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俠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培養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念須引入多元化的概念,開展啟發式教育。從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情感多個方面出發,整合當前生物課程中的大概念元素,分析學生存在的不足,挖掘生物學課程中的核心內容,提取出其中的核心價值,從而完成對學生更加高效的價值引導,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生命觀念存在的問題
生命觀念是核心素養結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是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大部分生物教師對生命觀念培養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將積極正向的價值觀、生命觀、人生觀、道德觀傳遞給學生。
實現立德樹人,教師應當將積極正向的生命觀傳遞給學生,通過開展生命觀念教育來幫助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學習生物知識點。然而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高中生物課程中所蘊含的生命觀念元素進行挖掘提取,以至于學生無法得到更明確的指導。另外,在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在課堂上所具備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深入學習課程知識中的生命價值元素,從而幫助其形成良好的生命觀念,但是,大部分教師卻慣用灌輸式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還未從問題指導的層面引發學生進行思考探索,以至于學生對生命觀念的理解還存在較大的欠缺。例如,在講解跨膜運輸的過程中,教師未從功能決定結構層面讓學生嘗試分析、整理、總結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之間存在的選擇透過性差異,同時也未讓學生從物理知識以及滲透壓的角度,對其中的知識共性現象進行學習,以至于學生還無法建立起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關聯。總體來說,在高中生物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還存在多種問題,大部分教師對生物課程中生命關聯元素還缺乏完整全面的認知,無法引領學生在學習期間對高中生物知識結構進行體系化學習,無法引領學生完成深度思考探究。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命觀念教學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在培養學生生命觀念、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找到一個正確的教學路徑,幫助學生從概念的頂層、底層等多個方面,對生命觀念元素進行學習,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探索過程中能夠進行實踐、總結、思考。
利用思維導圖,統領核心概念。高中生物知識豐富多樣,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滲透生命觀念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學生能夠將不同知識、不同板塊所涉及的生命觀念進行更加直觀、高效地學習。生命觀念作為抽象元素,在不同知識板塊均對應不同的價值,而要讓學生完成對生命觀念更加高效地學習,教師則應當保證學生能夠對其中的知識內容進行體系化探究。由于整個知識結構較為龐雜,因此教師需要利用概念圖、心智導圖、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構建起高中生物學科生命觀念的大概念,借助此類導學工具,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概念之間的網絡結構。教師應當明確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生命觀念中所涉及的上下層概念,找到概念之間的邏輯關聯,并且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理清其中的概念內容、課程學習思路、學習方向,同時教師也可通過相應的概念圖,對學生的生命觀念進行有效審查,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掌握重點,并且快速補齊空白區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講解“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相關課程知識章節中,教師應當明確本課時中的上層概念,即“蛋白質結構多樣性決定了其功能的多樣性”,讓學生圍繞著上層概念來進一步完成下層概念的學習。通過思維導圖,從結構多樣性層面來探索其中的知識內涵,學生在學習期間可通過對氨基酸結構的特征進行學習,對氨基酸形成的原理進行探究,從側方面來印證蛋白質結構功能的多樣性,之后再通過氨基酸排列組合的多樣性、豐富性,探尋不同肽鏈的結構差異,以及肽鏈結構的不同排布規律,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領略物質結構多樣性的含義。因此在整個課程教學環節,教師須利用心智導圖、思維導圖,引出大概念,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佐證概念中的核心議題,從而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結構體系。
創建真實情境,建立起核心素養大概念。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還可以通過情境引導的方式,結合直觀、形象、生動的案例,幫助學生建立起核心概念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依托情境教學模式開展生物生命觀念教學是一種必要的手段,在課程教學前,教師可結合問題論證探討情境,結合故事案例、生活情境以及社會矛盾,指引學生在情境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開放自身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以及對課程學習的興趣,進而讓學生深入細致探索其中的生命觀念元素。教師在此期間應當充分結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循環,構建完善的教學主線,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問題探究,在情境學習期間集中突破核心概念,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情境學習期間能夠將相關知識技能遷移到生命價值觀念的核心層面,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命觀,并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實現對學生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指導。
比如在講解物質跨膜運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生命價值觀,如“結構決定功能,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而細胞液具備滲透壓,因此能夠滲透吸水,而生物膜具備選擇性,可反推不同生物膜載體的種類數量之間存在的差異”。因此本課時、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探索過程中對其中滲透作用的發生機理和條件進行學習,并且讓學生積極探索細胞所具有的滲透作用,將其中所存在的生命共性進行探討。此時教師可利用情境教學法,結合物質跨膜運輸的生活實例,對選擇性透過的概念進行學習。在此期間,教師可結合滲透裝置,讓學生在情境探索過程中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滲透作用,學習探索在達成滲透平衡時水分吸收的阻力,并且讓學生嘗試在情境環境中提出問題,如質壁分離與復原等多種結構原理,讓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進一步理解并探索植物細胞吸收水分以及失去水分的基本原理,同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嘗試設置不同結構的細胞膜,探尋水流速度大小以及相關選擇性透過物質的特征,從而讓學生能夠領略跨膜運輸的實際概念。因此,通過開展情境教學,結合豐富多樣的實驗情境、問答情境,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尋到生命觀念的核心內容、核心概念,學習其中的知識共性、知識原理,讓學生站在最底層,結合生命價值觀,完成深層次學習探究。
總體來說,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培養學生的生命價值觀須建立起底層概念與頂層概念,結合豐富多樣的導學工具,例如思維導圖、心智導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從知識概念的最底層來領悟學習探索其中的生命價值觀,從而形成相對較為深刻的學習印象。另外為了實現對學生良好的思想教育指導,教師也需要整合情景教學模式,在對應的問答情景、實驗情境中培養學生的理實一體化學習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在操作演練過程中領悟其中的核心概念元素,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情感引導,使學生能夠對生物課程以及生物知識體系中所涉及的生命價值觀產生思想上的認同,進而提高生物課程教學效率。
專家點評
生物課程中的大部分知識和生命有著密切聯系。學習生物,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要透過書本,在掌握基本的生命知識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了解生命的意義,感悟生命的價值,進而形成系統的生命觀念。本文所列舉的將生物知識滲透進學生腦海、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進而打造高效課堂,對一線教學具有積極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