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娟
摘 要:音樂是現如今小學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其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促進小學生身心發展。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以適應新課程改革下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小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小學生們對未來充滿著迷茫和無限憧憬,在這一時期,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高尚的思想情操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應該被開發利用起來。為小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與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當代小學德育課程改革之根本目的所在,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要傳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
關鍵詞:小學音樂 民族音樂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7.050
在我國,小學音樂的教學是基礎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影響著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對學生學習成績及綜合素養等各個方面都有影響,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進行有效的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與優秀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有效整合,是為了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小學音樂教學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相關的小學音樂教師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并采取必要的行動在真實的教育實踐中落實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在新課程背景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將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滲透在課堂之中。
一、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提升小學生們的文化修養,增強小學生們的文化底蘊
小學音樂課程是現如今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新課改中,對文化教育進行了明確規定,強調“人文精神和傳統道德相協調,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提出“以人為本”,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等要求。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才能勝任小學音樂教師這份工作,并能將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合理植入課堂之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們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小學生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在小學音樂的教學課堂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能夠讓小學生們的思維不再單純局限于學校課堂教學,當深刻領悟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之后,小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會良性發展。
2.有利于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的認同感
小學的音樂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但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對這些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深入挖掘與運用,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可將蘊含在音樂知識背后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挖掘出來,使同學們在習得音樂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從而促使小學生們的音樂學習水平能夠更好地得到提升,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整體教育教學設計中,積極開展關于傳統文化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以在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滋養中獲得多角度觀察身邊日常生活的邏輯思維能力,讓每個小學生綜合使用音樂知識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從而也能提升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
3.領悟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之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豐富小學生的心理結構,使其在學習中更加具有主動性與積極性。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同學們領悟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之美,充分激發每個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在對同學們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合理之處,教師大都沒有注重這一方面的教學,學生們習慣于被動接受音樂知識的教育,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探究興趣始終沒有能得到進一步激發。采取有效的策略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音樂的教學之中,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小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的認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方面存在的問題
1.指導觀念上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缺乏創新性
根據相關調查和分析,在現如今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音樂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是比較大,這是阻礙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現如今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英語教師過度關注音樂教學的工具性,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將機械記憶視為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音樂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與趣味性。正是由于觀念上的落后,導致了小學英語教學在各個方面都偏于傳統,不符合現如今的時代發展潮流,不利于培養出創新性的人才,同時也是非常不利于小學生音樂素養和人文情懷的提升。音樂教師們在指導觀念上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這就導致學生在整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缺乏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積累,缺乏人文素養。
2.在音樂教學的選擇上缺乏科學條理性
小學階段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時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以及道德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它致力于培養出與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高質量人才,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理論,從學習方式、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語言能力。在當前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很多音樂教師都忽視了培養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在音樂課上僅僅提供一些校本教材或者是國家規定的教材,同時也沒有對這些固定教材的內容進行科學篩選,比如說:在現在的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過多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因此,教學內容都是一些枯燥的曲譜,這樣會導致小學音樂的內容比較枯燥無味,沒有充分發揮音樂課的優點。課堂音樂教學缺乏條理性導致優秀民族文化發揮不出積極的作用。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和發揚優秀民族音樂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1.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注重歷史音樂知識的講授
優秀民族音樂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特征相結合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和教育意義的精神財富,如何將優秀民族音樂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并不間斷地滲透到學生群體中成為我們的研究課題,小學音樂教學表面上看似與傳統文化的聯系甚少,但是就其本質而言,它也需要傳統文化來對其進行指導。但是,目前我國許多小學忽視了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審美創造力;應試教育模式長期以來束縛著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缺乏藝術素養,使傳統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有效教學仍具有較高難度。在小學音樂的實際教學中存在著不以學生為中心的現象,這會讓小學音樂教育的真正內涵得不到發揮,使同學們領悟不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領略不到中國文化的語言魅力。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身心發展、認知能力提高和學習效率提升的重要時期,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傳統文化的滲透。忽視使用傳統文化來進行教學,使用錯誤的教學方式去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方面的學習,無疑會使小學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雪上加霜,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改變教學觀念和策略,在音樂知識的講授過程中要注意對民族音樂文化知識歷史的講授,以此來夯實音樂教育的基礎。小學音樂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積累和不斷探索完善的過程,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增加音樂知識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來培養孩子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厚情感,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風貌。
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國古代音樂簡史》時,除了要在課堂之上進行傳統的課堂講授之外,還可以將民族樂器,諸如:二胡、琵琶、笛子、古琴帶入實際的教學環境之中,讓同學們對這些民族樂器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學習這些民族樂器時,還要帶領同學們學習民族音樂,幫助同學們學習民族音樂的唱法。
2.利用課堂教學的氛圍,巧妙引入民族音樂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民族音樂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精神的具體表現形式,對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等方面具有深遠影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應當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氛圍之中巧妙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重要標志,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有助于弘揚民族精神。
小學是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學校德育工作主要以各門課程的教學為主要內容,在小學音樂的課堂中巧妙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現實意義,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舉措。
比如說,在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利用PPT、多媒體等教育教學設備為同學們播放一些有關于民族音樂文化的視頻以及音樂作品,讓同學們在課堂之中真實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起同學們對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寧夏花兒》這首民族音樂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這首極具寧夏民族特色的音樂展示給大家,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這種男女對唱的民族音樂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利用多種感官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隨機分組功能,在班級內進行隨機分組,讓同學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環境之中進行男女同學之間的對唱。
3.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進行有效結合
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精神內涵和道德品質的集中體現。但是,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小學生產生影響,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且還給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校園風氣造成了不良影響。其實,多數的小學生還是非常喜歡民族音樂傳統文化的,但是實際上的課堂教學經常會促使他們遠離這些優秀的民族音樂傳統文化,在此情形之下,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之中融合中華優秀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可以很好地激發同學們學習小學音樂這門課程的興趣。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應該被小學教師重視起來。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作為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提升其綜合素質與修養重要課程之一,在新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學校則要以身作則為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因此,教師更應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繼承優良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并將優秀文化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去。比如,教師可以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以答題競賽、知識問答等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活動,也可以舉辦一些師生都可以參與的音樂會以及音樂劇表演,以此來帶領同學們感受民族音樂。
4.充分理解教材,深度挖掘音樂教材當中的優秀民族音樂傳統文化
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小學開展各項教育的工作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它承載著民族精神和歷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當代德育教育具有深遠影響,學校作為培養學生道德情感、提升品格修養的重要場所之一,也應承擔起培育祖國未來接班人之責任。在新時期背景下,加強小學中華傳統優良美德建設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理解相關的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小學音樂的教材之中包含著眾多的優秀傳統文化,這需要相關教師去深入研讀教材,挖掘出其中的教學元素。
教材是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載體,因此,相關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內容,一定要好好利用教材,要以教材為中心,深度挖掘教材當中的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以其為基點對同學們進行相應教學。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整個小學音樂課堂的質量,而且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價值,讓教學過程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當然這個教材不僅指音樂教材,還可以通過其他教材,來助力小學音樂課堂中傳統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的開展,比如說: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傳統節日內容,教師們可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準備一些諸如賽龍舟、吃餃子的音樂作品,讓同學們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欣賞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
新《課標》是素質教育的總方向,它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在這個背景下,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意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需要進行改革,而傳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就是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更是一國綜合國力和民族自信的重要體現,小學階段正是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在新時期,加強對小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音樂的教學之中,能夠使小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郭小康《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年第5期。
[2] 劉紅霞《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年第13期。
[3] 路陽《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中華少年》2019年第23期。
[4] 婁興新、趙繼東、張家安《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中國學校體育》2020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