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馮敏
(淮南師范學院,安徽淮南 232000)
隨著我國社會各項改革的全面推進,社會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社會利益的分配上,更是如此。高校必須實行多種辦學形式,重視學生的結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工業化、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在“擴招”期間,大學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高校危機是影響高校正常教學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對大學生工作中的危機管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二者有機地聯系到一起,使其與學校的危機管理相結合,這對于促進學校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隨著輔導員隊伍的壯大,輔導員隊伍也逐漸年輕化、多樣化,同時也出現了輔導員職業素養、專業化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許多輔導員剛從學生角色轉換到教師角色,還沒有脫離傳統的教育模式,對于大學生的心理教育、職業規劃、就業指導、處理危機事件等,都還需要不斷學習。有的輔導員缺乏專業的危機管理知識和危機管理能力,政治意識薄弱,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危機管理工作的難度[1]。
危機事件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大多數人還是會認為危機事件只會在手機、電視、書本上出現,離自己比較遙遠。特別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學生,他們對危機事件抱著僥幸心理。校園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就是大學生對生命危機意識不夠重視導致的。在大學校園里,教師和學生對危機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還不太清楚,危機意識不強。學校開展的危機管理工作也沒有落實到位,管理人員在防范危機的過程中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在突發情況下,管理人員如果不能及時地進行應急處置,很可能會擾亂學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活動,從而降低教學質量。但由于存在諸多問題,管理人員無法及時、有針對性地處理危機事件,有時甚至需要學生或教師的協助。因此,危機管理工作的時間緊迫,效果不大。大學生危機意識的培養需要真正落到實處。大學生要在心理上對危機有所防備,做到防患于未然。
危機管理的目標是否能實現,與危機管理機制健全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高校的危機管理實踐中,臨時的、不固定的組織形式占主導地位。我國高校的危機管理組織缺乏專業化,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組織。危機管理人員具有高度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這對危機事件的處理效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高校完善輔導員的危機管理機制可以減少危機管理工作的外在阻力,并能促使輔導員更好地開展工作。高校要鼓勵輔導員,增強其自豪感,激發其工作熱情,解決輔導員工作積極性低的問題。輔導員在處理完危機事件后,要及時進行總結,分析危機事件產生的具體原因,對危機事件中的受害者給予心理援助。高校要鼓勵輔導員積極處理危機事件,維護學校的穩定發展。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要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現狀,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教育引導他們,化解矛盾沖突,參與相關突發事件的處理,維護校園的安全與穩定。輔導員在校園危機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高校的危機管理工作離不開輔導員的主動配合與參與,輔導員要及時、有效地防范和應對校園危機。
大學生危機是一種具有不確定性、突發性和潛在性的事件。在大學生危機防范中,輔導員要充分發揮其“預防性接種”的作用。輔導員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動態。在危機中,輔導員如果能及時發現某些征兆,或是可以作出判斷,就可以減少學生在危急關頭所受到的傷害。輔導員需要經常對學校的潛在危機和危險進行預警,以達到防范和控制突發事件的目的[2]。比如,平時性格開朗的學生,突然之間就變得沉默寡言、情緒低落,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危機。同時,輔導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危機教育,宣傳突發事件的可能情況和預防方法,注重火災、盜竊、意外傷害等問題的模擬處理。
在危機的初始階段,輔導員往往是第一批內部人士: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將情況控制在可控范圍內;第一時間了解危機的真相,調查原因和進展,了解并還原事件的真相;第一時間進行信息的傳遞,并向學校有關部門提供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求助于醫院、公安、消防等有關部門,以減少危機對學生的人身和財產造成的傷害。
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第一線管理人員,與學生的聯系最為緊密,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關注的熱點問題最為敏感。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迷茫時,常常會找輔導員傾訴或者求助。同時,輔導員以青年居多,他們年輕、有親和力,易于與學生交流,是最受學生信賴的人。在學校突發事件中,輔導員比其他老師和管理者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能更迅速地抵達危機現場,主動地控制事態的發展和惡化,并冷靜地處理各種關系。
一是制度原則。輔導員要采取各種形式,對學校所制定的各項行為規范、制度進行宣傳,做到有章可循。對于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學校要采取嚴厲的批評和教育措施,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二是公開原則。輔導員要深入課堂,了解學生對事件的認識,防止流言的擴散,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三是最快捷的原理。突發事件的發生具有不可預測性和擴散性,一旦出現,就是迫在眉睫的問題[3]。為了降低事故的影響,輔導員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事故發生地點,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控制局面,及時向領導報告并啟動應急預案。
危機預警的起點是危機感知。高校增強教師、學生、教職工的危機意識,能夠有效減少危機的發生。
首先,高校要加強危機意識的宣傳教育。很多高校都沒有開展危機意識的宣傳教育,導致大學生在遇到危機事件時不知所措,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大學生往往會比較激動,難以進行理智的思考,缺少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輔導員要經常開展危機意識的宣傳教育,例如,加強安全、法律法規、危機知識等方面的宣傳,增強學生的危機意識,把應急管理融入工作中。
其次,輔導員應加強學生的危機教育。大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不可避免地要面臨著自然災難和各種無形的社會危機。輔導員應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哪些方面?怎樣才能在這場危機中迅速脫離險境?怎樣才能快速處理好危機事件?這些知識恰恰就是學校要開展的危機教育。我們不僅要重視教師的專業素養,而且要重視學生的危機意識。輔導員要充分了解這一點,并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教育。
最后,輔導員應強化危機管理。危機處理能力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特殊培訓中獲得的實踐性技能。當前,部分高校已開設了軍事訓練、體能訓練、演講比賽、辯論賽等素質培養課程。很明顯,這類教學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在課堂上積極地開展“危機事件仿真”,以增強學生的應急意識和預防意識。
在危機處理上,高校要注重培養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輔導員不僅要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而且要有責任心。在危機管理中,輔導員既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也要有專業素養,要全面掌握專業知識,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危機管理,提高危機處理效率。此外,即便是兼職的危機管理人員,也要在工作之前接受專業的職業訓練和心理輔導,以了解工作的價值。高校加強危機管理隊伍建設,夯實危機管理工作的基礎,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4]。
教師要有效地監控和分析學生的實時思維。其中,輔導員要特別關注和掌握特定人群的實時心理狀況,如家庭結構復雜的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學生、網癮患者。此外,輔導員要及時察覺影響大學生的各種趨勢和思想,加強對網絡輿論危機的介入,建立專業的動態追蹤管理機制,及時掌握和處理各種網絡輿論危機。
高校要提升心理咨詢師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推行危機公共關系,促使學校內外更加清楚地掌握執行真相,從而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并得到相關人士的了解與支持。第一,高校要正確處理相關新聞與外界的關系,科學地利用各種渠道,減少各種不良新聞的傳播和非正常傳播。第二,高校要對危機主體的關系進行科學的處理。第三,輔導員要妥善處理好危機與上級的關系,保證上級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的信息。第四,輔導員要做好班級內部管理,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委員會的聯絡作用,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穩定情緒。
輔導員只有擁有冷靜的頭腦、較強的抗壓能力、解決問題的本領,才能在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臨場應變、積極面對。輔導員要以最快的速度溝通各方,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并采取相應的對策。高校提升輔導員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對保障大學生的合法權利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特點。大學生出現心理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環境的壓力、教師和家長的忽視,以及對交流和溝通的需求。當大學生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他們內向和自卑的性格就會使他們與身邊的人格格不入。輔導員、父母如果對大學生漠不關心,就會使大學生產生消極的情感,從而釀成悲劇。輔導員要把“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貫穿于工作之中,把危機與學生聯系起來,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輔導員在處理突發事件時,首先要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法律權利,并積極地維護其權利,為其提供合理的補償[5]。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輔導員要做到平等交流,不能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架勢,要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要做到平和、有耐心。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完心理健康大普測后,輔導員要對普測結果有異常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加強引導與跟蹤,建立起班級心理健康檔案資料庫。輔導員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幫助學生、處理危機事件、保障學生的健康為己任,聯合心理健康老師對他們進行定期的心理疏導,保證學生能夠快樂、健康地生活。同時,輔導員要充分利用微信群、快手、論壇、校園貼吧、QQ群等互聯網平臺,建立線上輿論監督機制,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增強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危機事件的發生。
一旦發生校園危機事件,就會對學生和學校造成很大的沖擊,因此,輔導員和后勤部門要積極解決危機事件。高校要構建以輔導員為主導、后勤部與保衛部協調的危機管理系統。輔導員要提升專業素質,增強大學生的危機意識,提升大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高校要在日常教學中建立一個敏感、精確的信息監測系統,建立健全班級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高校要建立包含假日旅游目的地登記、學生安全穩定檢查、寢室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預測、重大突發事件上報等功能的系統,以保證該系統能及時向輔導員傳達危機信息,防止信息出現不對稱[6]。
在此基礎上,輔導員要增強危機公關意識,對事件的性質、嚴重性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向當事人家屬、班主任、上級領導匯報事件的經過。輔導員除了要確保自己的專業技能外,還要與安保部門、后勤部門加強交流。輔導員可以制定指導方針來解決學生的問題,并通過具體的規定確定各個部門的責任和義務。輔導員要與后勤部、安保部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向安保部報告事件發生的過程、范圍及影響,以便工作人員及時處理。高校建立健全的大學危機管理系統,能有效減少危機的發生,保障師生的安全。
目前,許多大學生的危機意識比較薄弱,輔導員對危機事件提前預防、及時發現、妥善處理,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是至關重要的。高校應當建立適用于本校的學生工作危機管理機制,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事件帶來的危害。輔導員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知心朋友,需要努力提升個人素質,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及動態,利用自身優勢,在大學生危機干預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幫助學生在危機中成長,維護學校的和諧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