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國以來我國中學化學學科德育研究回顧與展望

2023-11-03 08:11:26朱鵬飛岳俊冰
化學教學 2023年9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

朱鵬飛 岳俊冰

摘要: 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中學化學學科德育的研究歷程可以分為初步探索、穩(wěn)步發(fā)展、改革推動和深化研究四個階段,在不同歷史時期國家教育方針的影響下,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特征。化學學科德育內涵不斷拓展、設計體系日趨完善、實踐案例不斷豐富。由此可以得出新時代化學學科德育研究的啟示:進一步明晰學科德育內涵,促進學科德育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師的學科育德能力。

關鍵詞: 化學課程; 課程標準; 立德樹人; 化學學科德育

文章編號: 1005-6629(2023)09-0007-06???中圖分類號: G633.8???文獻標識碼: B

學科課程是從各門科學領域中選擇部分內容、分門別類組織起來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編排與組織體現(xiàn)著國家、民族的意志和人民廣泛認同的價值觀[1]。可見,育德是學科課程教學的內在要求。學科德育是指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充分挖掘除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等專門的德育課程以外的其他學科課程中的德育元素,用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的實踐活動[2]。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3]。基于學科特點,深入挖掘學科中蘊含的德育元素,是提升德育實效、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重要舉措。

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是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力量[4]。中學化學課程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從實際情況來看,化學學科德育的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學科德育表面化”和“學科德育虛無化”的現(xiàn)象。“學科德育表面化”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硬性附加一些口號式、標簽化的內容,“學科德育虛無化”是指教師認為化學學科知識具有客觀性和真理性,價值引導的功能較小,學科德育屬于形式化的內容,實施意義不大[5]。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師學科德育意識和能力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學科德育的概念內涵、實施方法尚不清晰。以中學化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為研究載體,回顧建國以來中學化學學科德育研究的變化歷程,梳理總結化學學科德育的內涵、發(fā)展特點和啟示,有助于教師增強學科德育意識和提升學科育德能力。

1? 我國化學學科德育的變遷歷程

選取1951~2022年我國正式頒發(fā)的16份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文本分析可將新中國成立以來化學學科德育的研究歷程分為“初步探索”“穩(wěn)步發(fā)展”“改革推動”“深化研究”四個階段。化學學科德育目標、內容和實施方法在不同歷史階段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影響下,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特征。

1.1? 初步探索階段(1949~1976年)

1951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中學化學科課程標準草案》,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課程暫行標準。其中“否定一切迷信,建立科學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由實際追求理論的興趣”被納入《初級中學化學課程標準草案》中,而《高級中學化學課程標準草案》則強調:“由實際追求理論,再由理論追求實際,養(yǎng)成辯證唯物觀點,啟發(fā)學生有濃厚的研究興趣及創(chuàng)造性”[6]。1952年教育部以蘇聯(lián)教學大綱為藍本,頒發(fā)了《中學化學科課程標準草案》,其中學科德育目標不僅涉及辯證唯物主義,還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及國際主義精神[7]。1954年頒發(fā)的《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草案)》進一步強調中學化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思想,教師在教學中要多介紹我國化學和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遠景、蘇聯(lián)化學的研究和蘇聯(lián)化學家的偉大成就,以及蘇聯(lián)如何發(fā)揚國際主義精神協(xié)助我國發(fā)展化學工業(yè)的情形[8]。1956年頒發(fā)的《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修訂草案)》提出化學教學在實現(xiàn)中學教育以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學生,培養(yǎng)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fā)展的成員的目的任務中具有重要意義[9]。到了1963年,《全日制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草案)》在“教學目的”中僅提到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不再提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10]。文化大革命期間,大綱和課本被批判為“修正主義”,被停用,各地所編課本和教學過分強調所謂政治,貼政治標簽[11]。縱觀這一時期學科德育的內涵,其主要涉及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三個方面。學科德育教學方法強調實地學習和聯(lián)系實際,規(guī)定了各年級學生生產(chǎn)參觀的次數(shù),明確了實地學習的方法和參觀步驟,同時教學大綱還指出開展德育工作要注意防止牽強附會、生硬聯(lián)系的弊病[12]。

總的來說,建國初期的化學學科德育著重強調社會宏觀需求,重視和突出了政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個體發(fā)展的需求,此外內涵也沒有體現(xiàn)出學科特征和學科本質屬性。有關學科德育的闡述主要在“教學目的”和“教學要點”中簡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中涉及較少。

1.2? 穩(wěn)步發(fā)展階段(1978~2000年)

1978年頒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是文化大革命以后頒發(fā)的首個化學教學大綱,其再次強調了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提出要初步了解化學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和發(fā)展趨勢,通過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化學科技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為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祖國而鉆研科學技術的精神[13]。1986年頒布的《全日制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將“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改為“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重新加上愛國主義教育,并首次提出“科學態(tài)度”這一具有學科特質的德育要素,學科德育的教學方法除了實地參觀和勞動外,還強調充分利用實物、圖表、模型、電化教育手段等[14],這表明倡導的教學方法由直接經(jīng)驗為主轉向直接和間接經(jīng)驗相結合。此后頒發(fā)的多份教學大綱都指出重視科學態(tài)度教育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15]。

九十年代以后,學科德育內涵進一步豐富。1992年頒發(fā)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用)》提出培養(yǎng)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16],這表明開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需要,嘗試將學科德育變?yōu)槿说牡掠?996年頒發(fā)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供試驗用)》在“教學目的”中進一步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勤奮、堅毅、合作等優(yōu)良品德,并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首次鮮明地提出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思想品德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作風養(yǎng)成[17]。2000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首次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能力·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其中德育目標主要在“情感·態(tài)度”中體現(xiàn),基本內容囊括了這一階段不同教學大綱中學科德育涉及的要素,包括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態(tài)度、社會責任、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18]。

在穩(wěn)步發(fā)展階段,教學大綱首次提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等體現(xiàn)化學學科特征的德育目標得到了初步體現(xiàn),社會責任、情感教育等也在教學大綱中有所涉及。在教學內容方面,增加了環(huán)境保護、新材料等方面的內容,加強了化學與生活的關系,擴充學生視野。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改革開放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促使化學學科德育朝人性化、現(xiàn)代化的方向發(fā)展,學科德育要以人的內在需要為動力,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課標中有關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社會責任等描述較少,沒有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同時學科德育要求比較抽象,缺乏針對性和導向性,這些不利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開展實踐研究。

1.3? 改革推動階段(2000~2017年)

1999年我國正式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2001年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19]。而國際科學教育課程改革提出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標,這些對新世紀我國化學課程標準中的學科德育內容闡述產(chǎn)生深刻影響。

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01版義教課標),提出以提高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的課程理念,并依據(jù)科學素養(yǎng)的內涵,確定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體系。學科德育的內涵要素主要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中體現(xiàn),主要包括學習興趣、辯證唯物、愛護環(huán)境、科學精神、熱愛祖國等。課程標準采用相應的心理活動或操作行為詞語細化描述學科德育課程目標,如關心、養(yǎng)成、增強等,并將體驗性學習目標從低到高分為三個水平。在課程內容方面,一方面設置了“化學與社會發(fā)展”主題具體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通過提供“學習情境素材”“活動與探究建議”等引導教師教學時將知識鏈接社會生活,促進學生通過實踐性學習,實現(xiàn)知行合一。在學科德育評價方面,首次提出通過活動表現(xiàn)評價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即通過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20]。

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指引,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課程評價等設計學科德育實施體系的方式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得到了延續(xù)[21]。在課程目標方面,部分行為動詞要求發(fā)生變化,體現(xiàn)進階性,更加強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的發(fā)展。在課程內容方面,除了在必修和選修課程的各個模塊分散滲透式體現(xiàn)學科德育的內涵,還專門設置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兩個選修課程模塊,幫助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化學與人類生活、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相比于01版義教課標,《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中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修改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視三者為對等的主題。在課程理念方面,將“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修改為“重點考查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這表明課標研制者意識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受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在具體的內涵闡述方面,新增加了“增強安全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在課程內容方面,新增了27個學習情境素材,其中較多與環(huán)境保護、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關[22]。

縱觀這一時期,學科德育要素不僅得到豐富,同時其內涵也進行了更加詳盡的闡述。學科德育更加關注人的個性化發(fā)展。道德不全部是規(guī)定、限制人的力量,也是人探索、認識、肯定、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自己的過程[23]。課程內容從加強STS聯(lián)系逐漸轉變?yōu)闈B透STSE理念,與學科德育的關聯(lián)更加緊密,與此同時學科德育的評價方式開始進行探索。課程標準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評價方式等初步構建了學科德育實施體系,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整體設計。然而三維目標是一個中性的框架,指向不夠明確,實踐中容易出現(xiàn)三者分離割裂的情況[24]。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活動表現(xiàn)評價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化學學科德育的實際效果難以保證,實踐過程中標簽化、口號化、虛無化的問題顯現(xiàn)出來。

1.4? 完善健全階段(2018年至今)

教育部2017年印發(fā)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不僅指出了各學科開展學科德育的路徑和重要性,同時明確“數(shù)學、科學、物理、化學等課程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樹立勇于創(chuàng)新、求真求實的思想品質”。這一文件及改革推動階段學科德育實施出現(xiàn)的問題為學科德育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17版高中課標)提出了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等在內五個維度的核心素養(yǎng),除了“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這一鮮明具有學科德育特征的核心素養(yǎng)維度外(見表1),還在“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維度中指出引導學生形成物質觀等學科觀念,在“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維度中引導學生勤于實踐,善于合作,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17版高中課標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等維度系統(tǒng)設計學科德育落實體系。首先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闡述相應的課程目標,用更加外顯的行為動詞進行闡述;其次在課程內容中,既注重各部分內容的德育元素滲透,也通過專門的主題進行系統(tǒng)化闡述,如必修課程主題5“化學與社會發(fā)展”。此外在每個主題下還提供了豐富的反映我國科學技術重大研究成果和建設成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情境素材建議和學習活動建議,設置“學業(yè)要求”提出具體化的學業(yè)表現(xiàn)期望。最后在學業(yè)質量上,從認知、理解、踐行等維度將“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yǎng)分為4級水平,為學科德育評價提供了科學標準[25]。

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yè)質量四個維度將學科德育整體在課程標準中設計的思路延續(xù)到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2版義教課標)(見圖1)。22版義教課標首先在課程理念上提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社會進步而奮斗的崇高要求”,這是對“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進一步的刻畫,充分凸顯了“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其次提出了包括“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和“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yǎng)。“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素養(yǎng)與高中“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素養(yǎng)相比,刪去了“社會”兩字,凸顯對個人、社會、國家等各方面的責任,新增加了“科學倫理與法治意識”等要素(見表1)。第三,基于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進行學科德育內涵的進一步闡述。在課程目標上,增加了科學家精神的闡述,強化了綠色發(fā)展觀、學習化學責任感的培養(yǎng)。在課程內容中,以大概念為統(tǒng)領,設計BCMAP五個維度的內容結構,包括大概念(big idea)、核心知識(core knowledge)、基本思路與方法(method)、重要應用和態(tài)度(applying and attitude)以及必做實驗(practice),其中重要應用和態(tài)度就是將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要求具體化[26]。“主題5化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側重落實“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素養(yǎng),強調通過與資源、能源等核心知識的學習和化學、技術、工程融合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基于跨學科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應對未來不確定性挑戰(zhàn),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回顧這一時期課程標準落實學科德育的設計,可以發(fā)現(xiàn):首先,學科德育的內涵通過核心素養(yǎng)及相應課程目標的闡述更加豐富立體,增加了“科學倫理、法治意識、科學家精神”等方面的要素。在具體的學科德育發(fā)展方向上,注重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更加關注德育對學生生活的改變。道德教育要幫助學習者學會關注、反思、改變生活,提高他們生活的建構的品質和能力[27],課程目標中提到的“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等正是踐行了這一點。其次,化學學科德育的課程內容設計體系更加完善,基于BCMAP的內容設計體系將學科德育與學科知識深度融合,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核心知識的學習、探究活動的實踐過程中不斷養(yǎng)成。第三,化學學科德育的評價得到真正落地,一直以來,人們對學科德育的評價方式感到困惑,這一階段課程標準,通過“學業(yè)要求”和“學業(yè)質量”刻畫學生的表現(xiàn)期望,為教師開展學科德育評價提供了可能。課程標準對化學學科德育的闡述篇幅在不斷增加,化學學科德育的內涵、體系不斷完善和健全,重要性和緊迫性被深刻認識,地位明顯提升,這也契合了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科學教育高度重視學生品德和人格養(yǎng)成的發(fā)展趨勢[28]。

2? 我國化學學科德育的嬗變特點

2.1? 學科德育內涵要素不斷拓展

從建國以來各歷史階段化學學科德育的主要內容(如表2所示)來看,學科德育的內涵不斷拓展和豐富,逐步由單一走向全面。首先,化學學科德育的學科屬性更加凸顯。科學態(tài)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體現(xiàn)學科特征的學科德育元素逐漸被重視。其次,化學學科德育的人性化得到彰顯。建國初期,學科德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服務革命建設的社會主義工作者,因此重點關注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改革開放后,逐漸重視個人的因素,科學精神等成為化學學科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個人的價值成為化學學科德育的重要導向;進入新???世紀,德育的人性化進一步被強化;2018年后,學科德育注重社會性和個人性的統(tǒng)一,更加關注學科德育對學生改變生活、提升生活品質的功能。最后,化學學科德育逐漸呈現(xiàn)精細化的特征。從初中到高中,分學段制定學科德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yè)質量,體現(xiàn)出一脈相承的特征。

2.2? 學科德育設計體系日趨完善

化學學科德育在課程標準中的設計體系由孤立走向統(tǒng)一,日趨成熟。在初步探索和穩(wěn)步發(fā)展階段,學科德育的相關闡述主要出現(xiàn)“教學目的”部分。改革推進階段,學科德育元素集中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現(xiàn),并且用不同層級的行為動詞進行闡述,提出用活動表現(xiàn)來進行評價。深化研究階段,課程標準從核心素養(yǎng)、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yè)質量等維度系統(tǒng)規(guī)劃學科德育的整體落實,同時基于BCMAP的內容設計體系,將學科德育的發(fā)展與核心知識的學習、研究方法的發(fā)展、實踐活動的開展融為一體,實現(xiàn)多維素養(yǎng)的協(xié)同提升,有助于解決當前學科德育標簽化和表面化的問題。

2.3? 學科德育內容案例不斷豐富

學科德育在教學實踐中的落地關鍵在于豐富的學科德育內容。回顧建國以來課程標準中有關學科德育的內容案例,呈現(xiàn)越來越豐富的特點。最初,侯氏制堿法等中國科學家的貢獻及蘇聯(lián)化學家的貢獻等成為學科德育的主要素材,且涉及內容較少。進入九十年代后,開始增加人類對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的題材、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成就等。進入新世紀,學科德育內容從STS逐漸轉向STSE。而2018年后,新課標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國科學技術重大研究成果和建設成就、科學家精神等有機融入化學課程。與此同時22版義教課標引入跨學科實踐活動及應用化學、技術、工程的內容解決跨學科問題的思路要求,在附錄中增加了碳中和、制作簡易制氧器等兩個具有豐富學科德育價值的教學示范案例。學科德育案例的綜合性、實踐性、時代性增強。

3? 新時代發(fā)展化學學科德育的啟示與展望

3.1? 凝練內涵要素,夯實學科德育理論研究

沒有清晰的學科德育內涵界定,沒有解決育什么德的問題,那么學科德育實踐就會缺乏明確方向[29]。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盡管學科德育的內涵要素在逐漸擴大,但迄今為止,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很難明確學科德育的詳盡內涵要素。新課標中除了“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這一素養(yǎng)以外,其他素養(yǎng)維度的學科德育要素分布比較散,因此有必要集中力量開展學科德育內涵要素凝練工作,幫助教師把準學科德育研究方向。此外如何挖掘學科知識的育德價值,如何探索學科德育實施機制、如何處理好課程思政與學科德育的關系等有待進一步探索。

3.2? 開展多維實踐,促進德育教學深度融合

學科德育標簽化、浮于表面是當前實踐研究的突出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探索學科德育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需要深刻領會新課標學科德育的整體落實設計路徑;另一方面,需要將具體的設計思路內化,并轉化為教學設計。開展教學設計時從目標、情境、活動、評價等方面積極開展系統(tǒng)研究。設計表現(xiàn)性德育目標,創(chuàng)設時代性、思想性兼具的真實情境,多樣性的科學探究活動和任務,基于學業(yè)要求和學業(yè)質量開展科學評價等是化學學科德育在課堂落地生根的關鍵。

3.3? 強化育人實效,提升教師學科育德能力

教師的學科育德能力關系整個學科德育實踐的效果。然而目前教師對學科德育存在認識不清、能力不夠等問題。首先,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科育德意識,樹立常態(tài)育德觀念,準確認識化學學科在塑造靈魂、涵養(yǎng)品德方面的育人價值。其次,教師要不斷增強學科理解能力,學科德育的關鍵在于把握學科本質,以學科教學方式隱性精準育德。教師要在發(fā)展學生科學思維、掌握科學方法、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中,開展社會性科學議題教學、項目式教學等,將學科德育真正落實到學科教學中。第三,教師自身是最好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體現(xiàn)在教師知識、品德、情感、人格、精神乃至教師的言行舉止等方方面面[30]。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自身道德素養(yǎng)水平,提升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質和積極生活態(tài)度。提升教師學科育德能力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田保華. 試論學科德育的問題與出路[J]. 課程·教材·教法, 2015,(7): 5.

[2]王天嬌, 戚萬學. 學科育德的實踐向度[J]. 課程·教材·教法, 2022,(10): 65.

[3]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 (2017-09-0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4][2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

[5]吳俊明, 張磊. 科學的多元價值與科學價值觀養(yǎng)育[J]. 化學教學, 2016,(4): 7~13.

[6][7][8][9][10][12][13][14][15][16][17][18]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化學卷)[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1.

[11]梁英豪. 建國以來我國化學教育的回顧[J]. 化學教育, 1982,(4): 13.

[19]鐘啟泉, 崔允漷, 張華. 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3]杜時忠, 孫銀光, 程紅艷. 德育研究70年: 回顧與前瞻[J]. 教育研究, 2019,(10): 19.

[24][28]王祖浩, 遲少輝.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核心素養(yǎng)、課程目標和學業(yè)質量標準的研制[J]. 化學教育(中英文), 2022,43(23): 8~15.

[2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7]魯潔.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 引導生活的建構[J]. 教育研究, 2010,(6): 3.

[29]杜萍, 段慶生. 學科課程育德問題與對策分析——以重慶市小學為例[J]. 中國教育學刊, 2011,(8): 119.

[30]朱小蔓, 王平. 從情感教育視角看教師如何育人——對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思考[J]. 中國教育學刊, 2018,(3): 87.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民辦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教育的探析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35:07
高校體育與立德樹人研究
武術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9:40:00
鋼琴教育與當代大學生的立德樹人
夯實基本功,做立德樹人的中職班主任
東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9:01:35
立德樹人視閾下的服務型基層黨支部構建方式探究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析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初中音樂教學策略
淺談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體育師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態(tài)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免费在线| 91久久夜色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日本不卡| 亚洲 成人国产|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福利视频99|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毛片一级在线|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日韩午夜片|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国产福利大秀91|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欧美精品不卡|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免费在线成人网|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尤物国产在线|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在线99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91国语视频|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福利大秀91|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a网站| 午夜丁香婷婷|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亚洲天堂777|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欧美天堂网|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中文字幕2区| 美女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美一级在线| 一级全黄毛片| 国产在线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