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一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事業單位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長,其財務管理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也日益增大。為了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長效化,需要不斷地推進規范化長效管理。財務會計規范化長效管理是保障事業單位財務安全和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財務會計規范化長效管理是指通過建立一套合理的會計制度和規范的會計流程,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和信息化,以及不斷強化財務內部控制,實現長效管理的過程。事業單位作為公共管理組織,其職能決定其財務會計規范化長效管理的重要性,必須高度重視。
一、財務會計管理現狀分析
(一)財務管理機構不健全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的不斷擴大,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機構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然而當前的實際情況卻是,我國許多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機構普遍存在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健全、人才短缺等問題,這不僅會導致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低下,而且也會對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首先,許多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管理方面缺乏標準化規范。由于許多事業單位對財務會計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對于財務會計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管理方面存在管理規范不足的情況。例如,事業單位可能會將原本獨立的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進行合并,或是讓一些工作經驗不足的員工負責重要的會計核算工作等一系列問題,這使得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嚴重受到限制。其次,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健全的問題。目前,許多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存在不規范、缺乏實踐性、難以落實等問題。例如事業單位在財務部門的工作制度、會計核算制度、預算制度等方面,可能存在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超出預算等問題,導致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不穩定,而且還會對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造成嚴重的影響。最后,事業單位在財務人才方面存在普遍短缺。當前,我國財務人才培養仍存在有關制度不成熟、實踐培訓不足等問題。許多事業單位中財務人才數量稀缺,不僅影響了事業單位在財務核算等方面的高效運作,而且也限制了事業單位發展的戰略性規劃。
(二)經費管理意識有待提高
事業單位作為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重要機構,在社會教育、文化、科技、醫療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國內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和財務管理缺乏透明化和規范化,近年來社會輿論對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和經費使用存在一定的質疑和擔憂。首先,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經費管理意識不夠規范。事業單位作為公共管理機構,其財務會計管理應該注重規范性和透明化,在經費管理方面特別應該達到隨用隨報、公開透明的標準。但是目前仍有許多事業單位存在財務管理不規范、賬務不清晰、報銷資料不嚴謹的情況,甚至存在一些不良傾向,比如公款私用、非法套取經費等。其次,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經費管理風險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與實體經營經費密切相關,但同樣存在不少風險。例如,一些機構可能會在經費使用、財務核算等方面存在漏洞和缺陷,而且這些缺陷還可能被不良行為人利用,開展一系列不合法的惡意行為,從而危害到整個社會的財務穩定性和管理安全性。最后,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經費管理帶來了財務成本過高的問題。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不僅使得財務成本過高,而且也容易造成經費浪費,導致經濟效益降低。因此,提高我國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經費管理意識,不僅能降低財務風險,也能有效減少財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一)財會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財會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機構和單位財務的紀律性、安全性和規范性受到影響。
1.管理制度和法規不健全。我國的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法規制度,系統性不夠強,導致各級管理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這不僅導致了機構內部的管理混亂和不規范,同時也使得令人擔憂的違規行為難以得到有效處罰,進一步加大了財務會計管理的風險。
2.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有待提高。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使用范圍的擴大,財務會計管理手段也應該不斷更新,以適應現代化的環境。但由于現行信息化技術水平的限制,許多機構和單位并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財務會計工具、專業軟件和管理系統。這使得機構和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得不到及時的跟進和支持,從而加大了機構和單位的財務風險。
(二)財會團隊素質偏低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財務會計管理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各類技能,尤其是在運用現代化的電腦技術和軟件方面的技巧的掌握程度也很重要。然而,目前存在較多機構和單位缺乏高素質的財務會計管理人才,這使得機構和單位無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財務會計管理手段,而且也影響了財務會計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很多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學歷低,專業素質欠缺,無法將財務工作做得更規范、更有效。此外,很多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雖然擁有一定的經驗積累,但是在應對新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技術上就有些力不從心。
三、加強規范財務會計管理的舉措
(一)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體系
在當今社會,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更是應引起高度重視。事業單位涉及公共資源的配置和使用,因此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尤為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體系,成為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
1.加強財務公開,提高信息透明度。財務公開可以讓社會公眾了解到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和資金使用情況,有助于鼓勵社會各界對事業單位的監督和參與。與此同時,監督機構也可通過公開信息找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建立權責清晰、責任明確的內部管理制度。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是建立社會監督體系的基本前提條件。內部管理制度應包括各級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操作流程等內容,各級管理人員應明確自己所負責的職能和工作范圍,并牢記綠色之根、廉潔之責等管理要求。這樣一來,監督機構在執行職責時可以借助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發現問題和開展監督,并將監督結果反饋至領導,推動問題的解決。
3.加強培訓和知識普及,提高內部管理人員的素質。管理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內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也決定著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各級管理機構應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財務知識和工作能力。此外,還應加強對社會公眾財務管理知識的普及,提高公眾對財務管理的認知度,增強社會各界監督的能力。
4.建立落實社會監督的機制和制度。除了上述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落實社會監督的機制和制度。首先要明確監督機構的權利和義務,并建立起相應的監督渠道和機構。其次要嚴格落實各項制度,做到不拘一格、不落一人,對違反財經紀律和規定的人員,要及時予以處理,通過正常的法律手段打擊和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以實現對財務管理優化的最大化。
在事業單位中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可以更好地維護公共利益,合理管理和使用公共資源,并使財務管理規范化程度得到提高。而這一過程必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實現,各級管理機構應牢記自己肩負的公共責任,切實加強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和管理,推動社會監督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讓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真正走上規范化和透明化的道路。
(二)加大單位內部監管
加大單位內部監管成為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首先,建立健全內部監控和風險管理制度。這是防范經濟犯罪和違規行為的重要手段。內部監控和風險管理制度包括審計機構的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建設、風險管理、合規性審查等方面。只有構建風險控制和環節的防范機制,才能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保障單位財務的安全和穩定。其次,實行崗位責任制,明確工作職責和管理權限。內部監管需要制度和人員共同配合,唯有建立起完整的崗位責任制,規范工作流程和管理權限,才能有效防范財務風險。財務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必須明確責任主體,做到責任明確、權責分明。對財務管理責任人應制定目標,并開展業績監測,以切實保障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最后,建立相應的獎懲措施和監督機制。嚴格的獎懲措施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對違規行為實施處罰,對優秀表現者實行激勵,從而形成吸引力和震懾力。此外,監督機制也應該配備專業人員和技術,對監管工作進行精細化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使財務管理更加規范和透明化。
四、結 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事業單位存在機構不健全、經費管理意識有待提高等問題。進一步分析原因,發現財會管理制度不完善、財會團隊素質偏低、領導財會管理意識不強等因素,導致了財務管理的問題。因此,為了規范財務會計管理,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具體而言,需要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加大單位內部監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提高財會團隊素質,加強領導對財會管理的重視和認識,才能夠達到規范財務會計管理的目標,保障財務安全,推進事業單位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