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婷
(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第一中學, 廣東 清遠 511545)
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自制地球儀,世界盡在我手中”的項目式學習活動。通過地球儀的制作,學生可以深刻了解地球儀的構造,識別兩極、地軸、經線和緯線,理解經度和緯度的變化規律,培養其保護環境的意識,提高認識和使用地理工具的能力。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粵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球儀的知識。教師播放有關制作地球儀的學習視頻,指出學生制作地球儀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具體學習過程如表1所示。

表1 “地球儀”內容的學習過程
學生結合網上查找的資料,利用廢品制作地球儀,如圖3所示。教師對學生制作的地球儀進行點評,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如表3所示。

圖3 學生制作的地球儀

表3 學生制作地球儀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善地球儀的制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和分享,并展出部分成品,吸引了不同年級的學生和教師觀看和討論。
在本次項目式學習活動結束后,大部分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完成了項目式學習評價表,如圖4所示。總體來看,本次活動激起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學生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學習和應用了地理知識,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意識,增進了師生感情。

圖4 學生項目式學習評價表
本次項目式學習活動通過兩種形式展示學生的地球儀制作成品,一是小組代表在班級內分享,二是校園展覽。班級內的分享加深了學生對地球儀的結構和制作的理解,校園展覽則引發了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師生的討論和交流,這種思維的碰撞是本次活動的額外收獲。
作為教師,筆者在本次“自制地球儀,世界盡在我手中”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充當指導者的角色。筆者引導學生了解地球儀的結構,指導學生在制作地球儀提醒學生應該要注意的事項,激發學生制作創新地球儀的想法。學生完成制作后,筆者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改正。在地球儀制作分享和地球儀展示中,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描述、分享。在整個過程中,筆者成功激發了大部分學生對本次項目式活動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但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沒有達到全員參與、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不夠、校園展覽前期宣傳不到位等。
筆者也總結了學生對本次活動的評價:學生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做過手工,有自制物品的經驗;大部分學生對本次地球儀制作很感興趣,但也充滿疑惑;大部分學生不了解地球儀結構,通過教師講解才對地球儀有了新認知;教師在課堂上提供的思路有限,很多學生在網絡上查找其他制作地球儀的方法;參與活動后,大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增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提升;本次活動展示和分享的時間相對少,展示空間和布局范圍稍顯不足。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廣大教師應繼續深入探究地理項目式學習活動,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充實、高效的地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