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娥
摘要:文章從培育學生藝術素養角度出發,圍繞課時主題挖掘生活化資源,探究如何指導學生展開美術鑒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積極跟隨教師的節奏推進課堂,并在生活化視角下,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審美鑒賞技巧。
關鍵詞: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學生;方法
素質教育要求各階段教師以更具綜合性的眼光,研究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給予藝術課程更多的實踐機會。
在美術課堂中,教師不僅是設計者,更是引導者與組織者。因此,在正確把握美術課程性質的基礎上,教師應圍繞課時主題挖掘生活化資源,指導學生展開美術鑒賞,搭建生活與課堂的交流平臺,將美術知識傳遞給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組織學生參加美術活動,使學生在欣賞中體會美、創造美,以更具個性化的審美思維感受生活中的多種韻味。
一、初中美術教學發展現狀分析
當前,國家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理念,但部分教師仍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把美術教育當作副科來對待,甚至有些學校消極對待美術課程,沒有提高美術課程的地位。隨著時間推移,美術課程處于相對尷尬的地位。
譬如,在當前的初中美術課堂中,部分教師缺少改革創新的發展意識,始終從個人角度出發分析問題,并未采用合理的方法幫助學生打開美術思維,課堂與生活實際相脫離,這與美術教育的初衷相背離。不僅如此,教師尚未發揮美術教育的價值,沒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如生活化情境的缺失導致學生難以產生情感共鳴,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變得機械、木訥。
二、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圍繞課時主題創設生活化情境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不是盲目地再現生活,它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一種創作形式。美術的研究不只是建立在繪畫色彩、形狀、線條這些技術層面上,教師應成為引導者,在正確把握課時主題的基礎上創設生活化情境,挖掘美術作品產生的歷史背景,帶領學生深入剖析作品表達的內在情感。
在進入教師設置的生活化場景時,學生可以自行感受美術和生活之間的關聯,久而久之,生活化教學便會成為美術課堂中的必要組成。
例如,部編版初中七年級美術上冊第四單元美麗的校園中的第一課“描繪我們的校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緊密聯系。
為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利用生活化導入創設情境,讓學生分享自己對校園生活的印象。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校園哪個地方的景色讓你印象極為深刻?”教師通過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進行觀察、回憶,在腦海中再現校園的景觀。此時,學生1回答:“我最喜歡校園操場的柳樹、花叢,里邊每一朵小花的顏色都不一樣。”學生2回答:“我最喜歡校園的教學樓和各個班級的綠色植物,看起來既美觀又時尚?!?/p>
在交談中,學生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實踐素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陳述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校園不同角落的美麗景色,并創設生活化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帶著熱情進入課堂。
教師結合校園不同地方的美麗景觀,讓學生闡述印象深刻的理由。學生結合生活經歷分享故事,豐富情感體驗,為更好地鑒賞校園景觀奠定基礎。緊接著,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不同建筑的外觀特點,并分享其他班級學生描繪的美麗校園,幫助學生理解由于人的視平線高低不同,每個人的景物構圖也就不同。
取景時,大部分學生將主體景物放在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上,這樣的畫面看起來更符合視覺美感,從而塑造出優美、溫馨的校園空間。隨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審美鑒賞,對取景、構圖、透視等技巧的應用形成正確認識。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現校園內部各個角落的優美景觀,學生結合自身喜好,從不同的審美視角出發進行構圖,用線描寫生的方法表現校園景觀。
自然景色錯綜復雜,不能將一切都融入畫面中,學生只能有取舍地進行概括,將景物分成近景、中景、遠景。其中,遠景作為背景,通常起到襯托作用,學生在保留校園景觀原貌的基礎上,融合自身個性化審美,適當增添色彩,對生活空間進行美化和改造,創造出一個舒適有序的校園環境。
總而言之,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美術課堂及美術教材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認識到美術與生活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成為藝術創造者的熱情,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興趣。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增加形象藝術體驗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位置,教師為營造更具氛圍的學習環境,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引導者的身份,搭建課堂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與學生一起感受美術的魅力和精彩。其中,抽象的藝術理論難以感知,學生自行體驗會耗費大量時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的專業能力,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藍本,讓其在美術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
此外,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人喜好,帶領學生感知生活環境中形象的藝術畫面,并與學生一起交流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有效地把生活和美術融合在一起,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
例如,在講授部編版初中七年級美術下冊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中的第二課“春天的暢想”時,由于代表春天的顏色多種多樣,所以教師應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感受豐富色彩的機會。
為有序推進課堂教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分享自己春天戶外活動的經歷。如教師可以提問:“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你們都參加了哪些活動???”春意盎然的景象讓學生流連忘返,他們紛紛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深刻感受。學生1回答:“春天到來的時候,我經常和爸爸媽媽到山上踏青、摘櫻桃、挖野菜?!睂W生2回答:“我們到草莓種植園,那里有許多新鮮的水果。我還和伙伴們去野餐。”學生的描述讓春天的景象再現課堂。教師為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結合他們的描述播放課件,讓學生一同觀賞春天綻放的桃花、櫻花。
生活中蘊含多種多樣的藝術美,嬌艷、怒放和富有生命力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趣。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整合碎片時間組織學生踏青,感受春天的大自然帶來的美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生活中的藝術產生了形象認識,自行探討、交流不同季節背景下的藝術世界,利用照片、視頻的形式記錄每一刻,給日常生活增添了多樣色彩。
(三)開展戶外實踐活動,活躍學生藝術思維
生活中蘊含較為豐富的藝術知識,只是人們缺少發現美、鑒賞美的眼睛,沒有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感受身邊的獨特韻味。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充分發揮課堂價值,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師在正確把握課時主題的基礎上,可以開展戶外實踐活動,活躍學生的藝術思維,讓學生以更具創造性的眼光審視周圍環境。其中,良好的教學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與藝術世界親密接觸的機會,讓其讀懂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價值,所以教師要運用好教學平臺,發揮其最大價值。
中國山水畫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其畫法千變萬化,藝術風格也不一樣,山水畫不僅展示出我國壯美山川的自然之美,也反映出國人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每幅作品都蘊含畫家對天地之大、天地之美的無限深情,意境創設也成為中國山水畫之魂。
在講授部編版初中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三單元筆墨丹青第三課“寄情山水”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作品,帶領學生鑒賞不同畫家筆下的自然景觀。
不同作家的黃山圖給人不一樣的視覺體驗,譬如黃永玉的作品濃墨重彩、層層遞進,而宋文治更注重細節,呈現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為增加學生對作品意境的體會,教師可以分享畫家創作背后的故事,在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作品的內涵,正確把握畫家的藝術風格。
為檢驗學生對“三遠法”技巧的應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感受自然山水,讓學生結合個人喜好、情感體驗創作內容。美術創作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讓學生在美術技法運用中更加突顯自身的個性審美。另外,教師要搭建戶外展示平臺,讓學生談談對山水畫的鑒賞體會,以此了解更多學生的審美取向。
(四)充分發揮預習任務價值,鑒賞生活民間藝術
民間美術就是勞動人民為表現審美理想、美化環境而創造的藝術,多種多樣的工藝豐富了民間風俗活動?;诖?,為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挖掘當地的民間美術文化,提前感知文化之美,并通過課堂賞析認識民間美術的種類。
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服務。
例如,在講授部編版初中九年級美術上冊第五單元中國民間美術中的第三課“我國少數民族的美術文化”,為充分發揮課堂價值,教師可以圍繞課時主題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從朋友、父母處了解家鄉的傳統民間技術,并將準備好的資料、民間美術作品帶到課堂,在展示中完成知識的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1介紹:“我們當地的木版年畫較為著名,大部分都是以祥和、幸福的題材為主,過年的時候裝飾家里的環境,感覺特別有文化氛圍。”學生2分享:“我奶奶經常制作一些民間玩具,如布老虎、獅子滾繡球挽袖,看起來色彩十分鮮艷,而且聽說這是對小朋友健康成長的美好祝福?!贝藭r,教師根據學生描述,介紹不同地區的傳統民間藝術,如刺繡、民間陶瓷、印染等技藝,并分享生活中民間工藝品制作的視頻,讓學生懂得傳統工藝品的來之不易,對生活中的文化傳承者產生強烈的敬仰之情。
總之,藝術鑒賞過程能激發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懷,不斷壯大民間美術隊伍,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設以生為本的課堂環境。為引起學生的藝術共鳴,教師應該利用生活化教學淡化傳統的學科中心觀,深入挖掘生活化資源,讓學生將已具備的知識體系和生活經驗與美術課堂相聯系,獲得更全面的認識,體會美術的神奇之處。
總而言之,教師應秉承“引生活之水,灌美術之花”的發展理念,主動進行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探究,以此充分發揮課堂優勢,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倪詩怡.淺談初中美術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2).
[2]石曉云.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的現實訴求與生成路徑[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0(11).
[3]郭維霞.美術教育生活化,藝術美學進萬家: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
[4]劉琨.基于鄉土資源的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
[5]王玉霞.淺析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影響[J].智力,2021(10).
(作者單位: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