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伊莎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 400000)
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核心主體,圍繞這個主體進行相關教育模式的改進,并且還要將社會就業作為教學模式的目標導向,從而培養真正能夠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人才[1]。然而,近年來,高職教育院校不斷擴招,使得生源素質愈加參差不一,如何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所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2]。所以,高職院校要發展創新,追尋更加適合當前現狀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制度。
優化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不僅關系到了人才素質的培養,還關系到了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
第一,當前,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已經成為國家專業人才以及復合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優化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能夠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使學生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還在道德水準以及職業素養方面也具備相應的能力,真正成為有用之才。這直接關系著人才專業技能素質與知識素養的培養工作能否順利完成[3]。
第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提升能讓學生在職場上獲得更高的競爭力。當前,社會飛速發展,對于優秀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地提升,這給高職院校的培養工作帶來了空前的壓力,要最終能夠讓所培養的學生能擁有更強大的工作能力和適應能力,就需要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上多下力度,在管理過程當中,讓學生的主體性更加鮮明,從而主動地去學習[4]。
第三,通過科學、系統、完善、嚴格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個教育、引導、規范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思政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5]。
通過學生教育管理,也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的高低。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優化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能夠使學校在整體的管理水平上獲得更高的提升,為學生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礎,做好表率,同時提供更適合的制度和經驗,讓院校能夠從整體和全面的角度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保障[6]。
第二,優化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能夠增強學校的競爭力。在優化學生教育管理的過程當中,高職院校把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重點,從全面的角度去考量學生的綜合品質,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人才,大大增強學校的競爭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7]。
當下,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面臨著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當前高職院校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生源情況的復雜,導致學生的個人素質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在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水平較差,所以當進入高職院校之后,院校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工作,相對來說會比較困難。
第二,社會所要求的人才的水準也在逐年增高,如果高等高職院校不能夠向社會輸送其所需要的人才,那么院校甚至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所以這就給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將專業素質較為低下的學生培養成為具備較高專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社會所需要的高標準的人才[8]。
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跳出原有的思維習慣,要多加創新,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要注重其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其個人素質的提升方面,以培養出更加合格的人才。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學生的情況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學生教育管理的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然而,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管理理念方面比較陳舊,亟待改進。
第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體制僵硬,缺乏創新。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時代,教育管理體制還停留在傳統的舊的體制中,管理理念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革而進行更新,缺乏人性化的考慮和個性化的創新[9]。
第二,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缺乏對學生自主管理的認識。
高職院校的學生思維模式非常靈活,而且對外界事物都會感到非常的好奇,追求個性化,但是在自我管理方面卻存在著不足,缺乏自主管理能力。但是現在的高等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還停留在以前的一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忽視了對學生自主管理的認識和鼓勵。如此,非但不能提高管理效率,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教育效果可想而知[10]。
當前高職院校當中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還存在著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人才的缺失,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都不愿意當學生輔導員,這是因為學生輔導員不但工作多、任務重,負擔的責任大,并且日常的工作又很瑣碎,非常耗費精力,同時報酬又不高。這就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學生教育管理隊伍人才匱乏,尤其是缺乏管理水平較高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且面臨著人才流失的情況;二是學生教育管理隊伍日常工作過于繁忙、瑣碎,工作量巨大,導致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工作無法面面俱到,無法深入的思考關于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問題,只會成為上層教育政策的傳播者,同時他們往往忽略了把學生的意見反饋給學校的領導層,讓學校進行管理方面的整改。這樣一來,就會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無法達成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
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是一致的、統一的、有著緊密關聯的。當前的高職院校教育體系與行政體系是分開的、割裂的,而且存在著部門的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導致部門之間難以開展深入合作,因此學生的教育與管理缺乏有機結合,無法最大程度地發揮教育管理的作用[11]。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學生的教育管理創新非常關鍵,筆者認為,學生教育管理創新應該轉變傳統理念,處處以學生為本;改變舊有模式,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發揮創新精神,培養高品質教育管理人才;對高職院校的組織機構進行優化。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要改變現有的這些不利的情況,首先就要在學生教育管理的觀念上進行革新性的轉變,改變管理思維模式。當前最為科學和合理的學生管理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處處圍繞著學生展開管理工作,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教學主體。
首先,教育工作者自身就要改變陳舊的觀念,在實際的工作當中要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要把學生當成和自己平等的個體,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高高在上,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教育,要傾聽他們的想法,懂得他們的心聲,要在管理的工作當中處處體現出對學生個體化的尊重,鼓勵學生形成自我的觀念,讓課堂教育的方法和內容都得到改變[12]。
其次,就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當中,讓學生真正的加入管理當中,讓學生成為管理者。在高職院校當中,最理解和了解學生的就是學生自己,他們比任何人都明白自我的需求,也懂得希望在學校當中獲得怎樣的教育。通過讓學生自己管自己,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服務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盡快地做好對學生的服務工作,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在學校里面就體會到職業的感受,讓其能夠提前的適應社會,促使其進行自我教育。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當中,就明確的提出可以讓學生用適當的方式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當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生會、社團等組織的參與,強化對自我的管理工作,同時也可以借助各種平臺發聲,對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水平提出意見或建議,從而達成溝通平臺的暢通,共同促使學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同時,改變原有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課堂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教師也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讓學生打開心扉和教師進行深入的溝通,表達出自己對學校教學工作各方面的需求。高職院校要建立更多的能讓學生表達意愿的溝通平臺,同時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讓教師能更加科學、合理地去和學生進行溝通,以避免學生產生反感情緒。
最后,要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進行創新。當前信息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年輕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和程度,也是非常可觀的。所以,學校要注重將這些新技術用在對學生課堂知識的傳授、日常的溝通以及管理當中,讓學生對于學校的管理者感到非常適應,以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
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中,內因是起著決定作用的,所以學生能否成才,其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其內在驅動力能否達到成才所需要的程度。但是,作為外因的學校,有義務去幫助學生發掘自我的內在驅動力,同時推動學生在自我管理的方面進行更加深入和透徹的理解。所以,在高職院校當中,要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發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自我的真實需求,同時理解自己在各個方面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去進行發揮和改進,進而以促使自我成才。
所以,高職院校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要和各個學科的教師相互結合,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其能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少走彎路,并且能夠提升自我的職業素養,為其將來步入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做好自我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促使學生成才,也讓其在人生道路的行走上更加平坦。
教學人才是實現學生管理工作提升的一個重要基礎,任何的教育工作都是要由教師來完成的,所以院校必須組建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團隊,從而真正地幫助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具體的操作方法上,一是可以要引進更多的專業性教師,擴大自我教師隊伍,同時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要對自我的教師隊伍進行定期的、科學的培訓,并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讓教師能主動的、系統化的不斷提高自我教學能力和素質水平。
學生的教育是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與協作。為此,高職院校應該優化組織機構,使各個部門協作,發揮各個部門的優勢,建立以兩級管理模式為核心的新機構管理體系,如學生管理處,統籌學生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內容,完善各方面工作的建設。舉例來說,高職院校可以打造輔導員-指導教師-助理班主任三位一體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由輔導員負責學生日常生活與管理,指導老師負責學生學習與專業能力培養,助理班主任負責輔助輔導員與指導老師開展工作。通過三位一體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本文從優化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意義入手,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現狀,并探討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創新策略。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高職院校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創新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讓學生管教育管理獲得更長足的進步,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強化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從而為黨和國家輸送更多的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高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