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遠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常態課中,教師通常將課堂分為兩部分,前半節課為新課講授時間,后半節課為練習時間,通??刂圃?5-20分鐘。在“雙減”政策落實之前,學生的課業負擔特別重,每一門課程都有厚厚的習題,過多的課業負擔不僅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而且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如何在“雙減”背景下,讓學生通過高效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呢?這就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等待孩子精彩的呈現。
【關鍵詞】 小學數學;練習設計;雙減;有效性
在學生日常的學習活動中,數學練習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巧、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發展數學思維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依托學情,聯系學生實際,設計有目的性、發展性、創新性、針對性的數學練習,從而既能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又減少低效的學習量,實現真正意義的“雙減”。
一、鞏固性練習---明重點、穩落實
鞏固性練習是新課教學之后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主要目的是鞏固新授知識,用于新授內容完成之后立即檢驗,進而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同時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一)在“用”中感知,設計針對性練習。
數學學習不僅是一個學的過程,還是一個用的過程。比如在學習“積的變化規律”后,設計如下有目的、有針對的練習:
*選擇某一題口算,并求出其他幾題的答案。
對于新授課后的鞏固練習,一定要做到及時反饋,在學生反饋過程中,體現出這節課的價值與意義。
(二)在“點”上突破,設計迷惑性練習。
“點”,即本單元的知識要點。在設計這類練習時,首先確定要檢驗的知識要點,同時結合學生的易錯點,給學生放出多樣解題信息,在干擾迷惑信息中突出要點。
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后,設計如下習題。
*求出下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通過新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熟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這一面積計算公式,但是根據經驗,學生往往不能找到正確的底和高,這正是這一知識的難點和易錯點。
在本組迷惑性練習中,貌似只是運用公式求面積,但是滲透了估算、高和底的概念等多個知識易錯點,同時也將面積公式變形,使學生了解已知高和面積求底的方法,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性練習---重分層、展個性
提高性練習是在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鞏固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類挖深、提高、展個性的習題。題目的設計應遵循分層教學的原則,既有鞏固練習又有拓展練習。
(一)在“變”中看不變,設計組合模塊練習。
學生之間存在著基礎差異和學習能力的不同,所以可以借助基于同一數學模式的一組題構成組合模塊,讓每個學生經歷由散到聯的過程,將學生逐步引向高階思維和深度學習。
如行程問題的練習。
*甲、乙兩人開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8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2千米,三小時后相遇,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將解得的答案作為條件,把原來的某個條件作為問題,重新出題并解答。
①求時間。
②求甲速度。
③求乙速度。
通過問題聯系,一題三變,但是與原題的結構是一樣的。引導學生透過形式走向本質,感受其內在聯系,領悟到數學本質,建立數學模型。
(二)在“巧”上探索,設計隱蔽性練習。
課堂練習要講究技巧,練習得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帶有隱蔽性的練習,激發學生一探到底的積極性。
如以下練習。
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發現了一個隱蔽的重要條件:兩個直角三角形是相同的。進而將求梯形ABOD的面積的問題轉化成求梯形 OCEF的面積。
事實證明,設計一道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能讓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更開放,孩子們的潛能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
三、探究性練習---重思維、促發展
探究性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應當設計為指向明確、主題清晰、任務具有探究性的數學問題。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來提升數學探究能力,并將學生的探究過程做為重點呈現。
在“創”中溝通,設計開放性練習。
開放性練習可以是一個學科某一單元的內容,也可以是一個領域的內容,答案具有不唯一性,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并展開學習。在設計此類練習時,首先要找到一個合理開放的情境,并提出能引起學生探索欲望的問題。
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后,設計練習:
孩子的表現讓人欣喜,筆者發現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對木頭進行刷、鋸、削等等的改造,通過實際應用解決問題,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結語
練習設計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值得探究的藝術。筆者相信,只要廣大教師都能堅持追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在“雙減”政策的支持下,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們的練習一定能成為發展學生的思維 能力的有效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
【2】季仲彬《對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6.
【3】趙學軍.《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微探》【J】.速讀,2017.
【4】鄭麗霞.《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生數學課外練習設計有效性研究》?【J】新教師,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