.2 分,P 值小于0.05;實驗班的半場往返運球上籃得分是34.1,對照班是31.4,P 值小于0.05;實驗班的半場往返運球上籃技評得分是54.5,對照班是46.3,相差8.2 分P 值小于0.05。

表4 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籃球技術對比
3.1.1 混合模式在籃球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習動機
通過教學實驗之后,根據《自主學習》問卷結果,學生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變化,實驗組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有顯著性的差異,主動交流與探索欲望更強,具有顯著變化。
傳統模式,教學過程遵循“教師講解—教學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等環節,教學課堂氛圍較為單一且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欲普遍不足。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氛圍,這種教學模式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利用使在線資源實現的循環學習,更大的提升了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動機。
3.1.2 混合模式在籃球教學中能夠提升技術水平
通過教學實驗之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基本技術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實驗組在混合教學模式下,籃球運動技能和技術都有了較大的提升,不論是投籃的得分還是技評得分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
相對于傳統教,混合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多方位展現籃球技術的要領和特點,混合教學模式的視頻資源可以通過多角度的演示和講解,并且可以循環觀看,使學生能夠更進一步了解籃球技術的特點和難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技術水平。
3.1.3 混合模式在籃球教學中能夠提升教學效能
通過教學實驗之后,實驗組的籃球基本技術的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實驗組不論是定點投籃的得分還是半場往返運球上籃得分都顯著高于對照組,此外,實驗組的運動評也顯著高于對照組。通過問卷分析,實驗組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和自信心都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混合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提升籃球教學的整體教學效能。
3.2.1.將混合教學模式融入傳統體育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基于混合教學模式融入籃球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高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教學發展趨勢,將混合教學模式融入體育教學項目,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3.2.2 將混合教學模式融入傳統體育教學,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
基于混合教學模式融入籃球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高校結合教學實際,建設更多項目的教學在線資源,將混合教學模式打造成常態模式,幫助學生克服傳統教學上的學習資源不足等困難,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
3.2.3 將混合教學模式融入傳統體育教學,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基于混合教學模式融入籃球教學可以提升整體教學效果,高校應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建設混合教學在線資源庫,打造一批體育特色品牌教學資源,以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