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芳 秦鴻基 張赟 倪庚 秦宇彤

摘? 要:該文著眼卓越教學的理想追求,借鑒OBE及其強調學生能力發展的課程設計,設計實施以學生中心、能力發展、結果導向為目標的課程改革:借鑒OBE教育理念,確立課程學習結果/教學目標;聚焦學生能力發展,重塑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形成課程思政的方法路徑;拓展學習機會,構筑“課上引導+課下延伸”的課程資源與學習環境;強化學生參與和學習效果,建立適宜有效的教學策略與多元梯次的學習評價方式。實現醫學院校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能力和學習成效的重大轉變,為醫學院校深化課程改革提供有價值的案例參考。
關鍵詞:卓越教學;OBE;高等醫學教育;課程設計;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8-0128-04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ideal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 and its curriculum design that emphasizes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implemented a student-centered,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outcome-oriented curriculum reform: drawing on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 establishing the course learning results/course teaching objectives,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reshaping the system of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dhering to strengthening moral and cultivating people, forming the method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t expands learning opportunities, builds a curriculum resource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in-class guidance + out-of-class extension", strengthen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and establish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ulti-echelon learning evaluation methods. It has realized a major change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medical schools focusing on students' ability and learning effect, and provided a valuable case reference for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medical schools.
Keywords: teaching excellence; OBE;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curriculum reform
當今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動向正是以課程改革為手段,實施以能力為基礎的醫學教育改革,培養學生必備的崗位勝任力。而醫學課程模式正在逐步以結構和過程為基礎的模式向以成果為基礎、以崗位勝任能力為導向的方向發生演變,以注重教與學的經驗與方法向注重學習結果,注重在學習歷程結束后學生真正擁有能力的方向發生改變[1]。如何將當前醫學教育的國際視野和最新發展運用于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實踐,促進醫學教育進一步卓越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文章著眼卓越教學的理念要求,借鑒OBE關注學生學習結果,關注學生真正擁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教育理念及其能力導向的課程設計,對高等醫學教育課程進行系統探索。
一? 課程背景分析
文章所提高等醫學教育課程是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必修課程,其課程目標旨在重點培養學生借鑒全球醫學教育經驗,綜合運用教育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思維和研究方法認識、理解、分析和研究醫學教育現象及解決醫學教育管理、醫學教育研究、醫學教育變革相關問題的知識、能力與素養,為學生從事醫學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知識儲備和方法基礎,推進醫學教育科學化研究和醫學教育管理專業化人才培養。從選課學生來源看,學生專業背景各不相同,分別來自多種本科專業和不同管理崗位,且大多有過2~3年以上的工作經歷或目前處于在職狀態,具有學科背景復雜性和崗位來源多樣化特點。從選課學生動機來看,其都寄希望于課程能有助于夯實管理實踐的理論基礎和科學研究能力提升。基于這樣的學情現實,面對能力培養的改革趨勢,如何開展以能力為基礎的有效教學設計,對教學內容、方法、環境及策略進行有效匹配與并付諸實踐,以兼顧學生成長發展與課程目標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實現,成為課程改革面臨的多重挑戰。
二? 課程設計依據
(一)? 卓越教學的理念
追求卓越是新時代的特征和要求。作為一種教育主張,卓越教學是對教學的理想追求,其實踐特征表現為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有力度及有高度的“五度”教學[2]。卓越教學是一種體現素質教育精神和新課程要求的教學。尤其在當前堅持立德樹人和深化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等醫學教育課程倡導卓越教學的理念,不僅追求教學理念的卓越,也追求教學質量的卓越,更追求教學過程的卓越,其核心目標就是為實現課程教學更加高效和更有意義,讓學生成長發展向更大更高提升。卓越教學奠定了高等醫學教育課程建設的基本教學視野和目標追求。
(二)? 基于結果教育的理念
基于結果的教育或成果導向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美國學者Spady[3]1981年提出,其闡述的結果(Outcomes)是指學生在學習經歷結束時的真正能力。其內涵是“圍繞著結果來組織,即把我們在教學上所做的一切(不管是具體的課程內容還是整個教育過程)建立在我們想要取得的結果上……有意識地設計課程和教學系統,以使所有學生能夠最終展示這些結果”[4]。OBE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是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施模式,被認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確方向,在醫學教育教學中被越來越多地采用。
OBE的教學改革有助于實現從學科導向向目標導向轉變,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從質量監控向持續改進轉變[5],為新時期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新視角。當前,關于OBE的研究視角由宏觀的專業培養模式、構建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再到微觀的課堂教學、課程改革、教學模式、學習成果和學習評價等方向的深入拓展[6]。我國基于OBE的教學改革實踐主要從專業建設與課堂教學兩個層面展開,課堂教學層面主要是具體課程設計及教學模式改革。國內學者基于OBE教育理念,構建了多維協同教學模式,通過教學要素的有效協同,以保證預期學習效果達到[7];強調以學習產出為導向驅動課程活動以及學習產出評價[8]。為高等醫學教育課程實施以學生中心、能力發展、結果導向的課程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三? 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分析
(一)? 借鑒OBE教育理念,確定課程學習結果/課程教學目標
OBE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原則是課程教學目標決定于畢業要求,必須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9]。OBE關注教育應該為學生提供適應未來的能力,教學目標應該確立清晰、具體的核心能力。近年來,以結果為基礎開展帶有結果框架的課程教學計劃的想法占據優勢,并越來越成為教育思維的主流[1]。在課程設計中,依據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立足學生課程結束“能做什么”(畢業要求),基于選修課程學生(含畢業生)的學習期望和從事醫學教育領域的崗位需求及教師和管理者的學習建議,突出研究生在課程學習進程中的學習表現及未來的能力素養與職業發展,借鑒并修改蘇格蘭醫生模型中的Dundee三環框架及學習結果區域,構建了課程學習結果模型之Dundee三環框架[10],確立了課程教學目標,即研究生完成課程學習后,能夠進行/勝任醫學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變革推動者的角色所涵蓋的知識理解與職業態度、崗位能力、職業發展三大領域共14個方面。這些學習結果讓課程學習的重點越來越清晰,有助于教師和學生清晰認識課程學習過程中與學習結束時的知識、能力、素養等目標要求,并在課程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指導教師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策略和評價方式、搭建課程學習資源,提高課程學習效果,為課程實施OBE教學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 聚焦學生能力發展,重塑教學內容體系
教學內容是課程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對達成課程學習結果、教學目標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具有支撐作用。課程著眼國家一流課程建設對課程內容的重要性與綜合性、實踐性與前沿性、研究性與創新性等要求,通過調研課程選課學生的學情分析和學習需求,以及醫學教育學科領域從業者的課程需求,基于課程學習結果關于知識理解與態度、能力及職業發展的課程目標,注重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中心,強化“理論”“經典”與“前沿”,形成了三大板塊和9個教學主題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主要涵蓋醫學教育的特征與變革、制度與結構、課程與教學、評價與認證、研究與管理、全球及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等領域內容。通過綜合、全面、多維度的審視和辨析,幫助研究生認識、理解、分析、研究和解決高等醫學教育中的現象及問題,培養研究生的知識理解與職業態度、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醫學教育變革能力素養,促進研究生“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的有機融合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體見表1。
同時,課程將教學內容與特定的學習目標相關聯,建立了課程關于“教學主題”“勝任力主題”和“學習目標”的基本框架[10],明確了課程學習結束后和每個主題每個階段預期達到的學習要求,清晰呈現了課程教學中每個主題、每個單元、每一階段和每次學習活動的具體學習目標及學習結果的達成情況,提升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 堅持立德樹人,形成課程思政的方法路徑
卓越教學倡導有高度的教學。課程思政更是當下大學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高等醫學教育課程在教學設計與實踐中突出研究生成長、成才的育人目標,充分挖掘課程的學科屬性與學科知識特有的資源素材、行為活動等思政元素,著力提升課程思政教育的思想性、針對性和親和力,讓學生在經歷每個階段的學習和完成課程后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及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的效果延伸到學生課外的工作生活和成長行為中。主要的方法路徑為:①強化管理類人才培養的特點,教學內容關注現實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醫學教育改革實踐,幫助學生注重學習與現實結合、實踐與思考結合,培育研究生作為管理者的職業素養;②突出教育類課程思政的特點,課堂教學嚴格管理,率先垂范,強化師德、師風、學風,突出規矩立德,培育研究生傳道情懷、規范從教(管)、職業責任感、遵守科學精神、學術誠信和學術(職業)道德等作為教師/學者為事、為學的職業品格;③結合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過程注重引導學生如何多角度多視角看待、選取和吸收理論知識并指導具體管理實踐,引導學生在借鑒全球經驗中如何體現借鑒與創新、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培育研究生辯證思維、批判性思維。
(四)? 拓展學習機會,構筑“課上引導+課下延伸”的課程資源與學習環境
卓越教學倡導有廣度的教學。擴大學習機會是OBE教學的特點之一。OBE強調課程設計與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與需求,要在時間和資源上保障學生都有達成學習結果的機會。課程依據研究生教育及成人學習的特點,把學生自選內容緊密融入課程教學計劃中,拓展課程學習范圍和可獲得的學習機會,構建課程在線學習支持體系。課程通過多種途徑搭建了國內外權威性高、實用性和可及性強的課程教學資源:①購買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互聯網電子課程資源,通過該平臺對于高等教育學經典理論的系統深入解讀,以學生拓展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夯實專業理論方法基礎;②推薦學生全程訪問使用我國權威醫學教育信息網絡平臺——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官方網站,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最新最全的醫學教育資訊,學習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案例,獲取優質豐富數據報告、經典書籍與文獻,擴大專業信息積累和知識整合,并通過營造具體的改革案例等實踐環境,讓學生致力于解決現實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充分理解體會問題的復雜性、變化性和多樣性,以培養學生的批判反思意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提供國外醫學教育經典權威書籍等網絡資源,以拓展研究生視野,為其課程學習、科學研究與管理實踐提供不同視角和參考。
(五)? 強化學生參與和學習效果,建立適宜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多元梯次的學習評價
卓越教學倡導有深度、有力度的教學。以結果或勝任力為導向課程模式要求利用一切學習途徑,將學生的潛能發揮至最佳,這些學習途徑包括講授式教學、小組學習、以團隊為基礎等多種教學策略[1]。課程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式、沉浸式、參與式和體驗式多種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①采用理論講授、問題引導、課堂研討、合作學習、案例研究和課外獨立學習等方法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豐富學生專業知識與方法積累,促進其從知識向能力轉化;②選擇基于任務的學習,主要通過承擔論文寫作、問卷編制和參與課題章節研究等系列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調研能力、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團隊合作和科學研究能力素養;③開展權威文獻導讀,主要通過把對課外經典學術文獻、權威論點及發展前沿論題的閱讀與思考融入課程主題討論,將學生學習置身于能夠反映學術權威和課程教師觀點和態度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敢于質疑的學術鑒別能力與學術創新能力;④實施面向課程教學目標的多階段、多方式、多層面和多維度課程教學評價。課程采取課堂討論、課堂測驗、課程小組學習、課后學習任務、課程考試和論文寫作等多種途徑,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學生自評等多種方式,來評價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或完成課程學習后達成預期課程學習結果和課程教學目標的情況,促進了學生學習與思考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堂學習與課后個性化學習結合,實現了從講授教學向對話教學轉變、從封閉教學向開放教學轉變、從知識課堂向能力課堂轉變。
四? 結束語
聚焦學生中心、能力培養和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問題。高等醫學教育課程立足研究生能力培養和未來發展,堅持以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和追求卓越為主線,從理念轉換、方案設計與教學實施的全局和整體出發,開展了以學生中心、能力發展、結果導向的課程改革:圍繞清晰的課程學習結果,靈活設計教學方案和實施方式,通過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前沿性,學習過程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學習任務的靈活性與挑戰性,學習環境的豐富性與開放性,學習評價的多元性和適宜性,有效促進了課程學習結果和課程目標達成。教學實踐證明,促能力、重結果的課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課程受歡迎程度高。通過課堂觀察、課程反饋與學習評價等情況發現,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明顯提升,“奔課”“盼課”現象突出;學習主動性、參與度和投入度明顯加強,以往少數人表演和多數人沉默的課堂不復存在;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明顯增強,教學關系緊密,課堂活力、學習氛圍與環境明顯活躍,實現了有廣度、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和有溫度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是深化醫學院校課程改革和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 DENT J A, HARDEN R M, HUNT D.《醫學教師必讀——實用教學指導》[M].5版.王維民,主譯.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146-155.
[2] 余文森.從有效教學走向卓越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 SPADY W. 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51(6):18-22.
[4] 姜波.OBE: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03,30(3):35-37.
[5] 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6] 常志英,崔維淼.國內成果導向教育研究主題及脈絡演進[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3):63-67.
[7] 王偉芳.學習成果導向的多維協同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5):74-77.
[8] 王金旭,朱正偉,李茂國.成果導向:從認證理念到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17(6):77-82.
[9] 李志義,王澤武.成果導向的課程教學設計[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1,37(3):91-98.
[10] 王方芳,秦宇彤,倪庚,等.基于結果教育的《高等醫學教育》課程改革:學習結果框架與勝任力要求[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2,30(2):141-145.
基金項目:重慶市2018年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核心素養和能力衛生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
(yjg182043);重慶市第六批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建設項目“高等醫學教育”(渝教研函〔2021〕4號)
第一作者簡介:王方芳(1973-),女,漢族,重慶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醫學教育管理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