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青
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素養,幫助學生保持身心健康。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音體美教育的重要性,助力小學生全面發展。體育和健康課程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健康教育的開展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當前部分小學生缺乏鍛煉,體育健康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體質,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為進一步落實體育教學改革,教師需要緊隨時代發展趨勢,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構建邏輯清晰、系統連貫的體育教學體系,重點傳授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做課堂的主人。這樣的體育教學才能夠實現體育健康教育目標,讓學生形成不畏艱難、努力拼搏的精神,從而助力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
一、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使學生掌握基礎體育知識,具備相應的體育技能,并且學會正確的鍛煉方法,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進而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健康知識是體育課必修必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體魄,提高抵抗力。體育健康教育課程對提高小學生抗打擊能力、適應能力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體育健康知識,多留意學生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狀況,能夠為其良好健康行為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體育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學校體育健康教育任重道遠。
二、現階段小學體育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體育健康教育不夠重視
部分學校在教學安排上很少為體育健康課程留出充足的時長,通常設置一周一節體育課,甚至有些文化課程會在學期末占用體育課程的課時,這使得體育教學的開展得不到保障,難以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部分學校體育器材匱乏、師資力量薄弱,未為學生配備專業的體育教師,這使得體育教學收效甚微,甚至影響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此外,部分學校的體育健康教育內容較為單調,教師很少進行拓展和延伸,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體育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足
學生是體育健康教育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堂,才能夠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部分小學生并不重視體育鍛煉,甚至認為參與體育鍛煉是沒有意義的。部分小學生雖然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是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也不高。部分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存在過度肥胖等問題,他們排斥體育課,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不高。部分小學生的運動能力較弱,在遇到一些困難時會直接選擇放棄。可見,這些學生并未樹立正確的體育健康觀念,對體育健康教育的態度不端正,甚至是無視體育健康教育,這些問題會直接阻礙體育健康教育的開展。
三、小學體育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重視體育健康教育,增強體育健康意識
體育健康教育內容并非單一的枯燥理論,其涉及很多健康知識及相關運動經驗。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重視體育健康教育,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學校在此過程中必須積極承擔起領導者和組織者的重任,落實體育教學改革主體責任,大力宣傳體育健康教育,成立體育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學校要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注重對體育教師的師德培養,關心體育教師的身心健康,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全體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教學能力,保證體育教學工作有質有量。學校需要對體育健康教育的成果進行檢驗,確保體育健康教育的高效開展,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學校需要加大對體育場館、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確保體育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此外,學校還要確保體育課開足、開齊、上好,在課時安排上要多向體育健康教育課程傾斜,保證學生每周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學習健康知識。
(二)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體育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游戲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設計課堂游戲,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放松身心,學習相關的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例如,在“樹立安全意識,學習自我保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情景劇表演游戲,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如果你在上學的路上遇到陌生人給你東西,你會怎么做?”。在提出問題后,教師要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構思劇本,分別扮演路人、陌生人、小學生等不同的角色。在表演的過程中,人物間的對話能夠體現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在表演結束后,教師需要告訴學生要與陌生人保持距離,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也不要隨意接受陌生人的東西。這樣的游戲形式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從而實現健康教育的目標。
(三)增強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傳統的體育教學局限于體育知識的傳授和體育技能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獲取的體育知識和掌握的運動技能十分有限。要想切實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改變單一教學體育知識或某項技術的現狀,從綜合育人、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明確體育健康教育的目標,適當開展情境式跨學科主題教育教學活動,促進綜合育人目標的實現,提高體育健康教學質量。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積極解決體育課程教學長期存在的項目繁多、缺乏系統性等問題,打破傳統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局限性,抓住教學重難點,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傳授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與專項運動技能。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要做到多反省、多思考,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學評價方式,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體育健康教育的作用。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開展相關的體育活動,鼓勵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此外,教師要利用空閑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參加體育教研活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體育健康教育。
(四)豐富體育活動形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理論講解占據了課堂的大多數時間,這使得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體育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以此為出發點來設計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如個人比賽、小組競賽等。在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下,小學生會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感受體育健康課程的樂趣。例如,在“列隊隊形”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訓練小學生的反應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小活動,并講清楚活動的規則:學生圍成一個圈,隨著音樂慢跑,當教師喊出一個具體的數字后,學生需要根據數字指令與周圍的同學組成對應數目的隊伍,最終落單的學生會被淘汰出局。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游戲的主體,他們會高度集中注意力,這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反應能力。
(五)開展家校合作,增強體育健康教育效果
體育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多方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需要關心孩子的多方面發展。教師可以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重視體育鍛煉,引導孩子參與體育活動。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可以鼓勵家長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多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教師需要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讓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并向家長詢問孩子在家的運動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態,這樣才能夠及時發現孩子身心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也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疏導,從而確保孩子健康成長。
結語
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人格和堅強意志的高素質人才。素質教育對于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把握學情,注重個體差異,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體育健康知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體育課、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活動培養學生不畏困難、不懼失敗的意志品質,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全方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文縣石雞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