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重要會議中強調課程思政教育引入專業教學的重要性,要求各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要強強聯合。全國各地的高校嘗試各種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但截至目前,依然存在課程思政教育有效性低、課程思政教育表面化現象嚴重等問題。基于此,文章站在創新的角度將課程思政教育與新時代鐵路精神相聯系,對其內涵等進行探索。
關鍵詞:鐵路精神;課程思政;內涵;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4-0157-04
課程思政這一概念是近幾年習近平總書記常提的一項教育發展建議,主要站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角度提出。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性。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鐵路系統的數萬名員工是新時代鐵路精神的引領者。他指出新時代鐵路精神應該具備發展精神,如創新、嚴謹、認真等,這恰好是課程思政所需要的,同時新時代鐵路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發展體系也與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高度一致。
一、新時代鐵路精神引領下課程思政教育內涵
一般來說,課程思政指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教學、課程改革等相融合,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找尋各學科與思想政治之間的最大關聯,并實現內容互通。新時代背景下的課程思政是兼容性課程觀的主要體現,它并不會受到學科教學內容的限制,而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各學科的融通促進完整的課程育人體系的建立。新時代鐵路精神引領下的課程思政必須堅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開展各項行動,必須緊密結合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將弘揚愛國主義觀念作為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將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發展理念作為主要目標,將以自由平等為首的現代社會風尚作為執行標準,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行動宗旨。
新時代鐵路精神的發展需要將傳統鐵路的優良作風繼承下來。經過百年奮斗,我國鐵路工人早已經形成了專業的素養,具備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他們一直在各自的工作領域發光發熱,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團結協作、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在此背景下開展課程思政,就要求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秉持嚴謹的教學態度,以更加認真、更加專業的姿態對課程思政與學科教育的融合進行思考。
除此以外,新時代鐵路精神始終將服務人民及人民的最終利益作為主目標。一直以來,中國鐵路工人為了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進一步鞏固鐵路事業發展,不斷宣傳貫徹服務理念,以市場發展需求為基準推行乘客至上的服務原則,這是現階段課程思政應該學習的關鍵。
改革與創新是新時代鐵路精神的重要篇章。在社會競爭與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創新已成為影響企業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創新與個人努力及過程實踐等息息相關。基于新時代鐵路精神的課程思政更應強調創新成果與首創者、實踐者之間的關聯,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前提下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
二、基于新時代“鐵路精神”課程思政的發展原則
(一)方向性原則
高校課程思政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確保思政教學內容與國家大政方針及政治發展道路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可以將方向性原則理解為政治化的課程思政教學。貫徹新時代鐵路精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二)時代性原則
時代背景對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十分重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新時代鐵路精神所代表的內涵有所不同,要求學生掌握的思政內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新教育環境下的課程思政應基于社會主義發展的時代背景進行綜合考量。高層次教育活動的開展是促進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需要與國家發展的時代背景相適應。由此可見,在高校課程思政實踐過程中堅持時代性原則十分必要,即新時代鐵路精神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必須能夠被國家、民族所接受。
(三)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也可以被稱為整體性原則。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制訂較為詳細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核心對各子目標之間的關系進行調節。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在高校教學過程中的建立是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的發展要求。基于新課程標準改革特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建立相對開放,即不局限于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組織結構與技術,還涉及過程管理與學生心理等多方面。與此同時課程思政這一實踐活動的開展也不是獨立的,需要經過教育系統,即專業化教學的處理。結合系統論的研究結果,現階段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建立需要從多方面對人才培養的發展規律進行考量,從而確保人才培養能夠達到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發展目標。
(四)邏輯性原則
邏輯是理論發展與應用的根本,同時也是客觀世界存在的主要依據。基于此,高校課程思政體系構建應結合知識經驗,保證知識經驗與課程思政價值體系的一致性。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不論是新時代鐵路精神的融合,還是其他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都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及社會發展需求對其發展模式進行適度創新。在此過程中,同樣需要堅持邏輯性原則,減少過于追求發展創新導致知識經驗與課程思政價值體系不匹配情況,這對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十分重要。簡而言之,只有建立邏輯性強的課程思政實踐體系,才能夠將課程發展的新理念與人才培養規律相結合,才有助于新時代鐵路精神這一政治內容的融合。
三、基于新時代“鐵路精神”的課程思政實踐路徑
(一)加強頂層設計,促進課程思政穩步發展
頂層設計的加強主要是為課程思政統籌規劃的實現而服務的。前文提到,課程思政致力于通過思想政治課程與學科教育的融合完成整體思政教育體系的建立,而思政教育體系的建立與教育部門的統籌規劃是息息相關的。教育部門應該為課程思政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物質與政策支持,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相對完善的課程改革機制,包含領導、監督等多個方面。其中,監督體制的建立尤為重要,在課程思政落實過程中,若沒有十分有效的監督管理系統,課程思政的發展將會變成教育教學工作中最大的表面化形式,這并不利于課程思政有效性的提升[1]。結合鐵路發展經驗及鐵路精神的發展內涵,教育部門有必要通過激勵機制的建立提升廣大教師創造力和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教育部門給予的物質與制度保障作用。落實學校課程思政可建立巡回管理小組監督體系,對各教師的課程思政落實情況進行實時跟蹤,也可以由學校領導成立監督管理小組,定期對教師的課程思政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檢查。
(二)強化思政宣傳,促進學生反思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愈來愈多的學生成為網絡世界的忠實旅客,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已經牢牢地與信息技術捆綁在一起。因此,通過互聯網技術為課程思政提供支持對高校學生來說更容易接受。基于此,教師有必要對當前的教育環境進行思考,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及課程教學標準,打造課程思政宣傳方案。例如在鐵路工務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宣傳渠道的拓展滲透新時代鐵路精神,如微博官方賬號、微信公眾號等。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國家發展政策開展與新時代鐵路精神有關的講座,促進學生的思想進步。為進一步提升講座的有效性,教師可轉變開展形式,由學生輪流擔任講座主持人,分享自己對新時代鐵路精神的看法等,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新時代鐵路精神內涵,同時也促進學生對個人學習行為的自我反思,為學生學習踐行新時代鐵路精神創造條件。
(三)推動思政教學,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課程思政的提出大大擴充了思想政治的教學范疇。在此情形下,很容易出現重課程思政、輕思政課程的情況。盡管兩者存在一定的聯系,但相較課程思政來說,思政課程知識的完整化、系統化程度更強,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建立理論自信。就課程思政這一發展戰略的提出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在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貫穿思政課程,但這并不是削弱思政課程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思政課程依然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路徑。由此可見,矢志不渝地堅持思政課程的中心地位,保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十分有利的。從新時代鐵路精神的層面出發,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發展核心,思政課程內容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
(四)著眼課程運行,促進課程思政實效性提升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面臨諸多考驗,要想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需要不斷加強高校教師團隊的專業素養,以更高的水準促進課程思政實踐效果的穩步提升,同時向新時代鐵路工作者所具備的職業素養靠攏。基于此,相關教師應順應時代變化,轉變個人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個人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為促進課程思政實踐效果的不斷提升,教師需要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發展經驗。教師與教師之間要加強溝通,如定期開展思政座談會,教師在座談會上可以就近期思政教育、思政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給予合理的發展建議,促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經驗的不斷提升[2]。
專業教師作為促進新時代鐵路精神與課程思政深入融合的關鍵力量,除需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及道德水平,為課程思政建設奠定基礎。學校方面有必要強化教師的政治敏銳性,引導教師結合不同的課程特點對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教師要在堅定的理想信念的引導下,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深入理解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自身政治理論水平的不斷提升。
除此以外,學校方面還可以考慮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促進教師個人創新能力的提升,通過培訓讓教師掌握課程思政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要性與教學創新的切入點,為課程思政實踐效果的提升保駕護航。新時代鐵路精神強調服務過程中注重人民的利益,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教學創新過程中不斷思考學生的實際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五)注重課程開發,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課程資源的開發需要教師不斷尋找與思政教育相關的發展資源。不論是與課程教學相關的顯性資源,還是隱藏在學科教學中的隱性資源等都是可利用且十分重要的。教師如何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現階段課程思政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同時也是新時代鐵路精神嚴謹認真工作態度的主要展現。由于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同,且各學科的知識體系的獨特性十分明顯,教師需要在開展課程思政之前對學科體系有足夠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思政教育資源進行探索,從而在實現專業化知識講解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就教育發展層面而言,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夠逐漸打破傳統教學對課程思政發展的種種限制,將立德樹人作為主要發展目標[3]。
(六)做好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是實現課程思政的重要步驟,對新時代鐵路精神的貫徹與學生價值觀念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充分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確保課程思政教學過程的清晰與嚴謹。首先,就教學大綱的制訂而言,教師可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融入新時代鐵路精神的相關內容,從思想上引導學生接受新時代鐵路精神的價值觀[4]。針對教學內容,高校應不斷強化課程思政的主要功能,在新課程發展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正確的育人觀念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更能夠反映新時代鐵路精神的內容。
其次,針對教學方法,教師有必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更新,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完成概念講解的同時滲透新時代鐵路精神。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從課程中收獲更多的個人技能與職業素養。此外,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新鮮感,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并接受課程思政的熏陶,有助于新時代鐵路精神的貫徹[5]。
最后,教師還要重視教學評價,將教書育人作為主要發展原則,在正確的政治發展方向的牽引下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考核。結合新課程標準改革方案的發展要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團隊協作、創新意識等進行評價。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教師也要注重創新,除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評價以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生生評價及日志評價的方式。這里所說的日志評價方式就是讓學生回顧教學過程,通過日志的方式記錄個人收獲,從而促進學生思想水平的不斷提升。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現在,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教學評價,從多方面對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提高學生的評價參與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時代鐵路精神的課程思政內涵更加豐富,同時課程思政的實現形式與需要達到的建設目標也更加多元。教師應對現階段課程思政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與鐵路精神之間的聯系進行不斷思考,通過教學方式創新、堅守思政課程等路徑為新時代鐵路精神下課程思政體系完整的建立奠定基礎。但在此過程中,不論是教學方式創新,還是課程思政管理過程中的創新都需要將教育改革這一發展目標貫徹落實,并給予創新者更多的包容與體諒,為教育者形成嚴謹認真、刻苦努力的“教育界鐵路精神”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只有這樣,教師才會了解課程思政發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課程思政與鐵路精神的融合才會更加充分。
參考文獻:
[1] 王海軍.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0(04):73-75+79.
[2] 何琦. 淺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可行性與必要性[J]. 長江叢刊,2018(33):238.
[3] 佘妍文.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建構研究[J]. 長江叢刊,2019(15):2.
[4] 戴文憲. 弘揚和踐行新時期鐵路精神[J]. 理論學習與探索,2014(01):45-46.
[5] 王艷. 課程思政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04):36-38.
(薦稿人:胡小敏,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