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菲菲 張建偉 閆秀紅 相 陽
(運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運城 044000)
在新時代背景下,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他們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處在學生管理的第一線,和學生的接觸機會最多,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談心談話是輔導員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學習生活狀態及心理健康狀況的有效途徑,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手段。但在實際工作中,談心談話存在諸多問題,沒有最大程度地發揮其育人功效。將個案工作融入到輔導員談心談話過程中,能有效彌補和改進談心談話工作中的漏洞,提高談心談話的成效,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強調,輔導員要經常性地開展談心談話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成長、擇業交友和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1]。輔導員應以談心談話工作為抓手,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努力成為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
目前高校中,每位輔導員要負責200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他們的任務量很大,事務繁雜,實際工作中的大多數時間沉浸在繁瑣的日常性事物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充當“學生矛盾的調解員”“學生情緒疏導員”“學生安全的管理員”“學生的辦事員”等。在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時多采用統一的談話提綱,所談的內容千篇一律,多是圍繞學生最近生活學習怎樣等情況展開,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不利于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難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
輔導員經常在學生遇到具體問題后才開展針對性的談心談話工作,此時更多的是“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原事情的經過,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訴求,輔導員幫助其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談心談話的意義在于提前預判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并盡量規避不良后果,防范于未然。“事本主義”的談心談話前并沒有提前調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后續也缺乏持續性跟進,未形成談心談話的長效機制,不能發揮育人功效。同時,我們教育的理念應該是人本主義,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事本主義”。
據調查,大多數學生對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當得知輔導員要與其談心談話時,下意識地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事,要被批評教育。他們認為所謂的談心談話就是講大道理,說教,對談心談話產生排斥抗拒心理,導致在談心談話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很低,基本上是被動接受,輔導員負責談,學生負責聽。加之部分輔導員對談心談話的原則、方法和技巧等掌握不足,同時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并不能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靈活地運用各種談話技巧,導致談心談話工作達不到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目的,難以發揮育人功能[2]。
個案工作指由專業社會工作者通過直接的、面對面的溝通方式,運用有關人與社會的專業知識和技巧為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或情感方面的支持與服務,目的在于幫助個人和家庭減低壓力,解決問題,達到個人和社會的良好福利狀態[3]。個案工作和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工作對象都是處在困境中需要幫助的人,其目的都是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促進人的健康全面發展。二者在價值理念、工作目標、工作者的素質要求等方面具有許多共同之處,可以相互借鑒。由于主客觀原因,在輔導員談心談話過程中出現談心談話內容單一化、以事為本、未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諸多問題,將個案工作融入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能有效提升談心談話工作的實效性。
二者的價值理念相似。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是以助人自助為根本宗旨,以利他主義為中心,秉持助人和服務的理念,相信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人有改變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服務對象產生無助感是因為遇到暫時性的困難導致認知、心理、情緒等狀態方面出現障礙,在經過專業幫助后,服務對象有改變現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以學生為中心,秉承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立足于教育引導在學習、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遇到困難的學生,幫助其走出困境,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者的工作目標相近。個案工作的工作目標是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導向,除了協助服務對象解決具體問題,更側重服務對象的長遠發展,主張挖掘服務對象的潛力,培養其自助的能力,在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自己面對處理。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的工作目標是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協助其進行分析處理,間接性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會經過會談,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基本想法,教育引導學生,助力他們健康成長和發展。因此,個案工作與輔導員談心談話的目標是一致的。
二者對工作者的素質要求一致。從事個案工作的人員應掌握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法學等基礎理論,了解國家制度、政策等相關知識,熟悉溝通技術、調查方法及語言邏輯知識,同時要求具有豐富的實踐能力,嚴格遵循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守則。高校輔導員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就業指導、學生事務管理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學科知識儲備,同時要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尤其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遵循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規范。二者對工作人員的要求素質均有明確的要求,且內容相似。
個案工作的會談主要有影響性技巧、引領性技巧和支持性技巧,結合輔導員談心談話中面臨的現實困境,將個案工作的會談技巧融入其中,能有效地提升談心談話的實效性。
1.引入影響性技巧,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影響性技巧是社會工作者結合服務對象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引導和影響,促進他們從新的角度解決問題。影響性技巧主要包括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議、忠告和對質。輔導員基于自身的專業特長和經驗,向處在困境中的學生提供其所需要的知識、方法和技巧,同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認知。此技巧的使用側重引導學生參考別人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在使用過程中,提前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其對信息的接納程度,并采用適當的方式提供信息。當學生感覺困惑迷茫時,輔導員采用自我披露的技巧向學生講述自己面對類似問題的一些相關親身經歷、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為學生解決自身問題提供參考。輔導員對學生的問題和情況有基本了解后,為學生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和意見。輔導員對學生一些錯誤的行為進行忠告,指出該行為的危害性或者學生必須采取的行動,同時耐心講清道理,特別是要提供學生不知曉的知識和視角,使其有所感悟。在談話過程中,輔導員如發現學生的行為、想法有不一致的情況時,直接對其提出疑義或直接發問的技術,協助學生察覺自己知行不一致的地方。
2.引入支持性技巧,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支持性技巧以受助者為中心,是專業社會工作者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對受助者的尊重、接納和理解,幫助他們重拾信心。支持性技巧倡導鼓勵受助者主動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要有專注、傾聽、同理心和鼓勵。人在面對困境時是非常脆弱的,此時的陪伴非常重要。談心談話教育要求尊重對方的人格,強調以理服人,體現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教育目標,以全面實現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為價值追求,蘊涵著濃厚的人學意蘊[4]。輔導員在談心談話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主動向學生表達專注,陪伴學生并與其一起面對。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輔導員要積極傾聽,讓學生感覺自己被重視,適時地使用同理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問題及其相關行為。通過恰當的身體語言和口頭語言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他們的自信及創造彼此信任的談心談話氛圍。
3.引入引領性技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引領性技巧是社會工作者通過專業方法引導服務對象有組織性地探討和表達自己的問題、處境和想法等。引領性技巧包括澄清、對焦、摘要和面質(1)面質又稱質疑,是指咨詢者指出來訪者身上存在的矛盾,目的不在于向來訪者說明他做錯了什么,而是反射矛盾,協助來訪者認識自己,鼓勵他們消除過度的心理防御機制,正視自己的問題,促進問題的解決。。輔導員在談心談話過程中對于學生含糊不清的表達可以采用澄清技巧,幫助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說,促進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當學生陳述過程中偏離話題,或同時談論多個事情時,輔導員采用對焦技巧,幫助學生確定談話的重點,并集中在某一問題上集中討論,引導學生盡量地表達自己想法。談心談話的信息量比較大,輔導員可以通過摘要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促進學生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有清晰的認識,簡而言之就是對學生表述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摘述重點。
輔導員只有在談心談話過程中深入理解學生的基本需求,才能形成良好的雙向溝通。此處就應遵循比斯泰克提出的個案工作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是社會工作者在與被服務對象建立專業關系時的基本行為準則。輔導員在談心談話中可以適當借鑒,有可能使談心談話事半功倍。
1.個別化原則
社會工作者將每一個服務對象都看作是獨立獨特的個體,并尊重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每位學生也都是獨特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個性,面對的問題各不相同,輔導員在談心談話過程中也應該堅持個別化的原則,努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重視學生對待問題的感受,關注學生的獨特性并“對癥下藥”,同時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溝通方式和技巧開展談心談話工作,這樣才能掌握學生的真實狀況,切實為學生服務。
2.接納的原則
接納是社會工作者不以自己的價值標準去評判服務對象的行為及想法,要求承認服務對象有充分自由表達的權利,社會工作者要對其無條件接受。接納并不是贊同,在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融入接納技巧,可以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關注和傾聽,幫助其營造一種暢所欲言的氛圍。同時,有利于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感,使學生愿意輕松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便于輔導員對學生的情況有更精準地了解。
3.承認的原則
承認是肯定一個人的價值、潛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談話中,將承認的原則融入其中,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勇敢面對自我,并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多數學生思想、心理尚不成熟,且當代大學生多是00后,他們從小就比較依賴父母,獨立性不強,在面對問題時會習慣性地退縮,并且不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親其師,才會信其道。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親近和信任的人,如果輔導員對學生適時地鼓勵和支持,特別是在學生無助的時候會給學生安全感,有利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并且相信自身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4.自決的原則
自決是每個人對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擁有選擇和決定的權利。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要想取得實效,學生的積極參與是關鍵。在傳統的談心談話過程中,學生多是被動接受輔導員給予的建議,甚至讓輔導員直接介入幫助其解決問題,而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他們在今后遇到類似問題還是會手足無措,自決原則主張發揮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相信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面對解決問題,才能促進其真正成長成才。同時,輔導員還可以通過前期對學生的了解,發掘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向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上邁進[5]。
5.保密性原則
學生在談心談話過程中,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與想法告知輔導員,本身就是出于信任,想尋求幫助,其中還有可能包括一些涉及學生隱私的部分,輔導員理應為學生保密,自覺維護學生的隱私和尊嚴。輔導員如果能主動向學生承諾保密,會讓學生打消顧慮,甚至對輔導員無話不說。在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使用保密原則,無疑會讓學生對輔導員多一份信任和敬重,有利于維系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良性溝通關系,便于輔導員開展后續的學生管理工作。
個案工作融入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是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種體現,也是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個案工作的會談技巧和基本原則融入輔導員談心談話過程中,可以有效規避輔導員談心談話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更加突出高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切實解決學生的困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