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務管理可以扶植組織和管理學校教學工作,全面輔助學生在校成長,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提升人才培養的專業性,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新時期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地位不斷提升,推動教務管理朝專業化方向發展,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已經成為民辦高校組織體系優化關注的重點問題。本研究在簡要概述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特征及意義的基礎上,分析管理工作中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教務管理專業化創新路徑,以此為教務管理工作開展提供參考,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5-0075-04
基金項目:吉利學院2022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管理工作專項)項目“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務管理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2xjgglz17)。
作者簡介:王維(1991—),男,碩士,吉利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秘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與教學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李闖(1982—),男,碩士,吉利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政治教育。
民辦高校教務管理覆蓋教學發展規劃、規章制度建設、教學活動有序推進、學生學籍及教學信息管理、課程及教材建設、實習及實踐教學、教學改革及研究等各個方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既具有高校教務管理一般特征,又具有民辦高校自身特殊性。明確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創新發展方向,推動整體工作朝專業化方向發展,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務管理體系,是教務管理部門應當肩負的基本職責。
一、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的特征及意義
(一)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基本職能
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基本職能可以分為校級和二級學院兩個級別,在具體實施中又受學校管理方式影響,存在主要職能交叉現象。因此在進行教務管理專業化研究時,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以普通民辦高校為例,校級教務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內容:1. 根據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組織制訂和修訂教學發展規劃、專業建設規劃,提出教學改革意見和建議。2. 組織協調業務部門教學管理工作,制訂和修訂相關制度,優化教學管理流程,并負責監督實施。3. 學校層面教學研究與改革的組織工作,專業與課程建設、教師教學活動及項目管理,制訂和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內容細化,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選用及編寫方面的管理工作、教材的訂購及發放管理[1]。4. 教學計劃的制訂、組織與調整工作,學生選課管理、教學事故調查處理。5. 考試管理,成績認定、發布及查詢,學生電子注冊、休學、退學等與學籍相關的工作。6. 協調組織教學工作會議、教學工作量核算及統計、文檔管理。7. 教學信息化管理,學校授權和委托的其他工作。
此外,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內容:1. 學生學籍異動管理;2. 排課、選課等課程管理;3. 補考管理;4. 課程檔案管理;5. 成績管理;6. 學校及上級教務管理部門授權和委托的其他工作。
(二)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的特征
民辦高校作為獨立的辦學主體,肩負保障學生學業完成、人才培養質量的重任,教務管理工作整體較為復雜,因此推動整體工作朝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是確保管理創新和優化的基本要求。教務管理專業化的實現,具有如下方面特征:1. 標準化,雖然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內容較為復雜,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當遵循高校管理工作一般要求,明確不同工作具體標準,明確各項工作開展具體要求,確保教務管理工作能夠有序開展[2]。2. 流程化,教務管理工作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需要學生、輔導員、黨團委、教務部門等各個方面的有序參與,因此應當優化具體工作流程,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各個流程的有效銜接。3. 動態化,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要求隨國家高等教育規范和社會人才需求不斷變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際要求優化調整管理內容,確保教學工作高質量開展,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4. 職業化,教務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崗位工作要求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推動教務管理工作創新發展。
(三)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的意義
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是學校整體管理工作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確保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教務管理工作專業化創新,具有以下方面意義:一是教務管理工作專業化是民辦高校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人才培養方式多元化背景下,傳統的教務管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學校創新發展要求,在實際運行中存在成本增加、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問題,基于專業化視角進行創新,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路徑。二是教務管理的專業化創新,能夠以信息聚集和處理為核心,推動民辦高校教學工作不斷優化,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推動人才培養方式不斷優化,提升學校社會形象和招生競爭力[3]。三是教務管理的專業化創新,能夠推動民辦高校教學管理創新,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水平提升,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畢業生,為學生終身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二、新時期民辦高校教務管理中的問題
(一)思想認知不到位
思想認識是行動先導,是影響教務管理專業化的重要因素。傳統管理模式中,教務崗位工作人員思想認識較為固化,整體管理工作較為粗放,對制度建設和個人能力提升重視不足,管理體系較為封閉,沒有能夠與學校其他部門和同類院校形成有效對接,使得教務管理工作成效難以體現,更難以達到專業化要求。多數民辦高校教務管理部門將日常工作等同于行政管理,認為教務管理只需進行重復性工作,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務管理內容進行優化。在具體工作方法上,也是憑經驗主義推進,沒有深度關注教師和學生的意見與需求[4]。
(二)隊伍建設專業化程度滯后
人才隊伍建設是教務管理活動開展的基本要素,隊伍建設能否實現專業化,是教務管理整體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當前民辦高校教務管理隊伍專業化明顯較為滯后,難以滿足實際工作要求。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務管理人員專業程度不高,多數人員是根據日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開展工作。部分新晉人員則缺乏教務管理經驗,對個人職業成長重視不足。還有部分工作崗位人員是由其他部門臨時抽調而來,在措施實施和管理系統操作等方面缺乏專業性,更難以實現專業化創新。部分民辦高校對教務管理人才培養重視不足,沒有將培訓工作納入學校人力資源培養體系,教務人員技能學習途徑欠缺,缺乏晉升空間,由此也造成工作積極性不足、缺失參與意愿等多方面問題。
(三)制度建設不完善
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涉及多個層面、內容較為復雜,并隨高校教務管理形勢變化而不斷變化,各個方面工作開展都需要有對應的制度依據。但是在當前民辦高校教務管理體系中,制度建設明顯較為滯后,存在多方面問題。首先是制度建設不完善,制度內容主要是以監管監控為主,教學實施保障和激勵制度建設不夠完善,教務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足、效率低下,無法朝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其次是制度內容專業化不足,部分高校校院兩級教務管理要求沒有實現有效對接,甚至在某些具體要求上存在沖突現象,使得教務管理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異化現象,對工作效率和管理成效產生影響。再次是管理制度人性化不足,片面追求所謂的績效管理標準,沒有為教務管理推進提供優化空間,管理人員只能夠僵化地按要求處理具體事務,造成部分問題無法靈活處理,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就業產生影響。最后是教務管理制度沒有隨民辦高校發展形勢要求適時更新,部分制度內容與當前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要求不符,造成教務管理實際工作與制度的錯位。
(四)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滯后
教務管理信息化是專業化創新實現的重要條件,是確保教務管理整體優化的重要保障。多數民辦高校都已經建立教務管理信息化平臺,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信息化效能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問題產生的原因,一是由于信息化平臺模塊設置與當前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內容產生偏差,以校企合作、創新創業為代表的新型人才培養內容較為復雜,難以完全納入信息化平臺,使得信息化平臺無法高效運行。二是信息化后臺大數據分析模塊建設滯后,沒有充分發揮數據分析整合效能,無法為教務管理專業化創新提供有效支撐,使得專業化建設效率較為低下。
(五)業務流程較為堵塞
在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開展中,實現縱向和橫向業務流程的有效銜接,提升教務管理工作效率,是實現整體工作專業化的基本要求。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中,業務流程銜接明顯不夠順暢,使得部分教師和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務管理成效彰顯不足。以學生成績管理為例,成績錄入環節相對較為完善,但是成績分析環節相對較為固化,部分專業課教師在分析本班學生專業課成績時,只能夠查詢分析本人所負責的課程,并且審批流程較為繁瑣,這與當前民辦高校專業群建設模式運行要求明顯不符,無法對教學改革提供有效支撐。此外,在校企合作平臺運行中,企業層面與教學管理對接也不夠順暢,對企業參與積極性產生影響。
三、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創新路徑
(一)新發展理念創新
新發展理念是基于我國經濟社會朝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在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活動應當遵循的理念要求。以新發展理念推動教務管理深化改革,應當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將創新作為引領教務改革的根本動力,在轉變粗放式管理理念的同時,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的具體方式,優化更新教務管理信息化平臺,以數據化支撐優化課程編制和安排、教學改革、實踐教學,確保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契合。二是協調推動教務管理朝向集成化方向發展,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出發,統籌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發展關系,補齊管理短板,明確不同階段教務管理重點,采用分層推進方式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動,助力學校整體發展。三是要以綠色發展為指引,有效解決教務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在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基礎上,利用PDCA循環質量管理模式,實現教務管理的自我優化,確保在現有資源支撐下不斷提升教務管理質量。四是要樹立開放共享理念,利用信息網絡平臺強化同類院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在精準分析教務管理問題基礎上開展專題調研,深入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提升教務管理服務功能,帶動學校整體管理工作創新。
(二)教務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
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是實現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創新發展的基本條件,在當前民辦高校辦學形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教務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應當從如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做好各個崗位工作人員專業素養評估,根據崗位工作要求對具體職責進行專業化分解,細分具體評估標準,以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體系,對工作人員專業素養進行精準評價,為培訓工作開展提供參考依據。其次是根據評估結果制訂完善的專業化培養計劃,優化培訓方式,確保各個崗位工作人員都能夠積極有效參與培訓活動,有效提升培養水平,為教務管理人員專業化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再次是要嚴格把控人才招聘和日常管理,根據崗位職責需求配置合適的管理人才,確保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充分發揮,不斷優化教務管理人員職稱結構,為專業化創新提供人力資源支撐。最后是要為教務人員提供成長和晉升空間,更好地滿足教務管理人員個人成長需求,為專業化創新提供持續動力支撐。
(三)創新專業化管理制度
推動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制度建設,是確保專業化創新成效的重要保障。專業化制度建設應當明確如下要點:一是優化制度結構,強化保障制度和完善激勵制度,根據學校教務管理工作實際,分析人力資源、硬件設施等方面投入不足,分析激勵體系薄弱環節,改變現有制度內容中單純以監管監控為主的方式,確保制度體系的全流程覆蓋。二是細化制度體系,確保制度內容在校級和院級教務管理的全面覆蓋,確保所有教務管理工作都有據可依,為具體工作優化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堅持從教師教學和學生成長實際情況出發,留出教務管理專業化優化空間,提升具體工作靈活性,有效提升教務管理工作整體水平。四是要根據學校中長期發展戰略和階段性工作要求,適時更新教務管理制度,確保制度體系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確保管理工作專業化效能得到充分體現。
(四)優化教務管理專業化環境
提升教務管理信息化水平,構建信息化運行環境,是推動教務管理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條件,打造專業化環境優化應當從如下方面著手:首先是要全面強化校園信息化網絡建設,提升網絡基礎設施運行能力和承載水平,滿足教務管理、教學活動、學生網絡學習等方面需求,確保信息高效、安全、低延時傳輸。其次是要優化教學管理系統,根據教學和學習活動開展要求,細化教務管理模塊,根據教學組織和管理要求,及時增刪模塊,減少師生在實際應用中不必要的操作,提升教務管理運行效率。再次是要優化教務管理審核方式,盡量規避信息化審核與紙質審核同時存在的情形,避免由于雙重審核徒增教務人員無效工作[5]。最后是要強化共享數據中心建設,利用云計算、云平臺、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提升信息共享的同步性和安全性,實現各個部門教務管理聯動水平,切實發揮教務信息化管理效能。
(五)教務管理業務流程創新
基于流程再造理論對教務管理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創新,實現流程有效對接,能夠更好地推動教務管理朝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業務流程的梳理創新,需要以信息化平臺為支撐,基于業務流程再造理論所具有的根本性、徹底性、顯著性、流程性特征,以推動專業化創新為基本導向,賦予流程執行者一定決策權限,對教務部門崗位信息進行并聯,對各個流程進行自動化整合,避免出現重復操作現象,準確界定重點流程,以實現教務管理靈活性和優質性[6]。以二級學院排課管理業務流程為例,傳統的手動編排方式,會存在班級課程沖突、教師課程沖突、理論與實踐課程關聯性不足等問題,影響教學內容組織成效。利用信息化排課系統,在滿足學校公共課表基礎上,由系統自動進行理論課和實踐課程編排,并由各系主任與認可教師溝通,制訂完善的開課計劃,在滿足本專業課程教學后,再與跨學院教務管理人員溝通,協調好跨學院課程安排,直至滿足所有課程、所有教師課程組織,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四、結語
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創新是優化學校管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措施。教務管理人員,必須要適應學校整體發展要求,創新管理理念,優化管理體系,才能夠確保管理成效充分彰顯。
參考文獻:
[1] 黃芬芬. 新發展理念下民辦高校教務管理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4):38-40.
[2] 林曄. 信息化時代民辦高校教務管理人本化缺失的表現及對策——以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為例[J]. 林區教學,2021(06):35-38.
[3] 王華.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民辦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探究[J]. 學園,2020,13(13):64-65.
[4] 褚寶柱. 大數據時代下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創新與思考[J]. 今日財富,2019(23):191.
[5] 李燕芳. 民辦高校教務信息化管理實踐探討[J]. 黑龍江科學,2021,12(23):136-137.
[6] 王丹妮. 信息化條件下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專業化策略探討[J]. 數碼世界,2020(10):205-206.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