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會寧縣河畔初級中學 甘肅 會寧 730712)
初中生在英語學科學習中,應該以發展語言能力作為基礎目標,轉變自身的語言思維,從根本上加強英語學習質量。部分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時,只是簡單地按照學校布置的教學任務組織教學活動,沒有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導致教學工作的開展無法起到顯著的作用。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就要詳細分析實際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現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提出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思想,為學生的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初中英語教師雖然逐漸意識到了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實施的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單一,一來很多教材版本的每個單元都只有一到兩篇閱讀文章,還會涉及到較多生詞,給學生的閱讀造成阻礙。二來教師仍舊秉承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反復閱讀教材上的文章,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倍感枯燥,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同單元的主題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組織學生結合不同的主題開展閱讀活動時并沒有體現閱讀內容之間的差異,并且過于注重對單詞和語法知識的講解,導致原本系統化的閱讀教學比較零碎,難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大部分教師不會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機會,教師會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和偏好選擇符合單元知識教學的閱讀材料,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分析閱讀材料選擇的可行性,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處于被動地位,一直都是被動接受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很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導致其學習范圍不斷縮短,還會降低學生的詞匯量。在閱讀材料單一的形式下,初中生的英語閱讀主動性難以提升,還會局限在教師提供的少量閱讀材料里,阻礙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
目前,大多數初中生在閱讀英語文章的過程中都缺乏閱讀技巧,不知道如何處理有用信息,特別是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在面對一些篇幅較長的閱讀材料時很難完全讀懂、讀通其中的英語知識要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忽略了閱讀技巧訓練,經常會一味地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之后根據課后習題對里面的一些句子進行分析,形成了機械化閱讀形式。這種閱讀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無法及時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大體脈絡,使得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阻礙,對于其中的英語句子的含義模棱兩可,難以深層次地理解英語知識內容。
初中生在日常學習英語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很容易忽略課外閱讀,一方面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延伸課堂閱讀,另一方面學生的自主能力不佳,接觸的英語材料較少,掌握的英語閱讀方法單一,很難在閱讀學習中體現自己的優勢。教師也受到了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過于關注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升,會經常安排學生閱讀特定的材料,再完成相應的習題,還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寫作訓練任務。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學生的閱讀量不斷下降,形成了思維定式,使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培養成為了空談。
閱讀興趣的激發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其樹立具體的英語閱讀學習目標,以興趣作為動力,改善傳統教學中的弊端。以全新的教學模式呈現更具活力的閱讀課堂,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基礎目標,在閱讀內容和形式上發生改變,轉變壓抑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形成活躍的思維,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教師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時,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個性,提高英語閱讀材料的適用性,讓學生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加強自身的閱讀能力,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使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加強閱讀材料積累,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材料的選擇對于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尤為重要,如果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僅僅是根據課程教學和考試的要求選擇閱讀材料,就會使得教學模式和內容千篇一律,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的方法是結合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思維表現形式選擇長短適中、難以適當的英語材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順暢。如果閱讀難度較小,會讓學生產生放松的情緒,在后期學習中逐漸忽視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夠養成符合學習要求的閱讀習慣。教師需要選擇學生感興趣并且符合初中階段教學要求的閱讀材料,組織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互動交流,共同進步,產生良好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
閱讀思維的培養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初中生的英語閱讀成效,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自身思維形式的影響,產生差異性閱讀表現。教師和學生自身都需要注重閱讀思維的養成,在課堂閱讀和課后延伸閱讀的過程中多加思考,通過持續閱讀掌握閱讀精神內核,整理和歸納閱讀文本的要點,將所有有關聯的知識點相互結合,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對于英語課堂知識內容產生深刻的認知。許多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后面都有閱讀習題,主要考察學生對于本單元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先不要給學生全部講解習題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于本單元知識的理解制作思維導圖。或者教師可以在講解習題之前自行制作思維導圖,將重點內容表現地一目了然,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閱讀效率。
應對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對于生詞的阻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克服生詞障礙,先讓學生略讀材料,明確材料內容的大意,再細讀文章,加強其對于語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開展“Enjoy Your Hobby”這個單元的教學時,教師應先讓學生掌握“feel proud”這個單詞的含義,這個單詞的結構中feel 作系動詞,后面跟著形容詞proud 作表語,表示為“感到自豪”。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教學情境,讓其開展對話,互相詢問對方的愛好,并且用英語表達自己對于這個愛好的看法等。為了克服學生的生詞障礙,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與這個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先利用略讀的方式掌握基礎內容,再結合自己的理解從更深層次分析閱讀內容,使得學生可以積累更多英語詞匯。
教師在優化教學模式時,應該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開展分層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和情況給學生設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讓學生循序漸進取得進步。教師要采取符合學生個體需求和個性特征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因人而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選擇閱讀內容和形式的權利。開展一個具體的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為A 層次,學習能力中等的為B 層次,學習能力不佳的為C 層次。要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就需要對C 層次的學生設置簡單的閱讀作業,讓家長在日常教育中監督學生的閱讀情況,使其可以熟悉其中的詞匯,打好英語閱讀基礎。對于B 層次的學生,則要逐步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內涵,掌握核心關鍵要點,并且大聲朗讀文章,提高學生閱讀的流暢性。對于A 層次的學生,則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相互結合,讓學生完成所有閱讀任務之后根據相應的主題進行寫作,在考察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學會在讀寫結合形式下舉一反三。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先通過標題和材料中的插畫預測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為后續的詳細閱讀提供鋪墊,促使學生的閱讀思維初具雛形。之后,就可以在具象化的思維引導下逐步讓學生進入閱讀狀態,保持專心致志,快速掌握文章大意,拿到閱讀材料之后通過瀏覽的方式確定主題,分析其中描述的人、事、物,確認自己的推測。最后,教師要教會學生推讀,讓學生明確文章的含義和作者的意圖,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加強其對于英語閱讀內容的理解,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傳授實用的閱讀技巧時,不能夠急于求成,要明確學習技巧傳授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對固定的知識內容反復考察。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領悟閱讀要點,還能夠將閱讀技巧延伸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真正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在培養其閱讀能力時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學習,鼓勵學生課外閱讀,調動學生閱讀英語材料的積極性,使其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主題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加強其英語文化意識。新時期教學就需要更加顯著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明白只靠課程學習和課內閱讀時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將課堂主陣地延伸到課外,避免學生的閱讀思維過于封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學生難以明確分辨哪些課外材料是可以用來閱讀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篩查符合初中英語學習要求的閱讀材料,尊重學生的選擇。當學生選擇的閱讀材料不符合初中英語教學要求時,教師要循循善誘,給學生推薦更加合理地材料,使其能夠體會到英語閱讀的樂趣。教師還能夠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尋找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材料,構建課外閱讀平臺,讓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之后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保持高漲的閱讀興趣,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
教師要立足于實際教學形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科學的閱讀培養方案,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核心素養等的培養共同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閱讀活動。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在教學與學習中不斷探索嘗試,轉變教學理念和模式,在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同時,推動我國現代化教學改革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