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逸喆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對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全面進步有著重要意義。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政治課題研究好、落實好,文章主要從基層工作、組織建設、干部隊伍、鄉村治理以及基礎保障等方面提出現階段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所遇到的問題,同時提出一系列相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鄉村振興;黨建;基層工作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4-0131-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D422.6? ? ? 文章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1]?!敖M織振興”被認為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工程”,也是實現其它四個振興的根本保障。組織振興主要集中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振興上,它是全黨農村工作和斗爭力量的基礎,是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振興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功實現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借助新發展格局,以抓緊黨的組織建設為切入點,進一步強化黨在“三農”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使其成為堅實的“戰斗堡壘”。對標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目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加以糾正和完善。
1?? 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基層工作:標準不高、落實不力
部分縣級黨委的“一線指揮部”未充分發揮其職能,未將主要精力有針對性地用于鄉村振興工作,在謀劃、部署、指導和推動方面存在不足之處;縣級黨委書記未能充分投入并完全領導這項工作,未展現出足夠的帶頭作用,壓力未能有效傳遞至下級。同時,資源的統籌整合不夠科學,導致一些鄉鎮工作存在分散性的問題,部門之間的協同性不足,未能形成協調聯動和協同攻堅的工作格局。一些鄉鎮黨委在村級工作的監管方面存在不嚴格的情況,導致一些政策的執行出現問題,一些關鍵任務未能克服“最后一公里”的困難而得以實現。
1.2?? 組織建設:活力不足、帶動力弱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農村黨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尚有提升空間。一些村黨組織依然表現出軟弱和分散的特點。具體表現在2021年的村“兩委”集中換屆中,河南省共有376個村無法自行選出適任的黨組織書記,而不得不依賴于上級派遣[2]。
一些村黨組織對于黨的全面領導認識不夠清晰完整,導致工作職責執行不到位,未能有效地領導群團組織、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產業協會等相關組織。此外,一些村黨組織的負責人未能積極引領發展并推動村莊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缺乏動力、不懂業務甚至不愿主動承擔工作的情況。因此,必須加強村黨組織的建設,提高其在農村社會中的影響力。例如:改進黨組織選舉機制,強化黨的全面領導的認識,以及提高黨組織干部的能力和素質等,以確保他們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責,推動農村發展。
1.3?? 干部隊伍:數量不足、意識欠缺
從領導帶頭人隊伍建設上看,一些村黨組織書記在推動基層黨建的“基本功”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促進產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以及推進鄉風文明的意識和能力。從黨員隊伍建設上來看,農村地區面臨“四空”問題,即黨員空缺、基層組織空缺、組織活動空白、組織力量空虛,影響力逐漸加劇,從而直接導致黨員數量相對較少,且黨員結構不夠合理等問題,部分村莊缺乏能夠引領鄉村富裕和推動村民富裕的黨員干部。
1.4?? 鄉村治理:程序不規范、效能不高
從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的角度來看,有些村莊在實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時,運用不規范,表現出選擇性應用、簡化程序和未能有效執行決策結果等現象。一些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成員因涉及親情和面子問題,不愿或不敢積極履行監督職責。在加強鄉村法治建設方面,一些基層組織和鄉村干部存在不重視程序合規性的現象。部分基層干部依法辦事的覺悟不強,個別村干部過于專斷,將“村民自治”變為“村官自治”。在提升農村德治水平方面,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將經濟發展視為“硬指標”,將鄉風文明視為“軟指標”,未能積極抵制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導致一些不良習俗,如奢侈的婚喪、高額的彩禮和不恰當的養育方式等,依然存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1.5?? 基礎保障:資金缺乏、運轉不利
一方面,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方面存在投入不足且不平衡的問題。在2018至2020年間,河南省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平均值分別為9.2萬元、13.3萬元和14.5萬元。雖然出現了穩定增長的趨勢,但仍然低于周邊省份如山東省和安徽省。另外,由于各地發展情況不同,導致對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的投入存在較大差異。以2020年為例,全省范圍內,村黨組織書記的基本報酬月均為2 328元,而最高的省轄市為3 100元,最低的則僅為1 850元[3]。另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面臨著較重的“清零”和“消薄”任務。部分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不足1萬元,一些擁有集體經濟項目的村莊,層次較低,收益不穩定,且抗風險能力不足。其中,許多項目主要集中在光伏發電、扶貧車間以及來料加工的作坊式項目上,產業鏈條相對短,附加值較低[4]。
2?? 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對策
鄉村振興是在鄉村地區展開的主要行動,其主導和推動作用應由上級黨組織充分貫穿始終。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干部隊伍的骨干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及人才隊伍的智力支撐作用,以匯聚強大的合力,將黨建優勢有效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和治理效能。
2.1?? 圍繞“促什么”,明確主攻方向,夯實發展基礎
在鄉村振興的五大戰略中,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具有直觀顯現的特點,可視為鄉村振興的核心組成部分,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則扮演引領和支撐的角色。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被視為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初期階段,積極發展農村產業被認為是農民增收致富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首要途徑,也是推動黨的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5]。各級黨委在制定規劃、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應圍繞鄉村產業振興展開工作,推動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和力量下沉,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鄉村基層干部需要加強對科技創新的引導和支持,廣泛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模式,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的收入水平。在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方面,應積極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鼓勵農民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新興產業,培育和壯大具有鄉村特色的產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從而推動農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前進。此外,應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技術培訓和科技指導,廣泛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2.2?? 圍繞“誰來促”,抓住關鍵層級,建強 “一線指揮部”
在農村工作中,黨的領導至關重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牢牢依賴于黨的領導,特別需要突出組織振興,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置于優先地位。為了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振興,必須加強其政治建設,以確保堅強的政治領導能夠順利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6]。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省市縣鄉村五級組織體系中,縣級黨委扮演著連接上下級的關鍵角色,負有抓鄉促村的獨特責任。應當抓住集中換屆的機遇,進一步加強縣級黨委的建設,選派具備深厚“三農”工作經驗的縣級領導班子,特別是黨委書記。通過綜合運用考核評議、評先評優、提拔使用、問責追責等多種方式,推動縣級黨委書記將主要關注點聚焦在“三農”工作上,認真制定和實施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加大對鄉村產業振興的資金投入,領導并推進關鍵工程項目,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切實扮演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角色[7]。
2.3?? 圍繞“為誰促”,以人民為中心,實現共同富裕
鄉村振興必須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重解決農村發展問題,以促進共同富裕為目標。廣大基層干部應當勤勉而善于深入一線,了解鄉村居民的實際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發展計劃和政策,協助鄉村居民增加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同時,基層干部需要加強社會保障和提供公共服務,以確保鄉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包括教育、醫療、住房、基礎設施等,確保鄉村振興成果惠及每一個居民。鄉村振興是一個多層次、多主體、多目標的發展戰略和系統工程,而億萬農民正是這一戰略的主要建設主體,所以需要他們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增強其號召力,關鍵在于強化創新激勵,激發農村居民的創造活力。黨組織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和人民的需求,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和方式,以提高服務鄉村居民的能力。此外,樹立起“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整合黨建、政務和社會服務等多種資源,構建覆蓋廣泛且高效的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充實“互聯網+黨建”等信息化平臺建設,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基層服務和管理的精細化,激發鄉村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2.4?? 圍繞“怎么促”,組織、干部、人才協同發力,筑牢堅實支撐
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被視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也是黨建工作的優勢領域。我們應充分借鑒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發揮組織的優勢,確立干部導向,充分利用人才資源,以構建產業為核心的綜合振興格局。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不斷加強基層組織的建設,使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強堡壘,包括改善短板弱項,提高村黨組織在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等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須培養一支政治、專業能力、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例如,通過派遣一批優秀干部到鄉村一線崗位,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將其政治效能轉化為實際行動來實現。在選拔干部方面,要突出政治標準,加強政治理論教育,培養黨員干部的政治修養、黨性修養和道德修養,以此推動他們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力量。其次,打破制約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種種限制,完善編制管理、崗位設置、職級晉升等政策,以吸引、留住并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潛力。再次,基層干部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應深入了解鄉村實際情況,聆聽農民的聲音和需求,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領導鄉村居民走向富裕,提高他們的生活幸福感。最后,強調基層組織建設,培養高效專業的鄉村治理團隊,激發鄉村的創新活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
2.5?? 圍繞“促得好”,發揮機制創新保障作用,激發動力活力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我們要充分發揮機制體制的保障作用,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創新和完善。第一,創新考核評價機制。可以借鑒脫貧攻堅的專項考核經驗,明確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指標體系、評價辦法以及結果運用等方面的具體細節,以確保考核評價機制更好地服務于“促”的導向。同時,創新鄉村干部的素質能力提升機制,以鄉村振興為主要內容,通過省市聯動的方式,實施鄉村干部的常態化大規模培訓,提升他們推動“促”的能力。第二,要創新基層干部的激勵和關懷機制,包括加強黨內關懷幫扶、獎勵優秀黨員、減輕基層負擔、容錯糾錯等各項工作,以激發廣大農村干部的工作動力。第三,應當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將從嚴治黨的原則落實到基層。在這方面,需要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將黨章黨規黨紀視為各項工作的遵循準則,以改善社會風氣、優化從政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治生態。第四,為了夯實基層工作,需要建立長效的工作機制,以黨的組織優勢來推動鄉村振興,包括完善選人用人機制,選派具備“促”的潛力的干部到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崗位,實施全面的鄉村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計劃,通過拓寬鄉村干部的晉升途徑和職業發展空間來鞏固鄉村振興的基層組織和人才支撐。第五,需要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機制,構建協同聯動、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可以通過建立村民參與民主決策和管理的制度體系,完善農村基層民主監督機制等方式來實現。通過規范基層民主程序,確保鄉村資源供給與村民實際需求有效對接,以實現鄉村的共建共享目標。
3?? 結束語
文章提出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將有助于激發“促”的內生和外部動力。因此,各地必須抓住黨建引領產業振興這個重要引擎,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統籌整合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切實推動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產業振興的發展優勢,從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劉合光.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點、發展路徑與風險規避[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8(03):25-33.
[3]李詩豪,江鐲,鎖鑫.鄉村振興環境下農村金融發展路徑的探索[J].現代營銷,2020(10):228-229.
[4]王卓,董貝貝.相對貧困治理的內生動力機制與運行邏輯[J].社會科學研究,2021(04):110-117.
[5]馮永平,白育銘.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路徑探究——以山西省為例[J].山西農經,2019(15):54-55.
[6]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EB/OL].(2015-01-13)[2015-01-13].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13/c87228-26371955.html.
[7]張廣輝,葉子祺.鄉村振興視角下不同類型村莊發展困境與實現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2019(08):17-25.