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冬順
摘要:運動貫穿于中國整個教學階段的教育課程,小學生應該培養終生運動的習慣。在中國教育深度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應該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利用體育比賽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通過運用興趣田徑活動的方式,對小學生的運動能力加以訓練,學生們必須更加主動地進行體育運動,以保證小學生都能夠在運動中強身健體,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于社會。
關鍵詞:小學體育;比賽
趣味體育活動既在一定意義上使學生的課外生活得到豐富,給學生的心理和健康帶來直接的作用,同時鍛煉活動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實學生的課外生活,促使學生心靈的健康生長。因此,教師應科學合理通過體育項目進行相應的身心培養和鍛煉,引領小學生在體育核心素質視野中得到學習與發展。
1.學校體育課程中開設體育比賽的好處
1.1體育比賽可以增加體育課程的多樣性
在以往的運動項目上,許多學生都采用參加簡單的田徑運動的方式,體育運動項目非常的乏味,這也影響了小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田徑運動一樣,體育比賽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量,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開展活動體育運動。經過研究表明,體育比賽可以拓展體育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體育比賽的相關規則以及體育精神等,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明確體育課程的優勢,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1.2體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體育比賽能夠提升體育課程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其中。興趣愛好是學校最佳的教師,只是當學生們對體育課程喜歡時,才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達到體育運動的效果。體育比賽是一種趣味性強的活動方式,在體育運動的時候,將田徑運動配合歌曲,可以增強節奏感,有利于學生們身體的成長。學生們參加體育比賽可以調節課題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負擔,提高學生身心的質量,保持后期良好的學習。?
1.3比賽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創造性
相對于傳統的田徑活動,體育比賽有著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不但包括個人活動,還有雙人活動以及團隊比賽等不同的類型,能夠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這就可以使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的同時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體育運動的活動中,又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創造力,發展出全新的體育運動形式。
2.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比賽的價值
2.1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事情的影響,不利于體育教師教學。在課堂中采用體育比賽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將學習注意力在學習的時候集中起來,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防止學生在學習受到出現不積極情緒的影響,營造了輕松活躍的體育課堂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到學習體育中,學生就掌握到學習體育的小技巧,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能力。
2.2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體育比賽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進入到體育運動中,促進培養學生對于學習體育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有著多次學習的動作,教師設置有趣味性的比賽活動,學生就會自主地進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3提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小學時期的小學生教育是啟蒙學習的階段,教師要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在體育學科中,它是一門運動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開展有效的體育活動。例如:“籃球”學習,使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一般有運球、拍球、投球等等,不但鍛煉學生的身體能力,而且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2.4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
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熟練掌握體育技能和動作,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為此,學生在掌握正確的體育技術可以增強自身的體育運動能力。開展比賽活動,能夠讓學生愿意學習體育知識,而且也增加學生的體育訓練時間,進而增強學生體育綜合素養。例如:開展投籃比賽活動,讓學生把籃球用雙手進行投籃,每位學生有兩次機會。體現價值的比賽活動,鍛煉學生的肌肉,有效地增強學生準確投籃的技巧,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
2.5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在開展體育比賽的時候師生要商討其中的規則,不同的規則制度,鞭策著學生的自覺,在開展集體的比賽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在體育比賽中引導學生可以將同學之間的合作放在第一位,同時通過合作來獲得集體榮譽。
3.“賽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賽”的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傳統的體育教學大多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學習的模式。由此,通過采用“賽”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體育精神,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少學生在生活中很少遇到困難或挫折,甚至遇到的疑難與復雜問題也總是由父母出面進行解決,造成學生的耐挫力與應變能力較弱,甚至心理素質也較薄弱。因此,老師在體育教學中既要不斷地啟發學生攻堅克難,同時又要引導學生熟悉并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以便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從而提高了學生迎難而上的勇氣與實力。通過“比賽法”學校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養學生的體育知識與運動能力,同時還要通過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以陶冶情操,磨煉個人意志,培育學生協作、競爭的精神,并根據學校特色開發學生所需要的健康心理素質,以滿足學生體育運動的需求。
4.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賽”的應用教學
4.1豐富體育活動,促進個性發展
在小學體育中進行“賽”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豐富的體育活動中進行體育鍛煉。搭建體育比賽時,需要保證在教學活動中有豐富的比賽活動,改變枯燥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需要尋找適合全班學生的體育比賽,保證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多元化的體育競賽來豐富學校內的體育運動氛圍。針對班級內學生的不同能力,教師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在體育課內讓學生進行訓練,同時可以改變傳統的體育競賽模式,例如田徑運動可以改變為讓學生障礙跑,設置搬運輪胎,原地轉圈等環節,改變傳統的田徑運動模式。也可以設置接力賽,讓四個學生為一組,通過搬運輪胎、原地轉圈、顛乒乓球到最后的50米跑來進行接力,由此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
4.2公平地評價學生能力
為了通過體育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練意識,老師根據學生的知識程度、學業水平、身體素質交流活動進行全面評估工作,并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登記錄入,從而為學生日后的自主評價進行依據。在課堂中,老師們將通過大數據分析把學生的課堂成績、考試成績、作業成績等記錄下來,并在學年中、學期中、學期末三個階段內繪制對應的學生技能圖譜,并針對學生的技能短板問題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的關愛。為了保證教育考核體系的公正性,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班級內進行互評,或根據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自評,并把考核結果反饋給老師,讓他在考核后進行考核活動。學生所給出的評判并沒有公允的,部分學校視分數為唯一的評判指標,盲目評估自身水平,部分學校則按照自身喜好為他人做出評判,忽視了評判的科學性.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教師應可在評估中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指導操作,有助于學生了解評估的基本原理、評估的客觀條件,提高了評估的使用功能。在這樣的評價環境中,學生能夠建立自己的健康認知,從而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學生的主動學練意識。
4.3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體育教學方法較為簡單,也會讓小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沒有學習積極性,從而造成學校體育課堂效率不高。學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比賽進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的選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方法,從而進一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活動和興趣。常用的體育比賽方法大致有這樣幾種:第一,變通法。在一般條件下,田徑運動是一個重復性的項目,不利于充分調動小學生興趣。所以,我們可利用變通法對學校在原有田徑賽事活動形式上加以革新,使之更具有趣味性。比如:我們既可將原來的筆直路徑代之為蛇狀、浪花形、螺旋式等,還可將普通長跑劃分為接力跑、競速賽、花樣賽跑等。第二,動物模仿法。學校體育老師也可在原有跑道活動的基石上,利用模仿各種動物和動畫人物來重組教學方法,比如:青蛙跳躍、小鴨學走、兔子跑等,這樣就使原來干燥乏味的動作練習形式由于模仿動物而成為更加形象化,也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學生的活動趣味性。第三,故事背景教學法。老師也可把一些兒童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帶入到體育比賽課程中,如“智過火焰山”、“越過封鎖線”等,從而讓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創意得到發揮。
4.4通過小組合作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
團體協作精神,是每一個人在社會上建立的最基礎心理素質之一,如果沒有團體協作的意識與力量,就不利于學校的未來發展。所以,在小學體育課程中,老師們必須創造一定的協作機會,比如采用由多個組成代表隊的球類運動,或互相幫助、分工協作的綜合性運動項目等,從而讓學生參加更多的團體活動,讓學生在體育項目運動中感受團體協作的重要性,并學習和別人協作的力量。又比如,在足球項目中,老師可讓學生組建二個球隊,并事先確定好每名球員的角色定位,分為門將、前鋒、中后衛等,從而要求學生在互相協作的過程中贏得球隊的勝利。尤其是針對個別學生依靠個別體能上的優點,強行完成集體突圍的情形,老師可引導對手或隊員實行多次聯合抵擋與拼搶,讓學生從切身經驗中感受一個人再強勢也無法對抗團體協作的威力,讓學生逐步摒棄個性狹隘、自私等錯誤思想的影響,更主動地和隊友開展集體協作,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協作精神。
4.5借助比賽,進行團隊良性競爭
將體育比賽帶入體育課堂不僅僅只有提升學生課堂趣味,進行課堂導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比賽當中進行良性地競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體育精神。在體育比賽當中通過團體協作進行競爭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共贏。教師可以在體育比賽當中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生的好勝心強,都想要贏得比賽,因此學生往往會互相配合,提升自己的能力,爭取獲得比賽冠軍。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借助體育比賽提升學生的競技精神。
因此,老師可在教學時把學生們分成若干個不同的小隊進行籃球的投擲競賽,由命中率較高的小隊取得最后的優勝。在投籃時由四名學生一起協作,有A同學先傳中球給B同學,B再傳給C,最終將球傳給D同學,但每位同學只能投三次籃球,小隊成員必須輪換投籃,對最后成績進行相加。這樣,在進行投籃和傳球訓練時學生就一定會注意提高自己的命中率和傳球力量,因為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小組取得更多的得分,并爭取最后的勝利。而這樣也才能有助于學生們獲取競賽精神,并進一步地刻苦練習,從而培養頑強的戰斗品質。
4.6充分應用“賽”,提高學生體育技能
體育比賽是考慮到小學生心理特征進行的教學活動,活動中以學生展示動作為主,能夠讓學生掌握到體育知識和技巧,鍛煉學生的身體,有利于學生健康地進行成長;也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勇敢面對挫折的品質,并幫助學生個性發展。不但如此,在課堂中采用體育比賽跟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一樣,在課堂中營造了豐富多彩、有趣的教學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熱情,改變學生對于體育的態度。因此,體育教師廣泛地運用體育比賽進行教學,讓學生喜歡上體育教學。學生在學習體育的時候不容易掌握體育技能,在體育技能教學時,學生感受到無趣,所以教師要開展體育比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足球”學習時,為了能夠使學生掌握足球的技巧,開展比賽競賽活動,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比賽,自己錯誤的時候在觀看別人比賽的時候觀察到技巧,完善自己的足球技巧,進而勝利,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結語
目前,學校在對小學生開展體育課程時,需要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激發小學生的運動意志,培養小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比賽,也需要建立合理的運動教育方法,使小學生正視自己的身體素質,和老師平等交流,彼此寬容,互相引導。老師利用自己的經歷,使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發掘自己優點,增強學生的自信,進而熱愛運動,提升身體素質。總體而言,體育比賽在體育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從一體化談“學、練、賽”及其應用[J].體育教學.2020,(8).
[2]石峻.教材“三個一”要求下“學、練、賽(評)”一致性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20,(2).32-33.
[3]尹志華.論核心素養下體育展示與比賽和運動能力的關系[J].體育教學.2019,(5).
[4]田麥久.項群訓練理論的創立與科學價值[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