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摘?要:課程思政教育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提升人才培育質量的必然要求。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作為金融學專業重要的必修課程之一,重點培養學生風險防范意識、風險損失評估能力以及風險應對策略制定。提高金融風險課程教學質量,加強對具有正確風險管理價值理念學生的培養力度,探索將思政理念融入金融風險管理課堂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具備正確、健康金融價值觀的高質量金融風險管理實踐人才意義深遠。
關鍵詞:課程思政;風險管理;融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75
0?引言
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滿足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提升人才培育質量的必然要求。課程思想建設是實現全程育人和全方面育人的有效措施。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自此全國各高等院校開始推進及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從頂層設計、制度管理、教學實踐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于培養高素質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不同學科領域的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思政元素,從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教學考核等多個層面對課程思政教育展開了多維度探索,并積累了豐富了改革教學經驗。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高校課程思政教育仍然面臨不少問題,如教學模式單一、思政元素融入不協調、思政建設資源匱乏、系統性頂層設計不足等,課程思政建設仍然有許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的內容。
金融學專業作為培養銀行、證券、保險等相關金融領域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學科,已經成為很多高校開設的重要專業。優秀的金融專業人才對于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有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金融學專業相關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法律意識、政治素養的培養,對于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培養具備正確、健康的金融價值觀的高質量金融專業人才意義深遠。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是金融學專業重要的必修課程之一,重點培養學生風險防范意識、風險損失評估能力以及風險應對策略制定。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各種風險因素的不斷萌發,國家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尤為重視,尤其是在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中,均對金融風險防范提出了重要論述,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是關乎國家經濟安全穩定的大事。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中精通金融風險管理的高層次人才整體較為匱乏,尤其在金融經濟形勢預判分析及金融風險預警方面的高端專業人才相對缺少。因此,提高金融風險課程的教學質量,加強對具有正確風險管理價值理念學生的培養力度,探索將思政理念(價值觀、道德觀及責任感等)融入金融風險管理課堂教學環節,實現對學生價值觀、思想意識產生潛移默化影響,對于提升高質量的金融風險管理實踐人才意義深遠。
1?金融風險管理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現狀
1.1?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融合不足
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涉及數學推導及量化分析的知識內容較多,尤其在投資組合理論及風險度量章節使用了大量數學模型推導及構建,這也是該學科的重要特征體現。這往往讓人容易產生思維誤區,即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主要講述數學公式推導,很難融入價值傾向及情感判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困難性,雖然授課教師意識到思政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但實際思政教育與課程專業內容的融合效果并不好。然而數學內容只是單純的金融風險管理工具,不代表金融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實際上,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諸多內容能夠給學生提供道德引導、價值培養的路徑,如誠實守信觀念、風險防范意識、良好職業道德、正確消費觀及價值觀、公民社會責任及愛國愛黨情懷等層面的教育。然而在實踐中,限于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及課時安排等因素,上述思政元素并未與風險管理課程進行充分的融合。具體表現在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有待深入,融入不夠精確,多浮于表面,與實際金融風險管理知識內容的融合不夠緊密。
1.2?課程思政內容融入略顯生硬刻板
實現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是提升思政教育整體質量,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的潛移默化,加深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理解及接受能力是重點急需解決的問題。當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仍然存在思政元素挖掘力度不夠,專業教學過程中思政內容引入過程較為牽強生硬,經常存在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相互脫節,關聯性不大,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疑惑及被說教的錯覺。原因主要在于相關專業教師對于思政元素的把握不夠,政治理論素養水平高度有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及運用的能力相對不足,課程思政流于表面,缺乏對現實經濟社會現象的了解,導致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有效銜接。同時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較為匱乏,對于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相對不足,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困惑,導致師生之間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從而降低了學生對于思政教學的興趣度,致使思政教學效果整體偏差,稍微達到預期效果。
1.3?課程思政教學方式較單一
從課堂實踐來看,相關授課老師對于思政內容的理解相對不足,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及方法。如通過PPT對于專業課程內容展示的同時,插入相關思政元素,以此來向學生灌輸有關知識內容。這種照本宣科的形式主要以老師為核心,缺乏創新,課堂教學較為枯燥無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學生缺乏對于思政內容設計過程的參與,使得思政內容脫離現實,學生很難從情感認知上直觀感受到課程思政內容的重要性及真實性,從而大大降低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同時,目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缺乏有效的評價考核體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教育的發展。課程思政教學需要長期持續地進行,因此適當的評價考核體系則顯得非常重要,一方面能夠檢驗思政教育的整體教學效果,改善教學質量并積累教學經驗;另一方面能夠督促任課教師加強對于思政教育的開展,強化責任擔當意識,不斷提升思政教育教學能力。
1.4?專業課程教師思政理論水平不足
全國各大高校針對課程思政教育進行了積極探索,各相關專業教師也給予了充分的響應。但在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課堂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部分老師的思政理論素養及積累相對不足,思政教學能力仍需提升。就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相關教師而言,他們的知識儲備及科學研究通常以金融學知識為主要方向,針對課程思政相關理論并未進行系統的學習。對于思政元素的收集僅僅憑借自身的理解及學習過程中獲取,一般停留在對于思政元素理解的表面層面。若專業教師對于對課程思政元素無法做到充分理解,則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就無法準確把握及講授思政內容的真正要義及內涵,從而制約了思政教育與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深度融合,無法達到預期的協調實踐效果。
2?提升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的對策建議
2.1?促進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緊密融合
要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入金融風險管理課程內容,要求專業教師深入挖掘金融風險思政元素,精確提煉有關觀點并對風險管理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首先,總結梳理各類金融風險案例并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比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的產生過程、影響及啟示,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金融危機爆發的深刻思考,做到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風險案例的有機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銀行市場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中,可以引入硅谷銀行破產、包商銀行破產等相關案例,梳理銀行破產的深層次原因,讓學生了解風險是普遍存在的,任何投資都不是百分百安全;要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牢固樹立風險收益并存的基本原理,不可抱有一夜暴富的錯誤理念。
其次,思想道德元素的充分挖掘,如在信用風險管理相關內容講授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國家及社會對于誠信的重視。引入古人經典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闡述誠實守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最后,結合國內國際時政熱點,如數字經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數字人民幣等,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當前世界發展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何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產生對于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2.2?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方法
線上教學受到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發展,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教育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成為當前主流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混合式教學方式能夠顯著提升課程思政教育的整體質量,通過線上資源與線下講授的有機結合,不斷將課程思政內容貫穿于課前預習、課中講授、課后復習的全程。通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思想意識,將顯性的專業內容與隱性的思政元素相結合,充分融入整個專業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該模式不僅能夠完善思政教育傳播價值理念的途徑方式,豐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資源,還能為思政教育質量的評價提供較為完善的數據支撐。
2.3?重視專業教師德育能力提升培訓
專業教師具有思政德育知識儲備的高低是影響思政教學質量的關鍵,高等院校應當高度重視風險管理教師隊伍的思政教育能力,強化專業課程教師的德育理論功底。可以通過整合各個層次教學隊伍,如思想政治理論教師、金融風險管理課程專業教師、學院輔導員以及班主任、社會行業專家等不同專業背景團隊相互融合,搭建學術研討及溝通交流平臺,思想政治理論專業教師主要負責相關思政教育教學方法及經驗的分享,輔導員及班主任老師實時把握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風險管理專業教師及行業專家負責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至風險管理課程教學當中。建立健全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評價考核機制,完善課程思政建設及立德樹人質量評價考核體系,從而提升教師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孫婷.“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2,(11):5456.
[2]賈欣宇,王立平.“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金融學”課程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3,(4):122124.
[3]王健,史云,吳冬梅,等.“金融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與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2021,(11):3033.
[4]肖紫瓊,李桃,譚丹,等.金融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2):8894.
[5]滕躍.課程思政與“金融學”課程教學的融合實踐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2,(6):7375.
[6]趙夢.新時代背景下金融學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2,(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