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興凱



【摘要】? 目的? 探究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手術治療食管癌患者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1月- 2023年5月醫院因食管癌接受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進行分組,各組50例。對照組實行傳統開胸兩切口術式,觀察組實行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式。監測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疼痛程度及術后并發癥情況,對比分析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手術的應用價值。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不同時點視覺模擬評分(VAS)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明顯高于觀察組的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手術應用在食管癌患者治療中,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好轉出院速度,減輕患者術后痛感,降低不良并發癥發生概率,安全有效。
【關鍵詞】? 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傳統開胸兩切口手術;食管癌;不良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735.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21--03
食管癌是發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組織中的一種惡性腫瘤,在消化道系統中具有較高的發病概率,尤其是在現階段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變化的影響下,食管癌發生概率有所升高,對患者生命產生直接威脅。進行性吞咽困難一直是食管癌患者典型性臨床癥狀,亦會伴有胸骨后燒灼、針刺和牽拉狀疼痛癥狀,部分患者會在病情的不斷折磨下,日漸消瘦,甚至伴有黃疸和腹水癥狀[1]。在食管癌病理分型中,食管鱗癌更加常見,具有明顯的性別發病特征,男性多于女性,臨床治療過程中,主要選用手術根除方案,但應結合患者病變部位與身體狀況選擇手術術式。傳統開胸兩切口手術雖然具有較大的手術視野,但是對患者而言,創傷性巨大,術中大量出血,術后康復速度緩慢,亦具有較高的術后感染風險。胸腹腔鏡技術的日益完善,為食管癌患者帶來福音,因其具有微創性特征,可有效彌補傳統開胸手術治療的不足,提高預后[2]。本研究采用臨床對比觀察,探討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的應用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8年1月- 2023年5月醫院因食管癌接受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影像學與細胞學確診;符合手術治療指征;無胸腹腔手術治療史。排除標準:肝腎功能障礙;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術前放化療;精神疾病;無法正常交流或認知障礙。
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進行分組,各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0~78歲,平均55.28±3.44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3.37±0.47年;其中腺癌8例,鱗癌42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3~77歲,平均55.30±3.38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3.42±0.44年;其中腺癌7例,鱗癌43例。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患者或家屬簽署同意書。
1.2? 手術方式
1.2.1? 對照組? 行傳統開腹雙切口手術治療,靜脈復合全麻,對患者雙腔進行氣管插管處理,協助右側臥位,上腹部正中部位作手術切口,對患者腹腔胃大、小彎進行游離操作,注意對機體胃網膜右動靜脈和血管弓進行妥善保留,經右側動脈起始部位切斷胃左動脈,清除賁門、胃彎、腹腔動脈和分支周圍淋巴結,離斷胃食管,制作4cm寬管狀胃,更換左側臥位,右側胸后第4肋間做手術切口,判斷病變組織上緣,對胸段食管到奇靜脈弓或者胸膜頂進行游離操作,對縱隔、食管旁脂肪組織進行徹底清除,上提管狀胃到機體右胸頂部,吻合切端切口并縫合,流至胃管和十二指腸營養管,胸腔引流處理,逐層關閉手術切口。
1.2.2? 觀察組? 行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治療,全麻氣管插管,左側臥位,右胸第7肋間腋中線作手術切口,置入10mm Trocar,胸腔組織未見粘連或轉移問題,經右腋前線第3肋間作手術切口,置入5mm Trocar,并視為超聲刀或者電凝鉤主要操作孔,肩胛下緣肋間作手術切口,置入12mm Trocar,并視為吸引器、鴨嘴鉗或鈦夾鉗等主要操作孔。探查腫瘤,開縱隔胸膜,分離下肺韌帶,游離食管套袋,分離食管,游離奇靜脈弓經Endo-GIA白釘離斷,對患者縱隔淋巴結進行全面清除,協助患者平臥,臍上1cm部位作手術切口,置入氣腹針,建立人工氣腹,置入Trocar并連接腹腔鏡,經腹直肌兩側,臍上3cm部位作操作孔,放置10mm Trocar,左右鎖骨中線肋下3cm處也作一操作孔,置入5mm Trocar,腹腔鏡與超聲刀分離患者胃大彎側網膜組織,離斷賁門、胃血管和左側動脈血管,牽拉肝葉并離斷肝胃韌帶,清除機體胃部左側動脈淋巴結,鈦夾與Hemolok夾閉和離斷機體胃左動脈,開放食管膈肌裂孔,清除腹部淋巴結,固定空腸營養管,在患者腹部正中部位作手術切口,長度3~5cm即可,拉出游離胃制作管狀胃,其他操作與對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除數量以及住院時間。
(2)疼痛程度:運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選取0~10刻度尺背向患者,由患者自由畫出疼痛感受,對應刻度值越高代表患者疼痛度越高,于術后12、24、36h分別評定,對比兩組患者疼痛度。
(3)術后并發癥:包括吻合口瘺、肺炎、切口感染以及胸腔積液癥狀。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淋巴結清除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疼痛程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點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明顯高于觀察組的6.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尚未明確闡述食管癌的發生原因,但不少資料顯示,不良吸煙習慣會增加本病的發生風險;若長期食用辛辣滾燙的食物,因食物中大量亞硝酸鹽成分亦會推動食管癌的發生;食物霉變誤食,也會增加食管癌的發生概率;大量飲酒或者家族遺傳病史,缺乏維生素亦會造成本病發生[3-4]。早發現、早治療是維持食管癌生存質量的重要途徑。
手術在食管癌治療中的應用優勢凸顯,深受臨床青睞。傳統開胸雙切口切除術需對患者機體作2個較大手術切口,增加患者創傷性,術中出血量較多,但是因手術視野相對廣泛、清晰,亦可保證患者淋巴結清除效果,而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具有微創性特點,不會過度損傷患者機體,術中不會大量出血,而且不會干擾淋巴結清除工作,甚至可以達到與開腹手術相近的淋巴結清除成效。胸腹腔鏡的作用下,能夠放大患者胸腹腔組織狀態,難以損傷病灶周圍正常組織,減少出血量,利于患者早期恢復,盡早出院[5-6]。本研究結果顯示,組間淋巴結清除數量不明顯,但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提示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的應用價值較高,可達到傳統開胸雙切口切除術淋巴結清除效果,亦可保證患者康復速度,是理想的微創治療技術手段[7-8]。而在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手術治療中,胸腹腔鏡的作用下,可以對患者腫瘤組織及其周圍組織關系進行精確判斷,可以更好地實施食管分離、血管游離、腫瘤切除和淋巴結清除等工作,不會對患者肋骨產生直接切斷損傷,患者胸廓一直保持完整,所以不會對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產生較大不良波動影響[9],從而觀察組相關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除此之外,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操作期間,游離患者胃部組織時,會良好暴露胃短血管,也不會過度牽拉相關組織,可預防脾門出血,而在胸部清除淋巴結過程中,也不會對患者喉返神經進行牽拉與觸碰,經超聲刀、鈦夾等工具進行分離處理,可保證患者治療安全,手術順利完成,術后不良并發癥較少,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胸腹腔鏡可以多個角度變換視野,能夠讓手術醫師清晰辨認各個組織結構,保證手術精確開展,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10]。
綜上所述,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手術應用在食管癌患者治療中,可降低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
4? 參考文獻
[1] 王林毛,田雨,劉國鋒,等.左胸后外側單切口與右胸腹雙切口在食管癌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10):48-51.
[2] 季明明,邱劍,孫云浩,等.胸腹腔鏡聯合根治術治療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22,22(6):946-948.
[3] 朱正帥.經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加頸部吻合術對中上段食管癌的療效[J].河南醫學研究,2021,30(17):3167-3170.
[4] 王海峰,強光亮,謝博恒,等.胸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的近期療效及對髓系細胞觸發受體-1、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蛋白1表達的影響[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21,44(4):322-327.
[5] 馮光強,陳濤.胸腹腔鏡食管切除術治療食管癌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術后恢復、免疫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6):50-52.
[6] 王海,楊更樸,柴立勛,等.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對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響及頸部吻合口瘺的影響因素探討[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14):2668-2672.
[7] 丁海如,張海峰,周曉琪.胸腹腔鏡下食管癌切除治療的效果及對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18(6):164-168.
[8] 杜鎣淦,陸允平,周志有.胸腹腔鏡手術對食管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21,28(1):25-29.
[9] 馮頂威,吳柏霖,李志薈,等.研究胸腹腔鏡微創手術對食管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1,16(6):29-31.
[10] 楊振華.胸腹腔鏡食管切除術治療食管癌的臨床效果探討[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4):425-426.
[2023-06-15收稿]
作者單位:211500?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