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娜
摘 要: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在生活上、學習上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很多幼兒剛進入小學階段后非常不適應,因此,做好幼小銜接是當前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幼小銜接的背景下,還需要進一步落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家園共育的模式,發揮出家園教育的合力,從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其未來的小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了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構建的重要性及意義,同時探究了家園共育對幼小銜接的推動作用,最后,結合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探究了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構建模式。
關鍵詞:幼小銜接;構建;家園共育;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7-0045-04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教育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幼兒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以及更加復雜的學習內容。幼兒園的生活與小學的生活有著諸多的不同,兩者的教學模式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因此,做好兩者的銜接工作,使幼兒能夠平穩地渡過過渡期是當前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從教學實踐來看,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幼小銜接,僅憑幼兒教師、幼兒園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參與到該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家園共育模式,使幼兒能夠在家園合力的教育下更好地成長。因此,探究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構建對幼兒的成長以及幼教工作的質量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幼小銜接背景下構建家園共育模式的重要性及意義
幼小銜接是兒童教育和成長的重要時期,尤其是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教育過渡期,為了幫助幼兒順利過渡,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家園共育模式的構建可以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環境。幼小銜接時期的幼兒需要逐漸適應小學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方式,而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時,該模式還能夠促進幼兒學習和發展。幼小銜接時期的幼兒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而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可以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通過互動、交流和游戲等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潛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其次,還能夠提高家長教育水平。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可以讓家長更好地了解教育知識和社會常識,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和素養,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和發展。最后,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可以讓幼兒在熟悉的家庭和學校環境中成長,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和安全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增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聯系和信任。因此,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促進家園合作、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環境、促進幼兒學習和發展、提高家長教育水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為幼兒的健康和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家園共育對幼小銜接的推動作用
(1)家庭對幼兒生活習慣、品質等的影響
家庭是幼兒最早的教育者,對幼兒生活習慣、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幼小銜接時期,家庭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和順利過渡到小學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在生活習慣方面,家庭對幼兒的生活習慣具有重要的影響,如飲食習慣、衛生習慣、作息習慣等。家庭可以通過提供健康的飲食、干凈的環境、規律的作息等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其次,在品質方面,家庭對幼兒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影響,如品德、道德、情感等方面。家庭可以通過提供溫馨的家庭氛圍、豐富的情感交流、積極的社會實踐等方式,培養幼兒積極向上、樂觀開朗、有愛心、有責任感等良好品質,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在語言表達方面。家庭是幼兒接觸到的最早的語言教育環境,家庭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習慣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可以通過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多說多聽、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和交流技巧等方式,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其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2)家庭環境促進幼兒生活、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幼小銜接時期,家園共育對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家庭環境是幼兒最早的學習和生活場所,對幼兒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首先,規律有序的家庭環境可以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如規律的作息時間、整潔的家居環境、有序的物品擺放等。這些規律和秩序可以讓幼兒學會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次,豐富多彩的家庭環境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豐富的圖書、玩具、游戲等。這些豐富的資源可以讓幼兒在家庭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感,也可以促進幼兒的認知和語言發展。第三,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可以培養幼兒的情感態度和社交能力,如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情感交流等。這些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愛和關懷,同時可以讓幼兒學會與他人相處和溝通。最后,積極支持的家庭環境可以激發幼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家長的鼓勵、贊揚、支持等。這些積極的支持可以讓幼兒學會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勵,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習慣。從整體上來說,家庭環境對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幼小銜接時期,家園共育可以通過幼兒園與家長的合作,共同為幼兒提供規律有序、豐富多彩、溫馨和諧、積極支持的家庭環境,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和順利過渡到小學。
3.幼小銜接背景下家園共育模式的構建路徑
(1)幼兒園管理者層面
第一,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家園共育效率。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向小學教育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家園共育成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和順利過渡的重要手段。為了進一步提高家園共育效率,幼兒園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園共育平臺,實現家園溝通和交流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建立家園共育平臺可以幫助幼兒園和家長之間建立連接,實現信息共享和交流。幼兒園可以在平臺上建立家長檔案和幼兒檔案,記錄幼兒的成長歷程和性格特點,讓家長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園學習和生活情況。家園共育平臺還可以提供家庭教育指南、教育咨詢、課程安排等功能,為家長提供更加便捷的育兒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家園共育的效率,縮短溝通和交流的時間。幼兒園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在線聊天、視頻通話等功能,讓家長可以隨時隨地與幼兒教師交流,及時掌握幼兒在園情況。信息化手段還可以實現在線評價、反饋等功能,讓家長更加客觀、全面地評價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服務質量。
第二,制訂良好活動計劃,提升家園共育實效。
為了提升家園共育的實效,幼兒園需要制訂良好的活動計劃,讓家長更加積極地參與家園共育,共同推動幼兒的成長。首先,幼兒園可以通過制訂家園共育活動計劃,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比如,可以組織家長觀摩課堂、家長參與教學等活動,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強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和支持。其次,幼兒園可以通過制訂親子活動計劃,增強家庭教育的力度。比如,可以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親子游戲、親子閱讀等活動,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提高家長的育兒技能和教育意識,增強家庭教育的實效。再次,幼兒園可以通過制訂社區服務計劃,擴大家園共育的影響力。比如,可以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社區義工活動、社區文化活動等,讓家長更加了解社區資源和服務,提高家長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增強家庭教育的綜合實效。從整體上來說,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構建路徑中,制訂良好的活動計劃可以增強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家園共育的實效和質量,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第三,獲取家長需求,保障家園共育開展的合理性。
為了保障家園共育的合理性,幼兒園需要積極獲取家長需求,了解家長的期望和需求,制訂合理的家園共育計劃,促進家園共育的開展。首先,幼兒園可以通過家長會議、家長問卷等方式獲取家長需求。家長會議是幼兒園獲取家長需求的重要渠道,可以通過會議讓家長表達自己的期望和需求,了解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看法和建議。同時,可以通過家長問卷的形式,讓家長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見,為幼兒園制訂家園共育計劃提供有力的參考。其次,幼兒園可以通過家訪、親子活動等方式了解家長需求。家訪是幼兒園獲取家長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家長對幼兒園的期望和需求,也可以了解家庭教育的情況,為幼兒園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提供有力的參考。此外,幼兒園還可以通過組織親子活動的方式,了解家長和幼兒的需求和興趣,為幼兒園順利開展家園共育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后,幼兒園可以通過家園共育活動的反饋和評估,了解家長需求和家園共育計劃的實施效果。通過家園共育活動的反饋和評估,幼兒園可以了解家長對家園共育計劃的看法和意見,為幼兒園調整和完善家園共育計劃提供有力的參考。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構建路徑中,獲取家長需求是保障家園共育開展合理性的重要手段。通過積極獲取家長需求,幼兒園可以更好地了解家長的期望和需求,制訂合理的家園共育計劃,促進家園共育的高效開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第四,開展園本培訓,提高教師的家園共育能力。
首先,幼兒園可以通過制訂園本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和目標。園本培訓是指針對幼兒教師的專業培訓,旨在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家園共育意識。幼兒園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園本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和目標,以提高教師的家園共育能力。其次,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家園共育案例分析和討論,提高教師的家園共育能力。家園共育案例分析和討論是園本培訓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具體案例,引導教師了解家庭教育的現狀和需求,提高教師的家園共育意識和能力。再次,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和家長沙龍,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和合作。家庭教育講座和家長沙龍是幼兒園與家庭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通過邀請專家和家長代表,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和家長沙龍,引導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師的家園共育能力。最后,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教育教學觀摩和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家園共育意識。教育教學觀摩和交流活動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通過觀摩和交流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家園共育意識,為幼小銜接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幼兒教師層面
第一,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家長工作自信心。
首先,幼兒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學習,提升教學工作自信心。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幼小銜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掌握家園共育的工作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專業素養,增強家長工作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需要積極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和技能,了解幼兒的實際需求和心理變化,更好地開展家長工作,促進家園共育的開展。其次,幼兒園需要開展家長工作培訓,提高家長工作自信心。家長工作培訓可以通過分享成功案例、講解教育理論等方式開展,幫助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掌握家園共育的工作技巧,提高家長工作的自信心。同時,幼兒園還需要建立家長工作目標和評價機制,通過定期評估和反饋,不斷完善家長工作內容和方式,提高家長工作的質量。最后,幼兒園需要建立家園共育工作體系,促進家長工作自信心的提升。家園共育工作體系可以通過建立家長微信群、開展家園共育活動、建立家長委員會等方式實現,幫助家長更好地參與家園共育工作,提高家長工作的自信心。同時,幼兒園還需要制訂具體而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責任分工,確保家園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成長。從整體上來說,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構建路徑中,家長工作自信心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家長工作自信心,可以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工作,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成長。幼兒園需要建立家園共育工作體系,促進家長工作自信心的提升。
第二,加強溝通,創新家長工作形式。
首先,幼兒園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家長會議、開展家園共育活動等方式實現,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需求,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幼兒園還需要建立家長投訴機制和問題解決流程,及時處理家長提出的投訴和問題,保障家園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幼兒園需要開展多元化的家長工作形式,激發家長的工作熱情。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家長志愿者活動、組織親子活動等方式實現,讓家長參與到家園共育工作中,提高家長的工作熱情和參與度。同時,幼兒園還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決策和管理,為幼兒園的發展貢獻力量。最后,幼兒園需要加強家園共育工作的評估和反饋,不斷提高家長工作的質量。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評估和反饋,不斷完善家長工作內容和方式,提高家長工作的質量。同時,幼兒園還需要建立家園共育工作的評價機制,通過評價和反饋,不斷提高家長工作的自信心和成效。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構建路徑中,加強溝通和創新家長工作形式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加強溝通,家長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需求,與教師良好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同時,創新家長工作形式,可以激發家長的工作熱情,提高家長的工作效率和質量,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3)幼兒家長層面
第一,積極主動地參與家園共育活動。
幼小銜接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環節,家長在幼小銜接中的參與和貢獻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小銜接背景下,家長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家園共育活動,促進孩子的認知、語言、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發展,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首先,家長可以通過參與親子活動,增進與孩子和教師之間的感情。家長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孩子的活動,如親子閱讀、親子繪畫、親子游戲等,與孩子一起學習和體驗,增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支持,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其次,家長可以通過參與社區活動,拓寬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知識視野。家長可以選擇一些與孩子的幼小銜接相關的活動,如幼小銜接講座、幼小銜接展覽等,與其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經驗,增強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家長可以通過參與志愿活動,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貢獻力量。家長可以選擇一些與孩子的幼小銜接相關的活動,如兒童活動中心、兒童節活動等,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持,增強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理解和支持。總之,家長在幼小銜接中的參與和貢獻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主動反饋家園共育成效。
為了反饋家園共育成效,家長可以選擇主動與教師溝通,分享孩子的學習和表現情況。家長可以通過微信群、家庭會議等方式,與教師溝通交流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及時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支持,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同時,在參與各項家園活動的過程中,家長與其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經驗,了解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豐富自己的教育經驗和知識,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從整體上來說,家長需要積極主動地反饋家園共育的成效,與教師共同開展高效的家園共育工作,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4.結語
幼小銜接階段是幼兒成長與發展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為了使幼兒能夠更加平穩地過渡到小學生活中,幼兒園、教師、家長均需要發揮良好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從而為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家園共育模式將會更加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家園共育的效率和質量。家長和教師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在線課程、教育大數據等方式,為幼兒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教育和指導。應當更加注重家園共育模式的建設與推廣,從而提高幼小銜接的質量,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旻燁.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小銜接教育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2(35).
[2]謝浩.信息化背景下家園共育的創新實踐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1).
[3]劉曉明.緊握“兩條線” 奏響“三部曲”——探索新時代背景下的家園共育新模式[J].好家長,2023(05).
[4]林荔芬.基于家、園、校三方合作共育的幼小銜接策略研究[J].教師,2023(03).
[5]李能華.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基礎教育論壇,2023(01).
[6]李穎璐.淺析家園共育理念下幼兒健康教育的實施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