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翠花,楊麗娟,郭小娟,李 佳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云南 昆明 650031)
子癇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發的疾病,為妊娠20周后出現的以高血壓、尿蛋白為特征一類疾病,發生率為2%~8%,是孕產婦和圍產兒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但目前PE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明,近年發現CD4+CD25+調節T細胞參與Th1、Th2免疫狀態調控,文獻表明Th1、Th2、Th17等T輔助細胞亞群分泌的相關細胞因子與PE的發病機制和進展相關[1],但一些細胞因子研究報道不一致甚至是相反,這給臨床參考帶來了困惑。故本文選擇了在34周后終止妊娠的晚發型子癇前期患者與正常孕婦及同齡段未孕健康女性為研究對象,研究與TNF-α和TNF-β的表達情況,進一步闡明PE的炎癥免疫機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昆明市婦幼保健院分娩的產前診斷PE的患者21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時期年齡與之匹配的同時期分娩的20例正常孕婦作為對照組1,及同齡段未孕健康女性19例作對照組2,收集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年齡、分娩孕周、體重、體重指數、產前產后常規實驗室結果、產前產后檢測的腫瘤壞死因子,考慮對照組2為健康女性,體重、體重指數、孕周等情況與妊娠婦女存在明顯不同,且不影響研究結果故未做一般情況比較。
1.2.1 納入標準
(1)根據謝幸等[1]主編《婦產科學》第9版妊娠期高血壓診斷標準診斷。(2)均為單胎妊娠者;(3)臨床資料完整者;(4)家屬及患者皆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既往或孕期診斷有高血壓、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等免疫系統疾病病史;(2)本次妊娠排除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發熱;(3)排除數據不完整的病例。
(1)流式細胞儀、細胞因子檢測試劑盒、細胞CD抗體。(2)所有研究對象在分娩前及分娩后24 h內空腹抽取靜脈血5mL,室溫凝固30 min,然后離心10 min,取血清待檢。采用多重微球流式熒光免疫技術檢測血清TNF-α、TNF-β,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偏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四分位數表示,偏態分布計量資料多組間比較采用多樣本秩和檢驗,兩兩比較采用成對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選取的觀察組、對照組,因產后未及時抽取血樣1例,產后發熱1例,2例血樣溶血而排除研究,最終納入研究19例觀察組,18例對照組1,19例對照組2。
PE孕婦、正常妊娠產婦產前、產后比較,PE孕婦體重指數、谷丙轉氨酶高于正常孕婦,而分娩孕周小于正常孕婦,P值分別為0.033、0.028、0.012,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余參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一般情況比較分析
經多個樣本的秩和檢驗TNF-α,對照組產前、對照組產后、觀察組產前、觀察組產后、未孕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1、對照組2、觀察組1 TNF-α、TNF-β比較
經多個樣本的秩和檢驗TNF-β,對照組產前、對照組產后、觀察組產前、觀察組產后、未孕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PE是妊娠特有的疾病,其病理生理全身小血管痙攣導致全身無菌性炎癥的發生,作者本人之前研究發現:血清胱抑素C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但血清胱抑素C升高是在腎臟受到損傷后發生,本研究擬在子癇前期器官損傷前找到可以預測子癇前期發生的方法,從而進行早期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腫瘤壞死因子是由炎癥細胞分泌的一種小分子蛋白,可在疾病臨床癥狀出現前發生改變,腫瘤壞死因子分為TNF-α和 TNF-β,兩者DNA同源序列達56%,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為36%。故生物學作用極為相似,兩者均為TH1誘導的細胞因子,具有廣泛的誘導炎癥、抗腫瘤、抗病毒及免疫調節功能。但在某些生物學作用方面也有不同之處。TNF-α主要由單核細胞分泌,在妊娠中,有研究表明:TNF-α可引起的慢性炎癥可能是導致流產,正常妊娠患者血清TNF-α水平降低[3,4]。腫瘤壞死因子TNF-β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細胞分泌,在組織損傷過程中產生保護作用,對機體免疫產生調節作用,但關于TNF-β對妊娠的影響相關文獻較少。
A Ahmed等[5]的研究表明:子癇前期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但Mundim等[7]通過前瞻性、橫斷面、病例對照研究的研究指出:先兆子癇孕婦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同齡,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正常孕婦與子癇前期產前TNF-α水平無明顯差異,但子癇前期孕婦產前產后TNF-α水平低于非孕同齡健康女性,且有明顯差異,這說明:產后正常孕婦TNF-α水平明顯高于PE孕婦產后,這是因為分娩應激狀態后,胎盤剝離娩修復過程中產生大量炎癥因子導致其水平增高,與Neal JL[8]的研究相一致:產后循環中多種炎癥生物標志物的濃度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TNF-α和TNF-β水平在同齡段非孕健康女性與PE患者比較有明顯差異,這充分說明妊娠時免疫功能處于一種免疫激活狀態,并且是一種動態的、復雜的關系,而某些特定細胞因子可能行使著其特定的功能,這與Ribeiro VR等[9]人的研究相一致分娩前子癇前期患者TH1相關細胞因子低于正常孕婦分娩,具體細胞因子譜為TNF-β表達量小于正常孕婦,這種差異可能提示TNF-β對妊娠的結局起到關鍵作用。Pera?oli MT等[10]報道循環血中TNF-α濃度的增加可能導致嚴重的子癇前期發生,盡管TNF-α和TNF-β的功能相近,但本文的研究中TNF-α沒有表現顯著差異,這可能是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遲發性的子癇前期及樣本量小有關,結合文獻報道及本的研究提示子癇前期患者產前TNF-α和TNF-β表達水平降低是一種保護性反應,同時這也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生物檢測指標對于早期診斷子癇前期和治療靶點。以上研究表明:TNF-α和TNF-β的功能在PE中可能存在不同,腫瘤壞死因子中TNF-β表達水平在子癇前期中的預測價值優于TNF-α。
此研究是基于妊娠34周后遲發子癇前期細胞因子譜分娩前及產后這兩個橫斷面的研究,早發性子癇前期未納入研究范疇,即這些患者最終都妊娠至分娩,而嚴重的子癇前期可能早期已被終止妊娠,故本文得出的結論是結合其它關于早發性子癇前期和早期流產研究得出的結論。本研究因研究經費有限,未能進行大樣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