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云
(常熟理工學院黨委組織部,蘇州 215500)
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為有效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質量,高校應當積極拓寬黨史學習教育資源,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將紅色文化引入其中,提高黨史教育內容的價值。高校肩負著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要使命,在落實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明確紅色文化的重要性,讓紅色基因代代流傳,更好地培養新時代的優秀青年。在落實黨史學習教育時,高校應當積極探究黨史文化資源價值,在此基礎上,立足學校實際情況,結合本校發展方向,探尋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方法,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從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再到改革開放,我黨積極探尋有效發展之路。在此過程中,逐漸凝結成了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凝聚了我黨的政治理想、愛國精神和道德追求,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因此,在新時代應當明確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明確其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高度吻合,將其作為有效資源,豐富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
首先,從理想信念和教育層面看,積極融入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有效提升理想信念及教育內涵,豐富其內容。在漫長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進行了艱苦奮斗,取得了卓越成就,紅色文化資源是對我黨奮斗歷史的真實記載,充分反映了我黨浴血奮戰的奮斗歷程。在一次次的艱苦奮斗中,各類革命遺址、革命精神更是有效的德育資源,對黨史學習教育而言,其具有“活櫥窗”的地位。因此,高校要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就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其與黨史學習教育的共通性,豐富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
其次,從愛國主義教育層面看,積極引入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有效豐富其教育內容。紅色文化凝聚了革命先烈的愛國情懷,其具有“活標本”的作用。因此,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就要以紅色文化資源為根本,傳承紅色基因,以英雄先烈為榜樣,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其感受祖國發展的不易,有助于大學生對黨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新時期下,這些文化內涵正是新時代青年應當學習的優秀文化,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榜樣,有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操。
從種類和內容上來看,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具體分析,可以發現其種類繁多,內容相當豐富。分析其存在形態可知,其存在形態大致分為三種:一是紅色物質資源;二是紅色制度資源;三是紅色精神資源。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黨史學習教育,其豐富多樣的存在形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拓寬了黨史學習教育的載體。
首先,具體分析紅色物質資源可以發現,對黨史學習教育而言,紅色物質資源是其根本保證。所謂紅色物質資源,通常來看,一般是指偉人故居、革命遺址遺跡等,是能夠讓人們直接感受到的文化資源,通過直觀化的實物,讓人們在頭腦中再現歷史。因此,將這一部分文化資源融入黨史學習教育,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領悟中國共產黨奮斗的艱辛,直觀感受奮斗歷程,從而對革命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拉近與革命歷史的距離。
其次,對黨史學習教育而言,紅色制度資源具有重要價值,是其重要法寶。分析紅色制度資源的具體內容,可以以“三大紀律”“三大作風”等為代表對其進行研究學習,能夠深刻理解我黨的黨紀黨規,展現了我黨的優良作風,也體現了相關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從新時期層面來看,這些制度極具科學性和先進性,蘊涵著優秀的政治紀律及優良的作風紀律,甚至是先進的生活紀律,能夠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作風習慣和生活習慣,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讓其養成嚴以修身的個人品格。
此外,對黨史學習教育而言,紅色精神能提高思想教育質量,作為強大的思想武器,在新時期下可以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質量。在不同歷史階段,我黨做出了不同貢獻,創造了大量紅色文化,且都獨具鮮明特色,有不同表現形式。首先,在革命時期的長征過程中,我黨不畏艱險,力破萬難,形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其次,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黨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形成了偉大的大慶精神。此后,在改革開放時期,我黨積極開放,敢于突破,面對各類災害,積極應對,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形成了偉大的抗洪精神。將這些紅色精神融入黨史學習教育,能夠形成強大號召力,對大學生起到引導作用,有效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探究紅色文化資源特性,能夠發現其獨具生動的直觀性,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更容易吸引大學生,引發其產生思想共鳴,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效率,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法。分析黨史學習教育方法,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是實踐教學法。引入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有效探究其豐富多樣的文化形態,通過革命遺址、偉人故居等,讓大學生感受更為鮮活的黨史素材,在參觀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地點時,大學生能夠深入其中,真正感受紅色文化的力量。通過參觀各類紀念館,大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深刻理解黨史內容,觸摸革命時代脈搏,感悟英雄智慧,對黨史有更為準確的認識,更能認同黨的領導。
其次是專題教學法。所謂專題教學,即以教材為基礎,遵循學科教學要求,立足學生發展需求,將教學內容進行分解,設立多個獨立專題,在此基礎上展開課堂教學。因此,在進行黨史學習教育時,可以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其中,并對碎片化的資源進行匯總,有效整合,立足學生發展需求,聯系學生實際,以紅色文化為底蘊,開設紅色文化專題教育。通過這一方法,黨史學習教育能更具針對性,更突顯紅色精神,讓學生真正了解我黨發展的歷史。
最后是案例教學法。所謂案例教學法,即在教學過程中以典型事件為代表,將其作為教學媒介,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形成引導,讓學生以優秀人物為榜樣,學習其崇高品德,并改進自我行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積極改革進取,涌現了諸多紅色案例。因此,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積極引入各類案例能夠讓黨史教育更具說服力,增強大學生對黨史的認同。
首先,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引入紅色文化能夠發揮文化引領作用,培育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我黨百年奮斗的初心是為人民服務,在這一過程中,無數先烈奉獻生命,拋頭顱灑熱血,弘揚著正氣之歌,讓紅色文化更具感召力,擁有奉獻、犧牲的獨特標簽,承載著偉大歷史使命。因此,將紅色文化引入黨史學習教育,以紅色故事為素材,能夠讓理論教育更具鮮活性,實現理論與教育的結合,讓大學生感受我黨發展的艱辛,了解革命先烈的偉大,從而有效增強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幫助其端正學習態度。
其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引入紅色文化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具體來看,紅色文化類型豐富,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以其作為理論指導,能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是增強大學生時代責任感的有效路徑,能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情感認同。對紅色文化進行細化分析可知,紅色故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匯集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凝聚了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將紅色故事作為教學內容,將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作為典型代表,能對大學生形成引導作用,發揮其強大感召力,喚醒大學生的責任使命意識。通過真實的革命事跡,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有效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情感認同。
此外,從民族自豪感方面來看,紅色文化具有其獨特優勢,有著獨特的價值內涵,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培育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首先,通過學習紅色文化,能夠了解我黨艱苦奮斗的歷程,明確各族人民的光輝歷史,了解在民族獨立革命歷程中我國各族人民的偉大奉獻,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時代的偉大奮斗,在百年征程中,我黨在不同時期都凝聚了不同的紅色文化,展現了我黨的理想信念,體現了各個時期的思想作風,是提振民族自信心的精神財富。因此,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弘揚紅色精神是有效煥發大學生民族自豪感的關鍵因素,對促進大學生的個人成長意義重大。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直接領導者,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對教學活動有直接影響。因此,要完善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價值,就要從教師入手,促進教師隊伍的有效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打造具有紅色素養的應用型教師隊伍。首先,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就要從學校入手發揮管理作用,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有效管理。學校應當積極組織培訓活動,對教師進行有效培訓,通過講座、研討會等方式,帶領教師學習“四史”,讓教師對黨史有更為深入的認識,提升教師的紅色素養,豐富教師的紅色文化理論,在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其教學主導性。另外,學校要從整體出發,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宏觀調控,要加強管理,發揮領導的作用,對教師隊伍進行合理安排,促進各部分相互配合,制定具體措施組織教師隊伍學習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引入黨史學習教育,并加強其有效應用。與此同時,在資金支持方面,學校黨委應當積極作為,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有效推進紅色文化建設。要積極完善相關制度,形成制度保障,提升教師隊伍紅色素養,通過增強教師隊伍能力,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質量。此外,對教師而言,要提升個人紅色素養,就要帶頭學習黨史,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將其應用于黨史學習教育中。同時,教師要配合學校工作,科學設計紅色文化內容,讓其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效融合,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
首先,要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應用,就要從校園文化入手,將其融入校園文化之中,加強校園紅色文化建設。對學生而言,在學習期間,學生多數時間都在校園中度過,校園文化對其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在塑造其價值取向方面,校園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從行為方式的養成習慣上來看,校園文化對其也有深刻影響。因此,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以紅色文化為底蘊,豐富校園文化內容,營造紅色文化氛圍,讓紅色文化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從而有效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在布置校園環境時,可以積極引入各類紅色資源,在校園內張貼具有紅色元素的壁畫,以文化長廊為載體,引入各類紅色資源,再現紅色歷史,還原紅色記憶。通過這一方式,實現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深刻融合,將紅色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滲透到學校的各個角落,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其塑造正確的三觀。
其次,要實現紅色文化價值的有效發揮,就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從當地實際出發,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將其引入黨史學習教育。學校要加強與政府的合作,搭建交流溝通平臺,構建紅色文化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感知。通過地方紅色文化,發揮地域優勢,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對高校而言,要實現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就要積極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其中,發揮積極作用。學校應當明確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在此基礎上,立足學校實際情況,根據學校的發展需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追求,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充分融入紅色文化資源,探究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路徑,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