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樣跳繩作為新興體育類運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師圍繞“雙減”政策做好小學花樣跳繩教學的優化工作,可以推動課程內容的建設,助力素質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這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雙減”;小學;花樣跳繩
花樣跳繩與傳統跳繩存在不同,花樣跳繩的形式更加豐富,有交互跳繩、單搖跳繩、雙搖跳繩、車輪跳繩等。花樣跳繩非常考驗學生的身體素質、協調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在“雙減”背景下,花樣跳繩成為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課程之一,越來越多的教師正在研究如何才能做好花樣跳繩教學的工作,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和健康觀。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花樣跳繩教學的必要性
當前,“雙減”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雙減”背景下,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服務行為有效規范,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有效減輕。因此,學生的課余自主時間變得更充裕。與此同時,在素質教育的積極影響下,體育課程逐漸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關注與喜愛。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施行,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各年級均要開設體育與健康課,其占總課時比例為10%—11%,僅次于語文(20%—22%)、數學(13%—15%)。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包含新興體育類運動,這類運動深受青少年喜愛。花樣跳繩作為新興體育運動之一,是隨著社會發展與健康生活的需求衍生出來的,具有娛樂性、休閑性和實用性,有助于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此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修訂了小學“1分鐘跳繩”單項指標的權重,可見花樣跳繩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和必要性。
教師做好花樣跳繩教學工作,提高花樣跳繩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不僅符合“雙減”政策提出的要求,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1]。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花樣跳繩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豐富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與活動形式
教師開展高水平的花樣跳繩教學活動,能夠讓體育教學內容更具可選性,為體育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并且能夠有效彌補傳統體育課堂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偏少、教學形式單一等缺陷。
此外,花樣跳繩在傳統跳繩的基礎上,強調技術運用。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花樣跳繩運動中對所學的基本動作加以創新,如1分鐘雙腳交換跳、1分鐘“8”字跳長繩等,從而提高體育技能水平[2]。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花樣跳繩不僅十分考驗學生的跳躍能力、核心力量、身體協調性以及快速反應能力,而且對學生的手部、腿部、身體軀干等多個部位的力量有著較高的要求。
教師開展高水平的花樣跳繩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跳躍能力,如單腿跳、雙腿跳、跑跳等方面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多人跳以及組合跳的團隊協調能力。此外,花樣跳繩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這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為學生今后學習更有難度的體育運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有助于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首先,很多學生對花樣跳繩這門既有技巧學習,又有體能鍛煉的課程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在花樣跳繩學習與練習活動中,潛心研究新的花樣跳繩技巧,有效發展了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其次,為了讓花樣跳繩的表演活動更有美感,學生會主動思考如何做好花樣跳繩的團隊練習工作,尤其是考慮怎樣才能讓團隊的跳繩動作變得整齊劃一,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奉獻精神。
最后,很多學生在接觸花樣跳繩運動后,會深深喜歡上這項運動,結合教師科學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能夠培養科學運動、終身運動的良好行為習慣與思想意識。
(四)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課后自主活動時間變得更加充裕。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做好花樣跳繩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對花樣跳繩運動產生更強烈的興趣,從而主動在課后利用更多的時間練習花樣跳繩的技巧,切實提高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可見,圍繞“雙減”政策開展的花樣跳繩教學活動,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讓學生更健康、更有個性地成長[3]。
三、當前小學花樣跳繩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花樣跳繩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有待提升
盡管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已經開設花樣跳繩課程,并且設置了較多的課時,但當前花樣跳繩教學缺少理論性、實踐性的內容,教學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強,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容易打擊學生參與花樣跳繩運動的積極性。
(二)花樣跳繩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有待提升
小學花樣跳繩教學形式主要集中在理論知識教學以及技能實踐練習兩個方面,部分教師為了保證課堂紀律以及教學進度不受影響,往往不會給學生提供過多的自主練習或者團隊合作練習的機會。
此外,花樣跳繩的教學活動僅局限在體育課堂中,未能有效延伸到學校的大課間、運動會中,這使得花樣跳繩的教學成效大打折扣[4]。
(三)花樣跳繩教學力量的專業性有待提升
從傳統的小學體育課程規劃角度來看,教師的主要關注點集中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田徑等運動領域,很多教師對于花樣跳繩并不了解,因此,對花樣跳繩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無從下手。
花樣跳繩具有內容專業性、技巧復雜性等特征,對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巧要求較高。部分小學缺少專業的花樣跳繩師資力量,甚至部分教師是“現學現賣”。這樣不僅會影響花樣跳繩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還容易打擊學生參與花樣跳繩運動的興趣。
四、“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花樣跳繩教學實施路徑分析
(一)利用運動會,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為了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學生花樣跳繩的整體水平,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舉辦“健體逐夢,強國有我”的花樣跳繩主題運動會,給全校學生創造參與花樣跳繩活動的良好平臺。
學校可以在運動會中設置個人單項賽、合作賽、團體賽等三個類別的若干競賽項目,如90秒耐力跳、三人行(二帶一跳)、花樣跳繩表演賽等。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能力和特長,報名參加不同的競賽項目。
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可以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在鍛煉身體的同時,為個人與班級爭得榮譽。此外,學生可以在團隊競技中,增強合作意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可見,學校要辦好花樣跳繩運動會,讓花樣跳繩運動豐富校園文化內容,增強學生體質,磨煉學生意志,滿足學生多樣化體育運動需求[5]。
(二)運用校本課程教學法,豐富花樣跳繩教學內容
為了解決當前小學花樣跳繩教學存在的內容單一問題,教師可以運用校本課程教學法,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體育教學品牌形象、體育學科傳統與優勢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花樣跳繩課程校本化的開發與建設工作,深度挖掘并建設花樣跳繩的校本課程資源,不斷豐富花樣跳繩的教學內容,突出教學內容的多樣性。
教師可以根據小學低段學生、中段學生、高段學生的能力與特點,設計相對應的花樣跳繩教學內容,為不同階段的學生開設適合的校本化花樣跳繩課程。比如,小學低段的花樣跳繩教學活動可以圍繞單搖跳、單腳跳、開合跳、交叉跳、后搖跳等技巧開展;中段可以圍繞正向體前固定交叉單搖跳、正向單腳下交叉單搖跳、正向雙腿下交叉單搖跳、正向體前側打間隔交叉單搖跳、反搖跳以及雙搖跳等技巧開展;高段可以圍繞同面反向、兩人異面側打、半轉身跳、三人車輪組合花樣跳、反向固定交叉車輪跳、反向腿下間隔交叉車輪跳等技巧開展。
教師可以運用趣味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方法,點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不同年級、不同能力的學生,教師需要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實踐練習中探索花樣跳繩的技術動作,并不斷創新動作技巧。
為了進一步突出校本課程教學法的優勢,教師可以定期圍繞花樣跳繩開展各類、各層次的競賽活動,為學生設置多樣的競賽項目,這樣可以在提高學生花樣跳繩技術動作整體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此外,教師可以主動分析和反思花樣跳繩校本化課程存在哪些不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思路,確保課程內容的科學性,打造具有時代特色、辦學特色的花樣跳繩校本化課程[6]。
(三)高效開展課后服務,組織開展花樣跳繩社團活動
“雙減”背景下,學生的課后活動時間變得更加充裕、內容變得更加豐富,這給小學課后服務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教師可以將花樣跳繩與課后服務有機聯系,以年級組為單位成立花樣跳繩社團,讓學生可以在課后服務時間參與花樣跳繩社團組織的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個人喜好以及花樣跳繩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為學生制訂科學詳細的花樣跳繩活動計劃,讓學生按照計劃有針對性地參與花樣跳繩社團活動,避免學生因缺少活動目標而出現“亂活動”的情況。
為了給花樣跳繩社團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做好課后服務內容的設計。比如,教師通過編排動作、示范動作、制作視頻資料、設計隊伍隊形等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社團互動的欲望,增強課后服務的效果。此外,教師需要在社團活動中為學生講解花樣跳繩的技術要領,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動作不規范等問題,確保學生的活動安全。學生在花樣跳繩社團活動中不斷探索、發現以及創造,在主動克服困難中體驗運動的樂趣,有助于形成樂于學、樂于跳的良好氛圍。
(四)充分運用大課間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在“雙減”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校關注大課間活動。學校將花樣跳繩融入大課間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花樣跳繩理論知識、運動技能的記憶,還可以營造積極向上、充滿陽光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為此,學校應當根據花樣跳繩的教學需求,設計相對應的花樣跳繩大課間體育主題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30分鐘的花樣跳繩大課間體育主題活動,活動內容包含單人“8”字形跳繩、雙人跳繩、多人跳繩等。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一定節奏感并且深受學生喜愛的音樂作為大課間花樣跳繩的配樂。
結語
“雙減”背景下小學花樣跳繩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打破“課堂45分鐘”的教學模式,將花樣跳繩更好地融入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從而在提高學生花樣跳繩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袁衛華,張婭.花樣跳繩練習對8-9歲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6):131-134,145.
[2]王少琨,繩舞飛.健康成長:小學花樣跳繩體育項目教學研究[J].學苑教育,2021(13):59-60.
[3]張瑞麗.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模式在花樣跳繩教學訓練中的應用[J].體育畫報,2021(2):76-78.
[4]熊文.爭議與熱點:新時期體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審視:兼論“雙減”背景下體育中考的介入與定位[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8):83-92.
[5]趙冰晶,杜雪琪.花樣跳繩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的有效性和教學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1):80-82.
[6]何效永.花樣跳繩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2):85-86.
作者簡介:游維(1978—),女,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東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