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召華,朱菊香
(無錫學院 軌道交通學院,江蘇無錫 214105)
據《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6-2021年,我國高速鐵路和城軌交通運營線路里程均逐年增長。截至2021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0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4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275條、增加49條,運營里程8735.6公里、增加1380.9公里,增速達18%[1]。可見,近年來,全國高速鐵路及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都得到了穩固的推進發展。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轉型發展,更加智能、綠色、可持續的軌道交通工程將會成為趨勢,因而除了工程技術的持續創新和發展外,對軌道交通項目工程倫理責任的思考,也將成為今后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更加重視的議題。
在國際上,工程倫理基本原則為“將公眾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2]。在美國工程技術類本科專業認證標準中,也要求工程專業的畢業生能夠“理解并具有專業和職業道德,包括尊重多樣性”[3]。即在工程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對工程技術人員不但應要求其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術,還需要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和倫理素養。這就需要通過專業的教育和培養來逐步形成,而非僅僅希望工程技術人員自覺養成或先天具有[4]。軌道交通作為當前人們出行的首選綠色交通,更是直接關乎乘客的安全和健康,因而加強相應專業技術人員的工程倫理教育尤為重要。
開展軌道交通類專業工程倫理課程建設,應明確課程教育的主要目標,圍繞該目標確定課程建設的基本出發點,進行詳細的課程實踐探索,實現對相關技術人員工程倫理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這將有助于在保持軌道交通工程穩定發展的同時,協調好工程與社會、工程與自然、工程與科學等的關系,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軌道交通領域,有的工程師在面對工程問題決策時會陷入倫理問題困境,并無意識地做出有悖工程倫理的決定和行為。這往往并不是因為工程師品行不好,而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所面對的問題具有工程倫理性質,即缺乏工程倫理問題的辨別能力[5]。因而,這就有必要在相應工程師培養階段,通過學校系統的學習和實踐,培養其工程倫理意識,提高其對工程倫理問題的敏感性和辨識能力。
工程師需要掌握基本的工程倫理理論,以便在解決工程倫理問題時,具備初步的理論指導。工程倫理理論在其發展歷程中出現的不同倫理立場主要包括:正義論、功利主義、利己主義、權利論和義務論等。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和不同國家,工程倫理理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國軌道交通行業工程師要立足國情、與時俱進,在掌握基本工程倫理理論的基礎上,用與時俱進的眼光看待工程中遇到的倫理問題,并結合具體工程特點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進而避免因工程倫理造成的工程及社會問題。
工程師在面對工程倫理決策問題時,有時僅僅依靠基本工程倫理理論很難做出判斷,還需要工程師具備更為復雜的、理性的綜合決策能力。在當前軌道交通工程實踐中,無論是具體工程技術問題,還是工程相關方利益關系都較為復雜,因而掌握工程倫理決策能力是對工程師的新挑戰。這就要求工程師必須在掌握基本工程倫理理論的前提下,能夠結合具體工程特點,開展充分調研,制定解決工程倫理困境的決策;并通過反復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工程倫理決策能力。
因此,軌道交通類專業工程倫理課程教育的目標主要包括如圖1所示三個方面,即培養學生建立一定的工程倫理意識、掌握基本的工程倫理理論和提高工程倫理決策能力,從而具備基本的工程倫理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圖1 工程倫理教育目標
軌道交通類專業因其行業針對性強、工程產品安全性要求高等特點,工程倫理課程可以專業工程認證為出發點,結合專業課程思政理念開展課程建設,如圖2所示。

圖2 工程倫理課程建設基本出發點
第一,從專業工程認證出發,建設以成果為導向教育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工程倫理課程,提高學生工程倫理決策能力,有利于培養滿足行業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6]。該課程的建設將有力支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支撐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可解決軌道交通類專業工程認證需求。因而,在課程內容和教學形式上建設特點如下:
工程倫理課程內容方面,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12項畢業要求指標中的“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作為工程倫理課程支撐的指標項,設置工程倫理課程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工程和工程師的基本概念和特點,倫理與道德以及工程倫理的具體含義,基本工程倫理理論,工程師的職業素養,工程中的風險、安全和責任,工程師與環境等;同時在案例教學中突出軌道交通行業特點,強調課程知識與能力的交融。
工程倫理教學形式方面,將OBE以學為中心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程課堂活動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及空間,從而全面推進工程倫理理論和案例的教與學。工程倫理課程的特點需要觀看一些視頻案例,如果是純粹的線下教學,集中學生觀看視頻必然降低了課堂效率,同時一些優質網絡在線課程資源也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如果是純粹的線上教學,學生在學習后無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這就需要通過線下課堂,在老師的引導和組織下進行分析、討論,甚至角色扮演,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工程倫理教育的內涵。故有效開展線上線下翻轉,能進行優勢互補,提高課程質量,并創新課程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
第二,我校軌道交通類專業工程倫理課程,主要安排在大一下學期,由有行業實踐經驗的專業課程老師擔任,因而可將工程倫理課程建設成為專業課程思政的排頭兵。這就需要專業課程教師能夠深度結合思政教育相關內容與工程倫理知識點,加強專業課程思政能力的培養,通過工程倫理課程,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和引導學生秉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在工程倫理課程建設中,學校要注重師資建設與人才培養并重,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軌道交通類專業特點,注重塑造學生“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軌道交通職業倫理價值觀。
我校軌道交通類工程倫理課程建設思路,現從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形式和考核評價幾方面開展工程倫理課程實踐探索[7]。
首先,教學內容設計中為學生搭建“理論—方法—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環節平臺,綜合工程認證支撐點和教學知識點,并融入課程思政切入點,從而服務于工程倫理意識、理論、能力教育目標的達成,實現對軌道交通技術人才工程倫理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倫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其次,教學形式按照OBE理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即學生通過“學習通”軟件對線上教學資源進行學習,通過傳統線下課堂進行討論和分享學習感受,并可根據軌道交通專業開展針對性案例補充和分析,從而加深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具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安排
最后,合理的考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效果的一個綜合把握和反饋。我校工程倫理課程考核評價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平時成績又分線上線下成績,對于線上教學,主要從在線學習時長、任務完成率、在線測試成績幾方面完成考核;對于線下教學,主要從課堂考勤和案例討論分析表現兩方面完成考核。期末成績則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通過選擇、判斷和案例分析題,檢驗學生對各基礎知識點的掌握和靈活應用情況。各項考核評價占比如下圖3所示。

圖3 各項考核評價占比
本文立足我校軌道交通類專業特點,以OBE理念為導向并結合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開展了工程倫理課程教學目標的分析,完成了從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到教學形式和考核評價多方面的教學實踐探索。從學的角度,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從教的角度,提高了教師課堂對課程知識點和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及效率,實現了對軌道交通類技術人才工程倫理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為了更好地完善工程倫理課程的閉環教育,下一步還將收集學生對課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并進一步挖掘和凝練課程思政元素,使課程與時俱進,服務于我國軌道交通行業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