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春貝
【摘要】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是一種借鑒醫學診斷的教學研究工具,以教學目標、課堂導入、課堂提問、預設與生成、課堂拓展、教學語言、課堂小結、作業設計、課堂板書、教學反思等教學環節作為切入點,通過錄像、現場、錄像與現場結合的途徑觀察課堂教學,聚焦教育教學行為,改進教師課堂教學,從而優化教學設計,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導入;切片診斷
清人李漁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一堂好的物理課應當有個奪目的導入。僅僅占課堂三五分鐘的導入卻是一節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精彩的導入能立馬把學生帶入課堂,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整個課堂學習氛圍,給接下來要進行的教學環節的展開開個好頭。
一、高中物理課堂導入設計存在的問題
1.導入時間過短或過長
好的課堂導入應短小精悍,時間控制在3到5分鐘。導入時間過長不僅沒起到輔助課堂的作用,還會影響下一個教學環節的開展;導入時間過短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導致課堂開頭呈現“蜻蜓點水”的結果。
2.為了導入而導入
一些老師在沒下功夫弄清楚學情或沒分析教材的前提下,光想著怎么導入能吸引學生,怎么導入能激起學生興趣,結果適得其反且設計的課堂導入往往與本節內容聯系不緊密甚至毫不相關,不光浪費教學時間,還造成學生對學習目標理解的混亂。
3.導入缺乏設計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大門,而教師是打開這扇大門的鑰匙,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很重視課堂導入,往往直接使用教材中的導入,或者說根本沒有進行課前導入,如“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幾頁,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幾課”。沒有根據學情設計的導入以及沒有導入直接授課,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并且感到枯燥乏味,這不利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也直接影響下一環節的教學,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課堂導入的作用
1.吸引眼球
10分鐘的課間時間,學生或在補覺,或在嬉戲打鬧,或在思考上節課遺留的問題,這就給教師10分鐘后的課堂帶來了挑戰,如何快速地把學生從課間這種或迷糊或興奮的狀態拉到課堂這種需要集中精力進行思考的狀態,課堂導入作為這兩種狀態的分割線,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導入,能立馬抓住學生的眼球,快速地把學生拉入探索物理科學的世界中。
2.激發好奇心
一節課45分鐘,而高中物理作為一門嚴謹的學科,環環相扣,需要學生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么如何讓學生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呢?這個年紀的學生還保持著對這個世界萬物的好奇心,有一探究竟的心理,導入作為一節課的初始環節,筆者認為只要導入的時候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就能帶著這份好奇始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跟著老師的步伐一步一步揭開物理學科的神秘面紗。
3.直指教學目標
在高三物理一輪復習中,大部分教師在導課時常常直接抑或間接指明教學目標,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對高中生而言這種直白的導入有利于其有目的且有方向地進行學習,并且這種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的導入也節約了教學時間。
【案例1】“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課堂導入設計
教師展示學習目標:掌握由電勢求電場的兩種方法。
(1)正交法。
(2)等分法。
這種單刀直入的導入,高三學生能快速地知道這節課的學習目標,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
三、課堂導入的形式
1.實物導入
通過展示一些模型、圖片等實物進行導入能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沖擊,操作起來簡單,這種簡單明了的導入,不但能立馬抓住學生的眼球,還能幫助學生建構物理模型,讓學生從抽象化物理概念轉換到具體化物理模型,體現高中物理學科素養中所提出的“科學思維”這一素養內容,帶來很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2】“質點、參考系”課堂導入設計
展示圖片:百米賽跑、球場上飛滾的足球、蘋果從樹上落下來。
提問:這三張圖片上的物體狀態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相對位置發生了改變。
師:物體的相對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叫做機械運動。人在百米賽跑時候手腳前后擺動、足球向前滾動的同時也在轉動、蘋果向下掉落的時候也在滾動,可見一個物體并不只是進行單一的運動,我們怎么精準地描述他們的運動呢?通過本節課“質點、參考系”的學習,我們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視頻導入
在課堂初始時播放一段簡短的視頻作為導入,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沖擊下,激發學生探索物理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期待每一次的物理課堂,刺激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驅動力。
3.實驗導入
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科學探究”素養指出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現象發現物理問題,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可提高其交流、動手操作、總結、反思的能力。因此教師利用實驗演示作為導入,一些操作難度不高的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多做。不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而且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這一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案例3】“向心力”課堂導入設計
師:課前老師傳授了兩位同學一點“武功秘訣”,現在請這兩位同學上來演示給大家看。
學生展示:成功把三個骰子立起來。
講臺下的其他同學驚呼掌聲一片。
師:同學們,想不想為師也把這個“武功秘訣”傳授給你們?
生:想!
師:那么現在為師就來告訴大家,骰子能立起來的原因是“向心力”。那么向心力怎么使它們立起來的呢?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將會一點一點教會大家這個“秘訣”。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計了以上實驗進行課堂導入,成功讓學生帶著想學習“武功秘訣”心理,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
4.復習導入
如果上節課的知識點與這節課的知識點是關聯的,教師就可以把上節課知識點作為導入,通過復習的方式以舊知串聯新知,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鞏固舊知。
【案例4】“牛頓第二定律”課堂導入設計
師:在上節課的實驗中,我們得到什么實驗結果?
生:小車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師:那么,任何物體都符合這個實驗結果嗎?
生:符合。
師:大量的科學家做了很多次類似的實驗,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以及觀察到的事實,發現都可以得到與上節實驗同樣的結果。由此總結出一般性的規律,也是本節課的內容—牛頓第二定律。
這種復習導入的方式不僅可幫助學生加深上節課的記憶,還能直接引出本節課題。
5.時事導入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要求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與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的聯系。把最近我國發生的、學生關心的,又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時事作為導入,既能引起學生共鳴,又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還能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意識,從而體現高中物理學科素養中所提出的“科學態度與責任”這一素養內容。請看下面教學案例。
【案例5】“反沖現象—火箭”課堂導入設計
播放視頻:2023年5月10日晚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市龍樓鎮成功發射;墨魚遇到危險時“噴墨”逃生。
提問:這些運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受力和動量的角度進行分析)
學生根據分析總結出反沖現象及特點。
師: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是中國首個濱海火箭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大家以后有機會一定要現場觀看火箭發射。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反沖現象—火箭”。
選擇文昌火箭發射視頻進行課堂導入讓作為海南人的學生感到十分自豪,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欲望。
四、高中物理課堂導入的要求
相較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加大了難度,并且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學生在剛接觸高中物理時會覺得知識難于理解,甚至有些學生會選擇放棄物理的學習,這對后面的選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筆者認為教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設計出優秀的課堂導入?筆者認為需要做到如下四點。
1.把控時間
課堂導入時間不宜太長或者太短,但是要求簡潔明了,一般時間控制在3到5分鐘。杜絕滔滔不絕、繞彎、隱晦,要指向明確,語言精煉。
2.緊扣教學目標
課堂導入是為了加強教學效果,其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認真揣摩教材與課標,提煉教學目標,不能為了導入而導入,設計出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導入。
3.符合學情
高中物理課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促進人類科學事業的傳承與社會的發展。而不同年齡段、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方式存在差異性,也存在共性,因此導入的設計要符合學情。
4.富有趣味
巴班斯基說:一堂課上之所以必須有趣味性,并非為了引起笑聲或者耗費精力。趣味性應該使課堂上掌握所學材料的認知活動積極化。學生主動學習物理,主動進行科學探索的前提是興趣得到激發,教師應精心設計趣味性的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
通過對高中物理課堂導入進行切片診斷,發現課前幾分鐘的課堂導入雖短小,但卻是一堂高質量課堂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教師萬萬不可忽視、輕視。相信為師者多研究課程標準、勤于學習、善于分析學情、瞄準教學目標,一定能設計出精彩的課堂導入,讓學生不畏懼物理,愛上物理。
【參考文獻】
[1]肖榮,黃宏新,車云霞.論課堂導入及其設計[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1(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馬向輝.重視課堂第一亮相—課堂導入[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