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勇
摘? 要:根據“Java程序設計”的課程標準和要求,教師可以嘗試將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融入其中,并在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環節分別予以開展,從而形成高質量、高效率育人的協同效應,有效改善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培育而忽視職業素養培育的情況。教師應增強立德樹人的教學使命感、責任心,促使學生在程序設計過程中養成精益求精的行為習慣,建立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錘煉嚴謹細心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職軟件技術專業;“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4-0149-04
高職院校需積極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門出臺的各項措施和文件要求,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將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深入結合,進而在技能培養、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教學和育人的統一[1]。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探索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路徑、載體,充分發揮課堂、實驗室等教學場所的價值,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堅持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一、“Java程序設計”實施課程思政的現狀與意義
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中,“Java程序設計”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主要幫助學生學習并掌握Java語言,使學生能夠科學運用計算機開展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同時,課程也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實踐技能、邏輯思維,能夠在實踐項目中運用Java語言解決問題,形成完備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課程最終要求學生能夠編寫出基于控制臺的Java項目[2]。通常,“Java程序設計”課程一般在第二學期開設,是一門強調夯實學生專業技能、理論基礎的核心課程,其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整體課程體系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通過研究最新的課程標準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課程思政貫穿課程的始終,確保有效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技能、品格和素養。但是,當下“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仍處于起步階段,思政元素在技術類的課程中的應用難度相對較大。因此,當下“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依舊以專業技能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更多強調學生所需掌握的技能,對于思政元素關注度相對較低。在一些融入課程思政的課堂中,大多數教師主要借助算法模型、邏輯思維、知識維度等方面予以體現,但是卻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道德、團隊協作、工匠精神、創新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核心素養的教育。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核心素養作為陪伴學生一生的重要能力,是學生所需養成的關鍵技能和品格,如果對此忽視,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新時期,伴隨著云計算、物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不能僅將提升專業技能作為首要目標,而是應當要求學生進一步明確自身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意志和品格,充分認知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更好實現自我價值[3]。對于課程思政來說,“Java程序設計”教學改革一方面需要關注課堂作為教學首要陣地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理論知識時應引導學生挖掘知識中的文化內涵,逐步總結并建立良好的邏輯思維、價值觀念、算法模型等;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需引導學生建立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培養學生辨別真善美的能力,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此外,從立德樹人的角度來看,軟件技術專業教師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也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只教書不育人”的問題,避免出現只注重技能實踐而忽視提升學生自身職業素養的理念,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凸顯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
二、“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路徑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教師需要嚴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并將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等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其成為有機統一的整體。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課程思政將相應的價值觀念、道德素養等與Java語言傳授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深度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始終以價值觀為引領。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知識傳授。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中,將課程思政融入“Java程序設計”,課堂教學將會出現一定的變化。相較于傳統的教學任務來說,知識傳授的目的不再僅僅局限于理論的灌輸[4]。教師通過課程教學,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國內外軟件技術行業發展的實際狀況,知曉領域前沿的最新事件和動態,明確當代大學生所需要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確保學生能夠樹立正確學習目標、職業規劃等;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有關高級語言的基本語法,幫助學生了解相應的規則和邏輯,形成嚴謹的編程思維。此外,當小組完成項目和任務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成果展示的環節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二是能力培養。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并非簡單地向軟件技術行業輸送一定數量的專業型人才,還需要確保人才的綜合素養和職業道德品質良好。因此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時,除了需要掌握課程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外,還需要掌握程序設計的邏輯思維和規則,在實踐中能夠根據“客戶”的真實需求,借助Java語言予以滿足。同時,還可以將團隊的成員聚集在一起,協調高效分工,共同完成相應的任務。
三是價值塑造。高職院校課程思政主要圍繞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政治認同、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等內容進行供給,引導學生逐步建立正確的思政素養。“Java程序設計”課程在價值塑造方面,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并轉化為外部的行動和規范。教師應圍繞家國情懷、學以致用、終身學習、責任擔當、溝通表達、工程規范、正直樂觀等方面優化思政內容供給,特別是在個別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根據單元核心價值目標選擇案例進行講述,從而更好地凸顯價值塑造的內涵。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
一是“Java程序設計”的基礎部分。基礎部分的教學內容主要要求學生掌握并理解Java程序的語法規則及相關內容,能夠借助一些基本的程序流程控制語句,獨立編寫較為簡單的Java程序[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對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具體來說,主要內容為引導學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初步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逐步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促使學生在后續的實踐實習以及就業階段可以更好地適應環境,能夠按照導師或企業管理要求并以科學、嚴謹的編程語言規范開展各項技術型活動。
二是面向對象程序的設計部分。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面向對象思想是課程的核心思想。該部分教學內容主要為確保學生可以理解軟件項目中面向對象設計的主要思想內涵,掌握相關特征,并能夠在設計過程中靈活運用面向對象的思想。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可以圍繞以下內容展開,首先要求學生能夠明確知曉高質量、高效率的團隊協作對軟件項目的重要性,正確認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遵守的相關基本規范;其次要求學生深層次理解面向對象思想,體會思想的本質內涵,從而在實踐項目中可以靈活運用;最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思考,建立Java生態體系概念,認清面向對象思想是核心要素,從而為自身成為一名合格的軟件開發者奠定基礎。
三是繼承性部分。“Java程序設計”課程提出了Java三大基本特性,繼承性則是其中一項基本特征。在該部分的課程思政中,教師可以舉例“國家、家庭、個人”的例子,將三者比為“類”,其中“家庭”是“國家”的子類,“國家”是“家庭”的父類,同樣“個人”是“家庭”的子類,“家庭”是“個人”的父類。通過上述邏輯關系,學生可以更加形象地認知子類、父類之間的繼承關系,如“國家”所要求的規章制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個人”“家庭”也需要遵守。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學習“Java程序設計”繼承性的理論知識,也能夠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規章制度等內容,從而提升自身思政素養。
四是異常處理機制部分。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借助Java語言的異常處理機制是一項重要特色,其能夠促使軟件更加有序,并擁有良好的容錯性[6]。學生在學習該部分內容時,需要掌握Java語言在處理和捕獲異類時的方式,并能夠客觀認知任何業務邏輯都可能存在異常,而當出現異常時需要及時處理。在融入課程思政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實踐生活案例帶領學生展開學習理解。例如在教學常見的異常處理方式“try-catch結構”時,教師可以引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作為教學案例,疫情對我國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等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對社會經濟帶來一定的壓力。面對突發類事件,黨和國家層面迅速捕捉到這項“異常”,并針對這項“異常”進行處理。而借助Java語言,該項內容可以描述為“try{我國人民的正常生活}catch(新型冠狀病毒){武漢‘封城、火神山、雷神山.finally{遏制疫情、本土新增病例、常態化、恢復生產生活}”。通過該案例,教師可以在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時,引導學生充分認知黨和國家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作出的一系列正確決策,了解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黨和國家始終將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等放在首位,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中國力量。
五是綜合實踐部分。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Java程序設計”課程較為關注實踐性,即要求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后,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項目形成關聯,在實踐項目中有序運用所學知識,并設計出易用、良好的Java程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綜合實踐部分通常采取考核形式,從而全方位地判斷學生是否清晰掌握知識技能,是否能夠擁有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在開展思政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創新、創業的意識,能夠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內容,并借助所學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加強與團隊成員的分工和協作,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在選擇考核的Java項目時,教師可以重點關注社區團購系統、銀行存取款系統、校園圖書館借閱系統等內容,這些內容不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關,還擁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作用,學生通過這些項目設計不僅能夠擴大自身的力量,為社會場景和實際需求做出一定的貢獻,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自身的價值心理,讓學生在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中能夠基于實際探索程序設計的價值和意義,樹立良好的創新、創業精神。
三、“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
(一)學生層面評價
根據目前實踐教學來看,實施課程思政以后,在課前環節,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各項預習任務,在課后,多數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相關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正確設計Java程序,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解決各類問題,進一步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此外,從課堂效果層面來看,大部分學生均可以體會到課程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學生之間交流討論頻率增高,團隊協作意識明顯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得到提升,綜合素質顯著改善。
總之,針對某高職院校的軟件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可以發現:一是學生對“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表示認可,認為實施課程思政后有助于自身深入學習和理解專業知識;二是學生對“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的融入表示滿意,認為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體會職業道德的價值和重要性,自身的責任感、使命感能得到有效增強,同時也可主動將個人職業規劃和國家發展形成關聯。
(二)教師層面評價
根據實踐成果,在“Java程序設計”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一年的時間內,教學團隊通過課程分析、思政元素設計、教材選用、教學實施等環節有效推進課程思政在“Java程序設計”中的融入模式和方法。在此過程中,團隊教師的教學理念也發生了改變,教學任務和目標更為清晰,教學案例也較為科學,生活色彩、思政元素較為豐富。同時,案例通常是由教師團隊合作編制,因此團隊協作意識、責任心也得到一定提升。
總之,一是教師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均能夠主動探索課程思政內涵,挖掘與“Java程序設計”相關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內容,科學構建教學路徑。二是在教學設計方面更加合理、精細化,思政元素與“Java程序設計”專業知識巧妙結合,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持續接受思政的浸潤,學習意識、綜合素養等得到提升。三是在評價考核階段,教師團隊制訂考核標準時重點考慮思政元素,確保考核標準不再單一,基本覆蓋了專業知識技能、思政綜合素養等內容,進一步推動學生將社會責任感和專業知識有機融合。四是在課后總結階段,教師團隊根據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的相關要求,定期開展教研、專題研討等活動,并分小組總結提煉課程思政的元素和精華,相互分享典型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注重將教學成果復制和推廣,促使教師團隊的綜合水平、理論素養、育人能力顯著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長期以來,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關注專業技能,為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教師需要將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通過分析,課程思政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有著一定的復雜性,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深入挖掘和梳理“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和內涵,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內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維梅. 融入課程思政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實驗教學改革[J]. 濰坊學院學報,2022,22(05):52-56.
[2] 付玉珍,張麗妹,何露露,等. 課程思政助力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 現代職業教育,2022(21):142-144.
[3] 許孟杰,孫俊. 高職院校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探究——以湖北科技職業學院“Java編程技術基礎”為例[J]. 湖北開放大學學報,2022,42(01):41-44.
[4] 施曉芳,陳銀燕. 課程思政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以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為例[J].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1,39(05):538-544.
[5] 張靜,倪琳妍. 高職專業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以《Java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為例[J]. 課程教育研究,2020(05):61-63.
[6] 張莉蕓,謝曉宇. 互聯網+環境下的Java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融合研究[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2,34(06):241-243.
(薦稿人:邵洪旭,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副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