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范范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保障,需要將其內容滲透到小學課堂教學中。在整個課程體系當中,數學課程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真正意識到優秀傳統數學文化的重要價值,堅持將數學課程標準作為參考依據,理解優秀傳統數學文化在教材當中的表現形式。小學數學教師要以適合的方法來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小學數學課堂中。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小學數學 融入課堂 有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31
近些年來,傳統文化進課堂的理念得到全面普及。在我國的素質教育背景下,非常多的學校開始意識到在教育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小學數學作為一門較為特殊的學科,需要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民族文化內涵。從實際情況出發,提高小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助力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意義
1.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講難度較高,學習難度較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無法高效學習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拓展小學數學課程資源,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增添小學數學教學的人文性,讓小學生意識到歷史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2.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內容,能過幫助我國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國的數學教學方面也取得了備受矚目的成績,為促進現代數學教育事業發展帶來了不可小視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在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幫助小學生形成愛國主義思想,逐步變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3.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承擔起為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責任,還要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全面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探究、思維以及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出數學知識當中的育人內容,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助力學生更好地發展。
4.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營造良好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數學學習熱情,更主動地展開學習,加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另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大大降低教師、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趣味性,提高教學有效性,為學生發展夯實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基于傳統文化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已經有部分教師開始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內容,可并未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無法順利實現教學目標。追根究底是由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需要教師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變,讓教學課堂更具多元化。這不僅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自身要具備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還要多投入精力進行教學設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這將會大大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增大教師的工作壓力。隨著新《課標》的逐步落實,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備受關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責任,能夠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受到小學數學學科特殊性的影響,教學活動被局限于課堂、教材當中,且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內容無法融入傳統文化知識,這會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此外,有些小學生沒有深入準確理解文化內涵,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主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的教育教學職能更加傾向于為學生的成績而服務。數學知識和其他的知識不一樣,更多的內容是數字、計算和方程式,數學知識點當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被逐步忽略。這樣一來,容易造成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不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只是簡單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缺乏深入講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比較難融入中華傳統文化。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作用
1.挖掘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材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接觸比較多的教育資源,在教材當中有許多版塊都蘊藏著豐富的育人資源,教師要擅長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資源,為數學教學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例如,教材當中的《你知道嗎》這一版塊內容,時常被師生所忽略,但是其中卻蘊含著豐富的與數學學科有關系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知識,能夠從中挖掘出非常多具有價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當中教學解方程這一課時,“你知道嗎”這一版塊就簡單介紹了解方程思想的歷史文化傳承內容。看起來簡單的數學歷史文化知識中,蘊藏著古代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在數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發揮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所具備的優勢。而且,教材當中還介紹了《九章算術》中所記錄的關于“方田章”的部分內容,主要是詳細介紹了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部分內容中呈現出有關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對這部分的數學歷史文獻記錄進行學習,讓學生由衷認識到我國祖先在數學科學研究中所獲取的成績,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還能讓學生意識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理論知識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在給學生傳授數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結合歷史資料,為學生呈現出數學家研究的過程,讓學生可以充分掌握數學理論知識的由來,盡快理解并且掌握好理論知識。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單純利用講解理論知識的方法加深對學生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但學生對數學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并不了解,或者說理解得比較淺顯。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介紹數學家研究的過程,并且重點凸顯出數學家探究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意識到任何知識的出現都要依賴思考,可以進一步激起學生主動積極思考的欲望,滿足新《課標》提出的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實現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
如學生在學習“面積”的知識點時,教師為學生介紹我國數學家研究“面積”的過程,并且了解數學家的整個探究過程 ,幫助學生意識到每一個知識的出現與數學家的思考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幫助學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帶著學生參與到計算面積的過程中,促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思考,深入探究數學知識,進而在強化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在情境創設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不同的學科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方法,能夠帶來不同的效果。經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到實際教學當中進行學習,激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學生掌握好數學相關的知識點,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對情境產生親近感,從而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如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法為學生呈現出“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8.13米”“長江長6397千米”“長城全長有21196.18千米”等畫面,讓學生意識到數字的概念,也能夠感受到中國萬里江山的遼闊,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自豪。教師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內容時,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方式為學生播放關于古代剪紙方面的內容,包含中國結、中國窗花、蝴蝶等,讓學生認識到古代文化中呈現出的對稱美。
4.在實踐活動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課標》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開展理論知識教學,還要組織一定的實踐活動,不斷拓展與豐富教學內容。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也給教師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臺,教師在促進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合的過程中,要適當地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在無形中讓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意識到傳統文化、數學知識以及實際生活之間的作用,樹立起科學的數學觀念。
如教學有關“時、分、秒”的內容時,教師要能夠安排學生展開預習,自行搜集相關的資料,重視古人進行計時的方式,了解鐘表的起源,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比現如今的計時方法,感嘆時代與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強化學生不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鼓勵學習數學知識。
5.在數學閱讀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形式。當前的數學學科同時具有自然學科、社會學科、管理學科等屬性。有教育家曾經說過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所以,數學的學習不能夠離開閱讀,數學閱讀同樣也不能夠脫離數學傳統文化。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和教學后,要主動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從而進一步激起學生數學學習的欲望。首先,教師要高度關注課內閱讀。在每一冊的數學教材當中都編排了“你知道嗎”這一版塊的內容,還設置了與每一節課有關系的古代數學題目,當教學這一版塊的內容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出這一版塊的優勢,幫助學生在更深入地了解相關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深刻感知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其次,教師要高度關注課外閱讀。提起課外閱讀內容,人們通常會聯想到語文閱讀知識,可在數學方面同樣有非常多能夠進行閱讀的書籍。如《中國古算解趣》《數學家爺爺講數學童話》《天哪!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等閱讀書目。
學生之間相互傳閱相關書籍,在班級當中能夠營造出熱愛數學閱讀的良好氛圍,不僅能夠讓學生理解我國經典的數學故事,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數學學習的技巧,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們非常喜歡這樣的閱讀形式。比如雞兔同籠的數學問題、老鼠打洞問題、物不知數的問題等。這些題目都是經典的數學問題,將古代詩文和數學問題進行融合,學生在閱讀理解和解題方案的設計和實施當中保持高漲的情緒,也能夠意識到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厚重。
6.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了能夠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先從教材入手,由于教材是教師展開數學教學的重要載體,學生所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學校要建立起數學校本教材,將其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更好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
在小學數學校本教材當中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我國歷史當中所出現的著名的數學家。我國從古到今涌現出了無數的數學家,而且都給我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貢獻。學校在進行數學校本教材的編寫當中,要能夠把我國歷史上的數學人物融入教材當中,在為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點的同時,把對應的歷史人物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介紹給學生,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人物的精神時,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二,古代數學經典題目。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部分古代數學經典題目。學校在對小學數學校本教材進行編制的過程中,也需要將這些古代數學經典題目融入進去,讓學生能夠學習古代人研究數學知識的毅力,開闊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同時為小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三,融入充滿趣味性的古代經典數學游戲。在我國古代存在非常多的充滿趣味性的數學游戲,其中包含一定的數學原理和數學方法,學校要能夠把這一類的游戲融入校本教材當中去,比如九連環等,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游戲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且更加有效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數學科目具有較高的科學性、人文性特點。教師在注重學科工具性的同時,要關注數學的人文性特點,這樣才能夠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完整,教書育人的效果會變得更加理想。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擅長深入挖掘出數學課程中的人文素材,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文化教育和科學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將現代數學與傳統數學進行統一,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學生更愿意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實現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謝松柏《挖掘傳統文化 樹立民族自信——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策略探討》,《科普童話》2019年第18期。
[2] 姜浩哲《我國傳統數學文化融入教科書的價值、現狀與展望——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為例》,《課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期。
[3] 劉麗君《以傳統文化浸潤數學課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雞兔同籠”問題的教學實踐及思考》,《試題與研究》2022年第14期。
[4] 江萍《讓傳統文化滋養數學課堂——淺議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小學教學研究》2019年第1期。
[5] 劉華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年第41期。
[6] 李欣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以“十二時辰與現代時間”為例》,《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