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強 虞 琦
(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語義韻(Semantic Prosody)自提出以來,對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它的出現更像是驅動著詞語搭配領域延伸和發展的巨大動力。某種意義上,語義韻的發現是語料庫語言學過去20年來最有價值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揭示了詞匯極具特征的意義方式和功能指向[1]82。回顧語義韻的歷史發展過程,Sinclair(1987b)是首要功臣。他曾發現以動詞短語“set in”和動詞“happen”為節點詞的一些常見搭配中,有同消極語義外顯的主語存在著高頻搭配關系的情況[2]。而對這一現象的記錄,是第一次出現在同語料庫語言學相關的諸多文獻之中,是一次歷史性的發現。在Sinclair的直接指導或影響之下,數個緊密相連但側重點不盡相同的界定相繼問世[1]83。Louw (1993)作為語義韻定義的最早提出者,同時也是“語義傳染說”的代表人物,他認為“語義韻是指某個節點詞受其搭配詞浸染/傳染(Imbued)而形成的一種持久的意義氛圍(Aura)”[3]。Huston(2002)在著作CorporainAppliedLinguistics中提出“語義韻主要是描述一種現象,它通常指的是在特定環境中出現的詞會具有該環境中的內涵”[4]141。這似乎也可以證實Huston是“內涵意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另外,他還提出考察詞匯搭配相互信息值(Mutual Information)以數值3作為一個判斷節點這一核心概念,為后來的語義韻發展又一次提供了科學的方向。
隨著語義韻理論的提出和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于由此而引起的很多問題,國內學者也展開過多視角的研究。在國內,近年來對語義韻理論方面的研究也頗有建樹。衛乃興(2002)在《語義韻研究的一般方法》中總結了Louw和Sinclair二位語言學家對語義韻的相關論述,他認為“一定的詞項會習慣性地吸引某一類具有相同語義特點的詞項,構成搭配。由于這些具有相同語義特點的詞項與關鍵詞項在文本中高頻共現,后者就被‘傳染’上了有關的語義特點,整個語境內就彌漫了某種語義氛圍。”[5]衛乃興還在其中討論了研究語義韻的三種常用方法,同時指出語義韻揭示的是詞語的典型和常規行為。語義韻大體分為積極、中性和消極三類,如果關鍵詞吸引的詞幾乎都帶有強烈或鮮明的積極語義特點,整個語境彌漫一種濃厚的積極語義氛圍,則該關鍵詞的語義韻為積極。消極語義韻的情況與之相反。而對于中性語義韻,關鍵詞既吸引一些積極涵義的詞項,也吸引一些消極涵義或中性涵義的詞項,形成一種錯綜的語義氛圍。這一結論為界定語義韻傾向提供了科學有力的參考。趙朝永(2014)和高歌、衛乃興(2019)以《紅樓夢》英譯本語料為基礎,使用語料庫技術,分別借助語義韻能夠揭示詞語結伴使用時相互間會有一種語義選擇傾向這一特點和語義韻常模的統領作用,各自考察分析了《紅樓夢》中“忙XX”結構的英譯和“hear of”結構在英譯文本和原創文本中的異同點。趙朝永得出翻譯文本語義韻和諧與沖突并存的原因在于譯者語言能力和翻譯策略等因素這一結論[6]。而高歌等得出譯者對語義韻的可操控性導致特定語義韻凸顯這一結論[7]。這兩種考察都證實了譯者和語義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性和選擇性這一假設。楊曉琳、程樂(2016)以英、漢兩種翻譯語言中的語義韻變化和被動標記形式為考察點,發現譯者的個性與共性特征都可以在形式和語義韻層面得到體現[8]。張毓、衛乃興(2021)認為局部語義韻即特定語域或者體裁專屬的語義韻同普通語義韻即普通文本語義韻之間的差異明顯,并且對前者的相關研究較少,雖然其實現方式較為隱晦,但是對推動話語發展具有重大意義[9]。綜上而言,有關語義韻領域的考究既存在理論框架的梳理,也有對翻譯實踐的假設。然而,對于如何使用語料庫工具或者平臺去辨析漢譯英譯詞的文獻,鮮有出現。
在翻譯實踐中,譯者經常面臨詞語選擇的難題。中英兩種文字的搭配習慣很不一樣,因此,詞語搭配是翻譯時的一個重要考量[10]。漢英翻譯過程中,由于譯者對目標語英語的理解和實際運用不到位,或者受到中文語言習慣的影響,他們在選擇搭配詞語和近義詞時可能會忽略詞語的語義傾向,導致英語譯文不準確甚至相反的含義。語義韻的概念來源于語料庫研究,針對的是大量實際使用的語言,方法是通過考察關鍵詞匯與搭配詞的高頻共現,歸納得出的詞匯傾向性真實可靠。因此,在漢英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嘗試將語言學的理論成果應用于實踐,在考慮漢語具體語境的基礎上,選擇英語詞語時增加語義韻這一考察因素,快捷檢索某些關鍵詞語的搭配,掌握其在英語中最典型和常規的語義傾向,保證英譯完整傳達原文的含義。
根據語言學家們的觀點,語義韻的分析只能在語言實際使用中進行,如果脫離了文本或具體的使用語境,詞語的語義韻將無從獲得。語義韻的概念來源于語料庫研究,是語料庫語言學研究中的重要發現,語義韻和語料庫密不可分,具體詞匯語義韻的考察離不開語料庫的使用。為保證所考察詞匯語義韻的真實、可靠,所使用的語料庫應該規模宏大,而且最好是平衡語料庫。因此譯者在漢英翻譯實踐中考察詞匯的語義韻,進行詞匯選擇,需要用上大型的英語平衡語料庫。
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簡稱COCA)由美國楊伯翰大學開發,庫容超過10億個詞,語料包含影視、博客、網絡、小說、口語、流行雜志、報紙以及學術期刊等八大類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平衡語料庫,其官方使用網站為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coca/。COCA語料庫的檢索范圍非常廣泛,檢索速度快,通常只需1到2秒,結果就能呈現。COCA語料庫的搭配頁面能夠顯示檢索單詞周邊的詞語,點擊任意單詞,就可以看到其搭配詞的頁面,或者點擊“text”圖標,還可以觀察到該單詞的索引行語境。綜合語料庫語言學研究成果(如衛乃興,2002),可以認為利用COCA語料庫檢索分析一個詞的語義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助其搭配功能(COLLOCATE),在高級檢索欄設定相關的跨度值,設置互信息值(MI值)并設定頻數限定值,對檢索的搭配詞進行高低重新排序(如圖1示)。使用者以量化分析獲得的搭配詞為基礎,結合索引行語境,分析判斷出所考察詞匯的語義韻傾向。以上提及的相互信息值(MI值)指代的是互相共現的兩個詞中,一個詞對另一個詞的影響程度。當MI值大于等于3的時候,說明兩個詞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大[4]71。

圖1 COCA語料庫檢索界面示例圖
此外,譯者也可以利用網絡語料庫平臺Sketch Engine判定所考察詞匯的語義韻。使用者需要在Sketch Engine官網(https://www.sketchengine.eu/)進行注冊,登錄之后可以選擇平臺上大量多語種的語料庫,檢索詞匯并進行數據分析和對比。要獲得一個詞匯的語義搭配傾向或者說語義韻傾向,使用者可借助Sketch Engine平臺上提供的單詞素描功能(Word Sketch)快捷檢索關鍵詞語的前后搭配詞,其結果不僅能顯示具體的頻數,而且還配以不同深淺的色彩表明其搭配強弱,效果直觀顯著。
詞匯的語義韻是漢英翻譯過程中需要重視的一個考察因素,譯者通過COCA和Sketch Engine等在線語料庫平臺進行檢索可以獲得,下面以COCA語料庫平臺為例,說明如何使用語義韻進行詞匯判定和選擇,協助漢英翻譯實踐。
從CHINA DAILY官方網站中的文件專欄收集近五年(2018-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漢英雙語語料,對所得語料進行語料清洗和對齊,建成可用雙語平行語料庫。通過語料庫工具LancsBox6.0的Word功能,得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排名靠前的高頻詞和相關數據,發現“建設”一詞高頻出現且近兩年呈現增多趨勢(見表1)。由此,決定以漢語“建設”為對象,引入語義韻方法,考察分析“建設”不同英譯詞的語義傾向。

表1 “建設”一詞頻數統計表
將對齊的雙語語料導入語料庫工具Paraconc中,檢索出包含“建設”一詞的漢語句子及其英語譯文進行歸納整理。發現“建設”一詞的英譯,除了對其進行省略翻譯的情況,主要集中在“Build”“Develop”“Improve”以及“Construct”四個詞語(見表2)。考慮到官方譯文當中相關動詞的時態不同,為了方便統計和考究相關數據,皆以動詞原形作為考察點。通過表格數據發現,“Develop”一詞所占比重最大,然后依次是“Build”“Construct”“Improve”。基于以上結果,再將排名最靠前的“建設”的四個英譯詞分別導入COCA在線語料庫,分析驗證它們所攜帶的語義韻,并做出科學選擇。

表2 “建設”英譯詞項數據統計
具體操作過程中,譯者可以選擇COCA語料庫中COLLOCATS功能,在“WORD/PHRASE”一欄中分別輸入以上四個動詞,在[POS]一欄將其詞性限定為VERB,然后在“COLLOCATES”一欄中輸入意為名詞的通配符[nn*],排序分類方式選擇RELEVANCE。與Huston稍有不同的是,Jones &Sinclair(1974)曾提出,在前后搭配詞跨距為4的范圍內,即在節點詞左右各取四個詞為語境搭配條件,搭配詞的分布與內在的語法結構息息相關,如果超出該范圍即“-4至 +4”后,節點詞將不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11]。 因此,將檢索詞前后跨距設置為“-4”和“+4”更具備考察特定節點詞的條件。此外,通過設置,將所有的搭配名詞都以“LEMMAS”的形式表現,即把一個名詞的單數和復數形式默認為一個詞條,直觀展現給檢索者。最后點擊“FIND COLLOCATES”按鍵,獲得這些動詞按互信息值(MI值)排列的搭配名詞,部分示例(見表3)。

表3 Build, Develop, Construct, Improve在COCA語料庫中的MI值數據表(部分)
從意義層面上的差異來說,名詞可以劃分為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考慮到所檢索的節點詞為動詞,而其搭配詞為名詞形式,為了更加直觀地將檢索數據進行歸類,決定將以上四個動詞所搭配的名詞按要求分類為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通過對表3數據統計發現,“Build”多和具體名詞搭配,建筑構造類名詞頻繁出現其后,比如“Igloo”(圓頂小屋)、“Lean-to”(披屋)、“Cairn”(石冢)、“Birdhouse”(禽舍)、“Seawall”(防波堤)、“Airstrip”(飛機跑道)以及“Skyscraper)”(摩天大樓)等,語義韻呈現出中性。“Develop”常和抽象名詞進行搭配,比如“Rapport”(融洽)、“Musicianship”(音樂才能)、“Competency”(能力)、“Problem-solving”(解決問題)以及“Skill”(技能)等,語義韻呈現出一定的積極性,但和具體名詞搭配時語義韻大多偏消極,比如“Melanoma”(黑素瘤)、“Osteoarthritis”(骨關節炎)、“Larva”(幼體)、“Metastasis”(轉移瘤)以及“Ulcer”(潰瘍)等。“Construct”多與抽象名詞搭配,比如“Validity”(有效性)、“Equivalence”(等效性)、“Validation”(批準/認可)、“Giftedness”(資賦優異)、“Self-efficacy”(自我效能)、“Reliability”(可靠性)以及“Identity”(特性)等,語義偏積極性。和“Improve”搭配的名詞幾乎都是語義偏積極的抽象名詞,比如“Readability”(可讀性)、“Efficiency”(效率)、“Qol”(生活質量)、“Quality”(質量)、“Productivity”(生產力)、“Accuracy”(精確性)以及“Well-being”(幸福)等。
通過對以上四個英譯詞語的搭配傾向進行綜合分析,發現節點詞“Build”“Construct”和“Improve”在與名詞搭配的時候,基本上都呈現出中性和積極的態勢。“Build”傾向與一些實體建筑類的元素相互搭配,后兩者則主要同一些性能、質量或者效率等抽象名詞進行搭配。跟它們三者不同的是,節點詞“Develop”在與名詞搭配的時候,呈現出一種錯綜語義韻,抽象名詞當中雖然有同“Musicianship”(音樂才能)一樣呈現積極語義的元素,但是所搭配的具體名詞幾乎都帶有消極語義韻,如“Melanoma”(黑素瘤)、“Ulcer”(潰瘍)等。
漢英翻譯過程中,譯者要根據具體語境,了解詞匯在源語文本中的真實含義,同時考察該詞匯英譯詞條的語義韻,對譯詞做出判斷和選擇,確保譯文所營造的語境含義及傾向與源語保持一致,否則就容易導致義韻沖突。唐義均(2012)指出,(義韻沖突)至少會發出混淆不清的信息[12]。這種義韻之間的沖突有時甚至會誤導信息,產生完全相反的溝通效果。以下分析前面案例“建設”一詞在漢語文本中的語境及英譯中的義韻。因為漢語文本是政府工作報告,大部分內容傳達的是積極信息,因此需要重點觀察“建設”英譯中占比最大,同時含有消極語義韻的“Develop”一詞。
例1 為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加油助力。(摘自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官方譯文:…, and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China and a leader in cyberspace.
修改譯文:…, and boost the building of a Digital China and a leader in cyberspace.
分析原文可以得知,此處的“建設”對象是“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指利用遙感衛星圖像技術分析管理平臺和互聯網信息安全平臺等具體事務,是利國便民、驅動生產生活以及治理方式的重要事業。上下文語境向社會傳達的是積極美好的生活愿景。作為政府公文的《政府工作報告》,其英譯是為了對外傳播中國近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正面積極信息,在關鍵詞語的英譯方面,所選英語詞匯的傾向性既要與原文句子和語篇的語境保持一致,也要顧及譯文對外宣傳的目的。從“Develop”后接名詞的搭配傾向來看,其語義韻呈現一種錯綜態勢,其后所搭配的具體名詞以消極義韻為主,因此,如果它與“數字中國”“網絡強國”等具體名詞搭配使用,容易帶上消極傾向,從而與源語文本的含義產生義韻沖突,偏離真實的源義。相比之下,“Build”一詞更多與具體名詞搭配,而且所涵蓋的語義傾向多為積極態勢,放在此處更貼合語境。
例2 各級政府要大力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摘自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官方譯文:We in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must concern ourselves with and vigorously support thedevelopment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ed forces, …
修改譯文:We in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must concern ourselves with and vigorously support theimprovement/construction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ed forces, …
原文中提到“國防和軍隊建設”,“國防建設”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而進行的各方面工作,“軍隊建設”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建軍隊和提高軍隊戰斗力行為的統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13]。國防和軍隊建設是我國的偉大正義事業。原文這句話中還有“關心支持”這一正面的上下文語境,該短語傳遞的是積極的信號。“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建設”應當避免翻譯成“Develop”一詞,因其語義韻錯綜,不少搭配詞帶有消極語義,可能影響中國國防建設和軍隊正義形象的塑造。而“Construct”和“Improve”搭配的大部分名詞常指代性能、質量或者效率等方面,這同“國防建設”的目標即為提高軍隊實戰水平和增強國家能力不謀而合。Mona Baker(1993)指出,翻譯應當盡可能地與原作等價,而這種等價主要理解為一種語義或形式范疇內的等價[14]。此處使用“Construct”或“Improve”譯詞來代替“Develop”譯詞所表達出的 “建設”含義,更能夠體現出原文與譯文之間的等價關系,因為它們之間的語義和傾向趨于一致。
例3 大城市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摘自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官方譯文:Thedevelopmentof sewer networks and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urban areas will be sped up.
修改譯文:Theimprovementof sewer networks and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urban areas will be sped up.
原文中“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是一項基礎設施,對其加大建設同樣是一件利國利民、增進民生福祉的好事。此處用“Development”英譯“建設”,因其和具體名詞搭配帶有消極語義韻,受到“傳染”的影響,有可能使“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帶上一定的消極含義,這與原文的語境含義明顯不符。而“Improvement”搭配的名詞常指效率和性能等方面,整體呈現積極傾向,此處與它搭配所營造的語義環境與原文的語境不謀而合,因而,在翻譯實踐中,宜將“Development” 改成“Improvement”。另外,通過考察發現“Improve”一詞在COCA中的強搭配詞本來就包含“Drainage”在內。
例4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摘自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官方譯文: …, and striv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fieddomesticmarket.
修改譯文: …, and strive to accelerate thebuildingof a unified domestic market.
“市場”泛指人們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原文語境中提到“市場體系、改革試點以及大市場”等發展內容,該報告傳達的是一種對欣欣向榮、干勁十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景的展望。而“Develop”在同具體名詞搭配的時候,呈現的卻是一種偏消極的態勢,與此處積極的語境明顯不符。用“Development”一詞來表達此處的“建設”也容易染上消極含義,從而引起英語讀者或者一些西方媒體報道的誤解。因此,在翻譯實踐當中,可以用表達中性和積極義韻的“Building”譯詞來代替它,較為合適。
通過分析以上案例可以發現,在《政府工作報告》這種傳達積極信息的文本中,尤其在一些具體表達積極含義的句子語境中,用含有消極語義韻的“Develop”去翻譯關鍵詞語“建設”不能恰當傳遞原文的含義和傾向,容易導致義韻沖突。在漢英翻譯實踐中,譯者應該在理解詞匯的漢語語境含義與傾向的基礎上,前往語料庫去檢索相關譯詞的語義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語義韻是當代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語言學家對其概念、歸屬、方法和應用都有深入的討論,研究結果既有趨同也有分歧,近年來研究范圍逐漸拓展到專業文本和雙語對照等領域,為語言和翻譯研究帶來新的啟發,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不同于以往語義韻的理論研究,本文將重點落在語義韻在漢英翻譯中的實踐運用上,討論語義韻協助漢英翻譯實踐的具體方法與路徑。通過分析《政府工作報告》相關語料庫中“建設”一詞的原文語境和英譯詞的語義韻,證明在某些句子語境中將“建設”譯為“Develop”并不適合,強調譯者在漢英翻譯實踐中應理解關鍵詞匯的漢語語境含義與傾向,在此基礎上,前往COCA等語料庫去明確譯詞的語義韻,最終做出恰當的判斷和選擇。雖然有專家提出語義韻存在語域差異,還有專家通過舉例反對語義韻及其應用。但是,從整體角度來看,借助大型語料庫平臺,提取詞項的語義韻,在漢英翻譯實踐方面的指導價值仍然不可忽略,應當引起更多譯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