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偉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生態環境學院 海南三亞 572022)

海洋食品產業是海洋生物資源利用的朝陽產業。海洋生物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含有多種功能活性物質,可為人類提供安全、營養和優質的蛋白質,成為海洋食品的重要來源。海洋食品是人類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可緩解全球糧食危機。然而,海洋食品產業易受風暴潮、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臺風和颶風等海洋氣象災害的影響,嚴重制約我國海洋產業的發展。風暴潮是我國嚴重的海洋氣象災害,由風暴潮引發的災害占各類海洋災害的比例較高,防災減災已成為海洋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海洋食品產業的防災減災需要專業技術強、政治素養高的海洋氣象人才作為支撐。課程思政教育是提高政治素養的有效手段,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成為高等學校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基于海洋氣象災害對海洋食品產業的影響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是高校課程改革的一種探索。海洋氣象學作為海洋和氣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基礎課程,肩負著海洋防災減災人才培養的重任。如何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并以之鑄魂育人,成為海洋氣象學課程教學的關鍵。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海洋氣象學》屬于高等院校海洋科學專業規劃教材。該書以海洋氣象專業知識為基礎,在知識理論中蘊含思政元素,可使“知識教育”“能力教育”和“價值教育”有效融合,達到育人和育才的有機統一。該書共十章,各章節氣象現象導致的災害承載著豐富的思政元素,以海洋災害對海洋食品產業的影響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程思政教育,充分展現課程思政的魅力,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海洋氣象學課程思政可開展的主要教育教學模式如下。
課堂情境教學活動是知識傳授和課程思政的主陣地,通過寓思政元素于情境中,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思政元素。海洋氣象災害對海洋食品產業的影響均可開展課堂情境教學,通過課堂情境再現,將思政內容和知識傳授融入到情境教學中,使價值教育與知識教育、能力教育融合,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脫節的問題。例如凝練第七章“大氣環流”和第八章“熱帶海氣相互作用”所蘊含的生態文明,以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為情境,使學生在情境教學中認識氣候異常對海洋食品產業的影響,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利用海洋氣象學的思政內容具有可展演的特點,以樹人課堂小劇場為載體滲透思政元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例如凝練第四章“大氣壓強和風”和第六章“氣旋與反氣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以風暴潮造成海洋食品產業損失為題材構建樹人小劇場,導入愛國、愛家和愛人民的思政元素,開展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教育。凝練第二章“海氣界面熱量平衡與大氣濕度”和第十章“海洋氣象數值預報基礎”思政元素,以遠洋捕撈為題材構建氣象預報與遠洋捕撈的小劇場,開展專業自信教育。
以海洋食品產業防災減災為題材,選取課程中問題空間復雜、依賴問題真實情境、可多維分析多種解決途徑的問題開展課堂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在廣闊的問題空間中產生思想碰撞和沖擊,凝聚共識,達到深刻感悟思政元素的目的。例如凝練第一章“海氣成分及其垂直分布”和第三章“大氣濕度和水循環”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開展“特大暴雨降低海水鹽度導致養殖動物死亡”的討論,培養學生生態文明意識,讓學生深刻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理念。
綜上所述,海洋氣象學不僅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蘊含有豐富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特點突出,具有卓越的育人導向。以海洋氣象災害對食品產業的影響為素材可開展形式多樣的課程思政教育,能使課程與思政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效統一。所以,開展課程思政設計策略對海洋氣象災害防災減災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