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宇 苑秀芹
摘要:高職學生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體,也是不可忽視的新時代網民群體,他們的群體特性需要教師因人而異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分析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網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探討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網絡思政工作面臨的困境,指出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開展網絡思政工作的三個策略是———傳播內容:筑牢宣傳陣地,規范主流發聲;傳播媒介:健全網絡技術,建立媒體矩陣;傳播者: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思政教育;網絡意識形態;立德樹人;時代英才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0-006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支持課題“受眾理論視域下提升北京高職院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效果的策略性研究”(編號:GGW-2022-B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當前,互聯網已成為一些輿情事件發酵和放大的主陣地。網絡意識形態的正確引導對于平安校園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要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1]。高職院校還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切實做好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引導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應對互聯網技術快速迭代和意識形態“主戰場”轉移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挑戰,研究一種較為科學、完備的網絡思政教育機制,穩步推進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提質提效,為國家培養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英才。
近年來,高職院校突發事件以及網絡輿情發生的頻率呈逐年上升態勢,總體數量逐漸增多、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傳播規模不斷擴大,給高職院校安全穩定和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也對高職院校正常教學活動造成了一些影響。所以,有效處理校園網絡輿情,妥善解決重大突發輿情事件,是高職院校發展和平安校園建設的關鍵環節。
1.適應互聯網發展,維護高職院校網絡輿論環境穩定的必由之路
網絡輿情因網絡的特性,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傳播方式具有自由性和交互性。傳播主體往往自發且隨意,而且在網絡這種實時交互的平臺上傳受雙方交互性更強,可以達到實時交流,信息傳遞更快,輿情蔓延也更迅速。二是傳播內容具有多元化和偏差性。傳播對象面向不同群體和不同方面,具有多元化特征。部分網民在網絡平臺發布內容時有時會表現得比現實生活中更激動、感性、情緒化,并且容易被煽動,導致內容具有偏差性。
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中,網絡意見領袖的興起,使得輿論的產生和傳播變得愈發便利且迅速,更加難以預測和研判。高職院校輿論環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高職院校的網絡輿情不是孤立、突發、偶然的事件,也不是網絡的產物,是社會矛盾與網絡輿論場疊加激變的結果,高職學生在中國互聯網中的網民占比較大,是信息傳播較為活躍的特殊群體。所以,高職院校面臨的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更為復雜,網絡輿情引導工作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2.把握網絡意識形態陣地主動權,抵抗不良思想滲透的現實需要
高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其價值觀念隨著接觸的事物不斷變化,還沒有完全成熟。互聯網有著海量的信息,其中也混雜著一些錯誤的信息和思想,會導致部分學生情緒偏激,言行失當,產生嚴重的后果。高職院校應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對高職學生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2]所以,高職院校要把握網絡意識形態陣地主動權,抵抗不良思想對學生的滲透。
1.工作缺乏深入研究
當前,新型媒體環境的變遷,使得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有所改變,也進一步使環境發生了變化。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傳統媒體的一些功能,每個人都可以是“新聞記者”,不再必須需要專業的媒體組織進行傳播[3]。部分高職院校對新形勢下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規律、新媒體傳播規律等內容領域未能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沒有充分認識到網絡意識形態環境的特殊、復雜、隱蔽的特性,對相關工作缺乏重視,未能深入研究謀劃如何將具體想法真正落地。
2.工作創新意識匱乏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對新媒體平臺建設的認識不夠充分,缺少創新意識,沒有形成媒體矩陣。以北京某高職院校為例,學校新媒體的主要形式為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頻率基本保持每日推送,每篇閱讀量在幾十人次到幾百人次不等。除學校官方平臺以外,在二級部門這一級新媒體平臺建設中,學校團委、學工部等多個部門以及二級學院都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但推送頻率不及校級平臺,推送頻率保持在每周至少一更,內容大多聚焦本學院及各部門新聞。通過對學校各層級校內新媒體平臺進行分析發現,校內新媒體平臺缺少創新,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3.工作隊伍力量薄弱
一是部分高職院校對網絡陣地管理隊伍缺乏系統的培訓。一些高職院校的新媒體平臺主要由教師管理、學生運營,沒有請相關專業領域人士對學校新媒體運營管理的師生進行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管理的培訓和相關業務的系統培訓,使得網絡陣地管理隊伍不夠專業,對新媒體運營管理的理解較為淺顯,運營傳播的方式較為單一,陣地意識不強,未能巧妙地將主流意識融入傳播內容中。二是部分高職院校未能建立專業的網絡陣地“思想導師”隊伍。互聯網時代,龐雜的信息來源會讓學生群體不能準確分辨,對于網絡熱點話題和事件也不能及時理解,因此高職院校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強的思想導師隊伍非常重要。
1.傳播內容:筑牢宣傳陣地,規范主流發聲
(1)主動設置議程。議程設置理論提出,媒介組織為公眾每日設置議事日程,大眾傳媒的“議題”設置吸引著公眾的關注點,并為公眾營造了一個“擬態環境”,不斷影響著公眾對社會的認知。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網絡議程設置的重要性。互聯網上有著各種“議題”,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高職思政教師可以在網絡輿論引導過程中有意識地設置“議題”,主動抓住先機,抓住關鍵內容,讓學生按照設定的方向去認識問題。通過“議題”的設置,教師可以改變學生的看法,進而達到影響輿論方向的目的。但是網絡輿論的參與性強、互動性高,議程設置的發展趨勢也充滿了很多的未知和可能,教師如果使用過度或不當,會導致出現“標題黨”“蹭流量”“蹭熱度”等極端現象,使學生對其產生厭惡和反感,嚴重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嚴和公信力。因此,當高職思政教師在對學生關注的輿情進行議程設置時,一定要注意“時”和“度”,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2)加強正面引導。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引下,向學生及教職員工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時代最強音。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網絡輿論環境極其復雜,信息質量參差不齊,高職學生迫切需要權威正確、旗幟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因此,高職院校著重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內容,加強以人為本的“紅色文化”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教師可以將紅色話語體系融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并引入正面積極的熱點事件,做好主題宣傳和典型宣傳,發揮好正面宣傳的思想引導作用。
2.傳播媒介:健全網絡技術,建立媒體矩陣
(1)思政教育一線貫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4]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事關黨的長久發展、事關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因此,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要從世界、國家、民族的現在與未來的整體格局來看待,要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現實來對待和觀照。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新媒體發揮的宣傳功能較多,但與學校黨建工作融合不足,還需在潛移默化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的引導與融合,更好地利用學校各類新媒體平臺,充分發揮其作用與優勢,做好正面宣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充分發揮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作用。
(2)學校資源整合利用。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各類實訓室等豐富的教學資源設施、各學院的專業力量,投入到學校新媒體矩陣建設中。這不僅能盤活高職院校的現有資源,提高學校資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提升新媒體矩陣建設的效果。在此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群體鞏固專業知識,將所學知識更多地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強化政治意識、奉獻意識和愛校情懷。一是提高高職院校新媒體內容質量。首先,通過開展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線上活動,提高他們對新媒體賬號的關注度。例如,在新媒體平臺組織“榜樣的力量”評選活動、“我眼中的校園”活動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其次,在新聞宣傳過程中,選擇一些“熱詞”融入稿件內容中,用活潑的語言吸引廣大師生的關注。再次,在新聞選題中多選用貼近師生學習、生活的主題,發布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做師生群體的知心人。最后,不斷更新傳播手段,緊跟時代潮流,了解師生的媒介接觸習慣,注冊并推動“百家號”“頭條號”等平臺建設,豐富宣傳手段,嘗試不同的技術與形式,給學生更好的閱讀體驗。二是加強新聞宣傳隊伍業務能力。首先,進一步完善組織體系。建立學校新聞宣傳隊伍,形成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制訂規章制度、設計社團團徽、制作工作掛牌等,明確分工安排,各司其職,讓學生群體融入其中,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其次,定期組織活動。每月開展集體學習,提高團隊成員的理論素養;每季度組織至少一次團建活動,增強組織的能力與凝聚力;每學期組織至少一次外出交流,加強與兄弟院校新聞宣傳隊伍的交流學習與合作,借鑒他人的優秀工作經驗。再次,提高校融媒體中心專兼職宣傳工作人員的“四力”水平,做好師生兩支通訊員隊伍培訓工作。三是加強新聞宣傳工作,多出精品。首先,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階段性重點任務,做好重大事件的事前策劃與采編播工作。其次,全面建設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各類新媒體平臺,在短視頻和微電影方面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再次,重點發掘典型事跡,打造學校新聞宣傳品牌,革新傳播形式,擴大傳播路徑,提高師生典型報道工作的影響力。最后,積極與校外媒體保持黏度,做好學校重大主題宣傳工作。
(3)主流意識“鹽溶”浸入。學校新媒體除了增加具備宣傳功能、服務信息等內容外,更要融入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蘊,將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武裝進新時代高職學生的頭腦,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內容可以涉及貼近師生生活的榜樣等正能量題材、近期社會熱點問題答疑解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等,并且結合學校師生興趣內容的調研結果,找尋合適的傳播主題,在潛移默化中樹立高職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3.傳播者: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高職院校“三進一融”育人模式是針對高職院校的一種新型育人模式,其含義就是以“思想導師進學院、職業導師進班級、素質導師進社團”的模式,進一步加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融合,從而促進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5]。因此,高職院校要以實施“三進一融”育人模式為契機,建立一支可靠的“思想導師”隊伍,全面筑牢學校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總體來說,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日常工作做實做細,未雨綢繆。“思想導師”的人員主要由高職院校黨政干部、思政教師構成,他們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理論知識,能以較高的政治站位和對職業教育領域政策的準確把握,彌補輔導員、普通教師群體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時,“思想導師”在深入學生群體的過程中,也可以彌補自身在以往工作中與學生接觸少而不了解高職學生群體特點的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思想導師”需嚴格執行輿情日報、溝通機制、實時監測、深入調研等,了解學生群體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問題,有的放矢,精準發力,將潛在的意識形態風險及隱患扼殺在搖籃里。
(2)緊急時刻主動出擊,正確引導。社會上的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很快就會出現在網上,24小時將達到輿情大發酵[6]。面臨突發輿情,高職院校的每一名教師,尤其是“思想導師”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把握節奏。在應急處置階段,把握好黃金4小時;在輿論導控階段,邊做邊說,公布進度,科學為據,解釋疑惑;在形象重塑階段,要立足建設,凝聚共識,化害為利。二是要主動發聲。面對可能發生的輿情事件要做好正面宣傳,要第一時間調查事情原委,向公眾講清事實,在闡述過程中注重態度的表達,并且要誠摯地說清處置問題的具體措施。要講好自己的“故事”,還要做好輿論引導,回應師生關切,以官方媒體作為信息的主渠道,在全媒體做好事件各個節點的輿論引導工作。要突破“黃金24小時”的局限,把握第一時間、第一現場,使線下處置和線上應對同步進行。三是要關口前移。作為“思想導師”,要站得再近一些,靠得再前一些,底氣再硬一些,把善后和處置問題放在輿情事件處置時間鏈的最前端。
(3)不斷提升理論水平、業務能力。時代的發展,為高職思政教師指明了方向,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思政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理論水平、業務能力,以應對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要積極邀請官方媒體、新媒體行業、信息技術領域的專家,以及從事宣傳思想工作和國防教育領域的專家對思政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尤其要重視對思政教師進行網絡意識形態問題的專業培訓,提高他們辨別輿論風險的能力,以更好地維護國家意識形態的安全和穩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9.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19.
[3]孫遠.媒介融合時代大學生輿論引導研究[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98-102.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5]楊震.高職院校“三進一融”育人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67-69.
[6]姜勝洪.網絡輿情熱點的形成與發展、現狀及輿論引導[J].理論月刊,2008(04):34-36.
Exploration of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hen Xiangyu, Yuan Xiuqi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a special group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an undeniable group of netizens in the new era. Their group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teacher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need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explor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hree strategi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re: communication content: building a solid propaganda platform, standardizing mainstream voice; media: lmprov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stablish a media matrix; disseminators: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network ideology;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talentofthe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