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杰


摘 要: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主體部分,也是學生除了學校教育之外所接受的主要教育形式。然而,中國家庭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價值作用,導致出現“學校教育‘壟斷”的情況,不僅影響教育質量,更是阻礙學生的長足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小學數學教師結合課程特色,做好數學家庭教育的干預與指導。全文利用文獻研究法等方法,首先從小學數學教育的價值分析作為切入點,隨后從教學實踐角度、教學保障角度提出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家庭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7-0057-03
家庭教育作為教育支柱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夯實教育工程基礎的主體,其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家庭教育應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強化與學校的溝通配合。同時,立足于小學教育階段,小學數學開展家庭教育能夠助推小學生養成良好數學習慣、延續課堂教學課程性與閑適性,而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尋找家庭教育與數學教育的契合點,做好家庭教育的干預與指導是現階段思考的課題。
1.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家庭教育的價值
(1)助推小學生養成良好數學習慣
與看動畫等可獲得即時性滿足心理的行為有所不同的是學生在小學數學家庭教育活動中所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一個延遲的過程,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以學生的認知結構特征為切入點,并通過不斷自我控制、大腦運轉獲得新知。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待培養,認知結構特征尚待完善,所以自身的自我控制力相對較弱,對家庭教育活動形式的認知往往停留在淺表層次,面對外界的“短暫快樂”常常出現把控不住,或“無法自拔”的情況。基于此,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家庭教育由教師組織,由家長實施,發揮全方位的指導與監督,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活動參與興趣,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點為其推薦可行性強的實施方案、數學活動,將數學學習與共同活動相結合,有助于通過課內外教育一體化構建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2)延續課堂教學課程性與閑適性
家庭教育本身兼顧課程性與閑適性,其中課程性是指家庭教育活動已經被納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以下簡稱《新課標》)的機制活動,是小學數學教育不闊或缺的一部分;而閑適性是指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與家長共同開展趣味性的教育活動。此教育方式呈現出“教師教-學生學-家長陪”的教學結構,落實了“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此外,小學數學開展家庭教育打破了傳統學校教育“壟斷”的現象,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發揮家長的教育監督作用、教育指導作用,保證了學生的課后數學活動時間,并且家長用自身的認知引導孩子,提高孩子的數學水平和思維能力。
2.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家庭教育的實施策略
(1)教學實踐角度
第一,講好家庭數學故事,培養數學概念感知。
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滲透數學文化的主要方式,而“講故事”作為切合小學生心理結構特征和興趣愛好的教育方式,能夠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滲透給學生,從而降低學生對數學概念學習的抵觸情緒,同時能夠激發對數學概念感知的了解興趣。
以“蜘蛛吐絲”為例,在完成弦、平行線段、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家長睡前為學生們講解“蜘蛛吐絲”的故事:有一個小孩叫阿波羅,在與朋友們前往森林深處探險時發現蜘蛛結的網都接近圓形,便提出疑問“為什么蜘蛛網這么‘圓?而且劃分的每部分都相似?”當小朋友不解時,突然阿波羅發現一只蜜蜂被蜘蛛網纏住了,蜘蛛迅速向蜜蜂靠近,此時阿波羅又感到疑惑“為什么蜘蛛的視力不好還能準確找到獵物呢?”在完成提問后,家長可與學生溝通探討結論,并得出蜘蛛網呈圓形且分布均勻的原因是生物動力學原因,當昆蟲碰撞入網,蛛網必須承受住碰撞力,而對稱網的優勢在于它可以使這種力均勻地分布在全網以減少某一處的受力,從而盡可能避免網被撕破。而在第二個問題中,家長與學生共同討論可得出蜘蛛靠蛛絲震動感知投網者的位置以及大小。通過此種講故事的方法,悄無聲息地引導學生代入自身,從而完成數學建模,感受數學概念。
第二,開展家庭數學活動,體會數學存在價值。
在小學數學家庭教育過程中,家庭活動不僅是調動家長的力量,幫助學生減緩對傳統教學活動排斥心理的教育方式,更是增進親子關系,給予學生良好數學活動體驗的教育方式。現階段,立足于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家庭活動的實施步驟主要如下:第一,生活情境選擇;第二,數學文化挖掘;第三,教學與活動結合。從第一點而言,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且可用于生活,所以數學活動可從生活入手,例如,開展“‘跳蚤市場”“起床后的學問”“舌尖上的學問”等;從第二點而言,《新課標》中明確了數學文化教育的價值,要求教育需要結合數學文化,并為不同數學文化教育提供方式方法;從第三點而言,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與生活結合,家長可根據生活中的情境,再現書中的故事或應用活動。
以“假期出游計劃”為例,教師可引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引導家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并滲透數學文化。在該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家長以海洋公園游玩、博物館觀覽等為活動形式,鼓勵孩子與家長共同制定出行計劃,并安排出行時間、游玩時間等,并根據制訂出的“plan A”“plan B”計算經濟實惠的出行方案。在此類活動中,家長可與學生共同討論出行計劃的可行性,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統計、繪圖、計算、統籌的方式解決問題,并通過系列的數學活動完成可行性強、經濟實惠的“假期出行計劃”。
第三,做好家庭數學游戲,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新課標》中不止一次強調要落實“以趣激學”,游戲作為契合小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方式,也是小學數學家庭教育方式中較為可行的方式之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游戲包含24點大戰、七巧板、俄羅斯方塊、折紙游戲、九宮圖等,均是兼顧教育意義和趣味好玩的游戲,小學數學教師可積極引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開展此類游戲。
以“七巧板”家庭教育游戲為例,教師可引導家長在游戲開始之前做出如下情境創設:小明與朋友們去動物園游玩,園內的機器人告訴大家,動物園中的各個動物都可用七巧板拼接而成,拼接得最像的可獲得小禮品,那么請你開動自己的小腦筋,幫助小明制作一張小動物的七巧板。在該游戲中,七巧板包含了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知識,更隱藏了數形結合、圖形變換的思想,在家長與學生共同拼接過程中能夠巧妙滲透此類數學思想,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具體操作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如表1所示)。
(2)教學保障角度
第一,創建家校溝通平臺,提高家校合作質量。
小學數學教育的場所不應局限于校內,更多的是在學生家中,而小學數學教育本質具有廣闊性的特征,所以從側面也體現出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盡管,現階段大部分家庭已經重視家庭教育的價值和作用,但是如何開展、如何開展得更好仍是家長思考的重點。基于此,小學應“站”出來,積極創建家校溝通平臺,提高家校合作質量,例如,可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委會等形式搜集家長在小學數學家庭教育中所出現的問題,并由小學數學教師進行集中答疑解惑。如部分家長通過家委會表示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出現定力不強的問題,常出現開小差、東摸摸西看看的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可針對此類問題提出“多鼓勵孩子,及時提問”等解決建議。如孩子在七巧板的游戲中,后期若出現隨意拼接,家長可提出“這個小動物拼接的意義是什么呢?”此類問題進行糾偏。
第二,強化教師教學干預,提高教師指導能力。
教師肩負著教學育人的重要任務,而在新課改背景下,圍繞小學數學家庭教育,小學數學教師更應深入挖掘教育需求點,強化自身對小學數學家庭教育的干預作用,積極提高自身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能力。例如,小學學校管理層可通過組織教師能力提升沙龍、教師家庭教育干預指導培訓會,鼓勵小學數學教師們圍繞小學數學課程特色、家庭教育需求點進行交流對話,通過教師能力提升沙龍,可幫助小學數學教師了解教育理論,拔高自身思想理論高度,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而通過教師家庭教育干預指導培訓會則可立足于干預實踐,夯實小學數學教師對家庭教育干預的實踐經驗,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并整理出系統化的家庭教育干預方案。
第三,完善家庭教育評價,提高家庭教育成效。
在小學數學家庭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師應針對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評價,提高家庭教育成效。具體而言,可從引入多元評價主體、創新評價方式兩方面入手。從前者而言,家庭教育評價可采取“教師-家長”為一體的評價形式,由教師對家庭教育的總成果進行評價,以上述“七巧板”家庭教育游戲為例,教師可對七巧板拼接成果、故事匯編成果進行評價。而家長則可對孩子的游戲過程進行評價,如建立《家庭教育活動評價表(家長版)》(如表2所示),引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表現進行評價。引入多元評價主體有助于落實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的結合,從而得出全面的評價結果;從創新評價方式而言,小學數學教師可建立“家庭教育成長手冊”“家庭教育成果檔案袋”等形式,并實行周期性評價,如完成一個月的家庭教育后,鼓勵家長、孩子共同回顧家庭教育成果,由此反思家庭教育的不足與優勢,并針對性做出優化改進,以此保障家庭教育效果。
3.結語
家庭教育作為獨立的個體,應當與學校教育相配合,積極通過打造全員育人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質量,保障學生的發展與成長。立足于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開展家庭教育能夠助推小學生養成良好數學習慣、延續課堂教學課程性與閑適性。基于此,此次研究立足于教學實踐角度、教學保障角度提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家庭教育策略,其中針對教學實踐提出講好家庭數學故事,培養數學概念感知、開展家庭數學活動,體會數學存在價值、做好家庭數學游戲,激發數學學習興趣三點策略建議,針對教學保障提出創建家校溝通平臺,提高家校合作質量、強化教師教學干預,提高教師指導能力、完善家庭教育評價,提高家庭教育成效三點保障建議。
參考文獻
[1]劉義娥.家庭教育中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育[J].中國教育學刊,2023(05).
[2]劉發紅.教育信息化助力小學數學“送教上門”[J].中國新通信,2023(06).
[3]黃秀環.基于智慧教育平臺的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實踐[J].亞太教育,2023(04).
[4]盧素華.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究[J].亞太教育,2023(04).
[5]陶春成.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研究[J].數據,2023(02).
[6]程秀蘭,馬艷,張慧.教育投入對我國西部農村3~6歲兒童發展的影響——基于多層線性模型分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