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靈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福建福州 350000)
英語作為高中教學系統三大主科之一,對學困生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重要影響,為切實轉變學困生英語現狀,教師在改變教學模式基礎上應十分重視學困生作業設計,從作業反饋中體會這部分學困生英語學習水平、詞匯記憶、句式結構分析掌握情況,主動利用大數據手段分析研究,探究教學方法,促使現階段教學問題得到改善與解決,提高教學質量。
大數據最早是應用在IT行業內的一項數據集合,采用分布式結構,以云計算、云存儲作為基本依托,主要針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存儲、關聯分析,探究事物發展屬性、規律,掌握數據之間的聯系[1]。經過長期應用與發展,大數據逐漸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以其數據信息資源全面、數據類型準確、傳播速度較快、內容類型多、容量大、存儲快特點,與圖片、視頻、音頻內容相互結合,實現學困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升。
在高中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對高中英語教學方向與學困生核心素質培養進行改變,在夯實英語理論知識基礎上強調關注學困生情感教學,重視縮小學困生整體差距,力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多樣,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多角度促進學困生英語文化底蘊。由此可見,大數據下高中英語學困生作業設計本質目的以學科育人,提高學困生英語語言表達、詞匯轉換、句式結構分析能力,側重以最新課程教學標準為指導,激發學困生英語潛能,培養學困生獲取信息、整合信息與處理信息思維,符合新課標教學目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與科學技術提升,英語學科在教育與就業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加快推進文化強國戰略,我國高中英語教學階段更加重視學困生英語素養培養[2]。教師與學校全面了解大數據環境,深入探究大數據教學手段,整合大數據功能,以學困生基礎教學為切入點,精準完善作業設計,將培養現代化、高素質、實用性英語人才作為根本目的。因此,利用大數據教學手段,重新規劃學困生英語作業設計已成為現階段人才培養與教學發展必然需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綜合素質培養與提升關鍵內涵,當前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讓學困生提高學習英語興趣,加強學困生對英語單詞、詞匯、句子結構了解。趣味性原則既可以培育學困生英語思想狀態思維與表達方式,又能夠讓學困生在輕松愉悅教學氛圍中深化“聽、說、讀、寫、譯”能力。
作業設計類型與設計難度直接關系到課后延伸作業完成質量,在大數據視域下,高中學困生由于受到各方面教育因素影響,對知識認知與理解程度存在一定差異性,教師需要緊抓各個階段學困生英語水平,針對性開展作業設計,展現作業層次性,及時轉變學困生陳舊思維模式,豐富作業類型,布置開放性、綜合性教學作業,保證學困生英語素養提升。
傳統填鴨式作業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困生作業完成需要,在大數據環境下,英語作業類型設計應該遵循實踐性原則,幫助學困生探索中提升英語核心素養,掌握英語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興趣[3]。為有效提高學困生作業設計與完成度,教師根據最新大綱教育標準與作業實施理念,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增強學困生作業反饋,突出大數據視域下高中英語作業設計有效性。
由于生長與教育環境限制,各個學困生英語學習初始時期不同,一部分學困生起步晚,英語思維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薄弱,英語作業完成質量有待提高。教師作業設計類型少,多為閱讀與填寫類題目,忽視大數據教學功能,對學困生英語口語表達、讀寫翻譯能力監察管理力度不足。英語作業模塊安排不夠合理,獨立作業多,合作作業少,統一作業多,差異化作業少,沒有深入研究新課程教學標準,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嚴重阻礙學困生英語學習與應用積極性,導致啞巴英語產生,相應學困生英語核心素養無法提升。
大數據為優化學困生作業設計,縮小學困生之間英語差距,為順利開展英語教學提供重要契機,將高中英語教學效果達到最佳,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并精細化掌握大數據與英語作業設計之間聯系,明確大數據對高中英語學困生英語提升與英語思維培養重要價值,遵循三大教學原則,整合教學資源,探究作業設計思路,切實提高學困生核心素養。
傳統教學中英語作業重視程度低,作業規劃與設計隨意性較大,無法突出教學重點,與現代化教學觀念、教學技術、教學手段融合性較低,整體作業效果不夠明顯。基于此,更新高中英語作業設計觀念,糾正學困生英語學習思想成為現階段教學重點。首先,教師作為知識引導者與傳遞者,作業設計觀念更新與發展對學困生英語解題思維和應用思維建設具有推動作用,通過作業優化與改變,拓寬學困生學習渠道,借助大數據教學技術,對學困生整體學情監測分析,充分挖掘學困生英語優勢,逐步從單詞、詞匯掌握量、句子翻譯、詞匯結構分析等方面突出教學效果。其次,英語作業設計切勿延續題海戰術,要轉變教學觀念,突破啞巴英語作業模式,通過大數據智能軟件或者線上課程體系分析學困生英語不足,精準定位學生弱點,為其推薦多樣化作業類型,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強化學困生人文英語素養。以新人教2019版高中英語為例,在講解“Travelling around”時,教師應該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為學困生英語綜合能力做出測試,并針對性樹立教學觀念,將傳統填鴨式作業形式升級為分層式,由“Part 1:Listening and Speaking”+“Part 2:Reading and Writing”+“Part 3:Talking and Practicing”三大部分組成,利用多樣化作業類型,培養學困生聽說讀寫練能力。作業內容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原則,讓學困生掌握單詞詞匯“apply sth to ,apply (to) for...application,amazing,be amazed at,be amazed to do sth”逐漸過渡到句子翻譯和寫作結構“(It is...that...)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Spanish is the main official language of Peru.”“(as...引導時間狀語從句)...as you spend a day driving along the highway connecting Cusco to Lake Titicaca.”培養學困生英語表達思維。
固化書本寫作作業模式已經無法提高學困生英語學習興趣,在應試教育影響之下,無形中加大學困生心理壓力,對學困生英語讀寫能力、表達與交流素養形成一大阻礙。高中英語作為新語種,為突破學困生排斥心理,增強學困生英語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以學困生興趣為切入點,優化作業設計平臺。
第一,教師將大數據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運用信息技術為學困生創設線上交流與表達作業設計平臺,借助大數據標注題移庫,將云服務平臺與移動終端相結合,調動學困生學習積極性,在完成作業基礎上實現英語綜合能力提升。例如在學習教材知識“Sports and fitness”內容時,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利用智學網,設置“Sports、Fitness、Health即興感想”作業,學困生利用移動在線課程系統,將自己感想錄制并上傳作業錄音。教師通過錄音內容,準確了解不同學生英語發音是否準確,口語句式結構以及表達內容是否清晰,抓住學生口語表達薄弱點,給出糾正意見,針對化解決學生這方面問題,促進英語組織、翻譯、表達能力提升,增加英語知識儲備,提高作業完成質量。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教師隨時隨地了解學困生英語作業完成度以及學困生英語能力現狀,及時做出教學調整。
第二,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困生設計線上作業情境模擬,提高學困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困生變換與遷移思維,促使學困生在輕松愉快氛圍中提高英語素質,縮小學習差距。以新人教2019版英語教材為例,高中英語教師在作業設計之前需要不斷完善自身教材教案,將“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重難點知識綜合梳理,利用輔立碼課微視頻功能,選擇課程片段,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為學困生設計“口語表達和交流”情境,讓學困生課后扮演不同角色,自主討論探究各個國家語言表達方法與交流思維之間差異,將“Chinese,English,French,Japanese”等各國語言大致掌握,拓展學困生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在作業實踐中達到教學目的。
第三,高中教師利用輔立碼課為學生推送題目,讓學生在線答題,根據輔立碼課自帶的名師講解模式,找到自己英語題型錯因,根據講解分析進行反思,了解自己被“困”在哪里,抓緊突破思維困境,提高英語水平。首先,教師需要立足教材,從教材中選取教育主題“Cultural Heritage”,利用輔立碼課教材同步內容,結合大數據功能,將重難點單詞、詞匯“heritage,temple,mount,creative,take part in,application”以題型推送形式,引導學困生在解題過程中區分名詞(n.)、形容詞(adj.),提高學困生理解能力。其次,將句式結構應用進行整合,如“between A and B,balance A and B,Keeping the balance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is of much importance to everyone.”培養學困生英語表達思維,掌握英語表達技巧,降低教學難度。學困生根據移動課程體系中大數據自主分析功能,進行錯題重練,熟悉并掌握詞綴助記派生詞“propose(v.)→proposal(n.),contribute(v.)→contributio n(n.)”、語境串記多義詞“issue,conduct”,感受句子用詞語境。最后,注重學生學習和解題過程,了解學生學習不足,加強引導并突破困境,利用輔立碼課為學困生推薦貼合性較強、實用性較高的作業類型,在短時間內提高學困生英語作業質量,增強英語技能。
3A自主探究作業模式是指“Anytime,Anything,Anywhere”作業布置與完成過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利用移動信息系統,如智學網、輔立碼課等學生端管控式教學系統,增強學困生作業設計多樣性,突破傳統教學限制,拓展英語作業設計渠道與模式,豐富教學資源,讓學困生在3A作業設計視域下提高探究思維,培養學困生獨立思考、自主分析能力。智學網和輔立碼課能夠隨時隨地根據學生作業質量反饋,結合大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根據學情分析圖譜全面了解學生作業水平,找出學生薄弱點,對學生提出各種類型英語問題。例如,在新人教2019版“History and traditions”課程中,教師利用輔立碼課為學生設計自主化、實踐性多樣化教學作業,“Part 1:Listening and Speaking ”,讓學困生聽取原文重點句子,“As is known to us ,China is a country belonging to the Third World”“More and more women today have learned to arise in defence of their legal rights.”并轉化為口語進行表達,從中鑒別出重點單詞、詞匯結構“belong to...in defence of,surround sb./sth.with”,突破時間與地域限制。教師在學生作業完成過程中根據后臺大數據信息檢測,從學生角度觀察作業設計難點和重點,根據作業評價,查漏補缺,及時改正不足,深化英語核心素養,從教材延伸知識內容[4]。教師在設計自主性教學作業時,需要合理控制作業難度,結合學困生英語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為其推送英語讀寫作業題目,展現作業設計層次性,在循序漸進過程中加大作業難度,提高學生答題準確率。“Part 2:Reading and Writing”,高中教師在移動作業設計平臺中為學困生設置第二部分作業,以Part 1為基礎,進行知識延伸,確定閱讀主題與素材,為學困生設計“讀后續寫”作業,緊跟新時期素質教育要求,幫助學困生消除恐懼、自卑心理,結合學困生英語優勢,讀寫結合,充分發揮其想象力與創造力,利用SQ3R閱讀教學法提高學困生英語“瀏覽、發問、閱讀、復述、復習”能力,達到英語教學目的。例如,在Part1中確定閱讀主題“history”,利用大數據搜索相關書籍與閱讀素材,直接利用移動軟件進行作業推送,節約教學時間成本,突破作業設計與溝通壁壘,然后讓學困生根據“history”素材內容,分析主題、中心思想、情節構建,豐富英語單詞詞匯積累,提高學困生英語思維發散能力、遷移能力與續寫能力。
總而言之,作業設計作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結合現代化大數據教育背景,充分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功能與優勢,轉變傳統照搬式、題海式作業觀念,為學困生創建線上作業資源庫,利用移動軟件智學網和輔立碼課等學生端管控式平板突破教學壁壘,創設良好、優質作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