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單元教學理念應運而生。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在課堂上把講授、學習、評價三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根據教學評一致性原則落實教學目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反饋學習成效,切實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教學評一致性
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語文興趣的關鍵時期。此階段,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地講授知識,而應將教學重心轉移到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上。大單元教學理念以極強的整合性和歸納性,避免了學生碎片化學習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整體思維和語文能力的提升。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突出評價機制的作用,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大單元教學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實現語文教學中教、學、評三者的有機融合,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掌握學生的實際學情,能夠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保證教學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知識要素明確,單元排版清晰,為大單元教學模式的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因此,本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進行分析。
一、基于大單元背景構建小學語文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優化教師的教學設計
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設計在于評價環節。良好的評價機制可以讓學生及時地進行自我監測和評判,發現學習中的不足與缺漏,從而訂正修改。同時,在學生反饋結果后,教師可以及時研判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學習能力,并對此進行教學反思,彌補教學設計中的漏洞,為下一步教學設計的優化奠定基礎。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與實行,小學語文教育任務也發生了改變,學習興趣的培養顯得更加重要。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課堂參與度高,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情緒消極,課堂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大單元教學理念的運用能使課程邏輯更加清晰,教學內容的聯結更加緊密,再加上教學評一致性原則的指導,教師能夠進一步優化課堂結構,豐富教學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有利于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新課標將語文課程核心素養明確為四個方面,即“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教師在大單元教學理念下實施教學評一致性教學,將四大核心素養融合于單元教學與單元任務中,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提升語文能力,有利于在無形中貫穿四大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提升文化自信,提高語言和文字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
二、基于大單元背景構建小學語文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策略
(一)動態設計單元學習單,體現小學語文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靈活性原則
單元學習單作為承載大單元教學思路的客觀載體,在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構建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單元教學的知識點較為繁雜,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而單元學習單可以讓教師快速理清教學重難點。不同于以往的講授型課堂模式,教師在課堂中創新性地采用單元學習單,給學生呈現清晰的學習思路與脈絡[1],將教學評一致性原則寓于學習單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習單的評價環節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從而據此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師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進度,有利于避免教學設計脫離學生實際的情況。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以神話傳說為主,教材編排了《盤古開天地》《精衛填?!贰镀樟_米修斯》和《女媧補天》四篇文章。學生學習本單元時,要梳理清楚文章結構,在掌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感受神話傳說的魅力。教師在設計本單元動態學習單前,可以先讓學生在完成單元學習任務之后,以“我來編故事”為主題進行一次口語交際,從而檢測學生對神話故事的了解程度。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討論會上暢所欲言,激發寫作靈感,再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程度,靈活設定“寫作”和“閱讀”兩方面的動態單元學習單。如果學生整體掌握程度較高并且寫作能力較強,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單元學習單,添加“我來寫故事”的單元寫作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將自己的想象整理成文字,寫成一篇小作文。若是學生整體寫作水平較低,完成本次習作有難度,教師同樣也要靈活設置單元學習單,添加“閱讀新故事”的單元閱讀任務,從而在拓展閱讀《夸父逐日》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神話故事的掌握與理解。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安排了《慈母情深》《父愛之舟》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三篇文章。單元學習任務結束后,學生不僅能掌握場景描寫和人物描寫的方法,還能感受到親情的可貴。教師要及時借助單元學習單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為動態設計單元學習單奠定基礎。教師可設置“看圖寫話”任務,讓學生完成場景片段寫作,根據學生寫作情況的好壞來判定學生對單元知識掌握與否。如果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場景描寫和人物描寫的方法來進行簡單的片段寫作,那么教師就可以“我印象最深的那個人”為題目,布置命題作文。如果學生完成“看圖寫話”任務有一定的困難,那么教師可及時引導學生回到文章中,設置思維導圖式單元學習單,讓學生將本單元課文中所有場景描寫和人物描寫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以教學評一致性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根據反饋結果來設計動態單元學習單,能夠使學生明確自我學習成效,從而幫助學生調整下一步的學習計劃。
(二)分層設置單元任務群,體現小學語文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個性化原則
學生具有差異性,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區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發展差異性,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在教學評一致性原則的指導下,教師要在大單元教學中設置分層任務群,將不同發展層次的學生都歸納到教學評環節中,避免因單元任務群難度較大而導致學生得不到發展[2]。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單元任務群設計為四個層次。前兩個層次是針對大部分學生夯實基礎的需求,后兩個層次是面向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升能力的需求。第一層次即課內字詞任務,通過填空或字詞闖關的形式,讓學生掌握“曇花”“花圃”“沿途”等重點字詞;第二層次是主旨概括任務,讓學生在學習完文章后,能夠精準概括文章大意,即通過學習《花鐘》掌握不同花朵的開放時間,通過學習《蜜蜂》和《小蝦》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第三層次是靜物觀察任務,教師在班級展示具有特色的植物外形,讓學生細致觀察并抓住事物鮮明的特點;第四層次是觀察實踐任務,讓學生根據單元習作要求,完成一項科學小實驗并填寫相應的實驗報告。
大單元教學模式下的任務設計,不再是單一的個別項目,而是由多個任務組成的任務群,這在無形中加大了學生任務完成的難度。因此,教師要在發揮任務群評價作用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設置任務群難度,并將教學評環節融入其中,既要讓基礎差的學生“吃得下”,又要讓素質高的學生“吃得好”[3]。
(三)創設大單元問題情境,體現小學語文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科學化原則
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與發展。教師要站在大單元教學視角上,為學生創設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良好情境,基于單元問題特性,落實教學評一致性原則的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在分析問題反饋中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4]。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設置了《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燒云》三篇課文,為學生展現了大自然的奇妙景觀。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界具象事物的特點,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因此,在單元學習開始前,教師播放《藍色星球》的片段,讓學生感受自然的奇幻魅力。緊接著,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自然界有哪些夢幻奇妙的景物或景象呢?它們都有什么特點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單元學習。在單元講授和學習任務結束后,教師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開展教學評價。
再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編排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和《紅樓春趣》四篇文章。這幾篇文章選自中國經典四大名著。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四大名著分別是哪幾部書呢?你了解書內的經典橋段嗎?你能指出哪些經典人物的性格特點呢?”接著,教師讓學生完成單元學習任務,解決這些問題,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來完成教學評價,從而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的原則。
(四)豐富單元活動形式,體現小學語文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實踐化原則
語文課堂要擺脫傳統的紙上談兵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將習得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大單元教學的要求下,教師要堅持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豐富的單元主題活動,以主題活動引領教學評價。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教材以“蜜蜂”和“小蝦”為例,引導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的方法。在單元活動中,教師可以以實踐作業為主,如課后布置學生觀察馬鈴薯的發芽過程,或者完成“雞蛋懸浮”實驗,填寫相應的觀察記錄手冊或實驗報告單,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寫下每日觀察發現與心得體會。這樣符合單元主題的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觀察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踐成果來研判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單元評價的可行性寓于單元活動的多樣性之中。
(五)優化單元評價機制,體現小學語文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的多樣化原則
教學評一致性原則的設計核心就在于將教學評價寓于教學環節之中。在大單元教學中落實教學評一致性原則,不能使用以往單一的考試評價方式,而是要站在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上,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5]。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選取了幾篇外國名著選文,包括《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在學生學習本單元后,教師要將評價重點放在名著閱讀方法與名著閱讀感知上。教師可以設置豐富多樣的評價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相關名著閱讀的思維導圖,將文章的精彩情節改編成劇本,進行表演,在這三本名著中為自己喜愛的一本寫一篇介紹文章,為某一本名著畫一幅貼近其主題的封面,摘抄整本名著的好詞好句,開展班級讀書會活動等。這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不僅成為完成任務的主體,同時也成為客觀評價的主體。
再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以魯迅為中心,選取了其及與其相關的一系列文章,包括《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在結束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后,教師可圍繞魯迅設定多樣化的評價機制,如可以要求學生完成《五猖會》的課外閱讀,根據文章中對魯迅外貌的描寫為魯迅畫一幅肖像畫,為被稱為“民族魂”的魯迅寫一段頒獎詞,以“我心中的魯迅”為主題完成一張手抄報等。這樣形式多樣的評價機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將復雜的單元評價內容梳理成清晰多元的單元評價環節,更加有利于教學評一致性原則的落實[6]。
結語
落實教學評一致性原則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巧設單元學習單和單元任務群,創設生動的單元問題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單元主題活動,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實現教、學、評三者的有效結合。大單元教學模式與教學評一致性的融合有利于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語文能力。教師要自覺轉變教學思維,讓小學語文課堂在大單元教學模式和教學評一致性原則的指引下,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武霞.基于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評”一致性思考: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研究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5):97.
[2]蔡靜蘭.“教、學、評一致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內蒙古教育,2020(12):68-69.
[3]宋耀清.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探究[J].新課程,2021(13):47.
[4]郭八梅.“教學評”一致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學苑教育,2020(17):25,27.
[5]孫英華.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6):42-44.
[6]李衛東.大觀念和核心學習任務統領下的大單元設計[J].語文建設,2019(21):11-15.
作者簡介:王巖(1987—),女,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