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蘭



第①站 重慶合川育才學校
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重慶合川創辦育才學校,這是今日合川育才學校(以下簡稱“育才學校”)的前身。作為陶行知一生中辦學時間最長、理論和實踐集大成的地方,育才學校在84年光陰里弘揚與傳承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養了一批批杰出人才,也探索出了一條鄉村小規模學校特色發展之路。
讓孩子做生活的主人
育才學校根據功能、特色、位置特點,將整體布局分為三區一館一地;從“做生活的主人”之辦學理念出發,統領構建了“三環課程”。三區包括生活區、老校區和新校區,一館指陶行知紀念館,一地指陶行知生活教育研學基地。“三環”則指“育知”“育心”“育行”三方面的課程。其中,育行課程《生活育人》是學校的校本課程,所有內容均來自校園生活。育行課程之下,孩子們可以在充滿農耕文化的大自然中學習,體驗挖藕、養蠶、刺繡、竹編、種水稻、磨豆花等充滿生活氣息的課程,不僅培養了他們的生活能力,也激發了其學習興趣。
校長何海洋介紹,育才學校從2011年開始就有了一塊半畝的“開心農場”,到今天,已經發展為一個30畝規模的集休閑觀光、文化教育、勞動實踐、研學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實踐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來觀光,已然成為十里八鄉的“網紅打卡地”。
“我們依據土地梯田地貌精心布局,打造了陶荷園、菜園、果園、花園、民俗園、蠶桑園、稻田等不同區域。”何海洋邊帶我們參觀邊做講解。基地核心區內15畝荷塘命名為“陶荷園”,田間草亭為“知傳亭”,果園藤廊為“行知亭”, 蜿蜒的田埂上隨處可見“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充滿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哲理的標語。
用科技為鄉村教育賦能
這些年,育才學校一直在嘗試用科技賦能勞動教育,比如:學校攜手中國荷蓮基因庫,引進28個太空荷花品種,開展了“愛蓮行”課程,孩子們春天種蓮藕、夏天賞荷花、秋天摘蓮蓬、冬天采蓮藕,好不歡樂;在課堂內外雜志社的支持下,學校攜手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開展《天禾行動》《蠶絲之國的神奇冒險》課程,親自種植與收獲彩色太空水稻、用飼料養蠶,是對傳統思維的碰撞,讓孩子們對美妙太空充滿了遐想。
現代科技與鄉村教育之融合,既豐富了孩子們的勞動體驗,更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教育之使命不單單是改變一個個獨立的人,而應該讓人在與人交流中改變更大的群體。我們希望育才的孩子能為學校、家庭與社會獻智獻力,因此,我們要教會他們如何生活。”何海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