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力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層螺旋CT影像后處理系統用于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診斷的效能。方法? 選取2020年12月- 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診的孤立性肺結節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行多層螺旋CT平掃,再將掃描數據進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積再現(VR)處理,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CT平掃及三維重建對孤立性肺結節各征象的檢出率和對結節良惡性的診斷效果。結果? 102例患者病理確診惡性82例,良性20例。三維重建技術對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葉征的檢出率高于CT平掃,對空泡征的檢出率低于CT平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種檢查方式對短毛刺征檢出率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維重建技術對孤立性結節良惡性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掃,但仍有較高的漏診率(17.1%);因此采用兩種技術并聯的方法進行聯合試驗,結果顯示,聯合診斷的靈敏度和Kappa值均有極大提高,漏診率不到3%,同時保留了較高的特異度。結論? 多層螺旋CT影像后三維重建技術在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診斷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仍存在較高的漏診率,而采用CT平掃與三維重建技術并聯試驗,可極大提高臨床診斷的靈敏度和一致性。
【關鍵詞】? 孤立性肺結節;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容積再現技術;診斷效能
中圖分類號? R445.3;R734.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21--03
臨床將完全由肺實質包繞、直徑小于3cm的類圓形病變統稱為孤立性肺結節,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與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惡性腫瘤、吸煙、環境等因素有關[1]。此病多為隱匿型,早期一般無癥狀,近年來隨著大眾健康意識增強,孤立性肺結節的檢出率明顯升高[2]。孤立性肺結節也有良惡性之分,惡性結節主要是肺癌,良性則包括炎性結節、血管瘤等多種病變[3]。掌握并總結孤立性肺結節影像學表現,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診斷,避免延誤病情,也有助于節省醫療資源。臨床篩查、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影像學方法眾多,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5]。胸部CT掃描在肺部結節診斷中,具有高敏感、高空間及時間分辨率的優勢,單層螺旋CT在肺部結節形態方面顯示度良好,但良惡性鑒別能力較差,多層螺旋CT可提供更多病灶信息,后續再結合計算機輔助診斷技術,可清晰顯示良惡性結節形態特征的差異,大幅提高鑒別診斷準確性[6-7]。本研究探究多層螺旋CT影像后處理系統用于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診斷的效果,以期為此類患者的臨床診斷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12月- 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診的孤立性肺結節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影像學表現為肺實質內病灶,符合孤立性肺結節診斷[8];病理檢查或隨訪結果明確;均行多層螺旋CT平掃及數據重建;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既往惡性腫瘤病史;合并其他肺部疾??;無法配合檢查?;颊咧心?5例,女37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1.69±6.72歲;肺結節最大直徑1.10~3.10cm,平均最大直徑2.17±0.36cm;確診形式:穿刺活檢42例,纖維支氣管鏡活檢38例,術后病理檢查22例。將病理診斷為惡性結節的患者作為病例組,良性結節患者為對照組。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多層螺旋CT掃描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檢查前行屏氣訓練,采用美國GE公司Optima CT680型128排螺旋CT進行平掃,掃描范圍肺尖至膈頂,掃描參數:電流150~250mA,電壓120~140kV,512×512矩陣,層距10mm,螺距為1,掃描發現孤立性肺結節后將層距調為1mm,行局部高分辨掃描。
1.3? 圖像處理與評估方法
將掃描數據傳送至GEADW 4.6后處理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積再現(VR)處理,充分展示孤立性肺結節的形態與邊界,閱片過程由2名資深醫學影像科醫師獨立進行(不知情確診情況),詳細記錄結節的形態學特征,共同商議最終結果,聯合評估采用串聯法。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行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檢驗;計算靈敏度和特異度,評價診斷結果的真實性;計算Kappa值評價診斷結果與實際結果的一致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確診情況
102例患者確診惡性82例,包括腺癌34例,鱗癌29例,類癌14例,小細胞癌5例;確診良性20例,包括結核球8例,炎性結節7例,良性血管瘤3例,肺囊腫1例。
2.2? 三維重建技術與CT平掃征象檢出率的比較
三維重建技術對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葉征的檢出率高于CT平掃,對空泡征的檢出率低于CT平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種檢查方式對短毛刺征檢出率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孤立性結節良惡性診斷效能的比較
三維重建技術對孤立性結節良惡性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掃,但仍有較高的漏診率(17.1%);因此采用兩種技術并聯的方法進行聯合試驗,結果顯示,聯合診斷的靈敏度和Kappa值均有極大提高,漏診率不到3%,同時保留了較高的特異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見表2。
2.4? 典型病例影像學表現
患者女,61歲,右肺上葉尖段見磨玻璃結節灶,邊緣欠光整,約24mm×20mm,其內可見少許實性成分,呈胸膜凹陷征,考慮浸潤性肺腺癌,見圖1。患者女,79歲,右肺下葉背段結節灶,大小約8mm×7mm,可見胸膜凹陷征,與葉間胸膜關系密切,考慮良性結節,見圖2。
3? 討論
我國肺癌防控形式嚴峻,李翔等[9]報道中國居民肺癌發病、患病和死亡率逐年增加,2019年發病率為58.56/10萬,患病率為80.00/10萬,死亡率為53.23/10萬。早期沒有明顯轉移的肺癌臨床治療效果良好,5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10],因此早期檢測和準確鑒別肺部結節性質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良性肺部結節具有兩個特點:①鈣化明顯;②炎性病灶可自行消退或隨訪2年以上沒有生長;但也無法排除有些惡性結節生長緩慢,需要連續觀察影像學表現動態評估,或進行組織學分析[11]。目前,影像學檢查手段眾多,X射線胸片對于肺部結節容易漏診,超聲檢查會受到肺組織內氣體干擾,而支氣管內超聲、胸腔鏡手術具有侵入性,存在并發癥風險,MRI檢查有明確提供結節組織信息,但價格昂貴,限制其臨床廣泛應用[12-13]。CT掃描是肺部疾病首選的輔助檢查手段,多層螺旋CT解決了層厚、掃描速度的問題,且受呼吸影響小,可獲取高質量的橫斷面,再結合MPR、VR等三維重建成像技術,可清晰展示孤立性肺結節的內部結構和邊緣形態,明確病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14]。
孤立性肺結節影像學表現多樣,但良惡性的影像學表現存在重疊,根據影像學特征進行鑒別尚未達成共識。其中惡性病變主要的征象有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及分葉征,用于描述腫瘤的生長方式和內部結構[15]。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維重建技術對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葉征的檢出率高于CT平掃,對空泡征的檢出率低于CT平掃,但兩種檢查方式對短毛刺征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柯君等[16]研究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有:三維重建技術可較好呈現不同走向血管和癌腫生長方向,提高對血管集束征、分葉征的判斷,胸膜凹陷征中病灶與臟層胸膜存在陰影,三維重建技術可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普通平掃中空泡征會與周圍支氣管混淆,檢出率提高,而三維重建技術可明確二者區別,減少誤判;短毛刺征為放射狀表現,不管是平掃還是三維重建技術成像均可正確判斷。
進一步診斷效能比較結果顯示,三維重建技術的診斷效果優于CT掃描,但漏診率相對較高,不符合臨床需要。而采用兩者并聯試驗,則極大提高了診斷的靈敏度,降低了臨床診斷的漏診率,雖然特異度有一定損失,但仍然保留在較高水平,且提高了與“金標準”診斷結果的一致,表明CT平掃及三維重建技術對孤立性結節的良惡性鑒別有較高價值,這與趙宏偉等[17]報道相符。平掃后三維處理系統可多角度觀察病灶,提供更多有效的征象信息,幫助臨床鑒別。但值得注意的是,三維成像技術的顯示程度是由采集的基礎數據決定的,且還會受到閾值的影響,應用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完善基礎圖像數據采集及后處理操作技術,為定性診斷提供更可靠的判斷依據。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影像后三維重建技術在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診斷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仍存在較高的漏診率,而采用CT平掃與三維重建技術并聯試驗,可極大提高臨床診斷的靈敏度和一致性,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本研究納入病例樣本量較少,且選取局限,未來還需要加大樣本量,進行更加深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欒玉龍.CT與MRI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工程,2022,30(4):108-111.
[2] Erdogdu E,Ozkan B,Duman S,et al.Predictors of malignancy in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undergoing pulmonary resection[J].Clin Respir J,2022,16(5):361-368.
[3] 呂健,鮑沈平,李鵬飛.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影響因素及胸腔鏡手術切除情況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21,49(2):139-142.
[4] Mazzone PJ,Lam L.Evaluating the patient with a pulmonary nodule:A review[J].JAMA,2022,327(3):264-273.
[5] 潘廣松,覃廣謀,林建華,等.CT灌注成像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測鑒別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的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22,20(10):43-45.
[6] 魏杰輝.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在孤立性肺結節定性中的診斷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9):100-101.
[7] 馬進林,馬曉艷,王海強.肺癌孤立性肺結節患者64排螺旋CT掃描影像特點分析[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21,14(1):48-52.
[8] 崔祥璸,王鳴岐,薩藤三.實用肺臟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1:152-153.
[9] 李翔,高申.1990-2019年中國居民肺癌發病,患病和死亡趨勢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1,29(11):821-826.
[10] Oliver AL.Lung cancer:Epidemiology and screening[J].Surg Clin North Am,2022,102(3):335-344..
[11] Li Q,Tan H,Lv F.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in dual-energy CT nonlinear image fusion technology[J].J Recept Signal Transduct Res,2022,42(1):95-99.
[12] 徐銘,蔡書靜,溫順航,等.兒童肺結節影像學特點和處理策略[J].中華兒科雜志,2021,59(8):708-711.
[13] Senent-Valero M,Librero J,Pastor-Valero M.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malignancy predictive models applicable to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A systematic review[J].Syst Rev,2021,10(1):308-332.
[14] 申放,趙空軍.多排螺旋CT薄層重建在肺結節單發中的診斷價值[J].貴州醫藥,202,46(6):972-973.
[15] Hou H,Yu S,Xu Z,et al.Prediction of malignancy for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based on imagi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umor marker levels[J].Eur J Cancer Prev,2021,30(5):382-388.
[16] 柯君,馬亞寧.螺旋CT三維重建對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9,17(5):55-58.
[17] 趙宏偉,赫文博,祝佳.螺旋CT平掃及三維重建技術診斷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的價值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2,31(2):307-309.
[2023-07-05收稿]
作者單位:745000? 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院影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