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當前初中數學研究領域,問題導學逐漸成為熱門話題.研究問題導學的應用策略,對于學生學習進步和課程改革發展意義深遠.文章分析了問題導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結合問題鏈條、以問啟思、質疑問難、實踐探索、小組合作五個方面的研究,細致闡述初中數學問題導學的應用策略.發現合適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的多種思考,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有積極影響.問題導學的應用,值得當代教師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問題導學;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9-0029-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簡介:唐蕾(1993.12-),女,陜西省寶雞人,碩士,中學二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問題導學是指教師結合學情,利用問題指導學生思考和解題的教學手段.問題可在教學的前、中、后三環節導入,只要問題與教學內容相符,便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繼而活躍課堂氛圍,讓數學課堂更加精彩.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重視問題導學手段的應用,將學生視為數學教學的主體,在思維層面、實踐層面進行引導,關注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細節情況,適當鼓勵學生進行提問,由此培養學生優秀的質疑精神,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發展.
1 問題導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1 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強化
應用問題導學對初中數學教學流程進行重構,是對目前教學過程的創新,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顯著強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傳統數學教學流程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鮮有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大多時間用于消化教師講解的重難點知識.教師使用問題導學方法,在講解新知識和解題中提出關鍵性問題,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轉變被動接受知識的滯后學習觀,主動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強化.
1.2 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
初中數學教學提倡根據實際情況設問,讓學生在思考、實踐中提升思維品質.教師設計前呼后應的問題,應用問題導學的方式,將學生的理論學習環節聯系起來,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注意前呼后應,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連貫,在針對性較強的問題驅使下,把握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形成良好的數學思想,提升數學思維品質.
1.3 有助于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利用問題開展教學,精簡教師的講解過程,細化學生的思考流程,有助于提升數學教學效果[1].問題導學的本質在于引導,即利用核心問題驅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題,能針對特定的重點知識,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切實提升教學效果.問題的設計以及解決過程,體現教學目標,與教學理念相吻合.教師合理使用問題導學方法,幫助學生深化關于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不同考查形式,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2 初中數學問題導學的應用策略
2.1 構建問題鏈條,串聯各項學習環節
問題導學,“導”是關鍵.構建問題鏈條,可以將前置學習、新知探究、復習反思三個學習環節進行串聯,由此發揮問題導學手段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注重提問的巧妙性、關聯性、針對性,避免提問流程過于模式化,從而導致各項學習環節相脫節[2].比如,《整式的加減》教學中,首先,教師在預習環節提出問題“單項式4a2b3的系數和次數分別是什么?”目的在于考查學生對舊知的掌握情況,使之回憶單項式的次數是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之和.然后,教師要在新課講解環節,運用乘法分配律引出合并同類項知識.此時,設計問題“2a3mb+4ab-1是四次多項式,m值是多少?”這一問題能夠與預習環節提出的問題相呼應,構成初級問題鏈條,串聯舊知識復習和新知識學習活動,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在學習合并同類項的基礎上,懂得“多項式的次數,就是多項式中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即“2a3mb的次數有可能達到 4,則3m+1=4,m=1”.最后,教師利用復習問題“已知a=2,嘗試求出-6[a2+1-16(2a2+a)+13a-5]的值.”學生通過“化簡去括號”,可以得到“-4a2-a+24”,將條件中的“a=2”代入得到結果“6”.
2.2 堅持以問啟思,推進師生互動交流
循序漸進提高問題難度,可以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由此為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創造契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有計劃地提出有關教學內容的問題,根據學習內容以及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變化,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問題,與之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通過思考回答教師的問題,逐步突破數學學習難點,養成由點及面的思考習慣.
比如,《一次函數的圖像》教學中,首先,教師提出問題“正比例函數y=2x的圖像是直線嗎?”啟迪學生進行思考并動筆畫出圖像.然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畫出的圖像進行提問“畫函數圖像都有哪些步驟?”學生則結合自己的圖像繪制經驗加以總結:(1)列表;(2)描點;(3)連線.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共同探討“一次函數y=-2x+1的圖像特點”.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設計問題“隨著x的增大,y的值有何變化,圖像上點的變化趨勢如何?”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話題,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一次函數的圖像特點.由此,學生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通過思考和回答問題,掌握更多解題思路,不斷提升數學學習自信.
2.3 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優秀質疑精神
通過設計疑問,讓學生主動進行質疑和探究,可以培養學生優秀的質疑精神.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核心知識點,以設疑的方式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之保持對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逐步化解自身的認知沖突,從而通過質疑來找到探究問題的根源,形成優秀的質疑精神[3].
比如,《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觀察不等式“6+3x>30,x+17<5x,x>5,x0.02×100>104”,鼓勵其嘗試說出共同特點,再揭示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然后,教師要列舉前幾節課中介紹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提出問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項變形,不適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對嗎?”引發學生的質疑與思考.教師此時要鼓勵學生勇敢提問,教師則要埋下伏筆,讓學生帶著問題按照如下方式求解不等式“3-x<2x+6”:(1)不等式兩邊同加“-2x”并合并同類項;(2)不等式兩邊同加“-3”再合并同類項;(3)不等式兩邊除以“-3”,得到解.學生通過求解不等式,能夠消除對上述問題的質疑,化解自身的認知沖突,并能夠運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針對在質疑過程中提出不當問題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利用問題“正整數解就是不等式的全部解,對嗎?”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解不等式“4(x+1)≤24”的基礎上,求出“正整數解”,使之自行化解認知沖突,明白前述不等式的正整數解并非全部解.最后,教師指引學生進行思想方法總結,圍繞解不等式的易錯點,讓學生觀察存在失誤的解題步驟,并提出自己的疑問,由此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質疑能力,使之更深層次地理解所學數學知識.
2.4 設計實踐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數學源于生活.挖掘初中階段學生身邊的事物設計實踐問題,能夠在生活與數學之間搭建起橋梁,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使之形成高階思維.初中數學教師要創設情境,將學生置身于其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圍繞問題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運用問題導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以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實踐問題,實現深度學習,逐步掌握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
比如,在《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中,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以下方式解方程“x2+8x=9”:(1)移項;(2)等式兩邊加“42”并開平方;(3)得到結果.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配完全平方式的方法解題,繼而理解“配方法”.然后,設計實踐問題:現有一塊長80 cm、寬60 cm的硬紙板, 在硬紙板的四個角上截掉四個相同小正方形(邊長為x cm),做成底面積為1 500 cm2的無蓋長方形盒子,求x的值.先讓學生動手進行剪裁,循序漸進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中,使之能夠按照題干要求進行操作,將小正方形的邊長(厘米)設為未知量x,并列出對應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配方法”進行求解,讓學生在深度學習中,自主進行思考,形成良好的高階思維.教師提出問題“方程的解x=15或x=55都是正確解,對嗎?”由此啟發學生的思考,使之能夠結合題意進行作答,明白“方程的解x=55應當舍去的原因”.
2.5 成立解難小組,促成學生思維碰撞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所難免,如何利用問題導學帶領學生解決難題,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注意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解難小組,即針對學習中無法獨立解決的難題,成立“學習攻關小組”,有效促成學生思維碰撞,營造寬松民主教學氛圍,讓學生減少發言顧慮,深入研究、解決難題.
比如,《用樹狀圖或表格求概率》教學中,首先,教師指導學生用樹狀圖表示隨機事件發生的結果,提出有關兩步試驗的問題:“兩步試驗所有出現結果是等可能的嗎?”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照樹狀圖進行分析,讓學生觀察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分析事件概率.對照圖示分析概率是一個難題,教師應關注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的狀態,在學生無法憑借自己能力進行解題時,便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學習攻關小組”,發揮解難小組在問題探討方面的積極作用,指導各個小組分別使用列表法計算涉及“兩步試驗”隨機事件的發生概率.最后,教師關注各個小組的解題進度,通過課堂巡視,分析各組所需要的幫助,以方法歸納的方式,指導學生分析樹狀圖法、列表法的優勢,使學生明白三步或以上的試驗,利用樹狀圖分析比較容易,兩步試驗(每步試驗結果相同時)利用兩種方法均可.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手段,可以助力學生透徹理解數學重難點知識,使之領悟正確學習和思考方法,促進學習效率和質量提升.教師在不同教學環節設計針對性問題,形成問題鏈,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由此實現問題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感悟數學真諦.從學生的疑問展開教學,是問題導學手段的應用切入點,為了讓數學課堂更加精彩,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實際學情來控制問題難度,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問題探究積極性,由此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雪雁,侯燕. 應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實施初中數學教學的策略[J]. 理科愛好者,2022(6):51-53.
[2] 蘇文奎. 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2022(35):54-56.
[3] 潘寶艷. 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運用探究[J]. 學周刊,2022(32):57-59.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