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娟
摘 要:具備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幼兒日后進入社會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當今時代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社會交往能力是幼兒不斷發展的能力,而家園協同則是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必經途徑。針對幼兒社會交往中的問題構建家園協同的培育策略,可以從多方面著手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從而促使幼兒可以全面、健康、和諧地成長。基于此,文章結合筆者自身相關教學經驗,闡述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家園協同的方式,提出家園協同下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家園協同;社會交往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7-0004-03
良好的社會交往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等多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在幼兒教育階段,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是當今幼兒教育必須重點研究的課題。幼兒時期是培養幼兒社會交往態度和能力的重要時期,而家長與教師作為幼兒啟蒙期且關系最為密切的師長,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幼兒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幼兒在與他人進行互動時,通過語言、行為、情感等方式,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達成共同目標的能力。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的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可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社會交往中,幼兒需要與他人相互溝通、協作、分享等,這些過程中需要幼兒運用自己的語言、情感、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情感、思維等能力,從而促進了幼兒全面發展。
(2)能增強幼兒自信心和自我認識
通過與他人的交往,幼兒可以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從而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增強自信心。同時,幼兒還可以通過交往中的反饋,了解自己的行為和言語對他人產生的影響,從而不斷改善自己的行為習慣。
(3)能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
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社會交往中,幼兒學會關心和照顧他人,尊重他人的權利和需要,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可以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4)能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社會交往中,幼兒需要面對各種問題,如如何與他人協作、如何化解矛盾等。而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有助于幼兒快速解決這些問題,而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幼兒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家園協同方式的選擇
從社會生態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念下,建構了人類生態學理論模型,而不同層次的生態系統構成了生存環境,總計由微觀、中間、外層、宏觀四大系統構成。其中,家庭環境對幼兒會產生最直接性的影響,也就是微觀影響,而幼兒園及其環境則是直接參與的中間系統。幼兒處于動態的多個環境中,環境不同則影響程度也存在差異,其中家庭環境是最基本的環境。因此,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必須提高對家庭作用的重視,樹立正確的家園協同理念,以此為幼兒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我國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提出家園之間聯系的必要性。幼兒教育并非簡單的教育工作,幼兒教育必須家庭與幼兒園良好合作,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的效果。在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家庭的重要作用更為凸顯,家園協同已經逐步提到議程中,而如何有效落實家園協同則是必須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而伴隨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社交平臺、家長會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聯系,從而家長也可以對幼兒在園內的表現、情況等有詳細的了解。同時幼兒園也應該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并向家長提出相應的教育建議。多年來,通過實踐探討了家園協同駕馭的途徑,如幼兒成長助教團、家長委員會、爸爸媽媽故事盒、家長開放日等方式,旨在在學校與家庭之間建立長期有效的家園協同機制。通過家園協同,可以促使幼兒社會化發展,其中家庭與幼兒園的角色定位各不相同,而將家庭與幼兒園兩方力量相結合,就可以形成合力并共同促進幼兒個體社會化發展。
3.我國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園教育的單一性
在我國以往的幼兒園教育中,教育內容主要是以語言、數學、藝術等領域為中心,往往忽視了幼兒社交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幼兒園中,缺乏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系統課程或者指導,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被忽視。這種單一性的教育模式,導致幼兒在社交能力方面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2)缺少多元化的交往環境
目前有部分幼兒園的交往環境往往是單一和封閉的,幼兒只能在有限的環境和人際關系中發展社交能力。同時,由于幼兒園的班級人數較多,幼兒之間的關系容易發生緊張、矛盾等問題。這種封閉的環境,限制了幼兒交往的范圍和機會,不利于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3)缺乏專業的教育指導
幼兒的社交能力需要在教育者的指導下逐步發展,但是,目前幼兒園中對幼兒社交能力的教育指導較為缺乏。幼兒園教師在培養幼兒社交能力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缺乏專業的社交知識和方法、對幼兒社交發展的過程不夠了解等。因此,缺乏專業的社會交往教育指導,也成為幼兒社交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之一。
(4)家庭教育的缺失
幼兒社交能力的培養除了需要在幼兒園中得到指導外,還需要家庭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國部分家庭教育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如家長對幼兒的社交能力重視不足、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社交行為不夠了解等。這些問題導致幼兒缺乏家庭環境中的社交實踐和鍛煉機會,從而限制了幼兒社交能力的發展。
總之,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學校教育的單一性、缺少多元化的交往環境、缺乏專業的教育指導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因此,需要關注幼兒社交能力的培養,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這包括: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在一日生活學習中豐富幼兒園社交活動、注重家庭社交教育、搭建家園協同支架等。如此,才能夠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4.家園協同下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1)為幼兒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小社會氛圍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社會環境之一。為幼兒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小社會氛圍,可以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來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小社會氛圍的具體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基礎。
在家庭中,家長應該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信任,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家長可以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日常生活,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
第二,培養良好的家庭價值觀。
家庭價值觀是家庭小社會的核心,家長應該明確家庭價值觀,并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和接受這些價值觀。例如,家庭中家長可以強調尊重他人、珍惜友情、關心他人等家庭價值觀,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這些價值觀,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第三,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例如,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參與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與和諧,從而增強孩子的自我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
第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在家庭小社會中,每個成員都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參與家務、關心家庭成員等方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家庭意識,讓孩子從小學會分擔家庭責任,從而增強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交往能力。
第五,倡導和諧的家庭關系。
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家庭小社會氛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長應該倡導和諧的家庭關系,通過理解、支持和尊重的方式,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例如,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這些都是營造和諧家庭關系的重要途徑。
總之,為幼兒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小社會氛圍,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長應該通過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基礎、培養良好的家庭價值觀、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倡導和諧的家庭關系等方式,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和諧、溫馨的家庭小社會環境,從而促進孩子的社會性成長和發展。
(2)為幼兒創設生動活潑的伙伴交往學習環境
幼兒園時期是幼兒最快樂的時光,也是他們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幼兒對環境的感知和認知能力非常敏感,因此幼兒的生活環境尤其重要,特別是伙伴交往學習環境。為幼兒創設生動活潑的伙伴交往學習環境,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還可以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和學習興趣,以下是一些具體方法。
第一,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
幼兒園時期的幼兒非常好奇,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豐富多彩活動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家中或者幼兒園中為幼兒準備一些玩具、游戲設施、藝術材料等,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到各種社交活動中。同時,可以給幼兒提供一些簡單的社會交往游戲規則,讓幼兒自己組織游戲,這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領導力,還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和合作。
第二,組織多樣化的集體活動。
在家庭和幼兒園中,可以組織一些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如戶外郊游、野餐、觀影、劇場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放松身心,還可以增進幼兒之間的感情交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在活動中可以給幼兒提供一些學習社會交往技巧的機會,如與路人交流、與工作人員交流詢問、集體交流經驗等,這些都可以激發幼兒的社交興趣,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
第三,鼓勵幼兒參與小組活動。
在幼兒園中,可以組織一些小組活動,如小組游戲、小組競賽等,這些活動可以讓幼兒增強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同時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和溝通。在小組活動中,可以鼓勵幼兒主動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積極傾聽他人的發言,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四,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幼兒園時期的幼兒非常敏感,對情感的感知和體驗非常強烈,因此在創設伙伴交往學習環境時,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可以通過一些小細節表達對幼兒的關愛和支持,例如,給幼兒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溫暖的擁抱,這些都可以讓幼兒感受到父母和教師的關愛,從而增強幼兒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第五,注重幼兒的個性差異。
每個幼兒的個性都是獨特的,因此在創設伙伴交往學習環境時,要注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可以通過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風格等,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和交往環境,讓幼兒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視,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能夠認知自身與他人的個性特點,進而更好地進行社會交往。
綜上所述,創設生動活潑的伙伴交往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和學習興趣。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組織多樣化的集體活動、鼓勵也毆辱參與小組活動、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以及注重幼兒的個性差異等方式,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活力和溫馨的伙伴交往學習環境,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意識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鳳.家園攜手,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J].新課程,2016(01).
[2]陳小敏.家園互動,協同發展幼兒社會交往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16(08).
[3]宋克.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嘗試[J].新課程研究,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