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進行教學的方式,改變了以往的“滿堂灌”,將學生從被動接受中解放出來,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通過信息技術聲、文、色、圖、畫等形式的內容呈現,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獲取新知識,改變學習思想與方法,提升學習效率,促進教學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大量做練習題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不再長篇大論地灌輸知識,而是采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進行內容的呈現和解讀,給學生打造可視化的教學環境。同時,教師也更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感知能力,喚起他們的主動性,使他們愿意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認真學習,不斷探索,獲取新知識。
一、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進行預習
信息化教學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思想,同時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思想與方法。在信息化教學的影響下,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也會主動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初中數學有一定的難度,在新課前,教師會要求學生先預習,讓學生提前先了解學習內容,看看有什么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過去由于學習條件有限,預習只靠教材,有些重點、難點的問題,只能等教師解答。而現在借助信息技術,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碰到難點、重點,可先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解題思路和方法,使預習更高效又輕松。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高效完成預習,做好課堂高效學習的準備。
(一)運用微課進行預習
教師可提前根據新課內容為學生錄制相關的預習小視頻,即微課。一來方便學生預習,二來也將教學資源存儲至校園資料庫中,方便學生隨時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與復習。比如,在預習“分式方程”這個主題時,教師可以提前錄制一個五六分鐘的微視頻。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清楚地講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以及增根的概念。再用一些學生容易理解和操作的例題,讓學生熟悉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打好基礎。學生可以在預習時借助微課了解知識點,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反復觀看,直到掌握。這種方式不僅突破了教學的局限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隨時可以得到教師指導的機會,還能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習慣。這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學目標,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二)運用網絡資源進行預習
信息時代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信息的多元化。只要打開電腦,連上網絡,各種各樣的信息讓你應接不暇。初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有選擇性地運用網絡資源進行預習。首先,引導學生在運用網絡時管控好自己,用關鍵字搜索,只找跟自己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源。例如,學生可以在搜索框中輸入“分式方程的講解”,這樣就會有各種短視頻、練習題等推送給學生。其次,要控制自己使用電腦的時間,明白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只是輔助自己學習的工具,不能讓它反過來限制自己的學習效率與進度。再次,雖然網絡資源的直觀性會把一些知識的發展過程或者答案直接地展示給學生,但是學生在運用信息技術時仍需要積極思考,不能養成完全依賴信息技術的習慣。要讓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深入思考,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在預習時借助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找到相關的例題或者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視頻、文字、PPT課件等,以達到高效預習的目的,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二、運用信息化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電子白板、互聯網等工具,讓更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讓數學這門抽象、深奧的學科變得直觀、形象,更容易為學生理解。同時,使用這些工具也能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有聲有色,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從一種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為積極主動,增強學生的能動性并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一)用多媒體吸引學生
雖然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僅是為了活躍氣氛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為了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有新鮮感,從而保持學習的熱情。事實證明,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他們更喜歡新穎、直觀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來講解知識,遠比單純地依靠教材或者板書講授更有效。盡管多媒體的呈現也只是一種電子板書,但是它可以隨時變換圖形、靈活調整知識的呈現結構,能滿足學生的視覺感,自然教學會更有效,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這一節教學時,教師一邊運用多媒體動態地呈現內容,展示動態圖片,一邊給學生講授,學生就能更清楚地看到知識形成的過程,看到三角形高的定義的形成過程。比如,多媒體可以呈現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條邊會隨著教師的講解一一呈現出來。當教師講到三角形的高時,一個動態的尺子就自動跳動來到三角形中需要劃高的位置,學生對三角形的高就一目了然,自然對于三角形高的定義也就銘記于心了。雖然運用多媒體講授與傳統講授有相同的內容,但顯然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效果更好,能夠提高課堂氣氛和學生的專注度,遠比傳統教學更有效。同時,信息化的教學也能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一旦思維方式改變,一切更有活力,有助于為學生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用多媒體詮釋難點
初中數學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已經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方式,使學生只是停留在知其然的表面,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遲早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困難,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畏懼和排斥情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初中數學教師要大膽而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解讀難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函數”“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簡運算”“應用題”“三角形”“圓”等這些難點的教學中,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地對著教材講解,而應借助信息技術,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這些難點的理論概念,以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難點內容。例如,在講解“函數”這一難點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的聲音、色彩、圖像等方式,以學生易于理解的方法清楚地講解函數的概念,讓學生也能從實際問題中總結出抽象的概念,并掌握符號“y=f(x)”的含義等。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地輔助教學,學生可以理解抽象的數學語言,避免以往知識對“y=f(x)”的理解產生負遷移,以此提高學習效果。
三、學生借助信息技術自主復習
應用信息化教學,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加順利地解決難點知識。以教師為例,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難點知識進行直觀、詳細地展示,擺脫了傳統教材的局限性,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清楚地看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作為一個額外的“教師”來進行預習和課后復習,提升學習成績。特別是在復習環節,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所需的復習材料,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再學習,真正理解知識并實現鞏固和運用。
(一)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復習
信息化教學具有明顯的特點,包括可儲存性和復制性。方便學生課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反復再學習。例如,教師在課前為學生錄制的前置性學習微視頻,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課堂視頻,以及教師備課時制作的PPT課件都可以輕松獲取。此外,各學科教研組對于某個教學內容的討論和評價,以及學生的學習檔案,學生可以通過個人賬號登錄校園網的數據庫,從中找到所需的復習資料。比如,有學生在復習階段發現“軸對稱”這一部分的內容有很多疑點。學生不想麻煩同學或老師,只需打開校園網數據庫,輸入相關的復習資料,如“軸對稱”“作軸對稱圖形”“等腰三角形”等,即可獲取與這些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如教師講授的實錄視頻、知識點微課和PPT等。這些資源能夠滿足學生的再學習需求,直到他們對所有知識點都掌握透徹并解決所有問題為止。這樣做不僅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障礙,鞏固知識,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還能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品質,豐富學習渠道。對學生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具備了獲取更多知識、解決更多問題的能力。通過復習掌握有限的知識,他們也擁有了獲取無限知識的思維和能力。
(二)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自主檢測
初中數學在信息化教學基礎上,學生在課后復習時再也不僅僅依靠教師給他們設計題。學生可以自行在網絡上或者校園數學題庫找到相關的練習題,循序漸進地練習,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方便學生可通過校園網的題庫、互聯網上可學習、可測試的平臺,只需注冊一個賬號,成為其會員。就可以在平臺上根據自己學習情況選擇題目進行檢測,還可以打開互動功能和評價功能,讓學生的檢測及時得到反饋。不僅能找出學生做錯的題目,還能給學生分析原因,告訴學生為什么錯了以及錯在哪里,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互動功能使學生可以與平臺上其他復習的學生相互進行點贊、鼓勵和競爭,形成良性的復習環境。比如,學生可以選擇在網絡上進行限定時間和限定題數的測試,針對某個特定的知識點,如“相交線與平行線”或者“全等三角形”。這樣的測試旨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關題目進行檢測,并及時獲得結果,以便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和再測試。通過不斷地解題和檢測,學生能夠真正、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鞏固基礎。
四、教師運用信息化助力學生學習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增強教學的輔助效果,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可以使用投影儀或電子白板來展示動態的數學模型、圖示和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提供在線習題、教學視頻或在線討論平臺等,給學生提供更豐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便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更便利和全面的輔助。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教育類應用軟件設計互動性強的學習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一)運用信息技術插入資源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用信息技術根據需要補充教學資料來滿足教學需求。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或課后總結環節,或自主復習環節運用信息技術的插入資源功能,插入數字教材,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復習資料或前置資料,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思維圖。此外,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教師還可以插入微視頻或情境圖片等多媒體資源,在形式和情感上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學習。通過豐富的數字學習資源,學生不僅能夠高效預習和復習,還能夠增強學習的體驗感,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樂趣。
(二)為學生提供電子筆記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需要在課堂學習中記錄筆記,以便課后復習時使用。此記筆記的優點在于能讓學生動手動腦,增強學習效果。缺點是學生記錄的速度快慢和對當時內容的理解不同,可能導致筆記不全面,從而影響學生的復習效果。但應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將課堂筆記和教師的數字化筆記結合起來,以便學生擁有更全面的復習資源,方便學生復習課堂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把相關的重點整理成電子筆記,在課后發給學生,方便學生復習。或者教師也可運用網絡資源,在網上搜集相關內容的筆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有針對地整理和剪輯,再發給學生復習。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在課堂上筆記不全的問題,還能給學生的復習提供幫助。同時,這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有助于提高數學成績。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讓教學變得輕松、方便、高效。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率,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另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豐富了教學內容,改變了教學模式,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作者單位:張義花 甘肅省蘭州市第八十八中學
參? 考? 文? 獻
[1]朱云挺.初探農村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27):82-83.
[2]計正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J].網絡科技時代,2007(02):95.
[3] 趙吳平.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4):210.
[4] 楊劍峰.初中數學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8(8):20.
張義花(1971.03-),女,漢族,甘肅蘭州,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