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式學習強調教學的主體在于學生,學生需在相應的情境中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采取單元主題式的編排方式,這為項目式學習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石。文章就項目式學習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作初步探討。教師可根據教材單元內容,明確項目學習主題;創建學習小組,有序推進項目學習進程;以項目學習過程為依據,對教學策略、評估策略等進行優化。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項目式學習;優化教學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強調,“要積極探索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促進感悟與建構。”所謂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作為主體展開自主探究,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是一種典型性的自主學習模式。在這一學習模式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整個學習活動,參與到對項目的設計、執行等各個環節中,親歷完整的學習過程,能夠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各項能力,實現全面發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和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親歷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等學習過程,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
一、基于項目學習主題,推進項目式學習活動
要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好項目式學習模式,教師首先需要明確項目學習主題,以此有序推進項目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下,筆者闡述項目式學習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具體運用。
(一)入項找問題
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方向性指導。因此,在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對項目任務進行分解,幫助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
所謂任務分解,實際上也是對項目目標的分解和細化,以形成多個并列子任務,方便學生高效完成任務。分解項目目標時,教師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以大的項目目標為基準,不能偏離目標,更不能脫離目標;二是分解之后所形成的子任務要具備可操作性,同時要與學生的學情、能力等相吻合;三是針對子任務內容的描述要清晰、明確。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準確、深刻地理解任務目標,把握項目學習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才能高效、順利地完成任務,提高學習成效。
(二)探項“做中學”
以“基本經濟制度”這一課為例,筆者在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時,遵循了以下兩點原則:一是盡力落實理論知識教學;二是著重關注活動過程中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具體來說,筆者將學習活動分為政治內容、理性思維、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四大板塊,要求學生自主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并撰寫調查研究報告。為了順利完成調查報告,大多數學生都積極參與到了采訪調查活動中,由此感知到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現實意義,增強了政治認同感,能夠自覺擁護黨和國家所實施的各項方針政策。
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自主調查的項目式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和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充分了解了我國現行的基本經濟制度,獲得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結項展成果
在項目式學習中,成果展示環節是最后一個環節。成果展示能夠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交流提升的平臺,能夠使學生更為深刻地體會和內化所學知識。
還是以“基本經濟制度”這一課為例,在成果展示環節,學生根據自己的調查和了解,結合現實案例,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深化了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認知。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筆者引導學生結合不同小組的調查結果,針對我國的各種經濟成分進行了比較、分析以及總結,這樣,學生對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知,能夠區分各種經濟成分。
總的來說,成果展示活動既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提升了學生分析、整合和總結信息的能力,為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扎實穩固的理論以及實踐基礎。
二、基于教材單元內容,豐富項目式學習活動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采取單元主題式的編排方式,教師可緊扣單元教學主題,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使項目式學習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
(一)選擇生活化的項目式學習案例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許多典型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在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搜集、整理生活化的真實案例,加強教材與生活的聯系,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開展以“生命的思考”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可緊扣“生命的特征”這個重點內容,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知生命,珍愛生命。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深刻地體會生命的價值及可貴之處呢?教師可從單元的整體內容出發,緊扣“生命”這一主題,選擇與這一主題相關的教學切入點,設計豐富多元的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身邊親近的家人入手,思考家人對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存在對家人而言意味著什么,進而引導學生意識到生命的短暫性和接續性。這樣一來,教師既聯系了教材內容,又關聯了現實生活,使教學直擊學生心靈深處,有助于啟發學生對生命的深刻思考。
(二)選擇體驗性項目學習內容
當前,越來越多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為了強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現實體驗感,教師可創設體驗性強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深入學習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體驗沉浸式的項目式學習過程。
例如,在教學“師生之間”這一課時,教師可將項目式學習主題設定為“我的老師我的愛”,將整個主題活動劃分為四個環節—了解、走近、溝通以及發現愛。在“了解”和“走近”環節,教師可讓學生觀察和記錄自己與教師相處的點點滴滴,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在“溝通”環節,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以便師生雙方加深對對方的了解。在“發現愛”環節,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班級交流會,讓學生分享自己對教師的感受,這樣既能加強學生的現實體驗感,還能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
三、抓住合作學習要素,確保項目式學習的實施
項目式學習是凝聚群體力量以影響個體學習行為的一種學習方式,要確保項目式學習的效果,就不能忽略合作學習在其中的作用。
(一)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團隊合作是個體能量的集合,能夠形成強大的聚合力,集體智慧要遠遠超過多個個體智慧的簡單疊加。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積累大多來自課堂學習。項目式學習模式涉及多個學生個體,學生需要建立共同協助的合作關系,依靠團隊的力量,才有可能在明確目標的引領和共同任務的激勵下相互帶動、相互學習,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二)豐富合作學習內容
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創設與項目主題相匹配的情境,還要豐富合作學習內容,突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開放性、廣泛性等特點,使學生把握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聯,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項目式學習是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載體,反之,豐富的合作學習內容可以讓項目式學習變得更有價值。
例如,在教學“愛在家人間”這一課時,教師可基于教材內容,對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在導入環節,教師可先播放影視劇《家有兒女》的片段內容,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再基于這段視頻設計小組討論活題:在此段視頻中,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沖突是怎么形成的?你是否面臨過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你是如何化解矛盾的?如果沒有,你認為該如何化解矛盾?
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和討論自己的觀點和經歷之后,教師可再播放一段與心理輔導相關的視頻,并加以引導,讓學生了解青春期親子矛盾、親子沖突是客觀存在的,并從中學習和掌握化解親子矛盾的正確方法。
(三)開展合作學習活動
開展豐富多樣的合作學習活動,能夠使學生形成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并在合作學習中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例如,在教學“網上交友新時空”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組織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活動,以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問卷調查的主題可以設計為“中學生網絡交友的現狀”。
教師明確主題之后,可以將接下來的活動都交由學生完成,包括調查問卷問題的設計、問卷的發放和收集、問卷數據的統計以及后期的數據分析、總結等,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性。
實際調查過程中,為了順利完成任務,學生會積極跟進每一個環節,細化每一個流程,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此外,這一主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既能幫助學生形成對網絡交友的正確認知,樹立正確、健康的交友觀,還能夠使學生了解到不良交友的危害性。
結語
總之,將項目式學習模式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也更易于喚醒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欲望,并使學生將這種熱情成功地轉化為對知識的探索以及對道德行為的踐行。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始終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指向,以生為本,促進項目式學習的整體推進,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以及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陳為,毛建明.活動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踐路徑探析[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8(11):7-10.
[2]張方群.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17(7/8):111-113.
[3]戴永紅.互動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8):136.
[4]許曉芳.開展項目式學習推進法治教育:以一體化視域下初中法治項目式學習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3(1):54-59.
[5]呂苗苗.淺談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項目式學習[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7):156-158.
[6]張靜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探索[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2,38(1):47-48.
作者簡介:毛曉健(1975—),女,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附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