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琪 陳張潔 姜超 徐婉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改良式鼻飼法在預防腦梗死鼻飼患者腹瀉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揚州市蘇北人民醫院在2020年10月- 2022年10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組間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則上,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采用間歇注射器鼻飼法,觀察組采用改良式間歇性泵注鼻飼法。比較分析兩種鼻飼方式患者營養狀況、免疫功能水平及腹瀉發生率。結果? 鼻飼第1天與第12天,兩組患者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鼻飼第1天與第12天,兩組患者淋巴細胞計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腹瀉發生率為7.50%,對照組腹瀉發生率為25.00%,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07,P=0.007)。結論? 同常規注射器鼻飼法相比,改良式鼻飼法同樣有利于改善病情,維持免疫功能,降低腦梗死鼻飼患者腹瀉的發生,但由于樣本量不足,尚需繼續觀察,以獲得確切的臨床證據。
【關鍵詞】? 改良式鼻飼法;腦梗死;腹瀉;營養指標;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43.33?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21--04
腦梗死是腦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性壞死而引發的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相對常見,在急性腦血管疾病中占比高達70%,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2]。由于腦梗死患者應激階段,營養代謝水平較高,需通過合理的營養供給來維持機體功能水平。鼻飼法屬于腸內營養支持的一種,通過鼻腔置入胃管來提供患者所需能量,而在此期間患者容易發生胃腸道并發癥,如胃潴留、便秘、腹瀉等[3-4]。本研究將改良式鼻飼法應用于腦梗死患者,觀察對腦梗死鼻飼患者腹瀉的預防作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0年10月- 2022年10月揚州市蘇北人民醫院治療的鼻飼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入院后進行腸內營養(鼻飼)治療者;②鼻飼治療周期≥1周;③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5]相關標準。排除標準:①對能全力營養液存在不適應癥狀者;②出現消化道出血、腸梗阻、胃腸功能衰竭者;③發生休克;④主動退出研究者。在組間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則上,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按照隨機數大小進行編序)分為對照組40例(序號1~40)和觀察組40例(序號41~80)。兩組患者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性別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對該研究目的、流程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1.2? 鼻飼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間歇性注射器灌注法。結合腦梗死患者高代謝水平的生理特征和較弱的腸胃吸收功能,合理提供熱卡。以《臨床腸外與腸內營養》為依據,遵循“允許性低熱卡”原則予以腸內營養支持。在7d內(早期階段)營養供給量為20~25kcal/(kg·d);在2~3周(中期階段)營養供給量為25~30kcal/(kg·d);超過3周(后期階段)營養供給量為30~35kcal/(kg·d)。1周日營養能量需求量為1500±300kcal,營養液為復方制劑[(能全力)生產廠家: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30011;規格:1.5kcal/ml],能全力營養搭配:蛋白質(16.0%)、碳水化合物(49.0%)、脂肪(35.0%)。用帶帽硅膠胃管進行胃管留置,在重力滴注前通過注射器抽取胃液后再予以營養液灌注,在鼻飼前將能全力進行加溫,使其維持在37~42℃。于上午9時予以能全力灌注,分為5個單元,每隔2h灌注次,灌注速度25ml/min,200ml/次,5次/d。為減少過度鼻飼或低喂養量對腦梗死患者造成傷害,考慮到患者不同階段的營養狀態有所不同,導致患者出院營養不良,于入院首日不予以鼻飼喂養,而先進行水鼻飼,在次日上午9時開始進行間歇性注射器鼻飼喂養。每日補充500~1200ml能全力,保證腦梗死鼻飼患者每日營養需求量。鼻飼持續喂養時間為12d。
1.2.2? 觀察組? 采用改良式間歇性營養泵注鼻飼法。泵注營養供給量與對照組相同并在此基礎上分別于11時和19時鼻飼100ml蛋白粉,滿足腦梗死高代謝需求,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將已配好且溫度適宜的營養液通過設定的營養泵泵注速度將其均勻輸入腦梗死患者體內。泵注時間:每日9時進行能全力泵注,將其分為3個單元,分別于早、中、晚泵注,每個能全力單元泵注時間為6h,泵注后間歇2h,然后再進行鼻飼治療,泵注時間共18h,間歇時間為6h。間歇鼻飼泵入量及泵入速度:首日能全力營養液泵入量為500ml,泵注速度:30ml/h,次日泵入量增加至1000ml,泵注速度調為50ml/h,第3天增加至1500ml,泵注速度調為80~100ml/h,之后最大泵入速度≤120ml/h,持續泵入4h吸取患者胃部內容物,若內容物量>100ml需確保被全部吸干凈后再進行泵入,泵入速度由50ml/h逐漸增加。每隔2h進行胃部清洗,清洗時用溫水減少刺激,確保鼻飼喂養時泵入通暢。另外,鼻飼喂養期間,確保加熱棒進行持續保溫,使入胃時營養液溫度維持在37~42℃,全過程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并及時上報醫生進行解決。鼻飼持續喂養時間為12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鼻飼第1天和鼻飼第12天的營養狀態變化、免疫功能水平變化、腹瀉發生率。其中,營養指標包括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免疫功能水平以淋巴細胞計數作為評估指標。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Excel建立數據庫,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營養指標對比
鼻飼第1天與第12天,兩組患者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鼻飼第1天與第12天,兩組患者淋巴細胞計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腹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腹瀉發生率為7.50%(3/40),對照組腹瀉發生率為25.00%(10/4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07,P=0.007)。
3? 討論
針對鼻飼腦梗死患者,監測、篩查、評估營養指標是尤為關鍵的一環,通過營養篩查可有效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的情況,能為鼻飼護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據,從而及時調整鼻飼營養量、鼻飼方法、注入速度等[6-7]。本研究評估指標包括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其中血清白蛋白與前白蛋白指標水平的高低可作為營養是否處于不良狀態的有力判定依據,也能反映患者炎癥狀況,而轉鐵蛋白可以作為短期鼻飼對營養狀況影響效果的評估指標。本研究結果中,改良式間歇性營養泵注鼻飼法與間歇性注射器灌注法的各項營養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在于營養液與營養需求量相同情況下,改良式鼻飼法在維持患者營養狀態方面的應用效果與間歇注射器鼻飼法相同,而在同組對比中,鼻飼12d后的營養指標水平較低于鼻飼第1天,分析其原因在于腦梗死患者當經過手術創傷或發生感染后會出現應激反應,代謝狀態處于高水平,導致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發生自我吞噬的情況[8-9]。因此,加強早期鼻飼支持對改善患者營養狀態尤為重要。
腦梗死患者在經過手術創傷或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后,身體機能會發生改變,為了糾正體內環境平衡會產生應激反應,但會降低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10]。因此,在鼻飼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尤為重要。在本研究中,改良式間歇性營養泵注鼻飼法與間歇性注射器灌注法患者的淋巴細胞計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在于淋巴細胞計數作為免疫功能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當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且營養嚴重不良時,機體功能會顯著降低,淋巴細胞計數隨之減少,大大增加了患者感染風險[11]。而本研究中兩種不同的鼻飼方法對免疫功能水平的維持能力大致相同且保持在合理范圍內,說明兩種方法在研究期間的每日營養需求量和營養液配比相同的情況下,改變鼻飼方法對維持患者免疫功能水平的影響差距較小,都能有效預防胃腸感染發生風險。
腹瀉是鼻飼腦梗死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腸內營養過程中腹瀉并發癥的發生率在48.0%以上。影響腦梗死鼻飼患者發生腹瀉的常見影響因素包括鼻飼營養液輸入速度、溫度、濃度[12]。在本研究結果中,改良式間歇性營養泵注鼻飼法患者的腹瀉率低于間歇性注射器灌注法患者,但由于觀察的樣本量較小,組間差異尚無統計學意義。在兩組患者均采用營養液能全力進行腸內營養支持的前提下,對照組患者通過間隙性注射器輸注的方式對于速度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在輸注期間會對腸內的營養液造成一定不利影響,而改良式間歇性營養泵注可在已經設定好的泵注速度下均勻進行鼻飼輸注,從而減少腹瀉的發生[13]。另外,改良式鼻飼法中分別于11時和19時鼻飼100ml蛋白粉,可進一步滿足腦梗死患者的高代謝需求,不僅可以達到保護胃腸道功能的目的,也能有效預防腹瀉的發生。
綜上所述,改良式鼻飼法可降低腦梗死鼻飼患者腹瀉的發生,但由于樣本量不足,尚需繼續觀察,以獲得確切的臨床證據。
4? 參考文獻
[1] Birkhoff SD,Smeltzer SC.Perceptions of smartphone user-centered mobile health tracking apps across various chronic illness populations:An integrative review[J].J Nurs Scholarsh,2017,49(4):371-378.
[2] 徐毅君,孫紅霞,胡新林,等.改良鼻飼法對老年糖尿病病人鼻飼并發癥及血糖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13):1215-1216.
[3] Alain C,Samson N,Nadeau C,et al.Nasal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tachypnea and oral feeding in full-term newborn lambs[J].J Appl Physiol,2021,130(5):1436-1447.
[4] 胡亦潔.改良鼻飼法對重型顱腦外傷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腹瀉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3):19,24.
[5]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5):4013-4017.
[6] Jauch EC,Saver JL,Adams HP,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處理指南: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對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南(續前)[J].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3,21(8):564-605.
[7] 肖玉芳,張志蘭,張玉萍.改良鼻飼法用于腦外傷病人胃腸內營養并發癥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7):539-541.
[8] Bowman CA,Hutchins E,Burgermaster M,et al.Nasal feeding tubes are associated with fewer adverse events than feeding via ostom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receiving enteral nutrition[J].Am J Med,2022,135(1):97-102.e1.
[9] 梁冬梅,李云玲,李亥桂.改良鼻飼法在危重病人腸內營養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6,30(15):1897-1899.
[10] 楊鴻雁,袁菲,解紅文.“互聯網+”持續性營養管理模式在腦梗死吞咽障礙患者家庭腸內營養中的應用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6):9-12.
[11] 王潔霞,王園園,孟琳琳,等.早期不同腸內營養劑支持在重癥腦梗死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0(2):333-336.
[12] 王龍珍,趙燕,錢葉紅,等.改良鼻飼法對ICU患者腸內營養效果觀察[J].中國食物與營養,2020,26(1):86-88.
[13] 許春花,趙玉華.改良鼻飼管置入法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伴吞咽困難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21,19(9):1208-1211.
[2023-02-01收稿]
作者單位:225001? 江蘇省揚州市蘇北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