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音樂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兩者在文化和內涵方面存在的差別較為突出,但是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在融合后可以多方位地滿足人們對音樂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強對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差異性的分析,再從兩者發展脈絡入手來進行科學的結合,帶動我國音樂事業的穩定進步,持續地擴大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影響力。
關鍵詞:古典音樂;現代音樂;結合;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8-000-03
隨著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加深,音樂藝術內涵獲得了有效的豐富,在此背景下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結合為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兩者的差異性特點非常明顯。在這一背景下要落實求同存異的思想,把握兩者的關鍵內涵,明確結合要點,為我國音樂事業繁榮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一、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特點
(一)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發展歷史非常久遠,背后蘊含的經典元素較多,在漫長歷史長河中經過輾轉流傳在人們心中有深刻的影響,并且催生了多樣化的經典之作,在古典音樂發展的過程中,分為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古典音樂兩大類型。西方古典音樂是以歐洲主流文化為主要的背景,在中世紀開始創作,并且流行,以貝多芬和莫扎特作品為主要的代表作,也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1]。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其背后所蘊含的內涵也在持續地豐富,與現代化音樂進行了相互的協調,多方面地滿足人們現代化的音樂需求,通過推陳出新,提高音樂的影響力。
在我國歷史上,音樂發展也非常悠久,我國是音樂發源較早的國家,早在周朝專門設立了音樂機構來進行音樂技巧的傳授,到了秦王朝政治和文化發展更是為古典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古典音樂對世界音樂的貢獻非常突出,所包含的樂器也較為多樣,比如常見的樂器包含古琴和古箏等,演奏方法與音樂相互協調,給人們帶來好的感受,并且在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戲劇藝術也占據了較大的份額,其中,影響深遠的為京劇和評劇等。一些經典曲目傳唱至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結合了一體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不斷地擴大音樂本身的影響力。
(二)現代音樂
時代是不斷發展的,隨著人們對文化需求的逐漸增加,音樂的內涵也朝著多樣化的趨勢不斷地發展,在此背景下產生了現代音樂,現代音樂和城市發展以及社會進步有著密切的關系,呈現出世俗化的發展趨勢,同時也加快了大眾化音樂的發展步伐。正是由于這一原因,音樂符合人們的心理以及口味特點,通俗易懂以及廣泛流傳是現代音樂的主要特點。在我國現代音樂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這一時期的外國歌曲逐漸進入我國的沿海和內地,一部分創作家借鑒外國歌曲的曲調或者是進行了創新填詞,形成了典型的代表作,這樣的發展形式也使我國現代音樂有大量的借鑒素材,充分地彰顯出了西方創作模式和典型的民間音樂特點。將兩者進行相互協調,不斷地擴大現代音樂的影響力。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進步,我國逐漸形成了獨特性較強的音樂發展體系,藝術傳承至今,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以及好評,已經成為人們精神世界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了。
二、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差異
(一)內涵與結構方面
內涵與結構方面是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主要差異。在現代音樂發展過程中,其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口味以及需求,除了20世紀80年代左右的愛國情結和政治因素之外,在音樂創作中往往來自個人的情感,或者是相關的社會事件等,并且大多數是以情歌為主,這樣一來可以引起人們在情感上的共鳴,但這種共鳴方式的持續時間有待檢驗。在現代化音樂發展過程中,其有著獨特的音樂文化魅力,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相反,古典音樂本身的內涵無論是在思想情感表達還是整體意愿方面,都有著更加深邃的意義,即使是受到現代音樂的影響并經過改變,其背后內涵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是對生命的感悟以及感激,從深層次激發人們熱愛生活的熱情。現代音樂由于蘊含的情感非常淺層,不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就可以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古典音樂需要人們到一些專業性的場所中進行細細聆聽以激發其感悟。只有這樣才可以了解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內涵,并且接近于靈魂的洗禮,這是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在內涵表現方面存在的差異[2]。
在結構方面,古典音樂不管從曲式結構還是和聲方面都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規范性特點非常突出,然而在現代音樂中比較趨向于大小調的體系,或者通過人工排列的方式來進行演繹,在現代音樂創作過程中,要經過計算的方法確定音樂比例關系,使整個音樂能夠具備較強的平面化。在古典音樂和聲過程中要按照人耳的生理基礎為主要的前提,在安排時要做到穩而不亂,形成更加穩定性較強的音樂規則體系。創作內容要有一定的自然基礎,將感性和理性進行相互的統一,這樣一來可以使人們在聆聽古典音樂時有良好的感受以及體驗,滿足音樂的發展要求。
(二)包容性方面
在現代音樂和古典音樂發展過程中,包容性和針對對象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并且也有一定的分化特點,比如喜歡現代音樂的大多數為追星族,古典音樂的欣賞對象往往是專業人士或者是喜愛音樂的人群,專業性特點非常突出,但是從細節來看也會出現一定的特例。在此過程中要以包容性特點為主來分析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差異化,古典音樂本身所蘊含的內涵有一定的限制,主要是來源于音樂體系中的各個專業元素,而現代音樂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了相互協調,并且引發一部分人群的情感共鳴,體現不同社會現象的融合特點。古典音樂比較傾向于文化的融合,帶給人們精神的洗禮,現代音樂較為通俗易懂,兩者之間的包容性特點非常突出,同時也是主要的差異表現。
(三)情感表達方面
大多數的現代音樂,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或者是追求創作的利益,歌詞通俗易懂,情感上大多數是以情愛為主。這些樂曲能夠在短時間內被大眾所接受,甚至耳熟能詳。在情感表達方面主要是和人們生活進行了緊密的銜接,并且迎合人們對音樂的需求,進而得到人們的喜愛。
古典音樂更加追求的是情感表達的意境,需要聆聽者用心靈去感受,安靜地坐在音樂大廳中完整地聆聽整個樂曲,感受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內容,引起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古典音樂在音樂情感表達方面非常細膩,能夠打動人們的內心深處,并且使人們的靈魂得到洗禮,它的影響是非常長久的,并不容易被同類作品所替代,有著獨一無二的價值,這是古典音樂的獨特形式。
(四)演奏樂器方面
演奏樂器的不同,是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主要差異,在古典音樂中按照核心曲調選擇了一些歷史非常悠久的古老樂器,猶如天籟,在整個樂曲演奏過程中體現出主人公或者是創作者情感的細膩,樂曲深入人心。通過各個樂曲彰顯了獨特的音樂和音調,使人們能夠進入音樂背后的情境中,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獨特意愿以及思想情感。而且,樂器的音色大多數非常緩慢悠揚,音域較廣,有著獨特的演奏效果。
在現代音樂中,其主要是以樂隊的樂器為主,除了利用到一些古典樂器之外,還包含架子鼓和鍵盤等,并且這些樂器所占據的比例較高[3]。相比于古典音樂,整個曲調非常高昂以及奔放,體現了樂曲本身的情感內涵,并且在現場演唱過程中能夠快速地調動觀眾的情感和積極性,和觀眾進行良好的互動以及交流,以此來提高音樂的演唱效果。
三、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策略
(一)確定結合的形式
在將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相互結合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變形模仿,比如,在現代民歌創作過程中,可以融合傳統民歌的基本脈絡之后,再按照人們對民歌的傾聽需求來實現不同因素之間的相互協調,同時也可以將傳統民歌融入現代民歌的某個片段中,但是需要特別注意,在這一融合過程中要適當地提高本身的辨認性,防止出現抄襲的問題。常見的形式為分段插入,按照歌曲中的插入環節,簡單地分為前奏插入和尾聲插入等不同的組成形式,逐漸地提高人們對音樂本身的親切感。古典音樂在情景表達方面相對于現代音樂有一定的認知性,在此過程中需要充分地發揮古典音樂的特點來為現代化音樂提供重要的基礎,比如S.H.E《不想長大》,其中某一個片段引用的是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的第一樂章,融合古典音樂片段,不僅可以適當地提高現代歌曲本身的旋律感,同時也可以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沖擊。在尾聲部分也可以融合古典音樂,使歌曲能夠產生一定的意猶未盡效果,同時也可以豐富歌曲本身的內涵以及意境,全面地提高整體的創作效果。
在實際插入的過程中,還可以對古典音樂進行整首歌曲或者是片段的改編,可以選擇現代化的樂器來進行創作,比如,可以配合著吉他和爵士鼓的現代音樂進行古典音樂的重新演繹以及創作,使古典音樂能夠獲得良好的傳承,可以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效果[4]。比如,五月天的《快樂很偉大》,在這一樂曲中通過電聲化的樂器前奏,加強了古典音樂本身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彰顯出來的生命力以及視覺感受,逐漸地擴大音樂的影響力。因此,在將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相互融合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整體的音樂表現需求以及音樂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插入方法,并且落實科學性的工作原則,注重現代音樂和古典音樂之間的協調度。只有這樣才可以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促進現代音樂的穩定發展。
(二)古詩詞的融合
在古典音樂中,古詩詞所占據的比例較高,并且一部分古詩詞也紛紛改編成了古典音樂,彰顯出獨特的意境。因此,在將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古詩詞的科學利用,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整個音樂表現形式能夠變得更加完善。我國古典音樂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詩經》文化,伴隨著內容的不斷豐富,在后世演繹過程中雖然有一定的補充,但是詩詞的意境沒有發生太多的改變。因此,在現代音樂和古典音樂融合過程中,要適當地增加詩詞的科學利用,起到一定的傳承作用,同時也可以增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5]。在融合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詩詞內容和現代音樂編曲相互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改編,由于我國古典音樂是從古典詩詞發展而來的,因此在結合的過程中需要在關鍵環節進行演示詩詞文化的有效融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體現現代文化的創新思路,還有助于使現代音樂更具有文化的色彩,逐漸增強人們對音樂的認同感。在古典音樂詩詞融合過程中還需要構建全新的古典音樂詩詞歌賦方式,使整個音樂作品能夠具備較強的古樸性特點,以此來提高音樂的創作效果。
(三)新民樂的發展
新民樂是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結合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國民族多樣性,民樂的種類非常的豐富,民樂是人們在日常勞動中的智慧結晶,有著更加廣泛的聽眾空間,在繼承和發揚過程中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背景下,將現代音樂和古典音樂進行相互的協調,構建全新的音樂發展形式,比如可以將民樂演奏樂器和現代音樂進行相互結合,也可以使民樂內容采取現代音樂的方式來進行演奏,兩者在融合過程中需要按實際情況來進行科學的選擇,這樣一來可以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以此來提高音樂的傳播效果。在進行這一樂曲制作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主要內涵以及特點,避免融合時存在較為生澀的問題,并且還需要按照實際情況把握古典音樂的發展脈絡,帶來不一樣的聽覺感受,使整個音樂表達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還需要適當擴大現代音樂本身的文化內涵以及影響力,使人們能夠在聆聽過程中感受到背后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逐漸地增強對傳統音樂本身的認同感,同時也可以促進各個音樂的廣泛傳播。
四、結束語
音樂在不同時期所表現的內容和特點要具備較強的人文性,在這一背景下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融合已經成為豐富音樂文化內涵和帶動音樂發展的主要基礎,因此需要根據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共同點選擇正確的融合形式,落實科學性的工作原則,不斷地豐富音樂發展的基本脈絡,全面提高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融合效果。
參考文獻:
[1]呂若萱.雙排鍵電子琴對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演奏藝術構思[J].戲劇之家,2022(06):168-169.
[2]徐敏.管弦樂與西方古典音樂的文化現代性[J].廣州大學學報,2022(07):86-87.
[3]陳可可.現代音樂美學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21(16):91-92.
[4]王子健.現代音樂表現中古典音樂元素之美[J].當代音樂,2021(03):137+138.
[5]張哲琦.中國古典音樂對現代音樂的啟示和推動[J].黃河之聲,2021(06):84-85.
責任編輯:董冉達
作者簡介:王茜(1978-),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副教授,從事音樂表演(鋼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