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劉慧娟
跨學科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當前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將學生培養為實踐能力更強的應用型人才,其基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指出要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雙創教育效果。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發布文件《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部署于廣大高等院校,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至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而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就是跨學科教學,其要求將學生的專業和創新創業相結合,幫助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來開展創新創業活動,而計算機專業主要學習各種信息技術和編程知識,知識性較強,在開展創新創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其進行跨學科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充分凸顯。
一方面,跨學科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幫助計算機專業建立完善的跨學科教學平臺,專業教學和雙創教育實現充分融合。在計算機專業的日常教學中,專業課教學和雙創教學往往是分開進行的,甚至是多個院系共同參與日常教學過程,導致各學科教學獨立進行,缺乏聯動,雙創教育往往趨于形式化,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開展跨學科雙創教育,教師基于專業課的教學特點和學生需求來精心設計雙創課程,并成立專門的教學組織和信息交流平臺,使得各部門和各專業教師主動開展信息交流,聚焦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教學實效性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跨學科雙創教育有助于創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幫助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在緩解學生壓力的同時實現更高質量的教學和就業。通過改革專業教師管理制度、創新專業課程設置、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實現深度融合并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經費和信息資源支持等舉措,幫助學生同時掌握專業知識和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并獲得更多學習、交流和實踐的機會。具備創新創業潛質的學生能夠把握機會,將創業構想轉化為現實行動,在專業的雙創指導下實現高質量的就業或者創業。
融入專業培養方案的必要性
第一,跨學科雙創教育融入專業培養方案是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求。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各大高校依據學科教學的現實需求和教學規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其中包括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類課程等,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歷史繼承性。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對于具備創新創業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要求高校創新專業課程體系,將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實現深度融合,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更多實踐性技能,以更好地適應教育、社會的發展。
第二,針對雙創教育的特點和需求對專業培養方案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內容、課程功能設置、學科課程安排和教學行動等進行多維度的重構和改造,能夠為具體的專業課程教學活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持,充分順應了我國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
第三,幫助計算機專業學生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和創業要求,將雙創教育融入專業培養方案中。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程主要涉及各類信息技術知識,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相較于其他專業,計算機專業更需要有高質量的雙創教育,也需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基礎知識能夠支撐雙創實踐活動開展。在跨學科教學理念下,計算機專業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對雙創教育的認識,在創新改革專業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同時堅持完善相關的服務體系,加大對雙創教育課程教學和實踐應用的資金和經費投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在推動計算機專業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創新的機遇。
跨學科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培養方案的實踐
一、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創新
為了加快培養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在把握本專業教學特點和學生現實需求的基礎上,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突破口,從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方面開展創新。如在課程設置方面,圍繞計算機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等構建了需求導向型、能力導向型和創新實踐導向型課程體系和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將雙創教育設置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并在其中融入大量的計算機操作、網絡信息技術知識,通過教師指導、科研驅動、資源匯聚等多種形式為學生設置了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使得雙創教育的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在教學模式上轉變以往的知識教學模式,將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應用相結合,幫助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到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通過項目孵化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適應雙創教育實踐需求,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二、實踐教學與校企合作
在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計算機專業教師聯合學院和雙創教育教師主動為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并尋求校企合作,為學生建立完善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體系。在實踐教學方面,除了為學生介紹我國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文件外,還要開展雙創知識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有關雙創教育的學術前沿發展、社會需求和雙創教育與專業學習融合的渠道和方式,并基于需求導向構建了相應的科教融合中心、產教融合中心和校企合作平臺、校園創業空間等,充分引入外界資源和資金支持,廣泛開展實踐式、探究式教學,幫助學生孵化特色創新創業項目,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教學和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讓學生對雙創教育有了更深的認知,并取得了多學科融合發展的創新創業效果。
三、綜合評價與認證機制
為科學評價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效果,幫助學生孵化項目,實現更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和就業,高校在開展跨學科雙創教育的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綜合評價和認證機制,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有力的保障。學院設立相應的激勵政策和資金項目,對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展開綜合性評估,不斷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成果在評優評獎中的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同時建立認證機制,對學生的實踐成果予以肯定和維護,幫助學生對接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支持,使得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實現長足發展,持續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
跨學科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培養方案的挑戰
一、跨學科教育與專業培養融合難度較大
缺乏融合的資源和機制支持。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較多,學習難度較大,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專業培養方案中本來就有對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要求,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而雙創教育往往由學校相應的雙創中心派遣教師開展教學,這些教師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了解不足,教學實踐形式也多為組織各種講座或是創業大賽等,很少開展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使得雙創教育的跨學科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完全發揮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長。而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教學目標、功能定位和實踐形式、教學管理等還有待完善,融合難度較大。
二、學生素質匹配和指導落實的問題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需要高校和專業學院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程、資源和教育支持,同時也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在實踐中,許多學生的素質還不能匹配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且相關的教師指導也未能落實到位。如部分學生并不關注創新創業教育,學習能力較差,欠缺挖掘優質創新創業項目的潛力,其參加雙創教育往往是迫于學院的號召,個人的實踐能力有待加強。而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指導也更多是針對那些對創新創業教育感興趣或是有發展潛力的學生,開展雙創教學的教師數量有限,無法一一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
三、教師隊伍建設不足,社會支持缺乏
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對雙創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并直接影響跨學科雙創教育的質量。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不足和社會支持保障方面的欠缺也是制約高校計算機學院雙創教育高質量開展的重要原因。如部分雙創教師為計算機專業教師兼職,其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是在創新創業實踐方面缺乏經驗,或是聘請部分企業專家,雖然具有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但是在教育經驗和教學方法方面稍顯不足,在教育模式和課堂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在對接社會方面,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充分結合計算機專業的學科、專業和行業特點,圍繞社會需求導向來開展雙創教育活動,缺乏社會支持不僅會影響跨學科雙創教育的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成果轉化,因此,迫切需要學校、相關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企業等提供資源支持和保障條件。
對策與建議
針對高校計算機專業開展跨學科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雙創教育質量,充分發揮雙創教育對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和創業的良性影響,要主動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不斷創新雙創教育的教學模式、理念目標和教學方法,并為其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首先,要堅持更新教育理念,結合計算機專業的特點來建立健全雙創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課程融合體系,在充分理解雙創教育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創新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導向作用,將雙創教育納入專業培養方案中,將學生的雙創能力培養作為衡量計算機專業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并主動構建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習實訓課程為內容的雙創課程體系。其次,要堅持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并通過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校企合作和對接社會需求等多項舉措來提高雙創教育的實效性,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創新創業。
總之,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創新創業教育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主動聯合各方為學生創建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通過完善課程設置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社會合作、平臺建設等多項舉措幫助學生適應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為培養高素質的卓越拔尖計算機人才而奮斗。[課題項目*:跨學科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培養方案的路徑探索(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SJGY20200722);高校跨學科創新創業教育與扶助的可持續性發展研究(佳木斯大學重點項目:2020JY1-21)。作者單位:1.佳木斯大學信息電子技術學院;2.通訊作者*,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