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設計心理學》
作者:戴力農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4-2880-7
出版時間:2022 年3 月
定價:79 元
視覺傳達設計具有強烈的功能傾向,在設計實踐中強調面向特定受眾傳播特定信息,同時以設計樣品為媒介,重點強化設計主體與欣賞受眾的情感體驗交互。基于以上特點,視覺傳達設計的關鍵在于創設“視覺符號”,旨在利用直觀、生動、精準的方式,將設計樣品所蘊含的信息傳遞給受眾,而這一需求與現代美學思想存在很高的契合性。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美學是一個時空概念,它是指新文化運動至新中國成立一個時期的美學體系,這一時期中外美學思想與新舊美學思想并立,它們之間既產生了理念沖突,也發生了吸收融合現象,隨之涌現出以王國維、朱光潛、李長之、高爾泰等為代表的現代美學思想家,他們同時也是推動社會文化運動的主力學者,由此現代美學思想對我國設計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对O計心理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22 年3 月版)一書由戴力農編著,該書從心理學視角展開設計行為分析,將設計定義為“人的連接”手段,這一定義蘊含明顯的視覺傳達設計特征。同時,該書通過商場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廣告設計等案例,深度剖析了現代美學思想的滲透原理、表達方式及作用機制,這為現代美學思想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指導與參考價值。歸納而言,現代美學思想存在三個創新應用維度。
一是“教化論”維度。現代美學思想的核心主張之一,就是摒棄傳統美學思想中“無為正心”的觀點,強調將美學作為國民教育的工具,而非僅僅是怡情養性的手段,這就是所謂“教化論”的基本內涵,也是“美育”概念提出的理論基礎?;诂F代美學思想的“教化論”維度分析,視覺傳達設計應承擔起對公共受眾的美育職能,該書在“設計心理學視域下的群體行為”中呈現的內容,也恰恰反映出公共受眾存在“被美育”的需求。例如,設計師必須考慮作品對“真善美”認知的引導,在穩定的文化生態中突出責任、互惠、公正等價值觀。當然,視覺傳達層面的教化功能,與教育機構視域下的教化功能有著本質差異,它不采用外部接入與強制灌輸的美育模式,而是通過設計作品中強烈的視覺符號發揮作用,引導受眾自主地理解、吸收、認同其中蘊含的美學思想觀點,例如,近年來許多“節氣食品”(如月餅、粽子等)的包裝設計開始削弱商品屬性,取而代之的優秀傳統文化符號與元素,如傳統色彩、傳統紋樣、傳統形制等,旨在將消費者觀念從功利主義泥沼中引導出來,在消費的同時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化。
二是“功用論”維度。從“教化論”視角延伸,現代美學思想具備明顯的社會關切情感色彩,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美是什么”的問題,還衍生出審美功利主義學說,旨在增強審美主體對“什么是美”的認識、分析及鑒別等能力。現代美學思想的這一特征可以概括為“功用論”,或者闡釋為“用戶需求論”。從“功用論”維度展開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既需要明確用戶體驗要素、建立用戶心理模型,還需要系統分析“傳播環境與用戶行為”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保障設計出來的作品具備自我認同與利他屬性。現實中,人們習慣于用喜歡或不喜歡來表達對某一事物的態度,這就是典型的“功用主義”行為,其背后隱含的本質,是人們對所接受的信息做出“是否有利于自我”和“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判斷。基于此,現代美學思想應該以“用戶細分”作為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創新突破口,例如,該書第十章通過“用戶調研”的方式,了解不同群體對廣告、海報、包裝等設計的心理需求,生成精細化的用戶畫像,這與視覺傳達設計“強調面向特定受眾傳播特定信息”的特點相吻合。
三是“生活論”維度。從“功用論”視角延伸,現代美學本質上也是一種生活美學,它的思想體系中包括許多生活化的意象、哲思及理想,如“平淡是真”的觀點,平淡是生活的本質,真是美學的基本要義。同時,現代美學思想也深入影響著人們真實的生活形態,例如所謂的“儀式感”,它是一種將美學程式、規范、理念等映射到現實生活場景中的行為。基于此,現代美學思想的創新應用,可以通過將生活素材融入到視覺傳達設計中實現,反映到具體的設計作品中,包括“生活的美”和“美的生活”兩個方面。一方面,“生活的美”的實現,即借助視覺傳達設計技術、工具及手段,對生活環境、資源、方式等進行改造,例如減少生活用品中同質化、統一化的設計元素,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另一方面,“美的生活”的實現,重點在于消除生活物象與美學意象之間的隔閡,讓現代美學思想滲透到生活的各種領域與多元場景中,如社交、聚會、學習、烹飪等場景,通過視覺傳達設計突出適合于場景的審美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