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吳翔燕 鄒宗連 張麗娟



【摘要】? 目的? ? 探討針對性健康宣教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月—2021年1月上猶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針對性健康宣教。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的遵醫行為以及干預前后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骨密度檢測結果、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 干預后觀察組遵醫行為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2組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股骨頸、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生理機能評分、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一般健康狀況評分、精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針對性健康宣教能夠改善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遵醫行為和骨密度,提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 老年骨質疏松; 針對性健康宣教; 遵醫行為;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7-0112-04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7.037
骨質疏松癥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主要因飲食、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導致骨量丟失而引起骨微結構受損、強度下降、脆性增加,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大增,多見于老年人群。針對性補鈣治療配合科學的康復鍛煉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骨密度水平。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周期較長,加之患者多為老年人,對疾病認知不足、遵醫意識淡薄,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并不理想,預后難以達到預期[1]。相關專家指出,對于骨質疏松性骨折,除藥物治療外,科學有效的健康宣教與營養指導也十分關鍵,需要貫穿整個治療過程[2]。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解決上述問題尤為重要。相關專家指出,在骨質疏松癥長期治療期間,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護理對于提升預后是十分有利的[3]。上猶縣人民醫院在此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在臨床開展了針對性健康宣教護理,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月—2021年1月上猶縣人民醫院接診收治的80例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分為2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69.85±4.73)歲,病程3~10年,平均(6.12±1.47)年;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為60~84歲,平均年齡(70.04±4.92)歲,病程3~10年,平均(6.20±1.62)年。2組患者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該院醫學倫理委會批準。
1.2? ? 納入和排除標準? ? (1)納入標準:經骨密度測定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意識清晰,認知和理解能力正常;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繼發性骨質疏松者;長期臥床者;合并老年癡呆或精神疾病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1.3? ? 方法? ?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后發放宣傳資料、用藥指導、飲食和生活指導、出院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針對性健康宣教。(1) 首周通過集體健康講座的方式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飲食與營養知識,并進行行為指導、信念指導等,確保健康宣教內容與患者之間的貼合性。(2)從第2周開始通過定期組織宣教和構建交流平臺2種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其中定期組織宣教主要通過小課堂播放PPT、視頻文件、專家講解等方式向患者講解治療方案與目的、治療必要性、自我照護技巧等,每次宣教末留一定時間為患者進行答疑和解決問題,2次/周;構建交流平臺主要是利用微信、QQ等方式向患者定期發送與骨質疏松相關的知識,并在交流群中與患者進行病情交流,實時解答難題,也為不同患者提供了一個可供康復經驗交流的平臺。在實際開展健康宣教過程中可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予以個性化教育,確保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能夠讓患者接受。
1.4? ? 觀察指標? ? 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的遵醫行為以及干預前后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骨密度檢測結果、生活質量評分。
遵醫行為評價涉及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健康運動、定期復查4項,總評分為100分,80分以上者為優,60~80分為良,低于60分為差,計算優良率。
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參照修訂漢化的骨質疏松知識問卷[4],涉及危險因素、運動知識、鈣攝取知識3個方面,總評分為0~26分,評分越高表示健康知識知曉度越高。
生活質量評分參照36條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5],包括4個軀體健康維度(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4個精神健康維度(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36項問題,每個維度最高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該維度的狀況越好。
1.5? ? 統計學分析? ? 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遵醫行為比較? ? 干預后,觀察組遵醫行為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干預前后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比較? ? 2組干預前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2組干預前后骨密度比較? ? 2組干預前股骨頸、腰椎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股骨頸、腰椎骨密度檢測結果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 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2組干預前生理機能評分、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一般健康狀況評分、精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精神健康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生理機能評分、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一般健康狀況評分、精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論
骨質疏松癥發病因素復雜,臨床研究表明,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骨密度下降情況愈發明顯,加之老年人缺乏運動且易合并慢性疾病, 導致發生骨質疏松癥的風險較高。目前,臨床上對于骨質疏松癥主要采取長時間的補鈣治療以及健康運動干預,患者骨密度能夠得到明顯提升[6]。臨床實踐表明,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老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逐漸下降, 嚴重影響了預后[7]。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度、治療信心及治療依從性十分有必要,這方面的研究逐漸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注。
科學有效的健康宣教是幫助患者了解相關健康知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其核心內容是幫助患者實現“知—信—行”的統一,將知識作為基礎,信念作為動力,行為作為目標,以影響患者的行為[8]。常規護理模式主要針對患者的病情需要,忽視了患者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健康宣教也僅采取發放宣傳資料這種被動形式,并不重視患者的理解,因此實施效果較差[9]。部分文獻[10]指出,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提升生活質量。該院針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實際情況和護理需求擬定了一套具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策略,通過不同階段進行不同方式和內容的健康宣教,實現相關健康知識的傳播與行為干預,逐步提高患者對相關保健知識的了解度,有利于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健康觀念,促使患者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的宣教內容并主動參與到健康宣教的過程中。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高于對照組,遵醫行為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也證實了實施針對性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度和遵醫行為,對保障預后極為有利,與上述研究報道[10]相符。而干預后觀察組股骨頸、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也證實了觀察組患者遵醫行為改善后骨密度水平的改善幅度大增。干預后觀察組生理機能評分、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一般健康狀況評分、精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情感職能評分、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則主要是因為針對性健康宣實施后,患者能夠做出健康的抉擇與行為,進而有效緩解病情,促進了生活質量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實施針對性健康宣教的關鍵在于宣教內容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方式靈活多樣、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能夠讓患者接受,從而保障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性健康宣教能夠改善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遵醫行為和骨密度,提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 WILTON-CLARK M S, FEASEL A L, KLINE G A,et al. Autonomy begets adherence: decisions to start and persist with osteoporosis treatment after group medical consultation[J]. Arch Osteoporos,2020,15(1):138.
[2] 李軍,祝勇剛, 薛寶寶,等.老年骨折患者對骨質疏松知識認知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7,35(8):986-988.
[3] 張雪美,李振芳,曾秋芬,等.健康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認知與相關行為改變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0):1801-1804.
[4] 宋佳明,程志安,郭新峰,等.骨質疏松知識評價問卷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5):356-359.
[5] 何燕,趙龍超,劉丹萍,等. SF-36和SF-12在人群生命質量調查中的性能比較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7,44(5):852-862.
[6] 王曉平,鄒紅.延續性護理管理干預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1,36(3):390-393.
[7] CHANG Y,HUANG C,HWANG J,et al.Fracture liaison services for osteoporosi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current unmet needs and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Osteoporos Int,2018,29(4):779-792.
[8] 徐琴,朱曉鳳,陸愷雯,等.基于目標管理法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健康宣教對患者遵醫行為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7):1660-1663.
[9] 金淑霞,高美麗.多元化健康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3):17-18,21.
[10]? ? 孟宏音,張豐姣,李靜.強化互動教育模式干預對2型糖尿病并骨質疏松患者健康知識水平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7):983-987.
(收稿日期: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