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祥 熊天生 任勝平
(1.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重慶石柱 409100;2.重慶市豐都縣職業教育中心,重慶豐都 408200;3.重慶市忠縣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忠縣 404300)
個體是追求自身目的最大化的理性主義者,其每一個行為都與目標捆綁在一起,受到既定目標的影響和引導。[1]而由于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參照標準不同,導致每個人的自我認知目標和認知類型也存在差異,并且對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最終的行為結果產生影響。中職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力處于一個快速變化且不夠成熟的發展階段,其在依據自己的行為目標對行動可能結果作出選擇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大困難。這主要是由于中職學生還不能夠充分認識自己的真實需要,也無法獲取全面的相關信息,因而無法為行為選擇進行全面的信息分析。因此,中職學校亟須對學生開展自我認知教育,引導學生對自己學習和未來發展狀態作出正確認識和評價,正確選擇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有益于自我實現的活動,從而在社會環境中能夠做到靈活適應。[2]總的來說,中職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目標在于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身體、形成成熟的心智、順利地融入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就需要在自我認知教育內容上涵蓋身體教育、心智教育、社會教育和自然教育,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身體是個體賴以存在的載體和基礎,健康的身體是個體開展其他一切活動的前提條件。大多數中職學生的年齡在15-18歲之間,處于青春期末期,內分泌機制的不斷完善使得身體發育基本完成,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機能基本成熟。在這種快速的身體變化中,中職學生往往表現得不知所措,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越來越多的疑惑和不認同感,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和積極教育。具體來說,可以包括以下教育內容。
從性別上來說,中國自古便有“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將女性看成是男性的“附屬品”,限制了女性個人才能的發揮。現代教育中開始重視性別教育,這是一種生命意義上的教育類型,它主要以完善人的人格為旨歸。中職學生自我認知教育要將性別教育納入其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悅納自己的性別,形成男女平等的正確觀念,使得學生能夠從各種封建和狹隘的性別誤區中解放出來。[3]從容貌上來說,容貌是一個人的容顏相貌,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名片。容貌作為個體的一個必備屬性,對個體的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產生了重要影響,美貌溢價的現象普遍存在,顏值較高的人往往具備更高的成功機會。[4]相對來說,在特定的審美標準之下,個體的容貌往往被社會以美丑進行簡單定義,這對個體的自我認知和自尊心等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有研究表明,現代社會中人們出現了嚴重的容貌焦慮現象,人們常常對自己的身材或長相感到憂慮和不滿意。[5]因此,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悅納自己的容貌,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讓學生不因為覺得貌美就沾沾自喜,也不因為相貌普通就自慚形穢,相信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真正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
身高和體重是個體的又一身體屬性,是個體外在形象的直觀表現。現代主流審美觀念中,男性往往更加追求較高的身高而女性往往更加追求較輕的體重,但是身高和體重受到先天遺傳素質的影響較大,很難認為地進行改變。[6]這就使得一部分不占審美優勢的個體在求偶、求職、交友中受到阻礙,并由此對自己的身高和體重感到焦慮和擔憂。事實上,身高和體重只是個人外在形象的一部分,一個人的談吐和氣質才是決定其整體形象的關鍵,因此個體需要對自己的身高和體重有正確的認知。因此,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身材觀念,懂得如何進行個人身材管理,通過積極鍛煉防止過度肥胖,最終使學生擁有一個健康并富有生命力的身體。
心率是指心臟每分鐘的跳動次數,即心臟跳動的頻率,主要用來描述心臟跳動的快慢。中職學生的正常心率為心臟每分鐘跳動60-100次,平均心率為每分鐘75次左右,[7]心率過高和過低都不利于身體健康。而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一種側壓力,是又一個重要的生命體征,低血壓和高血壓都會對生命健康產生影響,需要認真對待。可以看出,心率和血壓是中職學生生命體征的兩個重要方面,正常的心率和血壓是個體保持生命健康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自己的心率和血壓狀況,善于觀察自己的心率和血壓是否處于正常范圍,在出現異常表現的時候及時向外界尋求幫助,保護每一個中職學生的身體健康。
飲食與個體身體健康和生命成長息息相關,其作為動詞代表吃飯的意思,而作為名詞則代表飲品和食品,是涵養身體健康的重要行為和主要營養來源。而運動是一種涉及體力與技巧的有一套規則或習慣所約束的活動,通常具有競爭性。人類正是在不斷運動中使得身體結構發生變化,自身體質不斷增強,新陳代謝也更為規律,可以說“生命在于運動”。飲食和運動都會對個體的生命成長產生影響,飲食為身體成長提供營養而運動為身體健康提供保障,兩者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得身體更為健康。因此,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自己的飲食和運動,讓學生了解食物屬性和飲食方式,掌握運動規律和運動技巧,鼓勵學生健康飲食和積極運動,為養成健康的身體做好基礎。
心理學中將心智定義為:“人們對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儲存,通過生物反應而實現動因的一種能力總和”[8],一個人的心智通常是指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總體來說中職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需要教師和家長開展積極的引導和教育。這就要求中職學校要對學生開展自我認知教育,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心智的主要特征、發展階段和修煉方式,引導學生能夠平等看待異性、肯定自我、寬容他人以及進行批判性思考。
感覺是大腦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個體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它是人類最簡單的認識形式和一切知識財富的源泉。知覺是個體對感覺信息的進一步加工、組織和解釋的過程。二者的區別在于感覺能讓個體感受到事物的個別屬性,而知覺能讓個體對事物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映像。感覺和知覺是中職學生更好地感知世界、體驗生命的重要通道,敏銳的感覺和知覺能夠讓中職學生體會到一種掌握感和獲得感,進而更加充滿自信和希望。因此,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感覺和知覺,并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感覺和知覺訓練,使得學生的感覺和知覺更加敏銳。
記憶是人腦對之前經歷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的心理過程,思維是人腦對新輸入信息與腦內儲存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復雜的心智操作過程,記憶是思維的基礎。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離不開知識記憶和思維活動,二者對其學業水平的提升和未來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職學校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記憶和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判斷自己的記憶水平和思維類型,在此基礎上開展系統的記憶和思維訓練,幫助學生獲得高效的記憶能力和敏捷的思維能力。
相對來說,中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受到的情感抑制更多,其意志也往往不夠堅定。因此,為了中職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中職學校開展自我認知教育要引導學生學會察覺自己的情感變化,在沮喪失望時能夠自我調節或尋求他人幫助,在開心激動時能夠保持理智或向同伴分享;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意志,讓學生明確意志對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和自己現有的意志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意志發展進行訓練和干預,幫助中職學生形成具有目的性、專注力和韌性的積極品質,養成良好學習心態和積極學習行為。
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是個體認識事物和探索事物的重要動機,廣泛的愛好和穩定的興趣是個體深入鉆研和創造性工作的基礎。中職學生在經歷過中考失利后,往往會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學校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并正確認知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也讓學生在發展自己興趣愛好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大多數中職學生在3年學習期滿后將進入工作崗位和步入社會,為了減少其自身身份和周圍環境變化帶來的不適應感,要引導學生更好地自我認知,培養學生的樂群意識,讓其能夠更好地與人交往和融入社會生活。
家人和族群是中職學生生活圈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親密感、支持感和幸福感的主要來源。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正確審視家人和族群的關系,觀察自己家人之間是否深愛和族群之間是否聯系,并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經營和完善家庭和族群關系,以獲得更好的生活氛圍和親密情感體驗。
中職學生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教師和同學是其最多時間接觸的群體。中職學校要讓學生明白老師和同學是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并引導學生判斷自己對教師是否尊敬且對同學是否有愛,以從內心深處產生認知,通過主動改變行為獲得良好的師生關系和伙伴關系。
家鄉是一個人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是其心靈的依靠和情感的寄托,而祖國是自己出生的國家。家鄉和祖國是一個人歸屬感、安全感和自豪感的主要來源。隨著年齡的長大,中職學生會離開自己的家鄉甚至有一天還會離開自己的祖國,因此,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了解并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家鄉,并教會學生正確地寄托對祖國和家鄉的思念之情,讓學生能夠做到永遠不忘本。
志向是個體決定在某一方面有所作為的努力方向,代表著個體未來的理想以及實現這一理想的決心。[9]一般來說,志向主要通過職業選擇來體現,個體通過選擇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最能發揮個人特長的職業作為發展志向,并通過不斷努力奮斗來實現志向。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征和學習特長選擇自己的專業并樹立遠大的發展志向,讓學生在熱愛專業、鉆研專業的基礎上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
人類從最開始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到現在的敬畏自然,最終形成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中職學生是國家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其更需要擁有正確的自然觀念,能夠科學合理地使用技術,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為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不懈奮斗。
引導學生認知自己所存在的宇宙,能夠讓學生逐步看到宇宙的神奇與奧秘,接受自己作為宇宙生物的身份。人類處于宇宙之中,是人類最宏大的生存空間。中職學生處于一個好奇心非常強烈的階段,中職學校要因勢利導,讓學生正確認識宇宙的發展歷史和當下狀態,感悟宇宙的神奇,并對宇宙的未來和自我承擔的使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只有這樣,中職學生才能更好地樹立萬物共生意識,找準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
引導學生認知自己所存在的地球,這是幫助學生建立地球家園觀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導學生保護和熱愛地球的重要措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只有正確認知地球才能激發內心深處對地球的熱愛。因此,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的誕生和演化、地理特征、地形與氣候、人文地理、地球年齡等知識,感受地球的神奇與偉大,樹立保護地球的崇高使命。
引導學生認知自己所共處的生物,這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生命價值觀的良好舉措,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保護和熱愛生命。地球上的生物豐富多彩,生物多樣性是保證地球繽紛多彩和永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每一個人的神圣使命,也是中職生義不容辭的職責。因此,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分布樣態、生存環境和功能屬性,讓學生在了解生物的過程中感悟生命的豐富性,學會與生物和諧共存。
綜上所述,在中職階段開展自我認識教育,引導學生對自己學習和未來發展狀態作出正確認識和評價,正確選擇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有益于自我實現的活動,從而在社會環境中能夠做到靈活適應。總的來說,中職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目標在于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身體、形成成熟的心智、順利地融入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就需要在自我認知教育內容上涵蓋身體教育、心智教育、社會教育和自然教育,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