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高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以及促進其綜合能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下,教師應建構“素養為本”教學模式,落實高中化學學法設計,從而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果與質量,為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提供充足動力。文章對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教學進行分析,提出落實高中化學學法設計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素養為本”;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金昌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構建‘素養為本教學模式落實高中化學學法設計的策略與實踐思考”(課題編號:JCJYKXGHKTLX[2022]61)總結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韓永霞(1981—),女,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
為推動普通高中教育切實履行立德樹人的基本任務,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這些觀點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指導,體現了新時代課堂教學“素養為本”的基本特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除了教學理論知識,教師還可以通過有效落實化學學法設計,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教師通過促使學生理解化學概念,讓學生在核心素養的引導下強化自身知識體系,可進一步實現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目標。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積極轉換教學理念,建構“素養為本”教學模式,落實化學學法設計,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提升學科素養和發展科學思維,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一、高中化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具有關鍵作用,對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在化學學科教學中合理滲透核心素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1]。高中化學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進行學法設計,落實生本教學,為學生建構“素養為本”教學模式十分有必要。化學教材中蘊含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具有緊密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應聯系生活為學生講解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還能夠促使學生在形成化學觀念的基礎上學習更多知識,意識到化學對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當學生形成了一定的化學觀念之后,能夠更加清晰、透徹地理解化學知識,促進化學學科素養的發展。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素養為本”教學模式的落實策略
(一)優化教學模式,完善化學學法設計
在“素養為本”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教師不僅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各項要求,還應根據教材內容落實化學學法設計,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化學知識,體會化學物質的變化性與多樣性,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構建高效化學課堂。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情境中了解并學習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使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有序開展[2]。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較為復雜的知識,教師可以從化學知識的多個層次(元素、分子、原子等)開展教學,并在此基礎上落實“素養為本”教學模式,優化化學學法設計,促使學生站在微觀與宏觀的角度探究化學知識的內涵,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在“素養為本”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思考問題,還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習并掌握化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時,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含氯化合物的性質特點,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含氯化合物在不同情況下的顏色變化,引導學生探究其中蘊含的化學原理。當講解氯氣的性質的時候,教師可以創建教學情境,引入生活中的案例。
師:同學們,在日常的自來水生產過程中,氯氣常用于消毒。在消毒的過程中,氯氣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生:當氯氣與水發生反應時,所產生的物質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師:答對了。氯氣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對水進行消毒。
這樣的化學學法設計,能促使學生在情境中聯系生活實際,將化學知識與生活相關聯,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利用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自身的化學學科素養。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需重視學法設計,幫助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聯合實驗教學,豐富化學學法設計
在高中化學教學工作中,化學實驗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聯合實驗教學的“素養為本”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3]。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進行操作,這能夠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但是,在以往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只能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實驗過程,或者單純地用語言對實驗過程進行描述。雖然這些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快速了解實驗過程,但是由于缺少實踐的機會,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在“素養為本”教學模式下,為進一步落實化學學法設計,教師應將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作為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認真觀察化學現象,聯系化學理論知識,思考實驗結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化學學科素養。
例如,當講解有關金屬化合物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聯合實驗教學,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教師可以著重介紹碳酸鈉和濃鹽酸的反應,引導學生針對這一知識進行實驗設計以及實驗操作,最后得出實驗結果。若學生在選擇實驗裝置的時候選擇了廣口瓶,未考慮到濃鹽酸的揮發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最終的實驗結果,教師這時應給予學生正確指導。
師:同學們,濃鹽酸具有較強的揮發性,所以在選擇實驗裝置的時候,可以用Y型管來代替廣口瓶。
生:老師,用廣口瓶也可以完成實驗,為什么要用Y型管呢?
師:因為利用這一裝置不但能夠減少濃鹽酸的揮發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還能夠進一步降低實驗操作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完成實驗。
教師通過聯合實驗教學,豐富化學學法設計,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全面地考慮實驗操作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這不但能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還能完善學生的科學思維[4]。
(三)結合實際生活,拓展化學學法設計
化學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使學生意識到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素養為本”教學模式為基礎,落實化學學法設計,通過結合實際生活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進行完善,并針對生活中出現的化學現象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與指導,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基礎上提升社會責任感,在主動探究與積極思考下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解氧化物的相關知識時,由于部分氧化物與環境質量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環境保護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活中不同化學物質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師:同學們,我們認識了硫和氮這兩種元素,你知道硫和氮的氧化物會對環境造成哪些污染嗎?
生:二氧化氮溶解于水中時會形成硝酸,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會導致酸雨的形成,對環境會造成較大破壞。
通過這一學法設計,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可使學生通過深入分析氧化物的性質而得出結論,樹立積極思考的意識,了解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科學運用微課,創新化學學法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行業也用上了各種各樣的新技術、新設備,這為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來落實化學學法設計[5]。其中,微課不但能夠幫助教師簡化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流程,還能夠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借助微課的優勢,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化學知識,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能夠掌握化學原理、了解化學知識,還能夠提升化學學科素養。
例如,當學生學習有關化學物質變化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作為重點教學內容。由于學生是從微觀角度出發學習有關知識的,因此往往較難理解其中所蘊含的化學理論知識,在相應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方面也存在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引入微課為學生展示物質變化的整個過程,通過動畫模擬,促使學生掌握化學物質的反應過程,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化學理論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思路,并在微課的幫助下,對本課涉及的化學知識進行學習。這樣不但可以為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利條件,還能夠讓教師在應用微課的過程中提高教學水平。另外,將微課上傳到微課平臺中,也有助于學生復習和鞏固知識。部分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能會忽視對舊知識的復習,為確保學生能夠完整掌握化學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觀看微課的方式對已學知識進行復習。教師通過微課創新化學學法設計,可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可以利用微課隨時學習知識,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高中化學知識體系較為復雜,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素養為本”教學模式,落實化學學法設計十分重要。教師可通過優化教學模式,完善化學學法設計;聯合實驗教學,豐富化學學法設計;結合實際生活,拓展化學學法設計;科學運用微課,創新化學學法設計。這樣可讓學生更輕松地學習化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羅志祥.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32):110-112.
高志榮.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2(29):81-83.
孫汝恒.高中化學實驗中培養化學核心素養的研究[J].新課程,2022(36):64-65.
于琛.依托“導學案”教學模式落實化學核心素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2):25-26.
商桂蘋.觀念建構為本,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